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影响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因素可归纳为3个方面,即进气系统参数、喷油系统参数以及燃烧系统参数。基于某企业开发的6缸直喷式柴油机,以AVL公司的FIRE v8.5为平台,以进气系统参数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参数涡流比为对象,研究了它对直喷式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涡流比从1.0增加到2.6的过程中,随着涡流比的增大,喷雾重叠加剧,并向燃烧室挤流区域集中,燃烧室凹坑内空气利用率变差,不利于柴油机的扩散燃烧,Soot排放增大;在涡流比增大的同时,降低了整个燃烧室的平均温度,使NOx的生成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6110直喷式柴油机进气系统和喷油系统的特点,设计了几种缩口燃烧室,研究了燃烧室形状对高压喷射直喷式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缩口燃烧室有利于实现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 和排放指标的折衷,特别是创造了氮氧化物排放和微粒排放同时降低的条件;大的底台体积和较长唇部的缩口燃烧室有利于延迟喷油,可以更加有利于氮氧化物和微粒排放的降低,喷油提前角和喷雾锥角决定着燃汪在燃烧室内的落点高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喷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燃烧系统等相关局部参数对燃烧与排放影响的规律,依据低微粒排放的控制目标提出了参数优化评价准则,得出了参数优化设计的趋势是燃烧室凹坑适当变浅、喷油提前角适当推迟、喷油压力适当提高以及涡流比适当减小。由此形成了柴油机局部优化方案,通过与原机对比,优化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综合排放性能,尤其是较低的微粒排放。推荐的设计参数为柴油机燃烧和低微粒排放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直喷式柴油机伞形喷雾燃烧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直喷式柴油机伞形喷雾燃烧系统的燃烧过程和性能试验结果。将伞喷嘴与深缩口型燃烧室配合,在四气门单缸135型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燃烧系统的性能在低负荷工况较好,在高负荷工况较差。伞喷嘴的喷油率较高,燃油于着火前已几乎全部喷入缸内。伞形喷雾径向贯穿能力很弱,造成燃烧室外围的空气利用不充分。这种燃烧系统以预合燃烧为主,因而提出了直喷式柴油机新的燃烧概念。  相似文献   

5.
1.燃烧系统直喷技术柴油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气缸内的燃烧过程。在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喷油规律、喷入燃料的雾化质量、气缸内气体的流动以及燃烧室形状等均直接影响燃料在燃烧室的空间分布与混合,因此也将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以及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所以改进燃烧过程的各个环节(如燃油喷射系统、进气系统、进气口形状、燃烧室形状等)都会改善燃烧过程。目前燃烧系统的直喷技术基本成熟,对控制柴油机排放、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控制与净化问题已成为内燃机技术发展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包括排放污染物的测定设备与方法、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标准以及各种控制措施与净化措施等。一、改进燃烧系统、供油系统与进气系统降低排气污染,首先在柴油机本身的燃烧上采取措施,也就涉及到燃烧室、供油和进气的问题。分开式燃烧室的排放污染比直喷式要低,而且直喷式的排放对各种因素的变化很敏感(如压缩余隙对CO、  相似文献   

7.
结合发动机试验,分析了喷油系统喷油参数对直喷式和非直喷式柴油发动机经济性的影响,提出了影响柴油机喷油系统的变量和最佳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车用柴油机缩口型燃烧系统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小型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采用缩口排放型燃烧室,对其喷射系统参数进行匹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柴油机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喷射系统参数的优化匹配,有效地改善了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9.
车用增压柴油机EGR下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CA498型车用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不同EGR率、冷热EGR、推迟喷油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十三工况法下各工况点的不同。EGR率、冷热EGR及推迟喷油定时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低排放柴油机燃烧及放热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对其性能及排放有较大影响,随着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柴油机采用提高喷油压力、推迟喷油来降低NOx排放。根据实测低排放柴油机气缸压力,分析其燃烧过程特性及放热规律。结果表明,推迟喷油,柴油机在大部分工况下,燃烧在上止点后才开始;最大压力升高率、最大燃烧压力较低,其对应相位较迟,放热峰值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