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吉林省是我国最早进行生态省建设的地区之一,发展低碳经济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碳产出水平、碳排放水平、低碳资源和人民生活等四项指标,评估和比较了吉林省、辽宁省、浙江省和全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揭示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不足.研...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粮食安全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单产水平、人均耕地、粮食生产波动系数等方面构建粮食安全综合指数,采用粮食安全系数评价法,对陕西省11个地市1998~2007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最近10年里陕西省粮食安全总体是安全的,但是各地市差异明显。由粮食安全综合评价值F的大小可以将陕西省粮食安全大致分为3类地区:关中地区的咸阳、渭南、宝鸡属于粮食安全区;铜川、榆林、安康属于粮食临界安全区;其他地区属于粮食基本安全区。影响陕西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分布不平衡、粮食生产环境恶化等。认为应该从保护耕地、水利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储备以及粮食预警等方面保障陕西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及其评价指标的选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引起的气候变暖日益严重,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文章依据历史数据和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首先阐述了中国低碳经济的研究现状,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存问题并给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模式,最后根据中国低碳经济现状及指标...  相似文献   

4.
低碳城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区层面的低碳评价研究和实践较少,为使城市低碳发展目标在城区落地,文中以理论联系实际、国际经验落地为思路,通过反复甄选完善,构建了衡量城区低碳发展现状和努力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低碳城区评价的一般方法,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包含定性、定量两类指标;从宏观、建筑、消费、交通、管理五个维度出发,包含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根本要求;也强调了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绿色建筑、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和低碳消费等方面的主要指标。在实践中,本研究可为制定城市低碳规划服务,通过实践完善最终形成技术导则,助力城市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5.
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构建了陕西省大气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997~2007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和1996~2006年陕西省环境公报等数据,在此模型指标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6年陕西省的大气环境压力有明显的变化,从1996~2002年压力越来越大,2003~2006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苹果施肥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分析1994-2000年陕西省关中灌区与渭北旱原农户信息监测资料,研究了两个苹果主产区的施肥状况,根据施肥量优化结果对施肥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苹果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为:(1)农户间化肥投入不平衡现象严重,生产中需增加钾肥比例;(2)有机肥施用量下降;(3)施肥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指标决策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指标组合赋权和指标信息集结两个过程。其中,依据乘一致偏好关系和特征向量法得到指标主观权重;利用指标统计数据和方差最大化非线性规划模型得到指标客观权重;引入评价者偏好度对主客观权重进行凸组合;利用几何平均集结算子将评价区域每个年度的多个指标数据融合为一个综合值,作为该年度评价值;对不同年度评价值排序、分析该评价区域发展态势。最后,以陕西省2003-2007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例对几种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已有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8.
干旱指标在陕西省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陕西地区1951~1999年间发生的442个典型干旱个例作为代表,根据全省96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等6个气象干旱指标的干旱等级,并与实际干旱灾情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干旱指标适用与否。另外,在对每个干旱指标本地化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又对所有指标在陕西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每个指标在陕西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适用频率,选取适用频率最高的1个(或多个)指标作为该区域、该季节最佳指标,从而建立一套适合陕西的分区域、分季节干旱指标体系;最后选用2000~2005年发生在陕西的48个干旱独立样本对干旱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干旱指标体系在陕西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指标体系将为陕西干旱监测预警评估业务平台的建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以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中心展开研究,通过构建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等方面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实证测算研究了陕西省及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贡献最大;从区域差异看,陕南水资源承载力最大,陕北次之,关中最小;从城市差异看,水资源承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汉中、安康、延安、商洛、宝鸡、西安、榆林、铜川、咸阳和渭南。总体来看,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归结为水资源整体匮乏、人口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节水意识不足等方面。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中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肥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土壤肥力质量做出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较缺乏状态;土壤全氮为中等水平,但碱解氮含量较缺乏,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丰富;从养分的空间变异系数看,以全磷最小,为12.6%,速效磷最大,为38.9%,速效磷在空间上分布最不均匀;土壤养分各因子...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理论据实分析了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果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苹果商品化处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模式的形式与内涵尚不完善,龙头企业少,果业产业链短且脆弱、生产、销售、加工各环节关联性差,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等问题;据此,从果业关联性、基地建设、贸易与深加工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构建提出了加快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模式?"果农+果农协会+龙头企业+市场"模式、"果农+中介组织协会+市场"模式与"果农+基地+县级龙头企业集团+市场"模式,及其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耦合态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陕西省50多年统计资料的分析认为,陕西省当前的人口-粮食-耕地系统处于“系统相悖”的状态:耕地人口密度大大超过其承载力;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足,粮食供给紧张;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使系统的矛盾更为复杂化。依据预测理论,构建出系统相关因子模型,对该系统未来30a的耦合态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如果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下去,耕地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问题将会并发,严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者针对性地提出了该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间的协调发展,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模型,对2008年陕西省各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现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市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间的耦合程度均较高,但其协调程度较低,全省无...  相似文献   

