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引芳  王镭 《食用菌》1992,14(4):13-14
蟹味菇又称玉蕈、真姬菇,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隶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菇科、离褶伞族、玉蕈属。蟹味菇菇形怡人,质地脆嫩,因具有独特的蟹鲜味而赋之其名。营养分析表明,它的蛋白质含量高于金针菇,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测定的17种氨基酸总量的60%以上。蟹味菇的子实体形态和风味极似野生的(Lyophyllum shimeji),因野生的味道极为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所以从1973年开始,日本菇农将栽培的蟹味菇叫作供应市场,业已成为日本第五大宗食用菌。蟹味菇可鲜销或盐渍,是一个具有出口创汇前途的食用菌新品种。为  相似文献   

2.
白雪菇又名玉蕈、魔玉蕈,又称为海鲜菇和蟹味菇。具有独特的蟹鲜味,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白雪菇目前主要以鲜菇和盐渍菇出口日本,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售价昂贵,供需缺口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及开发前景。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出口真姬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还具有独特的蟹香味,故又被称为蟹味菇。真姬菇菇形美观,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正斑玉蕈(Hypsizigus marmoreus)属伞菌目口蘑科玉蕈属,又名真姬菇、蟹味菇、海鲜菇,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珍稀食用菌[1]。目前,日本、韩国和我国的一些大型食用菌企业都在工厂化生产斑玉蕈。工厂化瓶栽斑玉蕈是采用先进的工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智能化的出菇环境控制系统实现斑玉蕈的自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周年生产。现将斑玉蕈工厂化栽培的设施栽培条件、关键  相似文献   

5.
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Peck)H.E.Bigelow]又名真姬菇、玉蕈、斑玉蕈,形状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美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海鲜菇生产周期较长,为110-120天。其中菌丝生长与后熟阶段为90-100天,出菇期为25天左右。  相似文献   

6.
海鲜菇高产袋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Peck)H.E.Bigelow]又名真姬菇、玉蕈、斑玉蕈,形状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美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海鲜菇生产周期较长,为110~120天。其中菌丝生长与后熟阶段为90~100天,出菇期为25天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蟹味菇培养料为试材,采用常规高压、阶梯式高压和常压灭菌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培养料不同的灭菌方式对蟹味菇菌丝体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体后熟期,阶梯式高压灭菌培养料中菌丝体的3种木质素酶和4种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315.12、123.27、19.15 U·L~(-1);滤纸酶、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32.57、64.02、34.37、29.02U·L~(-1)。在阶梯式高压灭菌处理下,蟹味菇的农艺性状均高于常规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蟹味菇子实体的平均丛质量依次为高压灭菌(184.58g)常规高压(174.72g)常压灭菌(170.24g)。  相似文献   

8.
海鲜菇工厂化袋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又名真姬菇、斑玉蕈,菇形美观,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因具有蟹香味而得名,是近年来风靡菌类市场的珍稀菇种。而要开展海鲜菇周年工厂化袋式栽培,根据我们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则必须掌握以下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智能值守系统和传统人工控制系统进行室内蟹味菇生产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其不同监测点环境参数和菌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探明智能值守系统在蟹味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智能值守系统出菇房各监测点温度差的波动、温度与设定值的差值、菇房内CO_(2)浓度的差值均明显小于传统人工值守出菇房(ck),说明智能值守系统对温度、CO_(2)浓度的控制能力较精准,优于传统人工值守;智能值守系统处理蟹味菇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传统人工值守(ck),其中产量较传统人工值守(ck)增加15.9 g/瓶,产品等级率较传统人工值守(ck)提高9%,采收期较传统人工值守(ck)提前1 d。由此可见,利用智能值守系统生产蟹味菇,既能提高菌菇的产量和品质,还能节约一定的能耗,且智能值守系统操作便捷,可在蟹味菇工厂化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蟹味菇为试材,在同一菇房内,选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有差异的第1、3、6层菇架进行出菇比较。结果表明:第6层菇架上的蟹味菇生长状况最好,单瓶产量达168.85g,生物转化率为65.96%;控制精确的环境因子,即温度为15.3℃、相对湿度为89.5%、光照强度为870lx、CO2浓度为2 029mg/kg时,可显著提高蟹味菇的生物学转化率。  相似文献   

