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菊花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菊花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但多数菊花品种抗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栽培菊花进行品种改良。目前,通过栽培菊花与菊属及其近缘属间远缘杂交,将它们的优异基因导入栽培菊花是进行菊花抗性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远缘杂交中经常存在各种障碍,影响了这些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为此,本文对菊属及其近缘属种质资源、栽培菊花与野生菊杂交障碍方式、克服杂交障碍的方法、远缘杂种的鉴定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菊花远缘杂交育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改良栽培菊花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激素对菊花矮化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是我国主要花卉之一,优良品种繁多,栽培方式亦多种多样,其中独本菊、案头菊及多头菊栽培较为广泛,以其花大,色艳,花叶相称,整株姿态优美而取胜,体现着菊花的盆栽水平、但我国的大多数菊花品种,用于上述栽培方式,表现茎高、叶瘦,影响观偿价值。当前,进行菊花矮化栽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进行了本项试验。我国过去控制菊花植株高度的传统栽培方法,是采用摘心和控水,但遇到秋风、秋雨天  相似文献   

3.
开封菊花源远流长,是菊花品种的起源、栽培中心,是菊花文化中心和欣赏中心,但目前开封菊花还没有形成商品化、规模化,从而导致了其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显著。分析了开封菊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龙头企业的培育、基地建设、多用途开发、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做大开封菊花产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不仅仅局限于温饱层面,还需要增加生活中的美感和享受,因此园艺花卉的栽培和修剪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浅谈园艺花卉中菊花栽培及造型修剪工艺,以期增加菊花种植的产品附加值,提高菊花的存活率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大田菊花栽培现状,分析大田栽培菊花质量欠佳的原因,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以期为广大的菊花栽培爱好者利用大田大量栽培各种优质菊花提供参考,丰富花卉市场.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择出能促进菊花良好生长的施肥方法和栽培基质,通过菊花不同配方施肥和不同基质栽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银川市,菊花经过40 d左右的短日照处理,其开花期能提前;菊花生产中适宜推广应用无敌手∶尿素比例为1∶1(质量比)的混合肥500倍液进行追肥,菊花(春日见山)不适宜应用"氨基酸全水溶肥";菊花(春日见山)适宜用人工配制基质栽培,不适宜采用黄沙或黄土栽培。  相似文献   

