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白鬼笔(Phallus impudieus)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真菌.春秋季生林地、半阴潮湿的南坡地,单生或群生.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江准地区先后均有发现.我们对其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并拍摄了子实体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同时还对白鬼笔菌蛋白大小、不同分离部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进行试验.(一)形态特征子实体幼时呈卵球形,以后逐渐伸长长大,高5~8cm,宽3.5~6.5cm.子实体生长后期呈伞状,自然高度20cm.菌盖白色,深网格,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灵芝中粗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利用苯酚-硫酸法对同一菌种液体发酵的菌丝体、不同生长阶段的子实体及其孢子粉中的粗多糖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灵芝菌丝体中粗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中的含量,菌丝体中粗多糖含量是灵芝老化期子实体中粗多糖含量的6倍,是灵芝孢子粉中粗多糖含量的2.8倍。而粗多糖在灵芝子实体的生长过程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另外,不同品种的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南韩灵芝最高,达到1.58%,而紫灵芝中粗多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为1.05%。  相似文献   

3.
以5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黑木耳栽培过程中4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胞外酶活性不同,但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黑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纤维素酶(FPase)的活性逐渐增强,并在子实体成熟时最高,子实体采收后活性迅速下降;漆酶(LAC)、多酚氧化酶(POD)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高,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酶活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粉托鬼笔(Phallus hadriani)在不同固体培养上的生长特性,采用固体培养基皿培法培养粉托鬼笔,研究不同固体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粉托鬼笔的生长、菌丝形态、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托鬼笔菌丝体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尤其是在麦麸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粉托鬼笔菌丝体对所试的不同碳源均能利用,而在以甘露糖、山梨醇、蔗糖、麦芽糖、木聚糖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培养时生长速度较快。在所试的不同氮源中,对有机氮源均能利用,而无机氮源中只对硫酸铵利用较好,在以亚硝酸钠和尿素为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未见肉眼可辨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对庆元灰树花野生种驯化和栽培。结果表明:庆元灰树花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25℃;子实体生长阶段最适温度15-20℃;子实体原基形成与发育生长空气相对湿度85%-95%。  相似文献   

6.
以刺芹侧耳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基质菌丝体和子实体为试材,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刺芹侧耳栽培过程中基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掌握刺芹侧耳整个栽培周期中基质菌丝体和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动态,为进一步探索刺芹侧耳栽培过程中菌丝吸收利用氮后合成的有机氮载体以及转运和传递方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基质菌丝体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发菌阶段显著上升,在后熟阶段及搔菌处理时期,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显著;子实体生长阶段,基质菌丝体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下降。基质菌丝体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为精氨酸(Arg),现原基时含量达到最高值为7 082.30μg·g~(-1)(占比65.86%),从现原基到子实体成熟过程中基质菌丝体中Arg含量逐渐下降,最终为1 741.31μg·g~(-1)(占比40.67%)。由此推测Arg在刺芹侧耳生长过程中的氮素营养转运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废弃的茶枝条为黑木耳的栽培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茶枝屑,研究不同比例茶枝屑配方对黑木耳栽培中菌丝、耳基、子实体生长情况、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探索利用茶枝屑栽培黑木耳的可行性,为废弃茶枝条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配方2单产最高为40.83 g,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为2.69 mm·d-1,子实体最密集,朵形偏小;配方1单产为36.97 g,菌丝生长速度为3.01 mm·d-1,子实体较稀疏,朵形中等;配方3单产为36.7 g,菌丝生长速度为3.03 mm·d-1,长势较密集,朵形较大;CK的单产最低为35.27 g,菌丝生长速度为3.01 mm· d-1,子实体稀疏.在营养价值方面CK最低,配方3粗蛋白和粗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8.07%和4.80%;配方1粗纤维和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6.59%和3.83%.  相似文献   

8.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50596、苏引6号为试验菌株,研究其在生长过程中纤维素、木质素利用与胞外酶活性的关系,探讨其营养利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平菇生长过程中以纤维素、木质素为主要营养来源,菌丝生长阶段以木质素为主要营养来源,木质素的利用率占利用总量的60%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以纤维素为主要营养来源,纤维素的利用率占利用总量的80%左右。2个平菇菌株的产量与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1.000。  相似文献   

9.
平菇要求的环境条件一、温度平菇菌丝所需温度是在5至35℃,以24至28℃为宜;子实体形成温度是5至20℃,最适温度是10至15℃左右,这时生长速度快,肉质肥厚;若温度过低则生长缓慢,温度高于25℃时就停止生长。二、湿度平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呈约在60-70%之间较适宜;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空气湿度在85-90%之间,这样平菇生长快而好。在玉米地里种平菇,六月份雨水少可下种,七月份温度高可培养菌丝,八月份雨季到来,空气湿度大,气  相似文献   