11.
真姬菇又名蟹味菇,其菇形美观,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成分丰富全面.近几年市场上颇受人们的喜爱,为当今最佳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2.
LED光质对蟹味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闭培养室内采用LED灯管为光源研究了不同光质对蟹味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质不仅影响予实体的生长高度。也影响生物量。白光和蓝光下蟹味菇的高度为5.5cm-6cm,黄光下为3cm~3.5cm,橙光下为2.5cm,红光下为2.5cm,绿光下1cm-5cm。不同光质条件下蟹味菇子实体的生物量差异显著,白光和蓝光条件下蟹味菇子实体的生物量最高,达到每瓶75g-80g,显著高于黄光、橙光、绿光和红光处理。白光和蓝光处理间,以及黄光、橙光、绿光和红光处理间在子实体生物量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真姬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志强 《食用菌》2006,28(3):58-60
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又名:蟹味菇、海鲜菇、鸿喜菇、玉蕈、胶玉蘑。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据杨祝良报道,云南省也有野生的真姬菇。但目前各地栽培的真姬菇都是从日本传入的(在日本长野,20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真姬菇味道鲜美,质地脆嫩,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4.
郁维荣 《食用菌》1996,18(6):28-29
蟹味菇又名真姬菇、玉(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日本名),菇形优美,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蟹鲜味故名蟹味菇。据测,蛋白质含量高于金针菇,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尤其以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达到所测17种氨基酸总量的60%以上。因其味道更为鲜美,近年来风靡日本市场,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菌珍品,已成为日本第五大食用菌。我国近几年来陆续进行蟹味菇的栽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未见有大棚栽培蟹味菇的报道。笔者就自己两年来的栽培心得及其栽培中所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探讨。共促其的栽培工艺进一步完善,早日推广应用,使其成为又一个能出口创汇的食用菌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白色蟹味菇发育过程的基础上,从栽培模式、季节、场地以及菌种制作、培养料配制等方面,详细介绍白色蟹味菇代料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玉蕈又名真姬菇(Hgpsiygus marmoreus,异名Pleurotus clongatpes),是近年来风靡于日本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菌珍品。该菇形态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美、独特。在日本,人们常把它与珍贵的松茸菌相提并论,被冠以“假松茸”、“蟹味菇”之称,并享有“闻则松茸,食则玉蕈”之誉。 玉蕈子实体的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和全面。据分析,每100g新鲜子实体含水分89g,粗蛋白3.22g,粗脂肪0.22g,粗纤维1.68g,碳水化合物4.56g,灰分1.32g;  相似文献   

17.
选用7种不同来源的蟹味菇菌株在同一配比的原料及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栽培,出菇后对各菌株的菌盖厚度和直径等子实体性状进行了测量,对菇型的整齐度、有无瘤状物进行了记录,从而筛选出菌丝生长良好、子实体外观质量好、生物学效率高的蟹味菇菌株。结果表明:7号绿圣菌株生物学转化率高,同时菇型规整且无瘤状物,适合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18.
外界因子对蟹味菇菌丝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蟹味菇生长最适含水量为55%,上架出菇最适疏密度为50袋·m-2,最适装袋规格为17cm×15cm.最适催蕾材料为细纱布,最适出菇温度为14℃,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5.8%.  相似文献   

19.
蟹味菇产木聚糖酶的条件及其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蟹味菇分泌木聚糖酶能力的影响,并对木聚糖酶的部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芯+麸皮作为碳源,硝酸铵作为氮源时蟹味菇产木聚糖酶的活力最高;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4.6,最适反应温度是35℃。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陆续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使食用菌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品尝到美味营养的金针菇、蟹味菇和杏鲍菇等新鲜产品。上海地区现已投产的金针菇规模化企业有3家,蟹味菇1家,2005年底新增3家,预计金针菇日产量将达到50t,蟹味菇5t,杏鲍菇1.5t,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