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冬小麦开花期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剪摘叶片、包穗方法研究了4个冬小麦品种开花期不同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不同光合器官占总绿色面积的比例为:叶片49.82%~55.27%,茎鞘24.76%~30.83%,穗部19.11%~21.68%;4个品种非叶器官绿色面积与叶片面积的比例依次为1.00∶1,1.01∶1,0.81∶1和0.96∶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不同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叶片37.62%~55.49%、茎鞘23.78%~31.72%、穗部20.73%~30.65%,不同穗型品种比较,大穗型品种的茎鞘和穗部贡献率均大于多穗型品种,而叶片的贡献率则相反;不同叶位叶片的贡献率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4个品种一致。当某一叶片损失后,剩余邻近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品种选育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型与冠层、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等几个选择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株高80~90cm,旗叶较宽、较短,面积较小,挺而上冲,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度依次加长,叶基角和开张角依次加大。株型从生长前期到生长后期由紧凑到松散有一定动态变化的中间型品种更易实现高产稳产;现代品种要在保持较高收获指数的基础上,注重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粒数、穗粒数/旗叶面积、穗粒重/旗叶面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试验利用20个旱地小麦品种,在育种圃种植模式下,对生长后期(挑旗期、抽穗期、半仁期、顶满仓期)上部三片叶的叶片含水量及其它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上三叶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同一育种目标对上三叶的性状要求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叶片对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贡献也不同。叶片含水量和抗旱性之间直接效应不大;从整体上可以看出,上三叶越长、长/宽越大,抗旱性越强;旗叶叶片较窄且薄,倒二叶、倒三叶宽度较小是抗旱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4.
小麦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灌浆期小麦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49个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对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因型间、上三叶间、不同灌浆期间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基因型间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5月10日倒三叶、5月15日倒二叶和倒三叶、5月19日倒二叶和倒三叶与穗粒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月19日旗叶和倒二叶和5月24日上三叶(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与千粒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月10日倒三叶、5月15日倒二叶和倒三叶、5月19日上三叶(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和5月24日旗叶和倒二叶与穗粒重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5月10日旗叶外其他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对产量和品质性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锌对冬小麦叶片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901—11和4185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锌水平对小麦叶片碳酸酐酶(CA)活性变化的影响规律;顶部功能叶的CA活性在起身后不断提高,至开花期达到最高之后下降。旗叶和倒三叶的CA活性均在展开后7或14d达到最高值,以后基本是下降趋势,但也随植株生育节律和生态条件有升降变化。与倒三叶相比,旗叶帜活性的最高值较高。2品种各施锌处理的CA活性均高于未施锌处理,且3个不同施锌量的CA活性在倒三叶和旗叶中的表现均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晋麦64号与对照品种晋麦31号、晋麦61号相比,上部叶片上举,旗叶与主茎夹角小,旗叶长宽比小,茎部节间维管束数多,后期绿叶面积大,旗叶叶面积维持期长,灌浆速率较快,从而使其亩穗数、千粒重都较对照高,这为晋麦64号高产、稳产性能显著优于对照奠定了良好的形态生理基础。同时,此研究也为指导超高产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灌浆期两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豫麦66旗叶光合速率、SPS活性和WSC含量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但豫麦66的峰值出现偏晚,而且灌浆中后期叶片代谢活性下降缓慢,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两品种旗叶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开花后5~20d内,豫麦49旗叶NR活性高于豫麦66,开花后20~35d内情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与对照品种晋麦53号及北京841比较,长治5608上部三叶叶夹角较小,叶面积较大,后期叶面积大,旗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从而使得千粒重高、穗粒数多。这为冬小麦长治5608高产、稳产性显著优于对照奠定良好的形态生理基础。同时,此研究也为指导超高产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袁媛  唐亮  王嘉宇  徐正进 《种子》2008,27(2):1-7
以北方杂交粳稻所衍生的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试验材料,对其叶型性状进行了分析,探究北方粳稻叶型特征及最优叶型模式.结果表明,两群体高产和超高产类型总体的叶型为上部叶片直立,下部叶片披散,剑叶的角度略大于下部叶片的角度.超高产类型的倒二叶基角一般为13~14°,张角在13~16°之间,而倒三叶的基角为17°左右,张角20°左右,倒四叶的叶角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品种: 多穗型品种济南16和大穗型品种鲁麦22, 在冠层 结构、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运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济南16上部节间相对较长 , 株高构成指数I值较大。 鲁麦22上三叶面积、 长宽比、 夹角较小。 济南16冠层 光截获大于鲁麦22, 而鲁麦 22 下层相对光强较大。 生育期内小麦群体光合速率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