10.
朱斌  颜延宁 《北方园艺》2011,(23):150-152
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锰离子对双孢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和栽培料中加入50~200 mg/kg锰离子可促进双孢菇菌丝的生长,锰离子的添加量为150 mg/kg,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栽培料中加入150 mg/kg锰离子比对照产量提高12.1%;添加150 mg/kg锰离子双孢菇的子实体的固形物含量最高,但子实体中锰离子的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灵芝及其同属的几个种的营养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灵芝、紫芝、白芝、薄树芝在阔叶树锯木屑上生长0-60天期间,基物失重,木质纤维素降解和几种胞外多糖分解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1.灵芝、紫芝、白芝、蒋树芝是很强的木材腐朽菌,它们能够分解木质纤维素中的全部组分。以灵芝分解能力为最强,培养56天时,基物失重76.70%,呼吸消耗有机质达54.01%,转化为子实体的有机质为22.69%(灰分忽略不计)。56天期间,基物中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分别降解了78.66%、85.51%和86.41%。 2.灵芝菌体后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非物质约有1/2左右是由基物中木质纤维索的降解所提供,另1/2左右是来源于基物中的营养菌丝。由此可见,灵芝苗丝体发育期的营养代谢和子实体发育期本质纤维素的分解代谢都将影响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3.4个菌株的CMC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大小及在栽培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趋于一致。但淀粉酶活的大小和在栽培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木屑及麸皮为原料设计10个配方、再选用11种不同树种树枝分别对树舌灵芝进行栽培试验,测定菌丝体生长速度、子实体形成情况、产量、物料消耗。结果表明,在10种麸皮添加量的配方中,树舌灵芝栽培培养基的麸皮最适添加量为5%-10%,树舌灵芝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及生物学效率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木屑95%,麸皮5%;在11种树枝培养基中,菌丝体生长最快的树种是苦楝树,子实体产量最高的是枫树。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天山2号菌株为试材,研究了白灵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胞外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的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菌丝生长阶段较低,现蕾后活性急剧增强.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菌丝生长阶段比较稳定,现蕾前相对较低,子实体生长阶段两种酶的活性又明显增强.整个生长阶段酸性蛋白酶的活性明显高于中性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1 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放在30℃温水中浸泡8~10小时,然后用1%石灰水泡洗5分钟,除去种子表面滑性,再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进行破壳处理。破壳处理是提高发芽率,减少幼苗“带帽”出土的关键措施,经破壳后发芽率可达80%左右。破壳可用指甲刀侧向轻轻把种子脐丘部嗑开或用牙嗑开,嗑开的长度约为种子长度的1/3,一般当听到轻微的开裂声即可。2 高温催芽经破壳处理过的种子用两层湿纱布包好置于一个托盘内,为了保持湿度,托盘上应加盖一块薄膜,以减少水分蒸发,放入恒温箱内催芽。无恒温箱,可将托盘置于木箱内,盘内放…  相似文献   

15.
1.滑菇要求的环境条件 (1)菌丝生长温度为5~35℃,最适温度是25~27℃,子实状生长所需温度因品种不同而不同,高温型为26~28℃,低温型为10—12℃。(2)菌丝生长过程中所需水份,主要是从培养料和空气中吸收,只要配制培养料含水适宜,一般都满足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所需湿度为60~70%,子实体生长期要求湿度80~90℃。  相似文献   

16.
1 亚光一号:源于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菌种保藏中心。其菌丝生长适温15~30℃,最适温度30℃,子实体形成温度6~31℃,适温10~25℃,为广温型菌侏。子实体大型,柄中等,菌盖幼时灰色,渐变白为浅灰或灰白色,子实生产过程中产孢子量很少,能有效地避免孢子过敏反应。在14~20℃下,棉籽壳栽培15天左右发好菌。20天左右出平菇,播种1个月内采收第一潮菇,菇潮间隔4~5天,采收4~5潮,生长周期110天左右,生物转化率180%~200%。该  相似文献   

17.
糙皮侧耳在玉米秸秆中的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糙皮侧耳,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度优于棉籽壳培养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棉籽壳培养料滞后,出菇期比棉籽壳培养料长。将玉米秸秆和棉籽壳按1:1混合袋栽糙皮侧耳,生物学效率达145%。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分析了无孢平菇的培养特性、显微结构及主要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无孢平菇茵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子实体生长发育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8℃~22℃。扫描电镜观察子实层,无担孢子。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无孢平菇子实体的粗蛋白20.3%、粗纤维7.3%、粗脂肪2.6%、可溶性总糖5.9%、总氨基酸13.88%,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6.2%。  相似文献   

19.
研究冬虫夏草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形成规律,为冬虫夏草人工培殖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将老熟待僵化的幼虫,在不同温度、基质含水量和光照条件下培殖,观察子实体形成与伸展情况。研究表明,子实体分化与形成需要0℃左右低温刺激,变温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的生长还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及高湿环境,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应保持基质含水量为60%~80%,相对湿度95%~100%为宜;微弱的光照都能诱导子实体产生,子实体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环境因子对冬虫夏草子实体形成及伸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蘑菇生长的营养需求实验室中,双孢蘑菇的菌丝能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谷氨酸为氮源、无机盐作矿质营养及硫胺素(B)和生物素(H)为维生素源的基质上生长,但不能形成子实体。在经过堆制的培养料中,却能很好地形成子实体。这说明蘑菇生长的营养要求是十分复杂的。培养料中的成分较复杂,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以及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在堆制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有利于蘑菇生长的物质,如微生物量、微生物多聚糖、木质素一蛋白质复合体、木质素—腐殖质复合体以及一些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