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题组主要从事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内容涉及棉花强优势杂交种选育、棉花制种方法改进以及棉花杂种优势分子表达机理研究等。课题组从六五开始,主持历届国家棉花杂交种选育重大、重点课题,如国家五年攻关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研究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采用G.hirsutum(陆地棉)与G.anomalum(异常棉)杂交培育出的稳定系DH966、DH967、DH968作母本,转基因抗虫棉SGK321和99B作父本分别进行成对杂交,杂种一代对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算及分析。结果表明:3个稳定系与SGK321、99B杂交一代6个杂交组合中有5个组合的子棉产量与皮棉产量的中亲优势超过40%,超标优势均在30%以上,单株结铃数的中亲优势超过20%,超标优势均在20%左右,铃重的中亲优势在15%左右,超标优势为10%左右,衣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均在2%左右,衣分的超标优势为3%左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的超标优势均在10%以上。马克隆值的中亲优势在-1%~-4%,超标优势在-2%~-6%。6个组合F_1的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均表现出有较强的超高亲优势,而衣分、绒长、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均低于高亲值,优势均为负值。每个组合的全部统计性状F_1均表现出很强的超低亲优势。棉花远缘杂交稳定系与转基因抗虫棉用于杂种优势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刘亚平,王干南(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九江332105)棉花的高产、优质、抗性三个性状在遗传上互成负相关,采用常规方法育出三者皆优的品种,具有相当的难度。而杂种优势,杂交棉的利用,作为提高棉花单产,改善纤维品质,增强抗逆性,增加植...  相似文献   

4.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邱新平 《中国棉花》2000,27(10):4-7
对棉花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表现、遗传效应,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及制种技术进行了分析回顾,提出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高优组合的筛选及经济有效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1995—1996年进行的一代杂交棉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杂交棉一代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12)20%以上,最高达46.3%;杂交棉一代种的生长势、抗枯黄萎病性明显强于对照,杂交棉一代种纤维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6.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预测方法和亲本组配的现状,并提出今后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亲本间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10份陆地棉优异亲本交配后,对25个杂种F1的1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产量性状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平均值为-2.91%,10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的平均值为22.45%。21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的平均值为-14.21%。4个组合出现正面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中单株蛉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的优势明显,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多数性状F1代平均值与中亲值和低亲值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8.
选用5个性状稳定的品种与555进行6×6双列杂交,研究有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F1的杂种优势,其结果为:①所有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②在所分析的产量性状中555表现突出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良好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所有以555为父本的组合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棉花杂种优势及其利用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简要综述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生理基础,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有效途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生理生化基础、杂优的利用途径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棉花双隐性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两年对ms5ms6双隐性核不育系70416A作母本组配的19个F1杂种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中双隐性核不育F1杂种籽、皮棉产量竞争优势达显著水准以上的组合分别占73.68%和47.37%。皮棉花竞争优势达显著水准以上的组合9个,竞争优势为7.04~18.16%。产量性状以单铃重的竞争优势最为突出,单株结铃数、衣分和衣指的竞争优势则不明显。纤维品质以麦克隆值的竞争优势表现最佳,2.5%跨长、比强度次之。研究结果表明,双隐性核雄性不育是组配丰产、优质、抗病优良杂交强优势组合的理想不育亲本。  相似文献   

12.
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用Griffing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进行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再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性状表现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1)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和较强的对照优势, 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单株穗数、主穗粒数表现为负向优势,致使单株产量的对照优势下降,是目前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2)周98165、小偃22、西农889、郑麦366和偃展4110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强优势组合有豫农202×郑麦366、周98165×小偃22、小偃22×豫农202、西农2611×小偃22、烟农19×郑麦366、豫农202×邯6172、小偃22×郑麦366、烟农19×周98165、周98165×邯6172。依据双亲之一GCA或双亲GCA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高。(3)利用配合力分析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5类,利用性状聚类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4类。这两种方法划分杂种优势群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4.
中棉所66(原代号:中CJ03B)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以国产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为父本,配制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66的母本和父本自育成后,连年去杂去劣,自交保纯。  相似文献   

15.
采用6×5 NCⅡ设计,以玉米乳熟期子粒为材料,在反转录水平上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间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并与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与亲本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差异表达,可分为7种形式。在差异表达模式与杂种表现相关分析中,有15个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差异表达模式与中亲优势相关分析中,株高与杂种特异表达型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亲表达沉默一型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重和单亲表达沉默一型呈显著正相关;出籽率和蛋白质含量与单亲表达一致二型呈显著正相关;穗粒重和百粒重与杂种特异表达型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与超亲优势相关分析中,株高与单亲表达一致一型呈显著正相关;穗位高和赖氨酸含量与单亲表达一致一型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行粒数与双亲共沉默型呈极显著正相关,赖氨酸含量与双亲共沉默型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杂交油菜亲本遗传距离分析与杂种优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卫江  李莓 《作物研究》1997,11(3):21-24
选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亲本24份进行遗传距离的测定,并对亲本的遗传距离与之相对应的F1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且遗传距离大的类群间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其杂种优势大于遗传距离小的类群间和类群内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玉米二环系测交优势与其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玲  谈朗玉 《玉米科学》1998,6(2):018-021
本研究以来自不同杂种优势群自交系间7个单交基础材料的31个S3代选系与13个不同类群自交系组配而成的223个测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单交及同一单交不同S3代选系的测交优势及其与单交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单交及同一单交不同S3代选系的对照优势存在明显差异;(2)除G外,各单交后代与其亲本的强优势群基本一致;(3)不同类群自交系间S3代选系穗粒重的对照优势表现为弱优势群间>R×L优势群间>其它优势群间>群内。因此,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并不是绝对的,应灵活运用,同时注重优异新种质的发掘、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转基因棉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棉花基因工程(基因的分离与改造、基因转移技术和转基因棉的检测)和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相结合二个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棉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基因棉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棉花双隐性核不育F2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ms5ms6双隐性核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 F1、F2 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 ,F1绝大部分组合子、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优势十分显著 ,且优势组合率高。F2 的产量优势衰退明显 ,主要由单株结铃数和衣分下降以及不育株结铃数低所致。 F2纤维品质与 F1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 ,鉴于 F2 优势严重衰退 ,建议双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重点仍应放在 F1上 ,F2 不宜再利用  相似文献   

20.
杂交早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4个不育系、7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28个杂交早稻组合为材料,根据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了杂交早稻亲本间的遗传差异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1个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9268,最大为19.2527,最小为0.3489;不育系内和恢复系内各亲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且保持系内的遗传差异显著大于恢复系内的遗传差异,但两者与保持系与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没有明显的不同。相关分析表明,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及杂种产量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