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张晓英 《种子科技》2006,24(3):49-50
红小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由于红小豆生育期短,耐瘠、耐阴,适应性广,并有固氮、养地能力强的特点,是禾谷类、棉花、薯类等作物问作、套种的适宜作物和良好前茬。长期以来,红小豆种子供应与其他小宗作物一样,以农民自留种为主,种子公司调剂为辅的供种机制,种子繁育体制不健全,导致种子品质不断下降,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产量徘徊不前,甚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产和使用红小豆良种,提高单产和品质成为解决这一顽疾的根本出路,为解决这一问题,特总结出一套红小豆原种生产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天津红小豆是天津市著名的农业产品。近30年来研究、教学和推广部门的科技人员,为了提高天津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选育出的新品种和研究的高产栽培技术,使天津红小豆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提高。使用提纯复壮的天津红小豆与引进品种进行比较,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1选地 科学选地是大面积机械化种植红小豆的基础。由于红小豆比较耐瘠薄,又很怕涝,因此地势较高、地面比较平整、土壤渗水能力强、排涝良好的长方形地块比较适宜红小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红小豆主产区为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市,东部的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牡丹江市。其中三江平原红小豆主产区为宝清县、红兴隆管局、鹤岗市、佳木斯市等地区。随着十三五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近年对红小豆的需求稳步增长。但由于是小作物,没有得到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广泛的重视,是红小豆种植业落后主要原因,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红小豆产量和品质的大量需求,人们对红小豆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红小豆的种植面积近年来也有大幅上涨趋势。小豆未来前景发展客观。  相似文献   

5.
玉米/红小豆间作模式中红小豆种植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红小豆间作模式中的红小豆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红小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株高、主茎分枝、主茎节数、荚长、荚粒数以及百粒重变化均不大,而单株荚数和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各处理间玉米产量变化不大;红小豆种植密度在8.0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2668.76kg/hm2。说明在仁寿县或者相似生态区,红小豆种植的密度为8.07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中国红小豆栽培和生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小豆是重要的豆类作物,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笔者综合了国内大量研究成果,概述了红小豆栽培技术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红小豆生理水平的研究进展。基于红小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展望了红小豆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煮制红小豆的抗氧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小豆汤是中国一种传统饮食。通过对红小豆煮制时间、pH值、料液比的分析,研究了红小豆汤的抗氧化能力和煮制工艺。结果表明,红小豆汤的抗氧化物质主要来自于红小豆皮。在煮制红小豆时,时间应该控制在20 ̄30min,pH值在8.0左右,料液比为1∶30 ̄1∶40。红小豆汤的抗氧化能力在一定时间里(24h)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红小豆根系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红小豆的接茬作物,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红小豆根系水提液下红小豆、萝卜、白菜、小麦的化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水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具有极强的化感抑制作用;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3 种受体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从幼苗的根长、幼叶长、侧根数、株高及鲜质量等形态指标上来看,只有小麦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余2 种受体作物均呈现出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差异不显著;萝卜、小麦的SOD、POD活性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白菜的2 种酶活性呈现出下降趋势;小麦、萝卜幼苗的MDA含量表现出降低,白菜MDA含量却显著增加。说明受体作物小麦可作为红小豆的轮作作物、萝卜在与红小豆轮作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红小豆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小豆种植面积、单产水平、目前发展存在问题几个方面对黑龙江省红小豆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红小豆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价。认为随着国内红小豆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国家对小宗作物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红小豆在黑龙江省生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养条件对红小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虹  马建军 《种子》2012,31(6):97-100
通过对红小豆(Vigna umbellata)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发芽床、光照以及播种深度对红小豆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小豆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宜浸种温度为35~45℃,浸种温度与发芽温度互作效应显著。在光照环境下,红小豆种子在低光照环境中的萌发率略高于中光照和高光照环境中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3种强度光照范围内,红小豆种子萌发率均超过90%,说明红小豆种子对光照不敏感。在4种发芽床试验中,用滤纸和纱布比用砂土作发芽床发芽率高。各处理的平均发芽率都达到95%以上,但砂床保湿性较其他发芽床好。另外,红小豆种子适于在土壤的浅层发芽,埋深1 cm时,发芽率为98.22%,当埋深2 cm时发芽率次之,随着埋深的加深,发芽率明显下降,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说明红小豆适于在土壤深度为1~2 cm之间萌发。  相似文献   