7.
菊花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是中国重要的园林植物之一,随着栽培面积不断增加,菊花病害也日趋严重,影响植株生长,降低了观赏价值。笔者根据病原性质分类,就目前中国菊花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进行论述,为提高菊花的观赏价值与品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菊花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近年来随着集约化种植水平的提高,菊花病虫害越来越制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便于菊农及时发现和诊断菊花病虫害发生情况,该文对目前菊花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了梳理分析,同时提出通过优化栽培措施,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等措施构建菊花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以期为菊花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被誉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品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具有特别高的观赏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菊花全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目前这些品种的繁育均使用传统栽培技术,操作复杂,产量不高,不适于规模化生产;因此传统的栽培方式在现代花卉产业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菊花大棚栽培是花卉产业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其不因季节和温度的变化而影响人们的观赏。本文对观赏菊花"春节"开花的栽培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从扦插育苗、施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各个阶段对菊花大棚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今后我国栽培菊花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傅俊范 《新农业》2004,(3):36-37
菊花别名甘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中药名为白菊花、黄菊花。以花入药,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作用。主产于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地,全国其他地区均有栽培。栽培菊花主要病害有菊花白粉病、菊花斑枯病、菊花叶枯线虫病以及菊花枯萎病、菊花叶锈病、菊花花叶病毒病和菊花花腐病等.以前3种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1.
北京小菊盆景的形成及其艺术风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影响北京小菊盆景形成的因素及北京小菊盆景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认为北京小菊盆景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下,艺菊文化与盆景艺术相融合的产物,同时指出北京小菊盆景已初步形成了"奇特、高雅、清秀、自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滁菊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滁菊种植的产量偏低问题,促进滁菊产业的发展,采用调查走访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滁菊核心种植区域开展滁菊低产原因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滁菊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较低,土壤养分供应不平衡,水分状况不良,连作障碍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落后等。在今后的种植中应加强以平整土地、培肥土壤、完善田间水利系统为主体的农田基本建设,科学使用养分资源,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料或合理轮作,依据滁菊生长发育规律和种植区域的生态条件制定科学统一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香菊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菊花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按不同株行距设置处理,分5个不同的密度处理,株行距分别为30 cm×30 cm、40 cm×40 cm、50 cm×50 cm、60 cm×60 cm、70 cm×70 cm。测定香菊花的产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花中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的含量。[结果]在株行距40 cm×40 cm~50 cm×50 cm时,香菊花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趋于稳定。[结论]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因素,在进行香菊规范化栽培时可选择株行距为40 cm×40 cm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4.
四倍体菊花脑与栽培菊种间杂交及F1杂种的遗传表现#br#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染色体加倍途径克服栽培菊花与二倍体野生菊种间杂交障碍,实现野生菊的优异性状或基因导入栽培菊花,拓宽菊花基因库,获得菊花新种质。【方法】以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二倍体)及其四倍体为父本,与栽培菊花‘钟山紫星’(Ch. grandiflorum ‘Zhongshanzixing’)杂交,通过细胞学进行杂种鉴定,并对杂种F1代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倍体与四倍体菊花脑的花粉活力均较高,且在母本‘钟山紫星’柱头上能正常萌发,但‘钟山紫星’与二倍体菊花脑杂交不能结实,而与四倍体菊花脑杂交结实率达3.25粒/花序。‘钟山紫星’、四倍体菊花脑及其杂种F1代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54、36和45,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构型均以二价体为主,分别是27Ⅱ、1.70Ⅰ+13.23Ⅱ+0.03Ⅲ+1.90Ⅳ和5.32Ⅰ+13.84Ⅱ+2.79Ⅳ+0.16Ⅵ。杂种F1代株高、叶宽和叶柄长呈正向中亲优势,而节间长、叶形指数、花序直径、花盘直径和小花数目均呈负向中亲优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二倍体菊花脑通过染色体加倍途径可以有效克服其与栽培菊花间的远缘杂交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用菊花研究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煜坤  郑丽 《农学学报》2013,3(2):54-56
中国自古就有“食菊”的传统,但中国目前对于食用菊花的研究应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笔者查阅了近年中国关于食用菊研究相关论文,从食用菊种质资源、生产繁殖方法以及高产栽培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国内食用菊研究应用现状。并指出国内栽培的食用菊花种类绝大多数为国外引进,这极大限制了中国食用菊的规模化生产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菊花脑别名菊花叶、路边黄、黄菊仔等,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有大叶和小叶品种之分。菊花脑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珍稀蔬菜,茎叶可供食用,具菊花芳香,风味独特,作为一种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将菊花脑从原产地引种到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引入地的蔬菜种类,丰富了当地的种质资源,更加强了蔬菜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菊花扦插生根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菊花切花占全球切花数量的30%,扦插是菊花主要种苗繁殖途径.从菊花内在因素、环境因素、外源物质等方面对菊花扦插生根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为菊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菊花插穗的消毒处理、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扦插配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杭白菊与黄菊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IRAS-1全自动光合分析仪比较分析了药用菊花杭白菊与黄菊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菊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均高于杭白菊.黄菊的光合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存在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光抑制是造成"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杭白菊的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黄菊光补偿点为225.45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358 μmol·m-2·s-1;杭白菊光补偿点为235.82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217 μmol·m-2·s-1.杭白菊光合适宜温度为23~26 ℃,黄菊光合适宜温度为18~23 ℃.  相似文献   

19.
菊属种间杂种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0.
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建立多头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综合体系,为快速筛选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引进与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收集保存的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评价体系。【结果】应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其它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筛选出11个对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株型对多头切花菊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228;花色次之,其权重为0.150;分枝长度居第3位,其权重为0.132。对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为,优等级品种41个,占25.63%;良等级品种71个,占44.38%;中等级品种35个,占21.88%;差等级品种13个,占8.13%。【结论】品种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符,表明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