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广西石漠化危害、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66-267
就中国国土面积而言石漠化面积并不大,仅占我国总面积的1.5%。但是对于西南贫困地区特别是广西省来说,面积较大,而且目前还存在229.36万hm2的潜在石漠化面积。大面积的石漠化对于靠种植业发展的地区都是一种灾难,特别是对广西这样的经济贫困、人口压力大、不合理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来说,石漠化的治理和防治任务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显得更为迫切与艰巨,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挑战。因此石漠化的防治工作将会是一项艰巨、长期的生态环境保卫战。  相似文献   

2.
刘丙国 《北京农业》2012,(33):68-70
介绍了湖南省新宁县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的技术方法,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原因,认真调查了新宁县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和建议,为新宁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了解广西鹿寨县石漠化现状、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对其石漠化治理经验进行了总结,进而剖析了石漠化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领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联合管理、实行监管同步,加强技术引导、坚持立体治理,加大政府投资、吸纳社会资金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迪庆"三江流域"主要的3种生态类型区即干暖河谷区(1800~2200m)、暖性中山区(2200~2700m)和亚高山温凉区(2800~3800m)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开展研究,科学制定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利用当地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和树种资源,通过在干暖河谷区实施生态经济林营建,在暖性中山区重点发展薪炭林建设,在亚高山温凉山区突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景观建设等措施,探索适合本地区将生态恢复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途径,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促进迪庆"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石漠化是生态建设中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也是喀斯特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强烈的人类经济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介绍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及该县石漠化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阐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综合途径,提出恭城瑶族自治区石漠化治理的措施,以促进该县生态环境发展,减轻石漠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贫困和生态往往相互交织,绿色减贫强调将生态环境作为反贫困的一种策略。广西马山县弄拉屯兼顾减贫与生态双重目标走出了'弄拉模式'的绿色减贫路子。在对'弄拉模式'绿色减贫实践及其成效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弄拉模式'成功的核心要素机制,以期为其他石漠化地区实现绿色减贫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TM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数据,结合地面调查与GIS技术提取广西都安县的石漠化空间分布信息,选取该区域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土地利用程度、离民居点和道路的距离等因素,定量研究了喀斯特石漠化发生率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人口密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人口密度对石漠化强度有较明显的影响;经济密度对石漠化的产生具有普遍影响;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对石漠化的影响明显;离民民点和道路越近,人类活动强度对石漠化的影响越大。强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在离居民点和道路距离的第一个缓冲区内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8.
"石漠化"是喀斯特山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遵义市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全市岩溶面积20236.2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5%,由于岩溶地质环境的特殊性,"石漠化"成为了制约遵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治理遵义地区"石漠化"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本文从遵义岩溶地区的基本情况、治理现状以及治理的必要性,最后从通过发展喀斯特生态旅游替代第一产业,由此影响第二、第三产业来实现遵义"石漠化"的有效治理试图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岩溶山地石漠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总面积约为30多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以上,其中石漠化面积已占1/2(17.6万km2),平均每年以2 500 km2的速度在扩展,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是中国南方地区的心腹之患.该文概述了石漠化之成因与危害,提出了防治石漠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特征。以广西都安澄江小流域为例,选取4个植物演替阶段,即乔木、灌丛、灌草丛、草丛的典型样地,对该地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植被演替对土壤质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生长情况、土壤养分积累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处于贫困石漠化山区的凤山县经过多年摸索,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做强做大核桃产业,走出了一条既能治理石漠化、促进生态建设,又能使山区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概述了凤山县石漠化现状及石漠化治理核桃模式的形成过程,总结了凤山县石漠化治理核桃模式的技术关键、示范推广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梁振芳 《现代农业》2012,(12):74-76
广西是全国土地石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必须加以治理。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业必须创新观念,和谐发展;综合治理,恢复生态;因地制宜,选准模式;突出特色,发展产业;科技支撑,增强动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整合资金,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深入分析了广西防沙治沙的主要治理措施,并对广西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科学编制治沙规划、加强沙区低产低效林分改造工作、大力发展沙区速生丰产林、加大沿海滩涂红树林建设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有效地改善北部湾沙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成果,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不合理干扰活动和喀斯特山区特有的脆弱生态环境所致。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是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并提出了现有条件下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治理石漠化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石漠化地区是我国西南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通过对马山县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和成熟林)5个演替阶段15个样地(20 m×50 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停止人为干扰后岩溶植被的更新、演替及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沿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成熟林的顺向演替发展,群落各层次的覆盖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乔木层覆盖度以成熟林最大,灌木层覆盖度以小乔林最高,而草本层覆盖度以灌丛最高;重要值≥10.00的科、属、种最大值出现在小乔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不同层次的结构明显不同,乔木层的植物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小乔林最高;成熟林灌木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小乔林和草丛(P<0.05),与石漠和灌丛差异不显著(P>0.05);森林阶段草本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灌丛、草丛和石漠(P<0.05);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着顺向演替发展而增加,但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丰富度变化不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以草丛阶段最大,成熟林最小;灌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阶段最大,石漠阶段最小;乔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最大,成熟林有所下降;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草本层的生态优势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灌木层和乔木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岩溶植被恢复可分为恶劣物理环境阈值和顶极种缺乏的阈值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内由不同功能特征的驱动种和关键种决定着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越接近演替后期,顶极种越丰富,群落驱动种和关键种向高级、大型和长寿植物发展的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典型岩溶区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以ASTER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参照叶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曳中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级划分标准,研究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安顺市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非水土流失区及水土流失等级较低的区域石漠化发生率和石漠化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水土流失区及高等级水土流失区。非岩溶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岩溶区16.9个百分点,非石漠化区与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发生率分别为39.4%和36.8%,低等级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高等级水土流失区27.4个百分点,安顺市非岩溶区、非石漠化区及石漠化等级较弱的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率更高,等级也更强。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花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单元,对比分析了小流域2005年和2009年生态治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2005年相比,2009年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系数、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非毛管孔隙度与田间持水量明显提高.说明,生态治理促使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程度降低,土壤的孔隙结构更加合理,土壤既有较好的持水能力,又有较好的通气透水性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土壤有机营养元素全氮和全磷含量明显增加,全钾含量则降低,土壤pH值略微降低.表明,在研究区石漠化生态措施治理下,土壤质量及生态环境均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尤其是贵州地区。近年来,贵州土地开发不科学,土地利用率低,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基岩裸露面积增大,这些问题直接加速石漠化的形成,严重威胁到了贵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寻求贵州土地石漠化治理对策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首先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分布的现状及危害,然后提出了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最后研究其治理对策,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6个乡镇为例,运用回归统计原理和数学拟合方法建立胁迫阈值模型并求取胁迫阈值,然后通过胁迫阈值,选取1988、1999、2005三个时间段作为时间研究点,分别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对6个研究点进行石漠化程度演变的研究,揭示了石漠化程度演变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人类不合理的干预是喀斯特土地石漠化发生的主导因素,为喀斯特石漠化规划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石阡县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为依据,合理布局,选择石漠化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水塘河小流域、湾塘河小流域作为恢复生态环境以改善当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治理模式,以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发展种草养畜业,同时,结合石阡县产业发展规划,在项目区发展草地畜牧业和经济林,既可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又可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