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利用沙雅县气象站1960~2009年的日均温度数据,以回归分析和趋势线分析方法,分析沙雅县近50 a来年均气温、≥10℃积温、极端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近50 a来沙雅县年均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424℃/10a,气温波动基本上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
50年来辽宁省地温变化规律及播种期地温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辽宁省38个站1961 ~2010年50a的0cm地温、5cm地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累积积温距平和信噪比方法,分析了0cm地温和气温、地-气温差的年际、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建立了春播期5cm地温预测模型.结果表明:0cm地温与气温在年际尺度上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50a来,辽宁省年均0cm地温和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地温增温速率(0.39℃/10a)高于气温(0.30℃/10a);0cm地温和气温的季节变化以升温为主,冬季升温速率最为明显,夏季升温速率最慢,辽宁0cm地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比气温敏感;年均地-气温差为1.4℃ ~2.6℃,温差没有明显升高趋势;年平均气温、冬季0cm地温、0cm地-气温差在1987年、2000、2003年发生了气候突变;春播期5cm地温预测精度平均绝对误差为1.2℃~2.8℃,可用于春播期地温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3.
天水市1961-2010年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天水市7个国家基本(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温度资料,借助于气候变化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该地近50年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0℃的积温及≥0℃的日数、≥5℃的积温及≥5℃的日数、≥10℃的积温及≥10℃日数均有明显增加趋势;<0℃的积温及<0℃的日数呈减少趋势。气温升高、正积温及其天数增加和负积温及其天数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建议根据气候变化,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农业气候热量资源。  相似文献   

4.
基于1961-2010年宁夏西海固地区10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趋势线法、Z指数法、M-K突变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本区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旱涝灾害的趋势。结果表明:1)近50a本区气候经历了冷湿-暖湿-暖干的转变。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0.259℃/10a),高于西部平均变暖率(0.2℃/10a);2)近50a来本区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6.58mm/10a,平均降水量为418mm。降水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夏、秋三季降水呈下降趋势,秋季降水减少最为明显,冬季降水略有增加。3)旱涝灾害发生频次与气温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由于本区洪灾相对较少,未来旱灾发生频率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因此降低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对实现本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宁夏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计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期间的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宁夏各地≥0℃和≥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近19 a增加显著;≥10℃积温不同等值线明显向地势较高地区移动,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积温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0℃和≥10℃积温期间降水量主要在部分干旱地带增加,这有利于干旱地带农牧业生产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图什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阿图什市气象站1960~2006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方法分析了阿图什市近47 a来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近47 a来阿图什市年均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13℃/10a。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气温在平均值附近波动且略有降低。自80年代以来波动较大,并明显升高,气温波动基本上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年内气温变化存在季节差异,冬、秋和春三个季节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夏季的气温略呈下降趋势,其中,冬、秋两季对全年平均气温增加贡献较大。(2)近47 a来年降水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均降水量线性倾向率约为9.38 mm/10a,与我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趋势基本一致。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期年降水在多年平均值附近波动。自80年代以来波动较大,且变干、变湿趋势较显著。年内降水量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四季均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从大到小依次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其中,夏、春两季对全年降水量增长贡献较大,秋、冬两季贡献较小。(3)阿图什市气候变暖对越冬作物的冬前生长发育及喜热作物的全生育期生长发育较为有利,但气候变暖会引起土壤干旱化和农作物病虫害增加,将对多数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市近57年积温变化趋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河子市57年的地面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7年石河子市≥0℃、日均温≥10℃积温变化趋势,并探讨了积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近57年来,石河子市≥0℃日均温初日提前不明显,终日延迟10d,持续日数延长约13d,≥0℃积温增加538.1℃;≥10℃初日提前10d,终日推后21d,持续日数延长30d,≥10℃积温增加626.4℃;后20年平均值与前20年相比,≥0℃、≥10℃持续日数分别延长8d、15d,≥0℃、≥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376.6℃、427.27℃。总体而言,石河子市近57年≥0℃和≥10℃积温变化均为增加趋势,且近20年二者增加的趋势较前20年更为明显。该研究可为当地掌握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调整农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疆地区近41年的温度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南疆地区25个气象站点1961~2001年的平均气温数据资料,分析近41a南疆地区≥10℃积温,平均温度年、季变化倾向和周期性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表明:(1)1961~2001年,南疆地区≥10℃积温值增加,变化周期以6a,12a为主,持续天数增多。(2)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最暖时期。春夏秋三季平均温度上升幅度不大,冬季平均温度上升最显著,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平均温度振荡周期以3~4a,8a居多,各季较为一致。(3)≥10℃积温值增加,喜温作物生长期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冬季平均温度,尤其是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升高,有利于越冬作物种植北界向北扩展,多熟制向北推移,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4)南疆地区冬季气候变暖,冬温偏高,也造成了如冬季农田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加,易成病虫害,增大防治难度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叶尔羌河平原绿洲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分析叶尔羌河流域粮食生产状况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气象、农业数据,结合线性趋势、累积距平、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近60多年来研究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气候资源、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的影响,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拟预测未来粮食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近60多年来研究区表现出明显的暖湿化趋势。气温增长倾向率为0.24℃·(10a)~(-1)(P0.01),降水量增湿倾向率为4.49 mm·(10a)~(-1)(P0.05),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倾向率为21.06 h·(10a)~(-1)。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降水量、日照时数未出现明显突变点。(2)随着气候变暖,近60多年≥10℃积温持续时间延长了19 d,负积温持续时间缩短了8 d。(3)除负积温外,粮食产量与气温、日照时数、≥10℃积温、播种面积及单产、化肥施用量呈正相关。(4)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在不考虑其他要素的前提下,引入的7个自变量因子可以解释粮食产量变异的99.70%。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敦煌国家基准气候站1971~2008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温度距平时间序列及线性趋势拟合等方法,对敦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10℃积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递增率分别为0.46、0.38℃/10a和0.60℃/10a。