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因疫苗是目前疫苗研究中的新热点,国内外很多实验室都在开展此项研究,很多基层养禽与禽病工作者对这类疫苗还缺乏了解,为了帮助广大禽业工作者深入认识此类疫苗,本文就基因疫苗的制备、免疫机理、存在的优缺点以及用于禽病防治的前景作一概括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基因疫苗是目前疫苗研究中的新热点,国内外很多实验室都在开展此项研究,很多基层养禽与禽病工作者对这类疫苗还缺乏了解,为了帮助广大禽业工作者深入认识此类疫苗,本文就基因疫苗的制备、免疫机理、存在的优缺点以及用于禽病防治的前景作一概括性的论述。基因疫苗,也...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禽巴氏杆菌病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对禽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免疫复合物疫苗、基因疫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禽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禽巴氏杆菌病疫苗,从而有效控制禽巴氏杆菌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已有至少8种用于家禽和哺乳动物的重组禽痘病毒疫苗获得注册。本文对禽痘病毒疫苗株的分子生物学特点,表达不同外源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重组禽痘病毒的安全性,重组禽痘病毒疫苗的免疫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禽α疱疹病毒可以引起多种家禽重要传染病,重组病毒是研究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有效手段.文章综述了禽α疱疹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和同源重组方法、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系统、基因缺失疫苗和重组活载体疫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曹素芳  黄青云 《中国兽医科技》2007,37(12):1058-1061
为了探索鸡IL-18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中的免疫佐剂作用,分别用共表达鸡IL-18基因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鸡IL-18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混合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肌肉注射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2周用10 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鸡IL-18能够明显增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鸡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共表达时的免疫佐剂作用最强,能强有力地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鸡IL-18可作为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7.
美国Illinois大学的Deoki N Tripathy博士探讨了禽痘病毒作为载体生产疫苗的理论基础,当家禽受到禽痘病毒的攻击时,它们会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抵抗病毒的感染. 他认为,要生产重组病毒疫苗或载体疫苗,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禽痘病毒的非必需基因;(2)调节外来基因的启动子;(3)选择标记;(4)适合禽痘病毒生长的细胞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周蛟 《兽医导刊》2010,(6):28-30,67
马立克氏病(MD)自1907年发现以来,全球禽病工作者为防控本病对养鸡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对这一重要的传染性肿瘤病的研究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多年来,世界各养鸡国都在应用研制成功的疫苗,以相对低的成本来保护鸡群。在防控动物疱疹病毒病中,MD疫苗是最有效最安全的,本疫苗对养鸡业的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而且在恶性肿瘤病研究历史上,  相似文献   

9.
由于鸡的传染病越来越多,因此对疫苗的需求也随之增多。目前,传染病防制研究中有两个新的趋向,即一是通过培育转移基因鸡,使之获得针对某种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另一则是给鸡接种特定的细菌或病毒载体疫苗。后者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编码特定保护性抗原的基因拼接到载体基因上。牛痘病毒载体应用的成功促进了利用禽痘病毒(FPV)作为载体的研究。FPV作为抗禽痘的有效疫苗已使用了50多年。它具有病毒中  相似文献   

10.
人腺病毒载体被广泛地用作转基因工具。然而,人体内预先存在的针对人腺病毒的抗体影响了转基因的效率,阻碍了这些载体在临床上的应用。避免宿主免疫反应的途径之一是开发能将基因转导至人细胞的动物腺病毒载体,而禽腺病毒载体是目前动物腺病毒载体研究中较多的一种。禽腺病毒载体还可插入并表达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用于疫苗研制。对禽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载体疫苗的深入研究,将对禽类疫病预防起到重要作用。论文详细叙述了禽腺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点以及禽腺病毒载体的研究现状,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7,(5):811-814
为了构建共表达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与鹅IFNγ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本研究将GPV-VP3基因和鹅IFNγ基因克隆到禽痘病毒转移载体中,构建串联基因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GoIFNγ-VP3,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禽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蓝斑法筛选重组病毒,并进行8轮蚀斑纯化,以及PCR鉴定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重组病毒rFPV-GoIFNγ-VP3能稳定表达外源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GPV重组禽痘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马立克氏病自1907年发现以来,全球禽病工作者为防控本病对养鸡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对这一重要的传染性肿瘤病的研究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近些年,世界各国都在使用马立克疫苗来预防此病,以相对低的成本来保护鸡群,使用效果较好。我国在防治马立克氏病方面还是以疫苗预防为主,而目前我国使用预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PCR扩增获得ptfa基因片段,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以复凝聚法制备ptf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通过凝胶阻滞试验确定壳聚糖与DNA分子完全结合时的N/P比值;测定纳米DNA疫苗的包封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DNA疫苗的形态;同时检测其抗DNA酶降解的能力及稳定性。结果成功构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的裸DNA疫苗并制备出纳米DNA疫苗,该纳米DNA疫苗的N/P比值为2.5,包封率为95.3%,经电镜观察显示其形态大多呈规则的球状,粒径为200nm左右,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有效抵抗DNA酶Ⅰ的降解。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保护效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禽病防治中的高新技术疫苗朱瑞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近十几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更为理想的新一代疫苗,即分子水平的高技术新型疫苗不断地涌现出来。生物高新技术疫苗主要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苗、基因重组活毒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合...  相似文献   

