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冷凉地区常用于温室延后栽培的葡萄品种有红地球、秋黑、摩尔多瓦、克瑞森无核等品种,品种较单一,香味品种稀少,为了增加温室延迟栽培葡萄品种的种类,丰富果农选择延迟栽培葡萄品种的多样性,开展了对晚熟葡萄品种亚历山大的研究。通过对品种的物候期调查、果实性状与产量的测定,发现亚历山大葡萄品种具备晚熟特点,较丰产,果实具备粒大、味香等特点,适宜进行温室延迟栽培。  相似文献   

2.
葡萄延迟栽培是设施葡萄栽培中重要的一部分,利用晚熟品种的特点,结合温室环境的调控,可以使葡萄延迟到国庆、元旦乃至春节成熟,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葡萄延迟栽培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等冷凉地区,延迟品种主要有红地球、里扎马特、秋黑等品种,品种较单一。为筛选出更多适宜日光温室延迟栽培的优质葡萄品种,从葡萄品种物候期、果实性状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玫瑰香、亚历山大晚熟香型葡萄品种较适宜在温室内进行延迟栽培。  相似文献   

3.
对先锋、奥林匹亚等4个欧美杂交种(Vitis vinifera×Vitis labrusca)葡萄和亚历山大、桃太郎、比昂扣3个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在嘉兴避雨栽培下的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及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田间评价。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奥林匹亚、中熟品种先锋、中晚熟品种亚历山大和晚熟品种比昂扣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4.
阿莫莱玫瑰葡萄(マスカットヂュークアモーレ)是日本植源葡萄研究所用亚历山大×黑三尺杂交种子选育的欧亚种晚熟葡萄品种,在日本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为了了解和掌握该品种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的生长结果习性和栽培方法,上海市农工商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于2009年从日本植源葡萄研究所引进该品种进行试栽培。栽培试验运用多种树体管理技术,在土、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控等方面进行重点技术突破,并对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特性、物候期进行了观察和记载。经过5年的试验、观察和讨论,总结出了该品种的生长结果特性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认为该品种果穗大,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品质优良,植株长势中庸,丰产性能好,抗病性强,适宜在江浙沪及山东、安徽等华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红提葡萄又名红地球,欧亚种,原产于美国加州,自我国1987年引入该品种以来,除黑龙江、吉林两省外,其余各省都进行了引种及栽培。大部分地区栽培表现较好,果实品质优,晚熟、耐贮运、丰产,是发展葡萄的首选优质高效品种。一、合理建园红提葡萄栽培区要没有大气和水源等污染,具备较好的水气环境。地势较高,最好是向阳、通风的坡地,周围无较大的建筑物遮拦,土壤偏干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福建省福安市葡萄产业的品种结构,引进15个早、中、晚熟葡萄鲜食和加工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夏黑,中熟品种巨玫瑰、黑色甜菜,晚熟品种摩尔多瓦,以及加工品种桂葡一号、刺葡萄共6个品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红提葡萄又名红地球,原产于美国。我国于1987年引种,辽宁省建平县于2000年开始引种。该品种在当地栽培表现良好,果实品质优、晚熟、耐贮运、丰产,是发展葡萄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8.
葡萄是我国六大水果之一,北方各地均有大量栽培。近年来葡萄生产发展很快,葡萄贮藏保鲜是各地果农普遍关心的问题。葡萄柔软多汁,含水分高,易干枝、皱皮、掉粒和腐烂,给长期贮藏带来困难。因此,确保葡萄质量,是贮藏葡萄的关键。目前,各产区冷库发展较快,一般耐贮藏品种,在适宜的条件下,管理得当,能够贮藏5个~6个月。一、品种及栽培要求1.品种葡萄品种较多,一般早、中熟品种不耐贮藏,晚熟品种较耐贮藏,如龙眼、玫瑰香等。另外,二茬巨丰也较耐贮藏,在耐贮藏晚熟品种中,有色品种较无色品种耐藏,龙眼比玫瑰香耐藏。无核…  相似文献   

