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地理种群的松材线虫对马尾松的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我国主要病区及日本的4个松材线虫地理种群,对4~6年生马尾松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和广东种群对马尾松的致病力较强,感病指数皆为0.94,而安徽和日本种群的致病力较弱,感病指数分别0.75和0.69。  相似文献   

2.
松材线虫对马尾松的致病性及其早期诊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东  蔡思鸣 《植物检疫》1993,7(3):177-181
本试验通过从枯死松树分离繁殖的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接种3~4年生马尾松苗,观察到接种株第45天开始出现外观症状,三个月内接种株相继枯死。在枯死株中分离出大量松材线虫,表明松材线虫对马尾松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试验还通过酸性品红染色追踪树液流,观察到松材线虫侵染早期,其松脂管的薄壁细胞受破坏,松脂从松脂管渗漏至周围的管胞中,使水溶性染剂不能着色而出现白斑,树液移动受阻。而对照株中染剂可在植株管胞中自由移动,不会产生白斑,松脂流动只限于松脂管内。而在这段时间接种株和对照株外观上生长正常,并无明显差异。因此,通过酸性品红染色追踪树液流,观察植株根茎横切面白斑的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马尾松松材线虫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口岸截获的日本松材线虫和中国南京松材线虫研究(摘要)焦国尧沈培垠徐培方安榆林李红梅付鹏(南京动植物检疫局210009)(南京农业大学210094)数十年来,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引起的松树萎蔫病在日本普遍发...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研究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亲缘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RAPD技术对18个松材线虫株系、8个拟松材线虫株系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用15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一共扩增出165条谱带,多态性为91.5%。通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但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因而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应为2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蛋白质,激素,脂类及核酸等不同的角度,概述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一些生化和分子鉴别方法及其优缺点。其中以DNA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技术(如对rDNA中ITS区的PCR-RFLP等)系目前较稳定可靠的鉴别方法;而以蛋白质为基础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对于正确,快速地鉴别两种线虫也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的大量繁殖和少量松材线虫的表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兴月  程瑚瑞 《植物检疫》1992,6(6):420-421
  相似文献   

7.
Tamura  H 葛泉卿 《植物检疫》1992,6(2):142-143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 在日本造成黑松 Pinus thunbergii Parl.和赤松 P.densiflora Sieb.et Zucc.的严重死亡。接种试验表明:黑松和赤松对松材线虫侵染是敏感的;而松属的其他一些种如美国五针  相似文献   

8.
小卷蛾线虫北京品系对马尾松三种害虫的致病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汉林 《中国生物防治》1996,12(2):96-96,F003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松材线虫病与松材蓝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松材线虫引起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病树死亡后期,必然有蓝变(Blue-stain)现象。松材蓝变程度与松树树干部位相关性不大。但是,对于同一棵树,若蓝变程度高,则每一部位的蓝变程度都比较高;若蓝变程度低,则每部位的蓝变程度可能都比较低。蓝变程度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含量也没有正相关关系。在松材线虫病木的检疫过程中,松木蓝变仅可以作为松材线虫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线虫分离器的改进和松材线虫分离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周弘  沈培垠  叶春巧 《植物检疫》2002,16(4):207-209
对发现松材线虫和另一种伞滑刃线虫的两个木样 ,采用薄木片 (3 0 ) g进行线虫分离 ,线虫逸出有两个高峰期 ,分别是木样浸泡后第 8~ 1 1h和第 1 4~ 1 5h。所设计的分离器结合浅盘法和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线虫的优点 ,可用于线虫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木包装自身含水量低 ,线虫逸出高峰出现相对较早。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黑松水分及其相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盆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和离体水培黑松(P.thunbergii)、马尾松为材料,研究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对寄主水分、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幼苗萎蔫与干旱萎蔫间的差异。松苗和离体枝接种松材线虫后,茎部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早期下降缓慢,中后期加快。叶片变化滞后于茎部,相对含水量的明显下降发生在叶片褐变萎蔫症状出现之后(病害发展后期)。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变化完全随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水分状况是影响受侵植株叶片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决定因子。自然干旱枯萎和由松材线虫侵染引起枯萎的松幼苗,两者从枯萎方式到茎、叶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Lees.  JG 方元炜 《植物检疫》1991,5(5):360-361
在航运船中用磷化氢熏蒸剂处理感染有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的几种松木的材板,可减少木材中松材线虫的含量。供本实验用的船只为“Florani”号商船,所载木材总重量为4.3万吨。该轮5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松材线虫生物防治的研究报道,提出了目前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过去3年的调查表明,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病区内雪松(Cedrus deodara)自然枯死相对很少,在采得的22株枯死雪松松材中,从未查见松材线虫。在1987-1989年用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3号或4号(分别分离自江苏和深圳罹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病材中),分5次接种60株4或7-8年生雪松苗或20多年及30多年生雪松树,仅2株4年生接种苗发病死亡,从死苗中分离到的松材线虫数量远低于接进的虫量。可见雪松苗期至成材期在江苏病区都能高度抵抗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6.
白兴月 《植物检疫》1993,7(2):126-127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从一个寄主个体(一株树、一段圆木等)向另一寄主个体的转移依赖昆虫介体。至今发现有24种昆虫可携带松材线虫,已证实其中有6种天牛可通过下述方式传播松材线虫萎蔫病:从病死树中羽化出的天牛感染松材线虫,在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时  相似文献   

17.
异硫氰酸甲酯和硫酰氟混用杀灭松材线虫的增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萎蔫病由松材线虫(pine wood nematode,PWN,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发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是对松树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本文使用不同比例的硫酰氟(sulfuryl fluoride,SF)和异硫氰酸甲酯(methyl isothiocyanate,MITC)混剂对木包装中的松材线虫进行了熏蒸.结果表明,75.5 g/m3硫酰氟在20℃单独熏蒸24 h才可杀灭99%的松材线虫,而添加2.5%,5%,10%,20%质量比的异硫氰酸甲酯后,分别只需硫酰氟11.8 g/m3,8.72 g/m3,5.49 g/m3,3.75 g/m3即可在同等条件下杀灭99%的松材线虫,说明异硫氰酸甲酯对硫酰氟杀灭松材线虫存在明显增效.  相似文献   

18.
粗皮侧耳对线虫致病力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orn和Barron (1984,1987)报道Pleurotus能杀死线虫,并就粗皮侧耳(P.ostreatus)的培养特性和杀虫机理作了初步的研究。1989年在进行食线虫真菌分离时,用Thorn法从土壤中分离获一种不产孢具锁状联合的菌丝,经培养产生子实体后鉴定为侧耳属粗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相似文献   

19.
20.
使用温度为65~85℃、相对湿度50%~90%的热空气,对不同规格和含水率的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板进行热处理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木材中心温度达到56℃并持续30min以上,10cm×10cm×10cm木块、5cm厚度木板以及高含水率10cm厚度木板中线虫死亡几率值达到9的要求,验证了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15号所推荐的热处理技术指标对杀灭松材线虫的有效性.试验中也发现10cm厚度含水率低于30%木板的线虫死亡率达不到几率值9的要求,其原因可能是中心温度或持续时间没有达到该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