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长苞铁杉林主要木本植物种类组成的局域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湖南分布的长苞铁杉 ( Tsuga longibracteata)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类的局域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分布区内的 7个长苞铁杉群落木本植物有 1 68种 ;组成上除长苞铁杉外 ,仅福建省的天宝岩、梅花山和大丰山长苞铁杉群落共有种为甜槠 ( Castanop-sis eyrei)、木荷 ( Schima superba)和深山含笑 ( Michelia maudiae) ;各群落物种种数在前几位的科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集中在壳斗科 ( Fagaceae)、杜鹃花科 ( Ericaceae)、山茶科 ( Theaceae)和樟科( Lauraceae)等少数几个科 ;整个分布区内除长苞铁杉外没有共有种 ,群落与群落之间的偏宜种有 33种 ,群落的特征种共有 1 34种 .  相似文献   

2.
长苞铁杉林主要木本植物种类组成的局域分布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湖南分布的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类的局域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区内的7个长苞铁杉群落木本植物有168种;组成上除长苞铁杉外,仅福建省的天宝岩、梅花山和大丰山长苞铁杉群落共有种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各群落物种种数在前几位的科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集中在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樟科(Lauraceae)等少数几个科;整个分布区内除长苞铁杉外没有共有种,群落与群落之间的偏宜种有33种,群落的特征种共有134种.  相似文献   

3.
长苞铁杉林林隙物种更新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I、扩散指标Iδ、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强度K对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大小级林隙中长苞铁杉幼苗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林隙发育的前、中期长苞铁杉幼苗在林隙中呈聚集分布,而在林隙发育的后期为随机分布,但在不同大小级的林隙中,长苞铁杉的分布格局并元差异;随林隙的不断发育,长苞铁杉幼苗在林隙中的密度依次降低,在林隙发育的前期密度最大,中期次之,到林隙发育的晚期密度最小,且在较大的林隙中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长苞铁杉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群格局关联维数是种群个体空间关联尺度变化规律的反映,表明了种群个体的空间相关程度。采用关联维数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长苞铁杉种群个体空间关联的无标度区介于1-32 m,种群格局关联维数值1.032 4-1.580 1,不同样地种群关联维数的大小为Q5>Q1>Q2>Q4>Q6>Q3,从而揭示出长苞铁杉在不同样地中个体空间关联尺度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群落调查方法,从不同群落类型长苞铁杉幼苗样地的建立及其环境影响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长苞铁杉天然更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类型对长苞铁杉幼苗建立有显著影响.2004、2005年,长苞铁杉种子在不同群落中的萌发率均存在显著差别,在同一群落中,不同年度的萌发率也存在显著差别.在长苞铁杉幼苗...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系统分析了不同长苞铁杉群落乔木层的生态位特征。优势种长苞铁杉在3个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均较大,Levins指数依次为: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0.83)>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0.95)>长苞铁杉纯林(0.93);Hurlbert指数依次为: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0.96)>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0.84)>长苞铁杉纯林(0.75)。各类型长苞铁杉群落生态位重叠分配格局增减不一,总体上呈先增后减趋势。3个群落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布趋势也不同,整体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依次为: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20.42%)>长苞铁杉纯林(20.16%)>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19.78%),差异不明显。研究区内长苞铁杉生态位宽度及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均较大,其利用环境资源的程度高,对环境的适应与竞争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在群落调查与树干解析的基础上,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与福建柏两种珍稀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种群发展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福建柏的胸径生长最符合一元幂函数方程外,其树高、材积和长苞铁杉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都可用Richards方程进行最佳拟合;(2)两珍稀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呈"金字塔"型;(3)两种植物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C型,且福建柏的曲线斜率大于长苞铁杉,说明前者早期死亡率较后者高.这些结果为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种群生长、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各种方法在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分布格局研究中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方差/均值比率法运用统计方法确定T值的显性,数学推导严密,运算简单,是较为优越的方法。Morisita指标法也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检验基础上,但计算较复杂,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聚集指数的分析有时会出现一些偏差,且没有进行统计检验,在指数值接受临界值时难以判断,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9.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林物种多样性的梯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不同海拔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林群落结构及物种重要值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物种多样性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测定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群落不同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分析长苞铁杉林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规律明显;尤其长苞铁杉物种受梯度效应影响显著,高海拔重要值明显高于中、低海拔;总体上物种多样性高,种类组成复杂,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层次明显。  相似文献   

10.
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武夷山南方铁杉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1、样地2与样地4中的南方铁杉种群均处于小树及中树时期,而生长在样地3和样地5中的南方铁杉种群的幼树与老树分别占据主导地位。运用C、K、M*/x-、I和Ca5种指标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结果一致表明5块样地中南方铁杉种群均呈现出聚集分布,但不同样地南方铁杉聚集分布的成因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南方铁杉种群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结果表明南方铁杉有一个死亡最低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17、854和380株;当m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17、429和191株;当m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150、287和128株;当m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甘蔗二点螟幼虫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1)频次分布检验为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2)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3)m~*—m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m~*=0.290 9+1.330 8m,属于最普通的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在分布型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文中比较了植保上常用的4种抽样方式的精度;计算了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描述了 Kuno 种群序贯抽样的模型:T_=1.290 9/(D~2-0.330 8/n).  相似文献   

13.
美洲斑潜蝇的空间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时期对豇豆相同生育期的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密度较小时(<1头·株-1),空间分布均符合Posion分布,空间分布的图式是随机的;但在种群密度较高时,空间分布均符合二项分布,空间分布图式是聚集的.豇豆上美洲斑潜蝇垂直分布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成虫嗜好在嫩叶上产卵;随着作物向上生长和斑潜蝇种群密度的提高,分布逐渐向上扩展.  相似文献   

14.
对5个梨园梨上瘿螨发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经聚集指标、Taylor的幂法则和 Iwao法的统计分析得出,梨上瘿螨越冬自然种群在果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同时建立了梨上瘿螨越冬种群数量调查的理论抽样数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Weibull分布的拟合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weibull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c/b(x-a)~(c-1)exp (-(x-a)~c/b),x≥a。本文首次用于拟合马尾松毛虫种群的空间分布,9批抽样数据拟合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大幼虫、越冬代蛹的空间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从而丰富了马尾松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布理论。  相似文献   

16.
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为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aylor幕法则、Iwao线性回归及各种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在田间符合聚集分布,且个体间相互排斥.其种群聚集原因是由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并计算出不同虫口密度下最适理论调查取样数量及序贯抽样模型.[结论]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7.
调查结果表明,肚倍蚜(KuburagiarhusicolaTakagi)越冬种群在自然气候室内不同层次、方向的越冬寄主上的分布无本质差异,空间格局符合“复合波松”等理论分布型,由三重疏松个体群组成,个体群面积分别为28,20个和12cm ̄2,个体群平均有虫3.8453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抽样模型。抽样方法比较结果以五点取样,每点在相邻两层冬寄主上取样10个(×4cm ̄2)代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蛴螬混合种群于白芍生长后期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当蛴螬虫口密度为2.5—8头/米~2时,符合负二项分布。本文还导出在不同置信度t、不同虫口密度(?)(头/株)和不同允许误差D下的理论抽样数n,对蛴螬混合种群在轻度发生(1头以下/米~2)、中度发生(2—3头/米~2)、严重发生(4—6头/米~2)和特大发生(6头以上/米~2)等不同情况下的序贯抽样模型也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