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RT-PCR快速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特异蛋白基因的两侧设计4对引物,对感染病毒的水稻植株总RNA并进行RT—PCR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4个条带,并通过测序和Genbank blast证实。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水稻和其它寄主进行条纹叶枯病病毒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2.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通过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dsRNA发现,感病植株的dsRNA凝胶电泳存在8条带,而健康植株是空白结果,与报道的玉米粗缩病毒结果相同。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S1和S10片段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感染病毒植株和健康植株进行扩增,可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特有的条带,而在健康植株中未能扩增出条带。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建立水稻黑条矮缩病检测体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早期检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3.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的分子标记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能将与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完全连锁的分子标记ST10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利用该标记检测了47份水稻材料,同时对材料进行了田间抗性调查。在5个亲本材料及7个育种中间材料中扩增出了ST10特异条带,这些材料田间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4份高抗条纹叶枯病的材料中未扩出特异条带,这些材料中可能有其它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4.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中国的大流行,给部分省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概述了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水稻品种抗条纹病毒和抗介体灰飞虱之间的关系、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以及转条纹病毒基因工程水稻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宁317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水稻品种宁317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抗性遗传模式,并寻找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单分蘖鉴定、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分析宁317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并分别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武育粳3号与宁317构建的F2群体、F2:3家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同时以SSR标记连锁分析方法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宁317表现出较强的病毒抗性和较弱的抗虫性;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SSR标记分析结果显示该抗病基因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标记RM287间的遗传距离为21.7cM。这表明宁317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主要来自于对病毒的抗性,由1对主效核基因控制,以宁317为抗病亲本结合本研究结果,可望加快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选育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主栽品种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03-109
 【目的】明确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抗性遗传模式,寻找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单分蘖鉴定、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分析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分别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武育粳3号与镇稻88构建的F2群体、F2:3家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以SSR标记连锁分析方法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结果】镇稻88表现出较强的病毒抗性和较弱的抗虫性;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SSR标记分析显示该抗病基因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标记RM229间的遗传距离为4.7 cM。【结论】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主要来自于对病毒的抗性,由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以镇稻88为抗病亲本结合本研究结果,可望加快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选育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三对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抗白叶枯病3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近等基因系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显示;经120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对3对近等基因系基因组DNA的PCR扩增,有2个引物在IRBB3中各扩增出1-2条特异性条带;有3人引物在IRBB4中各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有3个引物在IRBB5中各扩增出1-2条特异性条带因轮回中和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有3个引物在IRBB5中各扩增出1-2条特异性条带;在  相似文献   

8.
主载品种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抗性遗传模式,寻找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单分蘖鉴定、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分析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分别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武育粳3号与镇稻88构建的F2群体、F2∶3家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以SSR标记连锁分析方法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结果]镇稻88表现出较强的病毒抗性和较弱的抗虫性;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SSR标记分析显示该抗病基因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标记RM229间的遗传距离为4.7 cM.[结论]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主要来自于对病毒的抗性,由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以镇稻88为抗病亲本结合本研究结果,可望加快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选育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危害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等特点,病毒一旦侵入就会立即在植株体内蔓延,常导致植株死亡。而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也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对水稻危害性很大。一、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变,对水稻种植具有十分严重的破坏,能够促使水稻种植出现抽穗畸形、结实较少的病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染程度毕竟强,一旦水稻感染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毒,在短时间内能够造成较大范围内的病毒破坏,且水稻条纹叶枯病爆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的特点,使得其被称为水稻种植的癌症。为了有效避免水稻在农业栽培中感染上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需要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受农业栽培方式影响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以提出针对性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RNAi技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改变当前水稻一旦染毒就无药可治的现状。【方法】采用浸种与喷雾技术使生物疫苗进入稻株体内,通过稻株体内RSV带毒情况和疫苗残留情况室内检测以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的田间调查,确定生物疫苗对RSV表达以及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在疫苗中添加1.0 ‰的B渗透剂是浸种的最适浓度,添加5.0‰的A渗透剂是喷雾的最适浓度;稻株体内疫苗检出率的比例与RSV的降解呈现一致性;浸种处理后疫苗在稻株体内能维持30 d以上,喷雾处理后的残留期为10—20 d。2种处理方式对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均超过了70%。【结论】生物疫苗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2.
采集安徽庐江水稻条纹叶枯病感病稻株,提取病叶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水稻条纹病毒安徽分离物(RSV-AH)的RNA3部分片段,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1051个核苷酸,其中包含的CP基因全长969个核苷酸,编码322个氨基酸.将RSV安徽分离物CP基因(AH-CP)与其它来源的RSV CP基因进行核甘酸序列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安徽庐江的RSV CP基因与江苏洪泽的RSV CP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9.3%.进一步构建RSV CP基因系统关系树,发现安徽庐江的RSV CP基因同样与江苏洪泽的RSV CP基因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病毒云南分离物CP基因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云南保山、楚雄、石林和宜良等4地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感病稻株,提取病叶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4个RSV云南分离物的CP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表明,该片段长999 bp,其中CP基因由96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22个氨基酸。与其它已报道的RSV分离物CP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我国RSV分离物可以划分为2个不同的组,大部分RSV云南分离物为一组,其它的RSV 分离物为另一组。以RSV-CXi分离物的CP与纤细病毒属的其它5种病毒的CP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RSV与MStV亲缘关系最近,而与RGSV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4.
不同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促进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二叶一心期至五叶一心期4个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结果]不同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不一样。被带毒灰飞虱刺吸取食后,二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达100.0%;三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75.0%;四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31.8%;而五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O。即各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由强至弱为:五叶一心期〉四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结论]秧苗处于不同龄期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秧苗的龄期越小对条纹病毒的耐病性越差。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en)传播的病毒性病害。近年来,在中国许多水稻种植地区再流行,并成为部分地区水稻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该文对水稻抗条纹叶枯病近年来的流行情况、水稻品种抗性资源筛选、抗性基因的定位和育种利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水稻抗条纹叶枯病的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系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所致.病毒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以持久性方式并经卵传播,介体灰飞虱有明显的间歇传毒现象.提纯病毒制剂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线,最大吸收260nm,最小吸收245nm,A260/280=1.54.病毒粒体长丝状,粒体直径约8nm,与日本的水稻条纹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将提纯病毒制剂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其效价可达1∶2048.采用该抗血清,通过免疫扩散和ELISA间接法反应,可很灵敏地检测病叶中的RSV.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由介体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云南滇西及滇中地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对水稻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笔者采用生物学接种方法开展了云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RSV致病性分化分析。供试的1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粳稻品种对RSV表现为高感,而籼稻品种则多表现为抗病或免疫。采自重病区的5个RSV分离物在水稻上的致病性分化不明显,致病性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对小麦和玉米等的侵染差异,为此可以将5个RSV分离物分为3组,但组内分离物之间致病性又有所不同,致病性最强为楚雄分离物,其次为保山、大理、禄劝分离物,致病性最弱为陆良分离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水稻地方品种资源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方法]利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对国内外的119份地方水稻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在119份供试材料中,56份籼稻材料中55份抗水稻条纹叶枯病;63份粳稻材料中,2份粳稻抗条纹叶枯病,其余61份都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结论]该研究表明我国的地方品种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抗水稻条纹叶枯病资源,这些抗病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助于解决我国和东南亚国家长期单一使用 Stv-bi基因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