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棉花蚜虫,可以在棉蚜盛发期喷施10%(有效成份含量200克/升)吡虫啉20克/亩、21%噻虫嗪9.5毫升/亩、20%丁硫克百威60毫升/亩、4.5%高效氯氰菌酯44.4毫升/亩、50%氟啶虫胺腈4毫升/亩、50%氟啶虫胺腈4毫升/亩或40%氧化乐果27.5毫升/亩,推荐轮换交替施用延缓棉蚜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氟啶虫胺腈对棉田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瓢虫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氟啶虫胺腈对南疆棉田三种蚜虫的毒力及其对三种瓢虫的安全性。方法 以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吡虫啉乳油为供试药剂,室内通过药膜法测定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氟啶虫胺腈的敏感性,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两种药剂对十一星瓢虫、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安全影响。结果 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对两种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三种蚜虫3日龄若蚜和成蚜对氟啶虫胺腈敏感性均高于吡虫啉,棉蚜3日龄若蚜和成蚜对氟啶虫胺腈的LC50分别为1.17、0.36 mg/L,5%吡虫啉乳油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的相对毒力分别为55.41、60.11,棉蚜对5%吡虫啉乳油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十一星瓢虫、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毒力均小于5%吡虫啉乳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三种瓢虫成虫的安全系数分别是5%吡虫啉乳油的6.16、7.90和4.54倍,对3龄幼虫的安全系数分别是5%吡虫啉乳油的5.07、7.48和9.23倍。结论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可用来防治棉田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且对棉田瓢虫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槟榔椰子坚蚜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5种药剂对椰子坚蚜的防治效果.[结果]5种药剂中,10%顺式氯氰菊酯、22%氟啶虫胺腈和10%吡虫啉对椰子坚蚜的室内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15.28、30.00和30.23 mg/L;10%顺式氯氰菊酯、22%氟啶虫胺腈和10%吡虫啉各浓度施药后10 d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22%氟啶虫胺腈施药后5d的防效均达到100%.[结论]防治椰子坚蚜时首选10%顺式氯氰菊酯,其次是22%氟啶虫胺腈和10%吡虫啉,但应急防治时选用22%氟啶虫胺腈和10%吡虫啉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几种单剂及复配剂防治七(4)代水稻褐飞虱,调查药后1、5、10、15 d防效。调查结果表明,药后1 d和5 d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褐飞虱防效优于其他药剂,都在70%以上;药后10 d和15 d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效都在80%以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防效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杀虫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48%噻虫啉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和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种药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4 mg/L和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40 mg/L对桃蚜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显著,在施药后3~14 d防治效果均在96.4%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60 mg/L防治桃蚜速效性较差,持效性显著,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在55.5%以下,药后14、21 d的防治效果均在99.5%以上。[结论]在桃树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适时防治桃树蚜虫。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啉4种新型杀虫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为西花蓟马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10%溴氰虫酰胺OD、20%呋虫胺SG、50%氟啶虫胺腈WG和48%噻虫啉SC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5.972、6.644、10.468和27.848 mg/L;药剂处理72 h后,10%溴氰虫酰胺OD、20%呋虫胺SG、50%氟啶虫胺腈WG和48%噻虫啉SC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522、5.851、9.226和25.726 mg/L,溴氰虫酰胺的毒力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隐蔽用药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应用"树干缠绕布带法",测定25%噻虫嗪SC、50%吡蚜酮WP、40%呋虫胺SP、24%氟啶虫胺腈SC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25%噻虫嗪SC 100~200倍稀释液、50%吡蚜酮WP 50~100倍稀释液、40%呋虫胺SP 50~100倍稀释液、24%氟啶虫胺腈SC 50~100倍稀释液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为84.94%~89.28%。[结论]25%噻虫嗪SC、50%吡蚜酮WP、40%呋虫胺SP、24%氟啶虫胺腈SC采用"树干缠绕布带法"施药对苹果绵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对新疆阿拉尔棉区棉蚜和棉长管蚜生长与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棉蚜和棉长管蚜成虫毒力,以3种药剂LC10和LC30处理F0代棉蚜和棉长管蚜,记录F0代及F1代蚜虫的寿命、产蚜量和发育历期等生命参数,建立种群生命表。【结果】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LC30)显著抑制了棉蚜和棉长管蚜的寿命和产蚜量,寿命分别下降27.99%~40.09%和35.65%~50.79%、28.19%~37.67%和32.76%~40.27%,产蚜量分别下降45.01%~50.17%和50.25%~52.24%、21.54%~28.24%和44.57%~54.97%,且棉长管蚜的下降幅度大于棉蚜。经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处理后,随各药剂亚致死剂量增加,棉蚜和棉长管蚜生命表参数净增殖率、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降低或缩短,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增高。【结论】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能够显著抑制F0及F1代蚜虫的寿命和繁殖力,且3种杀虫剂对棉长管蚜的抑制作用大于棉蚜。  相似文献   

9.
