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各地发展虾蟹混养的农户越来越多,特别是发展稻田养虾蟹的面积在迅猛增加。但是,据专家观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池塘的坡比很不科学。其表现坡度很小,看上去象壁陡城墙似的,有的坡比只有1∶2还不到。这种池塘对养殖虾蟹极为不利。对此,我认为:要提高养殖水平,就必须尽快纠正这种不合理的池塘结构。其坡度要坚持不宜陡的原则。坡度过陡之后有五大害处。一是不利于虾蟹正常活动觅食。众所周知,虾蟹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生活习性的共同点是都喜欢到池坡的浅水边上来寻找食物。如果坡度过陡,所投喂的饵料很容易掉入池坡底下,不利…  相似文献   

2.
夏正东 《科学养鱼》2007,(10):47-47
2006年,颜单镇楼港村渔业科技示范户薛启华在渔业技术指导员指导下,在26亩养蟹池塘中套养青虾取得了成功,现将河蟹池塘套养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选择在水源丰富、无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养蟹池塘池底淤泥要少,不超过10厘米,池塘坡比1:(2~3),注水最高水位达1.5米,进排水系统完善,进排水口用聚乙烯网扎牢,防止虾蟹逃跑。  相似文献   

3.
鱼虾蟹混养可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是:不需专设防逃墙,通过强化管理来防止河蟹逃逸,在不影响鱼产量的前提下,增加虾蟹的产量,提高水体产出率。我市在该养殖模式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养殖效果。2002年,实行鱼虾蟹混养技术的152亩精养鱼塘,平均亩产鱼550公斤,亩产虾10公斤,亩产河蟹22公斤。现将关键技术报告如下:1池塘条件1.1鱼虾蟹混养的池塘,应根据鱼虾蟹活动、摄食、生长的不同习惯进行综合设计和建设,池塘结构介于标准精养鱼塘与养蟹池塘之间。其要求是利用现有精养鱼塘,…  相似文献   

4.
水草只种不管,不但不能发挥水草在虾蟹池塘养殖生产中的作用,而且大面积腐败的水草会污染水质,严重时造成河蟹死亡."蟹大小,看水草"、"养好一塘蟹,种好、管好一塘草"、"要想蟹病少,赶快种水草",这些都证明了水草在虾蟹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虾蟹养殖好坏跟水草栽培与管理关系极大,根据多年来虾蟹池塘养殖水草管理生产实践,虾蟹养殖前期要种好草,中期要护好草,后期要保好草.现浅析昆山市虾蟹池塘养殖水草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1养殖条件及方法选择虾蟹精养池塘1口,面积28×667 m~2,主养河蟹与青虾,配套微孔管道增氧设备。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1塘口选择与池塘的清整消毒用于试验的塘口要求水源充足,供电正常,水质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塘口为养殖1年以上的老塘口,冬季干塘后,对蟹沟(环形沟和中间沟)的过多淤泥进行清理,蟹沟留有斜坡,坡比1∶2。池塘清整后全池用次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为了规避单一养蟹的风险、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笔者在江苏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体系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池塘虾蟹混养的生产性试验,在兴化市竹泓镇、昌荣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最高的池塘小龙虾产值和虾蟹养殖综合纯效益都达到万元以上。笔者根据在基层技术指导和推广的经验,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具备条件的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22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工作的通知》,笔者于2022年选择日照市涛雒镇廒头盐场约100亩虾蟹池塘进行养殖尾水异位净化试验。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包括放养滤食性贝类、清底型鱼和移栽本地滩涂大米草,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虾蟹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及弧菌含量,实现虾蟹养殖尾水的净化,为沿海地区虾蟹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5):41-43
第四讲 克氏原螯虾池塘主养技术 池塘主养克氏原螫虾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养殖模式,由于其养殖技术和传统的虾蟹主养技术接近,普遍受广大养殖户应用,但克氏原螯虾毕竟与其他虾蟹的生活习性不同,养殖技术也就有较大的差异,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海蜇室内试养和池塘养殖的经验,就其塘养高产技术总结如下。1 池塘状况 选择靠近海边、进排水方便、有淡水水源的池塘进行整修改造、清淤筑坡,坡比一般在1:3以上。池塘面积不限,一般单池在1ha以上,或仿自然生态。养殖后期,池水深度要求达到1.8m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虾蟹贝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复合生态养殖方式。通过对原有海水池塘进行精深改造,实行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水中养虾,水底养蟹,底泥养贝,虾蟹残饵、粪便肥水,水的肥力催  相似文献   