15.
禽痘病毒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兵  王莉莉 《水禽世界》2005,(12):40-42
禽痘病毒和其它痘病毒一样,基因组的高保守区的非复制域可以整合外源DNA,已成为普遍的表达载体,主要应用于痘病毒分子生物学领域、体外生产和蛋白质功能化研究以及作为活的疫苗或工具用于疫苗研究.禽痘病毒载体疫苗不仅能预防禽痘的发生,而且通过插入多个其它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以诱导产生抗外来抗原的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提高对相应病原的免疫抵抗力.由于重组病毒所表达的外源基因在机体内随载体病毒的复制而表达,与灭活疫苗相比,它容易生产,免疫剂量小,接种方法简便,接种一次就能获得长期的免疫效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Ⅰ群禽腺病毒在多国引起家禽暴发疫情,主要表现为血清4和8型引起的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和鸡包涵体肝炎,3~8周龄肉仔鸡高死亡率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国内尚无商品化Ⅰ群禽腺病毒疫苗,国内外有相关疫苗研制的很多报道,如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及新兴起的基因工程疫苗,均能提供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文章综述了Ⅰ群禽腺病毒疫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疫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表达鹅γ干扰素(GoIFN-γ)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抗病毒活性,本研究构建了在禽痘病毒(FPV)早晚期启动子LP2EP2控制下的IFN-γ基因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将其转染至亲本禽痘病毒S-FPV-017预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使其与禽痘病毒基因组进行同源重组,经过9轮筛选和纯化并进行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获得能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病毒r FPV-IFNγ-LacZ。利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重组禽痘病毒表达的IFN-γ对鹅细小病毒的复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为制备共表达保护性抗原和γ干扰素基因的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禽痘病毒感染对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达禽流感病毒 (AIV)HA和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_HA_NA能够诱导鸡体产生 10 0 %抵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PAIV)H5N1的攻击。而当鸡群已进行禽痘疫苗免疫或者感染了禽痘病毒的情况下 ,此重组疫苗的免疫效力如何 ?首先用禽痘病毒S_FPV_0 17人工感染SPF试验鸡 ,既而在感染后的不同间隔时间接种重组疫苗 ,免疫后检测鸡群的HI抗体水平 ,同时用 10 0LD50 的HPAIVH5N1进行攻击。结果重组疫苗免疫与禽痘病毒人工感染时间间隔在 4周 (或以上 )时 ,预先感染禽痘病毒对重组疫苗的免疫效力不构成影响 ,对禽流感的保护力为 10 0 % ,而间隔时间在 1、2、3周时 ,重组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群禽腺病毒感染主要引起禽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等,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给我国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Ⅰ群禽腺病毒分为12种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不仅能交叉感染,还能与其他禽类致病微生物发生混合感染而且各个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很弱甚至没有,给Ⅰ群禽腺病毒病诊断和疫苗研发带来很多困难。文章对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实验室检测以及疫苗研发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Ⅰ群禽腺病毒检测方法和疫苗研发提出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可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Avian Viral arthritis,AVA)疾病,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腓肠腱断裂、跛行,是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预防鸡病毒性关节炎(AVA)最有效的方法仍是疫苗接种,因此禽呼肠孤病毒(ARV)疫苗的研发意义非常重大。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ARV弱毒及灭活商品疫苗,对于ARV基因工程疫苗也有许多学者正对其研究。现对近几年ARV疫苗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