14.
运用陕西省96个站1981—2012年近32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等资料,分别计算出各站逐日(向前滚动30天)的三种干旱动态监测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Pa)、相对湿润干旱指数(M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将陕西省按地域由北至南分为陕北、关中、陕南,按季节分为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分别统计出不同干旱动态监测指数对应的干旱发生的频率并与历史记载中实际干旱情况进行比对,对三种干旱动态监测指数在陕西省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MI指数得到的干旱频率最高,Pa指数最低,冬季MI指数得到的干旱频率最低,Pa指数最高; 在春、冬季节Pa指数的适用性较好,在夏、秋季节MI指数的适用性较好; 陕西省夏季容易发生局地强降水,而在秋、冬季容易出现长时间的无降水,导致SPI指数在夏、秋、冬季节的适用性不太好。  相似文献   

15.
关于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旅游业竞争力分析评价对于各地科学、有序地发展旅游业,合理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市场与环境条件、旅游业绩五大类别31项指标构成了四个层次的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雷达图对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结构分析,指出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提高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省96个县(区、市)气象站及周边省份临近气象站近30 a(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辅以经订正后的各县气象哨和水文站观测数据,在对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分析基础上,确定以≥10℃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酿酒葡萄成熟期8—9月水热系数为二级指标,冬季埋土防寒线、9月降水为辅助指标作为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利用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区划指标空间化后,采用主从叠代方法,制作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陕西省酿酒葡萄种植可分为4个气候区和12个气候亚区,自兴平以东的关中东部海拔900 m以下地区是陕西省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优区;对各区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因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生态经济区划与产业空间重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论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及方法的指导下,借助27个气象测站的多年观测资料和103个县域2003年的主要经济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学和GIS方法,并结合陕西省生态经济特征,将陕西省初步划分为4个大的生态经济类型区.该分区方案以生态背景和人类综合作用强度作为链接"生态-经济"2大系统的指标体系,显示出各生态经济类型区不同程度的生态脆弱特征和不同强度人类活动的鲜明对比,为其实行相应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在区划方案基础上,依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占用思想和区域开发理论,从全球、国内、省内3个尺度全方位分析了各生态经济类型区间的产业空间耦合关系,提出了各生态经济类型区的产业空间重构战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 ,和社会统计学的方法 ,对陕西省自 1 978年到2 0 0 2年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总量和人均量都有显著的增长 ,同时进行了区域比较以及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经济结构上 ,出现了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宏观按三次产业划分的结构变化和中观各次产业内的结构变化。以经济发展的分析为铺垫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的变迁 :人口数量和性别结构的变化 ;从业人数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中的变化 ;城乡结构方面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分解 ;社会组织结构中 ,城乡居委会和村委会组织的变化、单位组织的松动、社会中介组织体系的构建。这种分析对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准确认识自身的定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