9.
‘摩尔多瓦’葡萄是福建省福安市农业局2008年从山东省志昌葡萄研究所引进的葡萄品种,经过多年试验观察,2014年开始避雨栽培区域种植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种植第一年迅速形成丰产树冠,第二年平均株产可达4.8 kg,第3年进入盛产,平均株产14.5 kg。综合表现出幼树生长势强或极强,能快速形成丰产树冠、结果早、产量高、转色佳、外观商品性好、成熟期晚等特点,是适合福建省福安市等南方地区避雨设施栽培的优良晚熟品种。通过多年观察总结,形成了适合南方地区的避雨设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棚室栽培的品种多为红地球、无核白鸡心等.科研与生产中所使用有葡萄苗木一般划分为:实生苗、自根苗和嫁接苗三种.栽培葡萄品种根据种类亲缘关系常分为:美洲种、欧洲种、欧亚种、欧美杂交种四种.葡萄按照不同成熟期及对积温的要求可分为以下五种:极早熟品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极晚熟品种.棚室葡萄生产中肥水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对于高产稳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这个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渭南市阳光玫瑰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引入阳光玫瑰葡萄采用避雨栽培技术进行种植,近年来该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陕西省乃至我国北方地区栽培及调整品种结构的中晚熟优选品种。本文介绍了阳光玫瑰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及整理、苗木选择及处理、栽培模式及设施、定植、定植后的管理、果实采收等。  相似文献   

12.
陈增灿 《新农村》2007,(5):15-16
美人指葡萄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从日本引入我国的一个鲜食晚熟欧亚品种。该品种因其果实外观艳丽、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栽培经济效益极高,是目前鲜食葡萄生产中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晚熟品种。但是,该品种长势特旺,易徒长,产量不稳定,并不耐高温,日灼、缩果病、白腐病严重,故栽培情况一直未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正>红宝石无核葡萄是美国加州采用皇帝和Pirovan075杂交育成的晚熟无核品种,欧亚种,是一个高产、品质极佳、栽培效益较好的优良无核鲜食品种。1987年引入我国栽培,目前主要在山东和河北栽培。近年来,许多果农却刨掉了红宝石葡萄,换上了其它品种的葡萄。究其原因,只因红宝石在北方露地栽培模式下灰霉病发生偏重,一般造成10%-30%的经济损失,严重园片导致颗粒无收,许多果农对灰霉病的防治束手无策。灰霉病是为害多种蔬菜和葡萄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于半知菌亚门。在葡萄上,花穗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17,(2):87-91
为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葡萄酒产品,以晚熟、抗病、丰产、土壤适应性、酒质作为选择酿酒葡萄品种的主要依据,对天津地区引进的33个主要酿酒葡萄品种进行了栽培特性和酿酒品质方面的综合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红葡萄酒用品种(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宝石解百纳、佳利酿)、白葡萄酒酒用品种(贵人香、玫瑰香、泽香)和白兰地酒用品种(白玉霓)等10个品种为晚熟或极晚熟品种,在抗病性、抗寒性、土壤适应性、丰产性、酒质等方面综合指标较好,适宜在天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正>设施葡萄栽培管理中存在着大小年问题,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技术要点。1选用良种由于日光温室这一高温高湿的特殊栽培环境容易造成葡萄徒长,不利于形成花芽,故而在选择品种时除了考虑早熟性好的生长特点外,还要注意选择生长势相对较弱、易形成花芽、耐弱光、耐潮湿、低温需求量小(一般800~1400h)、生理休眠期短的品种,比如夏黑等。尽可能不选择红提等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6.
美国红提葡萄,别名红地球,是欧亚种。红提葡萄在美国属于高档名牌晚熟的葡萄品种。红提葡萄在鲜食葡萄品种中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其果实粒比较大,果皮中厚,色泽诱人,适合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贮藏。针对红提葡萄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红提葡萄成熟时候的质量和产量。本文结合当地红提葡萄栽培的实践过程,总结了红提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郭凤仁 《新农业》2004,(7):27-27
庭院葡萄的品种选择 由于庭院内温暖易形成小气候.利于葡萄的生长.而且肥水充足.管理精细.所以应根据栽培数量,在早.中、晚熟品种中选择优质、丰产的品种。适宜棚架栽培的优良鲜食品种如兴华1号.京亚.巨玫瑰、香悦、巨峰.乍娜、无核白鸡心等品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进黄蜜、早甜、早红无核、金手指、巨玫瑰、红地球等6个葡萄新品种在嘉善县试种。结果表明,在避雨栽培下,6个葡萄品种在嘉善地区第2或第3年便可结果并获丰产;早红无核﹑早甜属早熟品种,红地球为晚熟品种,其余几个为中熟品种,搭配种植可以延长鲜食葡萄的供应时期;黄蜜﹑巨玫瑰﹑早红无核3个品种的综合性状稍优于其他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晚熟葡萄品种圣诞玫瑰在皖北地区的栽培表现,并从园区建设、栽培方式选择、修剪、花果管理、果实套袋、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了圣诞玫瑰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在皖北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产业化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地球葡萄是晚熟、耐贮的鲜食葡萄世界名种,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已发展成为我国鲜食葡萄第二大主栽品种,目前栽培面积达2万hm2。伊犁河谷1995年由历夫伦引入霍城县种植,品质可以和原产地美国加利福尼亚相媲美。从1998年开始,伊犁河谷红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