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绿色木霉菌H06菌株产孢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孢的3个主要因素:装液量、接种量和培养温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绿色木霉H06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00 r/min,装液量74.70 mL/250mL,接种量5.83%,pH 7.5,温度29.50℃,培养时间72 h,菌龄48 h.H06菌株最大理论孢子含量为7.64×109个/mL.经3次平行试验验证,实际平均孢子含量与预测孢子含量相近,比之前的孢子含量提高133%.  相似文献   

2.
刘杨  王勇  康静芹  张良 《湖北农业科学》2014,(7):1634-1636,1689
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十分复杂,培养基配方的组成以及培养条件的变化都会对菌体的代谢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抗生素的产量达到最大化,试验运用了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放线菌(Actinomycetes)G5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放线菌G5发酵的诸多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3个主要因素,即碳源含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之后根据3个主要因素的作用大小和方向进行了最陡爬坡试验;最后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值,得出其最优培养条件为淀粉含量21.66 g/L、培养温度27.70℃、培养时间7.75 d。在此条件下,抗生素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00 mm,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室前期从红曲米中筛选的高产淀粉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M-35菌株为研究对象,将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响应面分析法相结合,对M-35菌株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摇瓶发酵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源种类和含量、氮源种类和含量、金属离子种类和含量等。采用Minitab 17软件的P-B试验设计法,筛选对淀粉酶活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淀粉含量、蛋白胨含量和NaCl含量。根据P-B试验结果,运用响应面法分析,确定M-35菌株产淀粉酶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淀粉含量7.5%,蛋白胨含量4.0%,NaCl含量0.5%;在此条件下,淀粉酶活最高为276.14 U/m L,较优化前提高约1.57倍。利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和条件进行5L发酵罐发酵试验,结果表明,M-35菌株发酵80~116 h,淀粉酶活可稳定在296 U/m L左右。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优化霍山黄芽茶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单因子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各因素对霍山黄芽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茶叶浸提液中茶多酚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波提取时间、超声波提取温度;经正交试验确定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5(V/W),70%乙醇作浸提剂,超声时间为40 min,温度为7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霍山黄芽浸提液中茶多酚含量达到26.44%±0.3%,比对照提高了8%.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试验运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影响,并用紫外吸收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芦丁标准品在0.05~0.30 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20),该提取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确定了60%乙醇,料液比1∶8,提取2次,每次1h为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对小叶杨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水煎法提取黄芪多糖,采用固液比、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试验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所得黄芪多糖处理小叶杨幼苗,探究黄芪多糖对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最终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醇碱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提取1.5h.正交试验得出优化提取工艺为以5%醇碱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60℃,提取1.0h.10 mg/ml的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叶杨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的含量,而0.1 mg/ml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叶杨叶绿素b的含量.[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案,用微波对番茄汁进行杀菌处理,考察微波功率、杀菌温度、糖含量、盐含量4个因素对番茄汁的杀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杀菌温度、糖含量和盐含量对杀菌效果有显著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较优微波杀菌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550W、杀菌温度95℃、盐含量2.5g/100mL、糖含量2.5g/100mL,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并能有效保持番茄汁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8-32产抗真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菌株8-32抗真菌物质的产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找出影响菌株Bacillus subtilis 8-32产抗真菌物质的主要因素为培养时间、装液量和可溶性淀粉含量。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3个显著影响因子的最佳配比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培养时间72.28h,装液量59.80mL/250mL三角瓶,可溶性淀粉含量1.51%。优化后抑菌圈直径从试验设计初期的14.21mm提高至24.51mm。  相似文献   

