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芪是近年来岷县高寒阴湿区大面积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具有产量高,收入稳定,有较强的抗御干旱、冰雹袭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从1990年约1000亩发展到现在超过10万多亩,栽培模式从露地沟栽发展到白地膜直播栽培、白地膜全覆盖栽培到现在的黑地膜覆盖露头栽培,栽培技术更加成熟完善。现总结出高寒阴湿区黄芪种苗繁育技术,供广大药农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对比实验研究适宜本地区的黄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从种苗移栽时间、密度、种植方式、种苗大小四个方面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互助县黄芪最佳移栽时间为4月中旬,密度为300000 株/hm2,种植方式采用黑地膜全覆膜,选择直径大于0.5 cm、长度大于30cm的无分叉、根条均匀光滑的优质种苗。运用该技术栽培的黄芪出苗率高、产量高、品质佳、经济收益好,为互助县大面积推广黄芪种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芪优质种苗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芪是岷县主要的中药材,多年生,一般采用种子繁殖。商品黄芪生产一般需二年时间,第一年用种子繁育种苗,第二年春季起苗移栽,秋季收挖成药。黄芪种苗的品种和质量与成药的质量和产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给成药生产提供优质种苗,提高成药生产者和种苗繁育者的效益,我们调查总结岷县药农繁育黄芪种苗的经验,提出优质种苗繁育技术,供黄芪生产者参考。1育苗地环境指标气候环境参数:海拔2200~2400m。霜期110~  相似文献   

4.
岷县矮秆黄芪属于蒙古黄芪,岷县年种植面积在5 333 hm2左右,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岷县农业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摸索出了黄芪从育苗到大田生产栽培技术措施,文章详细介绍岷县矮秆黄芪的育苗技术及大田地膜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四棱豆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1个对照(露地直播)和5个处理(大棚直播、地膜直播、露地移栽、大棚移栽、地膜移栽),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四棱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移栽处理叶绿素a含量均高于对应的直播处理,且地膜移栽处理的叶绿素a+b含量和a/b值均最大。四棱豆叶片净光合速率以露地移栽处理值最大;不同叶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总体上以露地移栽处理最大,地膜移栽次之。总之,与其他处理相比,露地移栽更有利于四棱豆叶绿素含量及不同节位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其次是地膜移栽。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黄芪、红芪、甘草、黄苓、党参、防风)育苗作为中药材栽培的一个关键环节,土壤温湿度成为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特别在旱作区无灌溉条件时,露地育苗出苗率差,产量底、种苗质参差不齐,效益不稳。陇西县近年的试验示范表明,中药材地膜育苗较露地育苗单位面积节约种子10%左右,增产15%以上,特别是在一些大宗品种育苗上效益十分显著,是一项推广前景十分广阔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王耀 《甘肃农业》2008,(2):70-70
当归原产于甘肃岷县,天祝县2006年引进在大通河沿岸种植,该区海拔2200m左右,年平均气温为3.6℃,无霜期135d,年降雨量600mm。在当归引进后栽培实践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种苗精选、施肥、移栽、管理、采收等方面严格把关,而获得16500kg/hm^2的高产。现根据生产实践,将天祝高寒二阴地区当归地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甜玉米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甜玉米种植情况 本地区甜玉米分春玉米及夏玉米两季,春玉米有露地直播与地膜移栽两种种植方式,夏玉米主要为直播。春玉米露地直播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4月4—15日),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扎佐镇水稻的优质、高产、高效,进行了2个水稻品种的旱育保姆+无坊布旱地育秧移栽连片种植示范。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无坊布育秧移栽和常规地膜育秧移栽2个水稻品种T优210和金优207的生育期相差不大;株高、分蘖数、白根数和叶片数均是旱育保姆+无坊布育秧移栽的高于常规地膜育秧移栽。T优210和金优207的亩产量均以旱育保姆+无坊布育秧移栽的较高,分别比常规地膜育秧移栽的增产9.9%和9.5%。  相似文献   

