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浙南近岸水域停止海蜇放流后的海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永顺  黄鸣夏 《海洋渔业》1998,20(3):125-127
<正>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黄海北部近岸水域,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山东莱州湾近岸水域都进行了数年的海蜇放流增殖研究,放流当年的回捕效果明显。但未见到有出现自然繁殖群的报道。本文对1992~1994年在浙南近岸水域进行海蜇放流增殖后于1995~1997年连续三年出现的自然繁殖群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2009,(7):18-18
近日,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组织指导下,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成功举行了“日照市首次海蜇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1000余万只优质健康的海蜇苗放流在石臼湾海域。这是日照市历史上首次进行人工海蜇增殖放流活动。至此,日照市人工增殖放流水产品种已增加至11个。  相似文献   

3.
对浙南海域停止海蜇放流后的幼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浙江的苍南和平阳两县于5-6月捕到海蜇25万多只,96年两县捕到36万多只,95年捕捞水域是;苍南县大渔湾到平阳的西湾沿岸,96年的同期范围向南扩大到苍南的下关和福建的沙埕港。浙南水域,在经三年放流后,停止放流连续两年出现一定数量海蜇,应视为是放流的海蜇进行了自然繁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放流经过1988-1993年、2004年在海洋岛渔场和2002年在辽东湾各渔场的增殖试验与2005-2006年的生产性增殖放流,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笔者就海蜇增殖放流情况作系统回顾,并对其大规模发展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很高。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日本和朝鲜沿海也有分布。渤海的辽东湾和渤海湾是我国生产海蜇的重要渔场,其产量在渔业生产和出口换汇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莱州湾历史上海蜇产量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6.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放流经过1988年~1993年和2002年在辽东湾渔场和2004年在海洋岛渔场的增殖试验与2005年~2006年的生产性增殖放流这三个阶段,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现就海蜇增殖放流情况作系统回顾,并对其今后发展做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姚守信 《海洋渔业》1988,10(1):32-32
<正> 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海蜇人工孵化放流试验,首次在辽宁省东沟县获得成功,1200万个螅状体海蜇幼体顺利地放入黄海北部渔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继1983年首次解决了海蜇生命起源理论,取得了世界同类先进的学术水平以后,于1987年8月18日在辽宁省东沟县黄土坎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在胶州湾进行海蜇的增殖放流情况,调查统计显示,海蜇的回捕率达到2%,投入产出比为1:6.8,放流投资利润率520%,对渔业资源的恢复及渔业经济的增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乳山海域是海蜇主要分布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资源大幅度衰退。,自2007年,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计划项目开始在乳山海域进行海蜇的增殖放流,海蜇资源有所回升,年产量恢复到0.18万~0.45万t。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乳山海域开展海蜇增殖放流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套海蜇增殖放流技术要点,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的科研人员在揭开了海蜇生活史奥秘之后,又攻克了海蛋的人工育苗、螅状体越冬和幼蜇放流等技术的关键,并与辽宁省海洋渔业开发中心等单位合作,从1987年开始进行黄海北部海蜇幼体放流试验研究。经过5年的放流试验,使黄海北部海蜇资源逐渐增加,目前已成为继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后的第二个增殖对象。海蜇放流的  相似文献   

11.
浙江近海海蜇增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975年后浙江南部海蜇资源突然衰退,至今20年没有恢复迹象。采用人工放流增殖方法逐步恢复资源量。全人工育苗研究已经完成,并进入工厂化、规范化育苗阶段,保证了放流种苗的供应。同时,在浙江北部完成了海蜇放流可行性的研究。利用标志放流方法计算回捕率为0.88%,在123天中,平均日生长为0.33cm。1992年,又在浙江南部进行试放流,回捕率为1.29%。人工放流海蜇在自然海区能进行自然繁殖。  相似文献   

12.
1992-1994年在浙江南部近岸水域进行了海蜇人工放流增殖,为分析放流后海蜇在海区中的繁殖情况,分别取浙南海区下关,炎亭,南麂及炎亭外水深10米处等四个地点自然海水进行海蜇和孵化率试验孵化率分别为4.32%,5.73%,13.13%,8.78%,并结合海水重金属含量及放流后海蜇出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说明海蜇能在自然海区形成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13.
1992年至1994年在浙南海域进行了三年海蜇人工增殖工作,共放流0.3公分以上海蜇状体17533万尺,在三年中共回捕到海蜇293万多只,三年平均回捕率达1.67%,并且于停止放流后的1995年和1996年共捕获蜇61厉 多只,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营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深 5~20 m 的水域[1-2],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等沿海地区[3-4].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种类[5],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碘、磷...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山东省开始在莱州湾增殖放流海蜇,2005年《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海蜇增殖放流规模不断扩大,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村稳定做出积极贡献。2012年,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水产分团与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共同组成调研组,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学》2005,24(7):28-28
从2005年5月底开始,在辽宁省水产种苗管理局组织下,大连市开展了对虾和海蜇的人工增殖放流。在海洋岛渔场放流人工对虾苗4.5亿尾,占全省放流量的80.4%,其中广鹿岛和王家岛附近海域放流1.1亿尾,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在海岛放流对虾;放流海蜇苗种为2500万头,其中庄河尖山海域10130万头,瓦房店西杨乡海域1500万头。  相似文献   

17.
在十几年的海蜇放流增殖中,一般都采用伞径规格为15~20 mm的幼蜇。根据几年来海蜇池塘养殖经验,培养大规格苗种养成,可提高50%~60%的成活率。特别是2007年莱州湾海蜇增殖放流大为减产,除自然因素严  相似文献   

18.
辽宁近海海蜇增殖放流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本文就其工作情况作了系统回顾,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唐山市承担的河北省"海蜇人工育苗及放流增殖可行性研究"项目,日前在丰南县渤海水产资源增殖站通过省级鉴定.海蜇为大型食用水母,内销和出口都有很高经济价值,唐山  相似文献   

20.
丹东地处黄海北部,20世纪70年代以前,沿岸水域盛产海蜇,70年代末期,海蜇数量锐减,渔获物组成中很难见到海蜇。为恢复这一传统渔业生产,辽宁省曾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市大洋河口海区进行海蜇放流增殖试验,收到一定成效,并积累大量数据和经验。2001年我市池塘养殖海蜇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