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桃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氟啶虫胺腈属第4代新烟碱类药剂,研究旨在探讨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F_0(当代)及F_1(第1代)桃蚜(Myzus persica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氟啶虫胺腈对桃蚜的亚致死剂量采用波特喷雾塔法确定,将琼脂铺于玻璃培养皿底部,再将新鲜油菜叶片背面向上铺在琼脂上。挑取15头成蚜至油菜叶片上,置于波特喷雾塔下喷雾,药剂设置7个浓度,处理48 h后检查桃蚜死亡情况,采用POLO-Plus10.0软件计算LC_(10)和LC_(25)。采用建立生命表的方法评估氟啶虫胺腈亚致死剂量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评估药剂对F_0代桃蚜的影响时,分别以LC_(10)和LC_(25)喷施成蚜,48 h后将成蚜移至未着药叶片,单头饲养直至死亡。评估药剂对F_1代桃蚜的影响时,以LC_(10)和LC_(25)处理成蚜,48 h后将成蚜移至未着药叶片待其产蚜,24 h后随机选取初产若蚜单头饲养直至死亡,记录蚜虫存活及繁殖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若蚜发育历期、成蚜寿命、单雌产蚜量及生命表参数差异显著性。【结果】根据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氟啶虫胺腈对桃蚜成蚜48 h的LC_(10)和LC_(25)分别为0.012和0.041 mg·L~(-1)。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虫胺腈显著降低了F_0和F_1代桃蚜成蚜寿命、单雌产蚜量和产蚜历期,并表现为随药剂浓度增加,成蚜寿命、产蚜历期缩短,单雌产蚜量降低。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F_0代桃蚜后,成蚜寿命分别为20.89和15.47 d,均显著低于对照的25.41 d;单雌产蚜量分别为56.51和27.33头,显著低于对照的71.02头;产蚜历期分别为20.74和14.37 d,显著低于对照的25.27 d;F_1代成蚜寿命分别为14.80和9.76 d,产蚜历期分别为12.03和8.59 d,单雌产蚜量分别为46.20和28.23头。与对照相比,LC_(10)浓度的氟啶虫胺腈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1龄若蚜的发育历期(1.73和2.21 d),LC_(25)浓度的氟啶虫胺腈处理显著延长了2龄若蚜的发育历期(1.43和1.58 d),其余龄期及整个若蚜期发育历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生命表参数分析表明,氟啶虫胺腈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桃蚜净增殖率R_0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R_0分别为47.15、24.55和64.47。【结论】亚致死剂量的氟啶虫胺腈能够显著抑制F_0及F_1代桃蚜的寿命和繁殖力。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刘冰  陆宴辉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1):2062-2068
【目的】评价氟啶虫胺腈对新疆棉区棉蚜的防治效果及天敌的安全性,为绿色防治棉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SC)对棉蚜的毒力与防治效果,评价其对棉蚜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在室内,氟啶虫胺腈0.375 g/L浓度处理48 h后棉蚜校正死亡率为100.0%,0.250 g/L浓度处理为93.3%,而0.2 g/L吡虫啉处理为84.4%。氟啶虫胺腈对多异瓢虫致死作用小,0.375和0.250 g/L处理48 h后校正死亡率均不足10%,显著低于吡虫啉0.2 g/L处理(45.7%)。2018年和2020年田间施药5 d后,氟啶虫胺腈15 mL/667m2处理(0.375 g/L)对棉蚜的校正防效在90%以上,10 mL/667m2处理(0.250 g/L)处理的防效也超过了85%,显著高于吡虫啉8 g/667m2(0.2 g/L)处理。氟啶虫胺腈15、10 mL/667m2浓度处理下棉蚜僵蚜率、捕食性天敌与棉蚜益害比,均显著高于吡虫啉。【结论】氟啶虫胺腈对新疆棉田棉蚜防效较好,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9,(6):43-44
为探索不同化学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进行了5种不同化学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试验。结果表明: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30克/亩)+75%苯酰·锰锌水分散粒剂(120克/亩)、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5克/亩)+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50克/亩)、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30毫升/亩)+25%嘧菌酯悬浮剂(20克/亩)、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4毫升/亩)+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30毫升/亩)、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毫升/亩)+70%丙森锌水分散粒剂(150克/亩)均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10天防效在80%以上,20天防效均在60%以上;各药剂组合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较好,增产73.9%~86.2%。各药剂组合中,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30克/亩)+75%苯酰·锰锌水分散粒剂(120克/亩)的防控、保产效果最好。生产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可5种组合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氟啶虫胺腈和噻虫啉对烟蚜的毒力及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和噻虫啉的杀虫活性及温度效应,采用浸液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烟蚜的毒力,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其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和噻虫啉对烟蚜的LC50值分别为5.12 mg/L和1.96 mg/L,其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5.6倍和14.5倍,均显示出良好的杀蚜活性;在10~30℃温度范围内,氟啶虫胺腈和噻虫啉对烟蚜的毒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5%烯啶虫胺水剂不同处理剂量对棉蚜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叶法和茎叶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原药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2.41、1.49、0.81 μg/mL;48 h LC50分别为1.35、0.72、0.32 μg/mL。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对棉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平均防治效果在70%以上。【结论】3种药剂均表现很好的持效性,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可有效防治棉蚜,是棉花生产上防治棉蚜的高毒农药理想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命表分析法对比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LC20(1.02μg/mL)处理棉蚜后G0代种群表现出种群净增值率(R0)降低,平均世代历期(T)缩短和种群加倍时间(DT)延长,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G1代种群的R0和rm较对照分别降低1.94和0.01。而氟啶虫胺腈LC20(0.13 mg/L)处理棉长管蚜后,G0代种群的R0、rm和λ较对照分别降低3.44、0.07、0.14,而平均世代历期显著延长0.3 d。且氟啶虫胺腈可显著增加棉长管蚜G1代种群的适合度代价,其成虫产仔前期(APOP)和总产仔前期(TPOP)明显延长,R0、rm和λ较对照分别降低8.77、0.10、0.13,平均世代时间(T)和种群加倍时间(DT)提高3.84、0.76 d。氟啶...  相似文献   

