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以洛阳园林史料为基础,从历史、文化、建筑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探究洛阳城市园林特色的形成。一千余年的建都史给予了洛阳园林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城市园林的快速发展,洛阳园林又融入了众多现代造园艺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洛阳园林。该炙从古城遗址的保护、传统街区的改造,原始工业区景观、水系景观、街景绿化、牡丹文化及其应用等方面,探索了继承和发展洛阳特色城市园林的指导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闫煜涛  白丹 《广东园林》2009,31(5):35-38
通过对河南洛阳园林历史发展和园林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从古城遗址的保护、传统街区的改造、山水文化的延续、牡丹文化的推广等方面构建洛阳城市园林特色。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牡丹有花台、花带、牡丹专类园等各种种植形式,因其花开季节时万紫千红的艳丽色彩成为洛阳园林中的重要观赏景色。牡丹还可用于室内盆栽装饰、牡丹切花、牡丹艺术插花和药用。总结了牡丹在园林栽培和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以期对绿地中的牡丹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其花硕、色艳、形美、香浓,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谷雨”时节,花开似海,游人如潮,正是“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是洛阳的一大资源优势,也是其对外交往的“城市名片”,牡丹及其产业化发展对洛阳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洛阳牡丹栽培历史与现状作了扼要回顾,概述了洛阳牡丹发展的人文优势,同时对当前洛阳牡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简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北京园林中牡丹与芍药应用现状的调查与总结,分析了牡丹与芍药在北京园林中的深厚文化及丰富造景形式的应用特点,并从景观季相、景观文化、景观空间三个方面探讨了牡丹与芍药的景观营造方法,为北京地区牡丹与芍药景观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洛阳牡丹园向规模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起洛阳最初的牡丹观赏园,老洛阳人都能脱口而出:牡丹公园、西苑公园、王城公园。牡丹花会兴办之初,洛阳的牡丹虽然名实俱备,但没有形成观赏规模。随着一年年花会成功举办,洛阳牡丹花会在国内外的名气越来越大,市内最初的牡丹观赏园已经远不能满足游客的观赏需要,洛阳市牡丹观赏园建设开始向洛南新区、洛北邙山、洛阳北部远离市区的万山湖畔和洛阳南部山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洛阳牡丹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洛阳牡丹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回顾 ,剖析了发展洛阳牡丹产业的优势和不足 ,提出了发展洛阳牡丹产业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花园位于河南省洛阳隋唐古城遗址上,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其中种植牡丹400余个品种20余万株,种植乔、灌木及各类植物100多个品种200余万株。现介绍一年中每个月的牡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在道路及广场中的应用、在花台中的应用、牡丹建设专类园及作为荒山绿化植物。另外,油用牡丹也可以结合地形和其他花草树木、山石、建筑等自然和谐地配置在一起。油用牡丹在园林应用中应注意因地制宜、层次错落、季相变化等事项。  相似文献   

10.
高均凯 《中国林业》2014,(11):55-55
甲午四月中,赴灵宝、汝阳等地考察杜仲产业,过洛阳,访邙山国家牡丹园。该园亦为国家牡丹基因库,广五百亩,遍集中外牡丹品种千余,研究出版《中国牡丹》、《中国历代牡丹诗词选注》、《洛阳牡丹》等一批专著,分别涉及生物学、产业发展、诗词文化及摄影艺术,研究之深、涉猎之广、品味之高,在国际国内产生了极大影响。身临其境,读历代咏牡丹诗词,吊古今牡丹趣闻轶事,其时初夏花虽谢,风来犹觉满城香,略悟欧阳修“少年曾为洛阳客,眼明重见魏家红”以及陆游“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看洛阳花”。回味长久,意犹未尽,乘高铁回京途中遣句以识。  相似文献   

11.
中原是中国牡丹园艺品种的发祥地,中原品种群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中国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原产地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分布中心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和北京。实际上中原牡丹品种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如今,其栽培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园林之中。在国外,已经引种栽植到日本、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2.
关于洛阳牡丹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与牡丹有不解之缘,牡丹是洛阳永远的城市名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笔者有如下建议。 发展牡丹要体现洛阳特色 近几年来,洛阳牡丹发展势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牡丹是重要的观赏植物,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以6个牡丹品种"姚黄""洛阳红""迎日红""豆绿""海黄""岛锦"为材料,对牡丹嫁接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露至秋分之间是牡丹嫁接的最佳时间;牡丹比芍药更适宜做牡丹的砧木;以‘凤丹’为砧木时,"洛阳红"和"映日红"的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洛阳市不断掀起牡丹发展热潮,主要表现为:跳跃式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基地建设规模化。预计到2010年,洛阳牡丹种植面积将超过1万亩,年产量500万株左右。笔者认为“牡丹热”利大于弊,但需宏观指导,规范发  相似文献   

15.
牡丹是我国特产且最为知名的传统花木之一,素有"国色天香"的美誉,其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历史悠久。颐和园是现存皇家园林中使用牡丹较多的地方。本文介绍了园内牡丹的种质资源和形态特征,并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因地制宜,系统总结了牡丹的栽培、养护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绘牡丹山水林城 建生态宜居洛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洛阳市所特有的"牡丹花城""千年帝都"等特点建设森林城市,强化"四项措施",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步伐,体现洛阳在建设森林城市时组织领导得力,总体规划严谨且别具匠心,宣传力度大,创建深入人心,为洛阳森林城市建设的成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牡丹产地以河南洛阳、山东荷泽为最著名。洛阳、荷泽均以牡丹为市花。洛阳牡丹花大色艳,名扬天下,花朵大者直径超过30 cm。    相似文献   

18.
正周敦颐的《爱莲说》有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牡丹,花姿华贵,富丽堂皇,超逸群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称。地处中原的洛阳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以盛产牡丹出名,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一到花开的季节,各个品种的牡丹争奇斗艳,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观赏者络绎不绝,竞睹牡丹倩姿芳容。来到洛阳,在赏花容饱了眼福之余,品尝一下独具特色的馥郁花香也是一大乐事。  相似文献   

19.
以其独特的地理、文化背景,洛阳牡丹在洛阳形成了产业化发展之势。产业集群合作行动是从现实主体互动角度探讨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并对现实中的产业集群实践操作提供指导意义。文中从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洛阳牡丹产业化演进进行梳理,将其分为抢救与恢复、奠定基础和产业化初步发展3个阶段,分析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叶面施肥对洛阳牡丹促成栽培开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洛阳红、胡红等品种促成栽培过程中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可明显增大牡丹花冠,增深花色,加深叶面绿色,提高牡丹观赏价值和商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