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食心虫是辽宁省大豆生育后期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面积187~396万亩,全省平均自然虫食率6.8~22.8%,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由于食心虫的发生和为害年度间差异较大,如何能提前预测当年的虫食率,适时指导大面积的防治,则成为迫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搜集了1981—1990年共10年的全省大豆食心虫测报站、点的观测圃和一般大豆田自然不防治地块的虫食率平均值,和全  相似文献   

2.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我县麦田暴发成灾,发生面积之大,虫量之高,危害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其暴发特点及暴发原因分析如下:一、暴发特点1.发生早,来势猛,虫量高5月20日在麦田调查,幼虫为2—3龄,最高4龄,发生期比历年提前5—7天,5月22日调查,幼虫为3—5龄平均平方米有虫6.8头,最高达26头,折亩存虫量4532.9头,为12年同期的18.54倍。5月28日调查,平均一平方米有虫10.7头,最高达58头,折亩存虫量7132.6头,是大发生的1989年同期虫量的6.99倍,部分地块一亩高达1—1.32万头。  相似文献   

4.
颜金龙 《植物保护》1985,11(6):19-19
近年来由于荒地治蝗面积减少,有利蟋蟀繁殖蔓延,今年6月份以来干旱少雨,6—7月份降雨量仅有140—200mm,比常年偏少3、4成,多者达6成,蟋蟀低龄若虫期,粘土地土裂缝未出现雨冲泥灌,且低洼草荒地也未被水淹,为其卵孵化和低龄若虫成活提供了适生条件,因此造成了冀南蟋蟀的暴发。据8月15日调查邯郸地区发生蟋蟀40余万亩,馆陶县发生10万亩,肥乡县发生16万亩。据调查馆陶县每平方米有虫30—40头的地块有1万亩;10—20头地块有5万多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潜蝇     
大豆根潜蝇(Opnimyia shbatsuji)又名大豆根蛆。属双翅目潜蝇科,是我区近几年新发现的,为害大豆幼苗。 一、为害损失的调查: 1973年以来,据146个点的调查,我区6个县普遍发生,严重地块苗期被害株率达60—80%,百株虫数一般在45—66头,受害地块减产20—  相似文献   

6.
沟金针虫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以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发生为害较重。我市自70年代停用666处理土壤,全面推广有机磷农药拌种后,蛴螬、蝼蛄数量下降,而金针虫从1984年开始明显回升,为害日趋严重。据调查,1989年,全市发生面积8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7%,平均每 m~2有虫7.5头,发生重的地块每 m~2有虫60头以上,个别地块每m~2高达253头。小麦因沟金针虫为害,枯心苗率在4~20%的地块有55万亩,占麦田面积的61%,严重地块枯心苗率在40%以上,仅此一项就损失小麦6500余吨。此外因该虫为害,马铃薯蛀块率8~92%,夏玉米死苗率2~13%,花生蛀果率7~19%,春甘薯被害率6~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近年在郓城县连续暴发成灾 ,在大豆、花生、玉米、棉花、瓜菜等作物田均有发生 ,常年发生面积均在 3.5万hm2 以上。据县植保站调查 ,大豆平均百株虫量 30 0~ 50 0头 ,高发地块达到 80 0头以上 ;花生平均百墩虫量 350头左右 ,高发地块达到 60 0头 ;反季节大白菜虫量更大 ,平均百株虫量达到 1 0 0 0~ 1 50 0头 ,叶片被吃成网状或整株吃光 ,不得不毁种或改种。目前 ,一般药剂难以控制甜菜夜蛾的为害。 1 999年 ,通过防治反季节大白菜田甜菜夜蛾的药剂筛选试验 ,发现应用深圳市瑞德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35%辛·阿维(克蛾宝 )乳油 1…  相似文献   

8.
大豆食心虫是我乡大豆的重要虫害,对大豆产量、质量影响极大。1983年大面积推广应用敌敌畏熏杀大豆食心虫,防治面积为4653亩,占大豆种植面积的80.4%。通过防治田和无防治田块的七个大队的多点调查结果证明,全乡防效在75.26—87.6%,平均防效为81.4%。我们调查了全乡五个小队的防治田块,百荚残虫量平均0.8头,无防治田是3.7头;防治田的虫食率2.9%,无防治  相似文献   