11.
由于池塘施服过多及水源污染而导致池水富营养化 ,藻类大量滋生 ,池水表面漂浮一层厚厚的蓝绿藻及青苔 ,可引起池塘中养殖的鱼类缺氧及中毒 ,严重的可引起鱼类大批死亡。在虾蟹养殖池塘中 ,虾蟹体表附着大量藻类、青苔及其它污物 ,不仅影响虾蟹的生长而且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每年3~11月 ,养殖池塘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池塘中的藻类及青苔 ,一般用硫酸铜0 5~0 7毫克/升全池泼洒。由于硫酸铜毒性大、多用影响鱼类生长 ,同时易引起鱼类缺氧 ,其效果也不是太好 ,因此 ,我们不太建议多使用硫酸铜。淡不渔业研究中心中水渔药有限公…  相似文献   

12.
曹洪颜 《水产养殖》2009,30(12):19-19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一些养殖户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由虾蟹养殖转向利用廉价的青饲料和畜、禽粪肥养殖常规鱼类,达到了高产高效的效果。这种池塘养殖模式,投入较少,产量、效益可观,风险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昆山地区典型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是昆山地区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为深入研究虾蟹混养式养殖尾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典型养殖区锦溪镇南前村的600×667 m~2虾蟹养殖基地的水源、池水和尾水在2012—2014年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pH、亚硝酸盐、氨氮、总氮、总磷、COD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水源、池水和尾水的pH变化较大,变动范围在7.08~9.26之间;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均处于很低的水平,优于地表水环境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养殖尾水的氨氮浓度通常较水源和池水更低;除总氮和COD在2014春季高于水源外,其余年份各季节总氮、总磷和COD均接近或低于水源水指标值。除COD外,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且呈现为低于或接近养殖用水源水的水质指标,可以认为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外部水环境影响很小。尾水排放前应加强对COD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水产学报》2006,30(3):315-315
由中国甲壳动物学会主办、上海水产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定于2006年11月2-5日在中国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举行,会议主题是“健康养殖、绿色食品”。在此,盛情邀请世界各地的华人虾蟹类科技专家、虾蟹类养殖业者以及与虾蟹类养殖相关的管理与企业界人士相聚上海,共话虾蟹类养殖的心得,提升虾蟹类养殖之精华,为中国乃至世界虾蟹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议期间将特邀国内外在虾、蟹或甲壳动物相关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知名科学家做大会报告。会议的议题:主要围绕虾蟹健康养殖和为市场提供安全绿色水…  相似文献   

15.
半滑舌鳎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底层大型鱼类,适温宽、适盐广,食物层.次低,生长迅速,味鲜肉嫩,营养丰富。由于自然资源少,市场供不应求。将半滑舌錫与虾蟹进行混合养殖,开辟了新的综合养殖途径。现将半滑舌鳎与虾蟹混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准备工作1.1池塘改造池塘泥沙或泥质底质,面积适中,以0.67-1.33 hm^2为宜,平均水深1.5 m左右。  相似文献   

16.
海水池塘虾、蟹混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与1999年间在汕尾市红草养殖池塘进行了虾蟹混养及虾单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水质、产量还是成活率来看,混养都优越于单养。其中从效益来看池塘虾蟹混养的盈利可比池塘对虾单养提高50—100%。  相似文献   

17.
2011—2012年,灌南县水产技术指导站和灌南县硕项湖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大规格蟹种培育及商品蟹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其中项目中"微生物菌的应用对河蟹生长和水质变化的影响"课题试验研究顺利完成,实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课题试验研究过程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灌南县新安镇尹湖村、镇中村,灌南县硕项湖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虾蟹生态养殖基地。1.2塘口条件蟹种培育池塘选择虾蟹生态养殖基地内6、7、8、9号4个蟹种培育池塘,面积分别为5×667m2  相似文献   

18.
补钙在养殖池塘和河蟹养殖过程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华 《水产养殖》2011,32(6):52-52
如果池塘养殖品种时间较长,从没调整过茬口休塘等,一般都容易缺乏钙磷及营养元素,进而对其养殖水产动物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观察池塘水色和虾蟹蜕壳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9.
虾蟹生态混养出高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水产品价格滑坡现象较为严重,水产养殖户获利甚微,有的还出现亏损现象,池塘单一养殖青虾或河蟹因不能充分利用水体或饵料生物,养殖效益偏低。但通过虾蟹混养能有效克服上述不足,效益高且稳定。我们于2001~2002年在乐余东兴村75亩的池塘进行了虾蟹混养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亩产青虾55千克,河蟹48千克,亩产值达到5346元,获利3200多元,现将虾蟹生态混养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75亩,塘口12只,每只塘口面积为3~8亩,养殖区域位于长江口附近,该外源…  相似文献   

20.
单一的虾、蟹养殖存在养殖风险大、水体利用率低、饵料系数高、池塘生态系统脆弱易富营养化等缺点.为克服上述缺点,水产科技工作者探究了多种河蟹、罗氏沼虾混养模式.本文对这些模式进行梳理和技术总结,以期为虾蟹生态混养模式的研发完善提供思路,推进虾蟹生态混养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助力虾蟹养殖业的生态、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