11.
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红小豆的理化特性及淀粉性质,筛选优质红小豆品种。本试验以7个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红小豆为代表性的试验材料,进行理化测定,包括豆粒水分、百粒重、直链淀粉、出沙率。通过湿法提取淀粉,测定其基本性质(水分、脂肪、灰分、粒径、颗粒形貌及黏度)。结果表明:7个品种红小豆理化性质具有显著性差异,豆粒水分含量10.27%~16.35%,百粒重7.02~14.45 g,直链淀粉28.30%~35.43%以及出沙率60.40%~67.85%,理化性质测定中5号样品均为最高值。几种红小豆淀粉特性具有显著性差异,灰分0.05%~0.43%,水分8.85%~9.64%,脂肪0.04~0.13 g/100 g,粒径值549.32~1460.40 nm。峰值黏度为2459.50~4121.00 cp,最终黏度为4054.50~4765.50 cp,跌落值178.50~1257.50 cp,5 号样品回升值最高为2201.50±13.435 cp。豆粒水分、百粒重、直链淀粉含量、出沙率是影响红小豆品质的主要因子。淀粉颗粒粒度、形貌及黏度可作为红小豆加工品质评价的依据,本试验筛选出5 号‘天津红’加工品质优于其他6种红小豆。  相似文献   

12.
发挥产学研相结合优势推进红小豆产业化进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北京农学院与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 ,使红小豆新品种转化成生产力 ,走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现主要介绍红小豆产业化运作的思路和具体做法、红小豆企业标准制定、宣传和贯彻的措施以及在产学研结合推进红小豆产业化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红小豆种植方法山西省寿阳县种子公司阎春年,葛保创红小豆是我县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传统的种植管理办法导致产量徘徊不前。近年来采用以下办法,产量明显提高。1适期播种。出苗须在晚霜结束之后,一般立夏前后为适宜播期。2播深适度。农谚...  相似文献   

14.
红小豆2号是2003年经湖南省工商联聚商公司从韩国引入.通过几年来对红小豆2号生长发育特性观察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具有较高开发价值、适合湖南省栽培的优质高产小豆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红小豆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江平原的气候特点及市场对红小豆高产量、高品质的需求,因地制宜做好三江平原地区红小豆品种的选择、整地、施肥、中耕、除草及收获,阐明红小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红小豆品种素以皮薄、粒匀、沙性大、食味好著称,并为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根据我们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 轮作方式红小豆忌重茬和迎茬。天津、河北、山东一带可采取夏粮(小麦、大麦)—红小豆隔年种植方式,或麦—红小豆—春玉米(高粱、谷子)二年三作制。  相似文献   

17.
<正>东北地区是我国红小豆的主要产区,以黑龙江和吉林省红小豆单产较高。红小豆生育期短,适播期较长,是灾后毁种的优良作物,黑龙江、吉林省甚至延迟至6月上旬也可以抢播早熟的红小豆。一、选择优良品种红小豆全程机械化栽培品种要求:早熟或中早熟,株型直立、紧凑,结荚集中、成熟一致,底荚部位较高,秆硬、抗倒伏,籽粒灌浆快、脱水快,不易炸荚。一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江省主栽红小豆品种珍珠红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期喷施0(CK)、50、100和200μmol/L褪黑素,探讨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50、100和200μmol/L褪黑素处理均能增加红小豆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红小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潜在光化学活性,且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时各指标提高幅度最大。在苗期、花荚期、鼓粒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红小豆单株粒重分别为5.53、6.13和5.90g,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6.3%、12.1%和9.5%。综上可知,红小豆花荚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小豆种子的荫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佘跃辉  田盂良 《种子》2003,(2):21-22,25
本研究通过小豆种子的吸水试验、发芽试验及田间试验,对小豆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参试的4个小豆品种中,白小豆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其次是绿小豆和红小豆,冀红小豆4号最低。结果表明;小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与其吸水速率、吸水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脱水响应元件结合蛋白(DREB)转录因子在植物干旱和热胁迫应激调控中具有重要功能。为提高红小豆在北方干旱缺水条件下的产量,本研究以拟南芥DREB2A基因序列为依据,从红小豆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了1个DREB2A的同源基因(Vigna angularis,登录号为XP_017429189.1)。经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此基因为拟南芥DREB2A的直系同源基因,编码的蛋白不具有信号肽的作用,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而且含有多种逆境性转录因子。通过物种间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基因与红小豆DREB2A亲缘关系近的植物是沙冬青。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在红小豆非生物胁迫的调控中红小豆DREB2A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阐释红小豆抗逆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