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醛作为一种大宗化工原料 ,自从被发现以来 ,一直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 ,特别是脲醛树脂胶的出现 ,使其大量地被用来生产人造板。目前 ,生产甲醛的主要方法是以甲醇为原料 ,将其氧化转化为甲醛 ,所以甲醇转化为甲醛的转化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研究了影响甲醇转化为甲醛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1 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1.1 反应器的结构反应器的结构与状态直接影响转化率。从表 1中可以看出 ,反应器的结构与状态不同 ,转化率有着很大的差别。表 1 反应器结构与状态对转化率的影响状   态转化率 ( % )花板与废锅距离 ( 2 0 mm) 72花…  相似文献   

2.
间苯二酚—苯酚—甲醛树脂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研究催化剂、反应时间、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间苯二酚-苯酚-甲醛(RPF)树脂性能的影响,当甲醛/苯酚摩尔比为1 ̄1.5:1、间苯二酚/苯酚摩尔比为0.6:1时可制得室外级冷固型胶粘剂。通过DSC和IR分析固化行为表明,低温下的放热量主要受多聚甲醛的影响,固化后的树脂中存在着大量的亚甲基醚键。  相似文献   

3.
荣磊  高振华 《林产工业》2012,39(2):27-30
在氨水存在下,杨木经苯酚-甲醛低聚物浸渍改性后,尺寸稳定性有了较明显改善,力学性能也有所提高。随着氨水添加量的下降,试样的静曲强度呈单峰型变化,且较未改性的试样均有所提高。当氨水添加量为0.5mol时,改性杨木的综合性能最优,其中,静曲强度相对未改性的参比提高了约6.9%,20℃水泡24h的体积膨胀率相应下降了36.2%,其他性能也相应的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4.
5.
苯酚—尿素—甲醛共聚聚树脂研制Ⅰ.合成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官本  李君 《林业科学》2000,36(5):73-77
以苯酚、尿素和甲醛为起点合成了一种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并对树脂性能和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缩聚树脂贮存稳定,固化程度快;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表明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热行为与酚醛树脂十分相似而与脲醛树脂显著不同;^13CNMR结构分析中同测到源于共缩聚结构单元o-Ph-CH2-NHCO-(δ=41.5)和p-Ph-CH2-NHCO-(δ=44.8)的吸收;使用PUF共缩聚树脂压制的竹木复合中密度纤维板和竹大片刨花板,其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明显高于脲醛树脂而与常规酚醛树脂相近。  相似文献   

6.
甲醛中甲醇含量对低摩尔比脲醛树脂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原料甲醛中甲醇含量对低醛化(低摩尔比)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含量提高,甲醛原料贮存期增长,树脂贮存稳定性提高,但同时导致树脂中游离甲醛升高,板材甲醛释放量上升。树脂用NH4Cl作固化剂适用期(活性期)和固化时间随甲醇含量的升高而缩短,但适用期和固化时间太长,不适合直接做固化剂。而用草酸和10%HCl作固化剂,适用期和固化时间随甲醇含量的升高而延长。对胶合强度的进一步测试表明:原料甲醛中甲醇含量提高,胶合板湿强度和木破率明显下降,当摩尔比(U∶F)为1∶1.1、甲醇含量>6.0%时,杨木芯板胶合强度就达不到GB/T9846-1988标准0.7MPa的要求,柳桉芯板胶合强度也显著HNMR核磁共振谱证实,原料甲醛中甲醇含量高,树脂中水合下降,而干状胶合强度几乎无影响。用400Hz1甲醛含量亦高,—OCH3基也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显示,甲醇含量低时树脂固化成树状物,甲醇含量高时树脂固化成松散状。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主要探讨了焦油酚-苯酚-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原料配比及合成工艺,并借助凝胶色谱(GPC)仪测定了焦油酚的平均分子量。研究结果表明:用焦油酚替代30%的苯酚合成胶合性能优异的酚胶是可行的。通过合理地调整原料配比及合成工艺参数,其胶合性能满足GB9846-88Ⅰ类合板和JAS特类合板的要求,其平均胶合强度分别为1.26MPa和1.22MPa,平均木材破坏率分别为50%和65%。  相似文献   

