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源木莲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报道乳源木莲人工造林试验及杉莲混交造林的生长情况和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具有适应性强,育苗造林容易成功,幼年生长快等优良性状,9年生的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平均胸径7.3~8.1cm,略小于杉木;平均树高7.1~7.4m,有略高于杉木的趋势.杉莲混交林生长良好,种间关系协调,生长稳定.乳源木莲是杉木优良的混交造林树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2.
紫穗槐的特征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耀清  阎腾飞 《农技服务》2012,29(6):691-692
为了给紫穗槐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介绍了紫穗槐的特征特性,从紫穗槐的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分株繁殖、压根繁殖等方面总结了其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泡桐的特征特性,并对其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选地整地、移栽定植等内容,以期为林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乳源木莲的分枝特性与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乳源木莲纯林为对照,对10年生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的分枝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培育优质干材的调控技术。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分枝生长具有本身特性,其耐荫性强,枝下高低,具有分叉干现象,影响干形质量。乳源木莲通过修枝,树高提高5.7%,胸径降低5.7%;修枝后乳源木莲的胸高形率为0.51,高径比为1.05,枝粗指数为0.33,而未修枝的胸高形率为0.57,高径比为0.93,枝粗指数为0.21;人工接干后乳源木莲接干率为73%,通直率达87%,接干形率为0.87,树高提高33.3%,胸径降低4.4%。可见,乳源木莲通过修枝和人工接干,树干通直圆满,可以缓解分叉干现象,提高了木材质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台湾相思树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育苗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营养杯播种、苗期管理、造林、抚育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提高台湾相思树种子发芽率、培育壮苗和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植物学与生物学2个方面阐述了香榧的特征特性,并从采种及种子处理、播种、培育壮苗、嫁接、造林地选择及整地、造林、林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香榧育苗造林技术,以期为香榧的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侯雪梅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96-196,199
论述了连翘在中条山山区的分布及其药用、观赏、保健和生态价值等,介绍了连翘种子育苗、分株育苗、扦插育苗和压条育苗4种苗木培育方法,最后简述了连翘的移栽造林技术,对连翘的育苗造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山乌桕的特征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山乌桕的特征特性、育苗和造林技术,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乳源木莲不同季节与伴生树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怀容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32-134
不同造林季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在福建省邵武市的适宜造林季节为2月份,此时造林成活率最高;12月份造林太早,根系恢复慢,苗木易失水死亡,从而降低了成活率;4月份不宜造林,气候回升快,易出现假活现象,并最终导致成活率急剧降低。不同伴生树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马褂木、香樟是乳源木莲较为理想的伴生树种,能够促进乳源木莲的胸径、树高生长,也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0.
用10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观测资料,分析造林密度2 500、3 000、3 600、4 500株/hm2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5个生长性状,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的圆满度、通直度、冠长率、高径比、枝下高等5个形质性状,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冠幅、冠长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树高、树干通直度、树干圆满度、高径比、枝下高等生长形质指标以及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等林分分化性状随密度增大而增大;林分蓄积随密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密度对乳源木莲的造林保存率、胸高形数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显著影响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综合表现,表明合理造林密度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得出乳源木莲大中径材的合理造林密度宜为2 500~3 6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研究十一年生杉木与乳源木莲1:1株间混交(HZ11)、1:1带状混交(HD11)、2:1带状混交(HD21)、1院2带状混交(HD12)及杉木纯林5种不同混交比例对混交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院混交比例对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及乳源木莲的生长都有影响。林分蓄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院HD21>HD11>HZ11>CK>HD12,林分蓄积量以处理HD21最大,处理HZ11次之。从生长效应分析,处理HD21较合适,但从改善林地土壤肥力,可持续经营以及培育主导目标诸多因素考虑,适当提高乳源木莲的混交比例是必要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无论是何种混交比例,树龄11年时杉木和乳源木莲的树冠生长都受到抑制,树冠枝下高抬高,冠幅缩小。因此,建议经营者要及时进行间伐,保留适当的树冠面积,为进入树干材积快速生长阶段的杉木、乳源木莲提供必要的有机物制造与供应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培育出大径材。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唐古特白刺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育苗造林技术,包括采种及种子处理、做床、培育壮苗、扦插繁殖、造林等内容,以期为唐古特白刺在林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喜树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喜树育苗造林技术,包括树种采集、种子贮藏、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出圃、造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喜树苗的品质及其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黑荆树的特征特性及其综合利用价值,总结了黑荆树育苗造林技术,以为开发利用黑荆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过拟合方程定量地研究了乳源木莲苗期生物量积累过程,以及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 根、茎、叶干物质的积累符合理查德模型;根、茎、叶干重与全株干重的百分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不同季节各器官的干重变化反映了由于自疏造成叶脱落情况,各模型的相关系数几乎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乳源木莲幼苗期在安徽省中部地区移栽成活率、生长量和光合特性的分析,对乳源木莲移栽定植后苗期表现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①乳源木莲在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移栽成活率为60%,低于主产地福建地区的成活率(90%);②乳源木莲在栽培地的年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9月,与主产地福建地区相同,但高峰期生长量较福建地区低;③乳源木莲移栽苗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曲线、蒸腾作用速率曲线以及水分利用率曲线均呈现双峰曲线,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均出现最低值,即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初步认为此树种易于移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作为园林绿化推广树种。  相似文献   

17.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分特征与固土保水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杉莲3∶1混交的林分特征和固土保水功能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混交林冠层增厚,冠幅扩大 与对照相比:枝叶量、叶面积指数、枯枝落叶现存量分别增加18 1%、38 4%、319 1% 表土层根系增加625 7%,根量增加8 35t/hm2 混交林林分结构有利于截持雨水,降低土壤侵蚀力和冲刷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固土保水功能 与对照相比:>0 25mm水稳性团聚体量增加4 8%,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减少3 1%,入渗速度增加30%~40%,土壤持水量增加60 7%,增加水源涵养量1064 65t/hm2  相似文献   

18.
乳源木莲苗高年生长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乳源木莲苗高年生长曲线上看出,苗高从5月开始快速生长,7月进入速生期,7月中旬达到生长高峰,9月生长速度变缓,10月净生长量开始下降,至11月生长逐渐趋于稳定.以乳源木莲定期观测的苗高净生长量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乳源木莲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为3月12日至4月30日,幼苗期为5月1日至6月30日,苗高速生期为7月1日至9月30日,苗木生长后期为10月1日至12月16日.根据各时期苗高的生长特点,提出了关键育苗措施,以提高成苗率、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19.
乳源木莲叶面积动态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叶面积是树冠特征的重要标志 ,其大小直接影响树木生产力 .通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 1 ,1 )模型 ,以乳源木莲叶面积与胸径生长量实测数据为基础 ,结合叶面积静态模型得到一组叶面积时间序列 ,建立了乳源木莲叶面积动态预测模型 ,旨在为研究乳源木莲生理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经初步检验 ,该叶面积动态模型效果良好 ,应用范围较广 .  相似文献   

20.
乳源木莲苗木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乳源木莲1年生播种苗测定的12个苗木品质指标进行筛选,根据各类因子指标在生产实践中的可测性,得出地径、生物量、苗高、主根长、高茎比、叶片数作为衡量苗木的一般性指标。用主分量法进行分级,结合苗木生产实际,将苗木分为3个等级:Ⅰ级苗,苗高>87.4 cm、地径>0.83 cm;Ⅱ级苗,苗高29-87.4 cm、地径0.50-0.83 cm;Ⅲ级苗,苗高<29 cm、地径<0.50 cm。分级后Ⅰ、Ⅱ级苗木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