9.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糯米粉添加量及水分添加量的4因素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对蚕豆粉膨化度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膨化的蚕豆粉,整体呈灰白色,最高膨化率可达94%;入口酥脆,不顶牙,无腥味.正交试验最佳的工艺组合为:微波功率900 W,微波时间165s,糯米粉含量50%,水分添加量60%.水分添加量和糯米粉含量对蚕豆粉膨化度影响极显著,其中糯米粉可以改善蚕豆粉的膨化效果,而水分对膨化蚕豆粉的口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液体发酵菌丝体为原料,用热水浸提的方法对姬松茸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多糖含量最大时,超声波功率为250 W、超声波时间30min、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20、提取3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姬松茸菌丝体多糖提取影响较大的3个关键因素包括超声波强度,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然后利用中心复合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超声波功率为275 W、浸提时间3 h、浸提温度83.2℃条件下姬松茸菌丝体多糖含量的实测值为3.187 mg/mL,与理论值3.190 mg/mL的相对误差仅为0.094%。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法提取少花龙葵多酚,并对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多酚含量提取工艺,确定超声提取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0%,温度7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 g:16 mL,超声功率100 W.在此条件下,总多酚提取含量为3.256 3 mg/g.抗氧化性测定试验结果证明,少花龙葵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石榴籽油中石榴酸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石榴酸含量为考察指标,探讨了时间、温度、频率、液料比等单因子对石榴酸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进行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响应面(RSM)试验利用GC-MS作为检测手段,以石榴酸含量为响应值来优化超声提取石榴酸提取条件.确定了石榴酸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时间55 min,频率90 kHz,提取效率为72.93%.超声提取法与常规溶剂提取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提取工艺提取石榴籽油中的石榴酸,提取率优于常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龙眼果醋酒精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温度、氮源、酵母接种量及龙眼汁含糖量和初始pH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以龙眼汁含糖量、温度和酵母接种量3个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设计3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试验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按固形物含量∶(NH4)2HPO4=900∶1的比例添加(NH4)2HPO4,龙眼汁初始pH为4-5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7℃,龙眼汁含糖量20%,酵母接种量0.1%,酒精发酵后,酒精含量高达11.6%,VC含量为0.268 mg.mL-1,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13 mg.mL-1.  相似文献   

14.
酸法水解秸秆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苹  张珠  钟响  包文举  温少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436-5438
采用酸法水解秸秆,以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水解剂、酸浓度、料液比、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等因素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稀硫酸为水解剂水解效果好于乙酸和水.优化的水解条件为水解时间1.0h、稀硫酸质量分数5%、料液比1:15(m桔杆∶V稀硫酸,g/mL)、温度120℃,该条件下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为23.47 g/L.活性炭和Ca(OH)2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对水解液进行脱色,脱色率达46%.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大豆高产高效栽培,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肥施用量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对高油大豆的农艺性状影响不大,而对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影响较大.施肥量在150~300 kg?hm‐2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产量及脂肪含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含量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宁夏5种主要禾本科牧草苗期在NaCl、水分复合胁迫下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对其抗盐、抗旱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各种禾本科牧草体内脯氨酸含量的主效应除湖南稷子对其体内脯氨酸含量表现为负效应外,其他种均表现为正效应,其单因素效应随NaCl和水分胁迫的增加,各种禾本科牧草体内脯氨酸均有增大的趋势;NaCl、水分2因素时各种禾本科牧草体内脯氨酸含量影响的交互效应不显著.以脯氨酸含量为主要指标对5种禾本科牧草抗盐、抗旱性初步排序为湖南稷子>苏丹草>高丹革>燕麦>黑麦.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树干注射法中影响农药在树体内含量的影响因子,试验采用注药孔深度、注孔高度及注孔数量三因素两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三因素的不同组合条件对吡虫啉在樟树体内传导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对树冠6 m南侧的吡虫啉含量影响大小顺序是:深度高度个数;对树冠2 m南侧的吡虫啉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深度个数高度;对树冠6 m北侧吡虫啉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个数深度高度;对树冠2 m北侧含量的影响顺序为:高度个数深度。通过采用综合平衡的分析方法得到,高度150 cm、深度4 cm、个数2个是对每个方位的指标都尽可能好的一个共同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小花棘豆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不同生长期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小花棘豆中的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这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60,水浴提取温度80℃.采用上述条件对5-9月不同生长期的小花棘豆样品进行了测定,得出9月份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0 mg/g,8月份含量最低为6.2 mg/g.  相似文献   

19.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研究了尿素(x1)、过磷酸钙(x2)、硫酸钾(x3)、猪粪(x4)4个施肥因素对鱼腥草地下茎黄酮含量影响.结果表明,尿素、过磷酸钙和猪粪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鱼腥草黄酮的含量回归方程为:(y)=5.25 0.59x1-0.29x2 0.33x22 0.31x24-0.69x1x2-0.24x1x4,相关系数为0.855 5.  相似文献   

20.
棕笋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棕笋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棕笋中总黄酮的含量.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重复提取2次,硼砂浓度0.5%,温度70℃,料液比1:12,提取40 min.为棕笋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