9.
据福鼎、霞浦等县报道,1993年稻粉虱大发生。稻粉虱原是水稻上极为次要的害虫,由于发生量不大,危害不严重,一直未引起人们注意。今年稻粉虱在福鼎、霞浦等县单、双晚稻上陆续发生危害。福鼎县全县发生面积达14万亩,其中单季稻叶片霉污枯死面积1500亩,双晚田虫口密度很高,一张叶片上有若虫73—85头,多的上百头,严重发生面积达23000亩;霞浦县双晚田多的每张叶片有若虫21头,少的3头,平均每叶有若虫7.5头,成虫多的稻丛只轻轻一动,就有灶灰  相似文献   

10.
豆黄蓟马在讷河市发生严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讷河市地处松嫩平原北端 ,土质肥沃 ,是黑龙江省大豆、小麦主产区 ,以盛产“两豆一麦”(大豆、土豆、小麦 )而闻名 ,每年大豆种植面积在 18万hm2 以上。近年来 ,豆黄蓟马 (学名莉黑毛蓟马ThripsnigropilosusUzel)在讷河市大豆田发生逐年加重 ,特别是 1999、2 0 0 0年发生面积都超过 12万hm2 。豆黄蓟马从大豆出苗到结荚期都可发生危害。成虫和若虫均危害大豆嫩叶、嫩芽及生长点 ,以大豆苗期危害严重。发生重的地块有虫 10~ 50头 /株 ,一片叶背面有虫多达十几头。大豆幼嫩叶片被害后 ,叶皱缩变形 ,扭曲 ,叶色褪绿…  相似文献   

11.
稻负泥虫 Onlema oryzae Kuwayama 是大别山区海拔600米以上稻田中的常发性害虫。地处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稻负泥虫常年发生面积6万多亩,约占该县水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以往对稻负泥虫的发生与防治研究不够,致使防治工作存在困难。1987年,稻负泥虫在岳西县严重发生,造成大片稻叶枯白,稻株迟发晚熟,损失很大。有鉴于此,从1988年开始连续3年,我们就稻负泥虫的发生规律、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1年稻飞虱在枣阳市大发生,全市种植水稻74.61万亩,有60万亩遭受稻飞虱危害。通过防治挽回稻谷1922.52万公斤,分析发生特点是:迁入早、虫量多,范围广、上升快、短翅成虫多、卵量高,虫体发育不一,冒穿早,为害重。由于措施得力,全面控制了危害。一、大发生特点1.灯下虫量多,峰次明显。20瓦黑光灯7月13日—9月20日累计诱虫134360头。其中有白背飞虱86550头,占64.27%,褐飞虱48010头,占35.73%,日诱虫千头以上24天,高峰日8月13日灯上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13.
大豆食叶性害虫主要有大豆造桥虫及豆天蛾。大豆造桥虫的优势种是银纹夜蛾和大豆小夜蛾,长须夜蛾、云纹夜蛾等也造成一定的为害。过去所提大豆造桥虫的防治指标是一个混合概念,豆天蛾尚无统一的防治指标。为判定更为科学的化学防治指标,于1984年以来,对银纹夜蛾、大豆小夜蛾和豆天蛾幼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通过5年的试验研究,拟定出了不同产量水平下,几种食叶性害虫混合发生时的防治指标。本防治指标是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通过实验分析而制订出的。其方法是,首先根据  相似文献   

14.
2002年黑龙江中西部草地螟发生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裕县地处黑龙江省中西部,属典型的半农半牧农业区。继1996~1999年草地螟大面积发生为害后,2002年再次严重发生,全县发生面积达17.3万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72%,严重发生面积13.3万hm2。据6月24日调查,富海镇宏升村草地螟幼虫最高密度,大豆45头/株,葵花148头/株,甜菜48头/株,玉米32头/株,一般地块平均有虫210头/m2,草荒严重地块高达2000头/m2,是近年来发生最严重的1a。草地螟在本县1a发生2代,主要以迁入代幼虫为害。6月2日,外地虫源开始大量迁入本县,1盏黑光灯…  相似文献   