≥10℃积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同时利用敦煌市统计局提供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资料,对其时间演变序列进行分析,得出自1998年以来,由于受社会需求增加和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粮、棉、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敦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布局顺序为粮、棉、蔬菜;进入21世纪以后,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布局顺序改变为棉、蔬菜、粮。由此可见:社会需求增加和气候变暖对极干旱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掖市农业生产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六县(区)1961~2009年实测气温、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历年平均温度年、季变化倾向、≥10℃活动积温及霜冻的演变规律,同时分析了作物种植结构及生长状况随气候变暖的变化。结果表明:(1)80年代以来张掖市气温持续升高,其中春、夏季升温幅度最小,秋季次之,冬季升温幅度最为显著;(2)≥10℃积温及距平在波动中增加,持续天数增多;(3)霜冻终日标准差波动中趋于减小,初日标准差小于终日,无霜冻期延长;(4)生长期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利于喜温作物扩大面积,提高复种指数;(5)气候变暖加快了作物的生育进程;(6)暖冬日光温室发展迅速;(7)冬季气候变暖,病虫越冬存活率上升,加剧了作物病虫害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山西省冬小麦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1961-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山西省气候要素及关键界限温度等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增温明显,最冷月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其倾向率为0.42℃/10 a;冬、春两季增温明显,其中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显著;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值线北移较明显;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减少,秋、夏两季节降水量下降趋势以及阶段性都较明显,冬、春季总降水趋势不太明显,但阶段性起伏比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也呈下降趋势。≥0℃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较1960年代在区域分布上东南部地区则较正常,其余地区呈增加、减少趋势。经M-K检验可知,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温度升高、降水减少趋势开始明显,并在1998年通过U0.05显著性检验,从1990年代开始的气候暖干旱化趋势明显。气候变化使冬小麦播种和越冬期推迟,从返青开始各发育期均有提前,冬小麦种植北界较1960年代北移约15km左右。  相似文献   

13.
近50a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本文选取了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1951-2000年逐日气温和逐日降水量资料。用趋势法和百分位阈值法分析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极端年最低温度、年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各分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近50a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0.22℃/10a),1986年后气温明显升高,柴达木盆地和北疆升温较大。近50a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变化和趋势分布,降水变化有增加的趋势(3.2mm/10a),其中北疆降水增加最多。(2)西北干旱区近40a年极端最低温度的天数有减少趋势,平均最低温度天数的减少率为7-8天/40a。而极端年最高温度的天数略有增加趋势,平均增加率为0.5天/40a左右。年最高温度略有减少趋势,平均变率为-0.5℃/40a,年最低温度也有增加趋势,平均变率为1.0℃/40a。西北干旱区近40a极端降水的天数增加了2天/40a。(3)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降水量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减少对农业有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乌-昌地区冬季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乌-昌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Mann-Kendall法对入冬期、开春期、冬季持续日数、冬季负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检测分析,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反距离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数学模型。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各热量要素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100 m×100 m格点的精细化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① 乌-昌地区入冬期由山区向平原推迟,开春期自平原向山区推迟,受其影响,冬季持续日数为“平原少,山区多;西部少,东部多”的分布格局。受冬季逆温的影响,负积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热量条件,从平原至中山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多,在海拔2 100 m左右达最多后,随着海拔高度的继续上升,热量条件又逐渐减少。② 近49 a,乌-昌地区冬季热量资源呈较显著的增多趋势,并且入冬期于199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推迟,冬季持续日数于200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缩短,冬季负积温于198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于1973年和200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突变前后各热量要素增加量表现为平原多于山区,城市密集区多于周边地区的分布格局。冬季热量资源增加,对乌-昌地区农牧业生产既有利,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趋利避害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以促进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6个气象代表站点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等资料,研究近50年以来阿勒泰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气候明显变暖,年平均气温上升率0.49℃/10 a.2000-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较20世纪60年代上升了1.76℃.2007年年平均气温达到历史最高点5...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法对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等冬季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混合插值法,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1) 新疆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总体呈现“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分布格局。(2)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冬季热量资源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并且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于19 79年和198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分别于1986年和199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突变年前后,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幅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从东南至西北递增”的格局,冬季负积温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增”的特点,越冬期日数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南疆大,北疆小;盆地大,天山和阿勒泰山区小”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下西安地区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西安市56a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56a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增温倾向率为0.296℃ /10a,大于同期全国年平均增温率(0.04℃/10a).从季节来看,冬季增温明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出现异常冬暖年的主要时期;西安市56a来降水量以6.752mm/10a...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乌昌地区棉花主产区的玛纳斯、呼图壁县为例,利用1981-2009年两县的棉花产量数据和同期气温资料,在对近29年年平均气温、棉花生长季平均气温、≥10℃积温和无霜期等热量条件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就不同生长发育时段热量条件对棉花产量形成的满足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9年来大部分时段的温度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并无促进作用,从气候变暖对棉花产量形成机理方面,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51a西安气候变化的R/S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用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方法,对西安市1951~2001年过去51年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水汽压等气候指标的年平均、冬季、夏季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计算,各指标的Hurst指数H值均大于0.5,说明4个气候指标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出西安过去51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预测了西安市气候未来的发展趋势,证明了城市化效应已经对西安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