10.
1甜玉米种植情况 本地区甜玉米分春玉米及夏玉米两季,春玉米有露地直播与地膜移栽两种种植方式,夏玉米主要为直播.  相似文献   

11.
采用露地移栽、地膜移栽、地膜移栽去早蕾和直播地膜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棉花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膜直播棉、露地移栽棉、移栽地膜棉相比,移栽地膜棉去早蕾处理生育期、株高和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和果节量基本合理,节枝比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比例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种苗出苗情况及蒙古黄芪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山西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及种苗移栽密度。[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分3种方式(60、75、90 kg/hm2),蒙古黄芪一年生种苗移栽密度分3种方式(8 cm×25 cm、12 cm×25 cm、15 cm×25 cm),研究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得出山西蒙古黄芪种子最适宜育苗密度和种苗最佳移栽密度。[结果]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试验得出,60 kg/hm2密度最好,其种苗株高为16.10 cm,茎粗1.50 mm,功能叶片数16.93个,主根长27.34 cm,根粗为4.35 cm;蒙古黄芪种苗移栽密度试验得出,12 cm×25 cm移栽密度最佳,其出苗率为90.67%,与8 cm×25 cm和15 cm×25 cm移栽密度相比,其一年生和二年生蒙古黄芪根系生长指标及种子药材产量相比均有所提高。[结论]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的最佳育苗密度为60 kg/hm2,山西蒙古黄芪种苗的最佳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3.
黄芪种苗采挖期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芪新品种陇芪4号为材料,用种子春播育苗,在当年秋季和来年春季分别采挖,研究采挖期对黄芪的种苗质量、产量以及移栽后返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来年春季采挖的黄芪种苗产量下降,根长、根分枝、病斑数都有所增加,种苗的外观品相有所下降。但移栽后返青期提前5 d,且返青率达到93%,比秋季采挖提高20百分点。建议生产中采取来年春季采挖黄芪种苗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14.
以黄芪新品种陇芪4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春播育苗的黄芪种苗在当年秋季和来年春季不同期采挖,对黄芪的种苗质量、产量以及移栽后的返青率进行对比。揭示出不同采挖季节对蒙古黄芪种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探寻黄芪种苗最佳采挖季节。结果表明:来年春季采挖的黄芪种苗产量下降,根长、侧根、病斑数都有所增加,且侧根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黄芪种苗的外观品相有所下降。移栽后返青起提前5 d,且返青率比秋季采挖黄芪种苗提高20%,且省去了冬季层级埋苗的人力成本和中间损耗,建议生产中采取来年春季采挖黄芪种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临洮县黄芪环保地膜覆盖平栽种植技术,包括种苗选择、选地整地、施肥、开沟移栽、地膜覆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以期为临洮县黄芪环保地膜覆盖平栽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合比较了6个品种和4种栽培方式对春大白菜抽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抽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强春、良庆的耐抽薹性最强,未熟抽薹率都为0;对照品种丰抗80的耐抽薹性最差,未熟抽薹率最高,达83.33%。“春大将”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温州春季栽培。在4种栽培方式中,露地直播+不盖地膜的未熟抽薹率最高,达87.46%;育苗移栽+覆盖地膜、育苗移栽+不盖地膜的无发生未熟抽薹。  相似文献   

17.
棉花栽培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四月苗 要求土壤耕层含水量15%以上,不论采取地膜种植,露地种植,还是人工带水点种,无论播期迟早与否,或查苗移补等,必须在四月底前获得全面,大株形品种亩株数2000~2300株,一般品种亩株数2500~2800株,小株形品种亩株数3000-3500株,而且无病害、虫害发生,红、绿茎各占50%左右,植株有2片以上真叶。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充分掌握岷县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的现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岷县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的对策与措施,切实为岷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该县组织精干专业技术力量,采用查阅资料、田间调查产量、召开座谈会、走访种植大户、走访药材种植协会等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中药材种子  相似文献   

19.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地膜小麦具有明显增温、节水、抗旱、改土、增产增收之效果。在正常情况下,与露地小麦相比,亩增加产量100千克左右,亩节水60方~100方,亩增纯收益100元左右。根据我们三年试验、示范,种植地膜小麦要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一、精细整...  相似文献   

20.
棉花地膜移栽能较好地促进棉花早发,使棉花的开花结铃期前伸,有效开花结铃时间增加。然而,由于移栽地膜棉前期生长快,消耗的养分相对露地棉要多,若管理技术跟不上,易出现早衰,前期的早发优势往往被后期早衰所抵销。为了避免或延缓早衰现象,充分挖掘移栽地膜棉的增产潜力,移栽地膜棉大田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