15.
潘学锋 《植物保护》1996,22(1):22-24
通过大田调查和在夏大豆田采用尼龙网笼罩人工接种法观察大豆秆黑潜蝇发生为害及其虫口密度、虫株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秆黑潜蝇在安徽霍邱县沿淮地区1a发生5代,以第3~4代为主害代,对产量损失最大、分别为33.4%、28.1%;其防治指标应根据大豆市场行情和单产而定,以产量100~150kg/667m2,单价2.40元/kg为淮,防治指标第3代虫口密度可定为4~10头/100株,虫株率为16%~18%;第4代虫口密度为8~12头/100株,虫株率为21%~23%。  相似文献   

16.
晓诸 《植物保护》1984,10(4):36-36
大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在我县历年发生普遍,常年春大豆虫株率达6—18%,夏大豆虫株率高达98—100%,百株含虫量500头左右,严重发生田高达千头以上。近年夏大豆种植面积已超全县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对豆秆蝇的防治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91年河北省唐山、泰皇岛、廊坊等冀东水稻产区稻飞虱暴发成灾,主要是褐飞虱约占70—80%,白背飞虱占20—30%。200多万亩水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害严重的达100万亩。昌黎县9月调查,一般每丛100~200头,高的达200头以上。滦南县9月10日调查,一般每丛2000~3000头,严重的每丛5000头,单叶有虫67头。稻飞虱的严重发生,虫口数量之大,危害之重实属历史罕见。由于防治不及时,使冀东稻区造  相似文献   

18.
豆芫菁 (EpicautagorhamiMarseul) ,群众叫斑蝥 ,在昆虫分类上属鞘翅目 ,芫菁科。在忻州地区的历史上 ,为偶发性的害虫。近年来 ,由于生态条件的变化 ,豆芫菁的为害呈上升之势。 1 999年 ,该虫在岢岚、五寨、神池、繁峙等县大发生 ,一般地块百株马铃薯有虫 1 0 0~50 0头 ,严重的 50 0~ 1 0 0 0头 ;百株大豆有虫 80~ 3 0 0头 ,重的 3 0 0~ 750头。全区发生面积 7万hm2 ,造成作物减产 1 .4万t,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分析 1 999年大发生的原因 ,一是冬、春、夏三季气温持续偏高。以五寨县为例 ,1~ 6…  相似文献   

19.
巫学文 《植物保护》1989,15(4):22-23
我市柑桔面积2.8万亩,螨害发生面积占71.43%。由于长期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害虫产生抗性,加上施药不及时和选择农药不当,杀死杀伤大量天敌,造成柑桔螨类大发生。如柑桔全爪螨百叶虫口密度2148—7473头,有虫叶率为64.9—95%,锈壁虱有虫叶率达75%左右,有虫果率高达46.7%以上,严重影响柑桔树势、产量和品质。1987—1988年在我省园艺所的指导下,开展释放钝绥螨防治柑桔螨类等害虫的试验,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赤眼蜂治虫效果与应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赤眼蜂的治虫效果 1975年,我们在100亩棉田上释放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防治第三代棉铃虫的试验,取得可喜的效果。当时百株棉铃虫卵量为117粒,每亩放蜂40000头后,百株残留虫量平均为9.3头,蕾铃被害率为1.5%;而药剂防治的田块百株残留虫量为15.6头,蕾铃被害率为3.3%。此后,放蜂面积从1976年的900亩,发展到1980年的14045亩,后由于冷藏设备问题,使放蜂面积有所减少,1981年为6880亩,1982年为1100亩。几年来利用赤跟蜂防治的对象从棉铃虫扩大到玉米螟、黄地老虎、桃蛀螟、稻纵卷叶螟。1975~1982年的试验表明,育蜂洽虫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