15.
<正>第3批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和配套技术名单,该名单共涉及害虫19种、药剂品种29种、配套使用技术47个。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剂3种①丁烯氟虫腈。有效成分2.5~3克/667米2(例如5%丁烯氟虫腈乳油亩用50~60毫升)。②虫酰  相似文献   

16.
蔬菜高效安全农药复配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啶虫·杀虫单3种复配剂对小菜蛾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小菜蛾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丁烯氟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为18.51 mg a.i./L;烯啶虫胺和杀虫单次之,LC50分别为163.85、188.48 mg a.i./L;啶虫脒最低,LC50为260.94 mg a.i./L。丁烯氟虫腈·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4∶1、2∶1、1∶1时对小菜蛾毒力增效明显,共毒系数分别为133.65、123.11、120.45;啶虫·杀虫单复配剂比例为10∶1、5∶1时增效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133.18、122.62;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5个配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在药后3 d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5%,药后7 d防效均高于8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乳油600 m L/hm2、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乳油300 m L/hm2、44%啶虫·杀虫单悬浮剂1 500 m L/hm2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优于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450 m L/hm2。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乳油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乳油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2种复配剂均可以在降低农药使用量的同时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蔬菜上的残留量,44%啶虫·杀虫单悬浮剂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防治西蓝花田桃蚜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及田间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7%氟吡呋喃酮SL对桃蚜最为敏感,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敏感性最差,48 h的LC50分别为7.67和1 011.03 mg/L。供试药剂毒力大小低依次为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噻虫嗪>虫螨腈>藜芦碱>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胺>啶虫脒>溴氰虫酰胺>苦参碱>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西蓝花桃蚜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的防效达70.10%~90.11%;药后14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防效为56.93%~82.55%。【结论】生产中可轮换使用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以保证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减缓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8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苹果黄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0 g/L噻虫啉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结果]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能有效控制苹果黄蚜危害,且速效作用好,持效期长达14 d,药后1~14 d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对苹果黄蚜速效性较差,药后1和3 d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8%,但持效性较显著,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为93.9%~97.2%;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5 000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但其持效性较显著,药后3~14 d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 333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62%,但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在93%以上,之后防效逐渐递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 500倍液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药后10~14 d的防治效果低于72%。[结论]在苹果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526-1528
以15年生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苹果绵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 000倍液药后1,3,7,14 d对苹果绵蚜的防效分别达75.39%,90.24%,98.79%和99.47%;其速效性差,但持效性好,且对果树安全。  相似文献   

20.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是一种作用于烟碱类乙酰胆碱受体的杀虫剂,作用机制独特,尚未发现与现有杀虫剂存在交互抗性。为明确其在蚕豆上对豌蚜的防治效果,采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50mL/hm2田间喷雾,与常规防治药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5 g/hm2、480 g/L毒死蜱1 500 mL/hm2比较,对蚕豆上豌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50 mL/hm2与70%吡虫啉45 g/hm2、480 g/L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防治效果相当,能有效控制蚕豆豌蚜,推荐在生产上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