9.
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结构形成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13C NMR 定量分析跟踪研究了两种不同合成路线中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PUF)结构形成过程,比较了3种PUF树脂的结构构成.研究发现树脂制备过程中的酸性环境导致脲醛树脂初聚物含量增加以及尿素与苯酚之间的共缩聚增加;合成反应初期的介质环境对羟甲基酚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合成过程中酸性环境所处阶段不同,最终树脂结构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苯酚焦油酚甲醛共缩聚树脂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GPC(凝胶色谱)仪跟踪了PCF(苯酚焦油酚甲醛共缩聚)树脂的缩聚反应过程,考察了PCF树脂的缩聚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CF树脂在缩聚过程中,分子量分布不连续,在最终的产物中,树脂主要是由少量的小分子和80%以上的大分子构成,缺少中间过渡型分子;PCF树脂在缩聚过程中,分子量增长速度与粘度增长速度不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苯酚-三聚氰胺-尿素-甲醛胶粘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共缩聚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和胶合性能的苯酚-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着重讨论了该树 脂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压制室外型中密度纤维板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研制Ⅰ.合成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苯酚、尿素和甲醛为起点合成了一种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 ,并对树脂性能和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缩聚树脂贮存稳定 ,固化速度快 ;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表明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热行为与酚醛树脂十分相似而与脲醛树脂显著不同 ;13 CNMR结构分析中分别观测到源于共缩聚结构单元o -Ph -CH2 -NHCO -(δ =4 1 .5)和 p -Ph -CH2 -NHCO -(δ =4 4.8)的吸收 ;使用PUF共缩聚树脂压制的竹木复合中密度纤维板和竹大片刨花板 ,其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明显高于脲醛树脂而与常规酚醛树脂相近。  相似文献   

14.
碱性环境下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结构形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碱性环境中苯酚-尿素-甲醛(PUF)共缩聚树脂结构形成规律,为PUF树脂结构控制提供依据,使用13CNMR表征,采用分次加入苯酚、甲醛和尿素的技术路线.定量分析了PUF树脂合成过程中各种官能团的变化和聚合物分子链的构成.结果表明,碱性环境中各种加料方式合成的PUF树脂初聚物具有十分相近的化学结构,PUF树脂也具有十分相近的化学结构,但结构组分存在差异,在原料物质的量之比一定的条件下,最终反应进程基本接近.甲醛分次加入,减少了醚类的生成,有利于简化反应进程.初聚物的热机械性能分析表明不同加料方式对酚醛树脂固化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花生壳苯酚液化物-甲醛树脂胶用于集装箱底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壳苯酚液化物-甲醛树脂胶粘剂是花生壳粉苯酚液化后的高反应活性产物与甲醛缩聚而成的高耐水性木材胶粘剂.探讨了花生壳苯酚液化物-甲醛树脂胶粘剂用于集装箱底板生产的最佳胶合工艺,检测了集装箱底板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并与传统酚醛胶及落叶松单宁胶进行了成本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苯酚液化物-甲醛树脂胶粘剂的最佳胶合工艺为双面施胶量350 g/m2,热压时间1.2 min/mm,热压温度140℃;在此热压工艺条件下压制的集装箱底板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具有胶合强度高、耐老化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4种二价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探讨催化剂类别、加入阶段、加入量、甲醛添加量、氢氧化钠添加量等5个因素,对合成苯酚-尿素-甲醛(PUF)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PUF树脂凝胶时间、试件的胶合强度均有影响;与对照PUF树脂相比,采用优化工艺合成PUF树脂的热压时间和凝胶时间均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通过10、15、30和50次煮佛-干燥循坏人工快速老化处埋对间笨二酚-苯酚-甲醛(RPE)、酚醛(PF)树脂胶胶合试件以及实木(solid wood)试件的木块顺纹剪切强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RPF胶的耐候性优于PF胶的耐候性,研制的RPF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耐候性结构用胶。  相似文献   

19.
以间苯二酚—苯酚—甲醛树脂胶粘剂压制的落叶松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均匀设计的方法,对树脂填充剂中的面粉、核桃壳粉、飞灰按不同比例混合,考察各因子及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板材剪切强度和剥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填充剂中核桃壳粉和飞灰对落叶松板材性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1 氧醇比分析与控制的目的氧醇比是指甲醛生产中氧气与甲醇的比例。通常情况下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恒定 ,氧醇比——较直观地讲 ,即空气与甲醇在三元气体中的克分子比。甲醛的生成 ,主要是电解银固定床层上发生的两个气相反应的结果 :甲醇的氧化和脱氢。甲醇的直接氧化是放热反应 ,常温下自由能判据 ( Δ Z2 98=- 176 .88k J/mol)很大 ,可自发进行 ;随着氧气量的增多 ,温度的升高 ,反应愈趋激烈。脱氢则是吸热的可逆反应 ,理论上讲 ,只有反应温度超过 75 4K时才可发生。据资料显示 ,没有氧气存在 ,纯粹的甲醇蒸在银催化剂上不发生脱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