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杏鲍菇高产菌株的紫外线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丹  叶亚建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04-8405
[目的]获得杏鲍菇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诱变、单菌落分离、突变株选择、菌丝生长及出菇对比试验研究了杏鲍菇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技术。[结果]将经紫外线照射处理的孢子悬液稀释,涂在平板培养基上,7 d后分离单菌落并两两配对。取镜检有锁状联合的菌株菌落与原始菌株做拮抗试验,得到了11株突变株。7号和11号菌株与其他菌株间有极显著差异,5号和10号菌株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原始菌株,2号菌株与对照菌株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余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无显著差异。9个菌株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号和10号菌株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35%和34%。它们被命名为PL-5和PL-10。[结论]经紫外线诱变选育的杏鲍菇菌株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已经筛选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降解菌Sp-1进行紫外线诱变,提高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醇醚硫酸钠(SLES)的降解率。经过筛选后,选取10株Sp-1的突变菌株,测定Sp-1对SLES的降解率。10株突变菌株的降解率都比原始菌株较高,其中2号突变菌株的降解率为80%。通过对Sp-1紫外线诱变,选取的10株突变菌株对SLES的降解率普遍高于原始菌株,降解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生对叶螨等有高活性抗生素的新链霉菌株。该抗生素对各种叶螨(红蜘蛛)、蚜类等都有较高的防治效果。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细胞壁组份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种为吸水链霉菌的一株新菌,命名为冰城链霉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ensis.n.sp.)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杏鲍菇菌株的担孢子收集、紫外诱变及突变菌株的出菇性能、抗杂能力测试试验,从28个突变菌株中筛选出1株有潜力的菌株。18号菌株的株形美观,抗杂菌能力很强、出菇试验中转潮快,生物学转化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约7.47%,达65.8%。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杏鲍菇菌株的担孢子收集、紫外诱变及突变菌株的出菇性能、抗杂能力测试试验,从28个突变菌株中筛选出1株有潜力的菌株。18号菌株的株形美观,抗杂菌能力很强、出菇试验中转潮快,生物学转化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约7.47%,达65.8%。  相似文献   

6.
以褐黄孢链霉菌(ATCC13326)为出发菌株,紫外诱变后,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法选育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原始菌株活化后,测定其最小链霉素抑制质量浓度为8 μg/mL.采用90% 的紫外致死剂量,照射108 mL-1 ATCC13326孢子悬液,诱变后涂布于8 μg/mL链霉素选择培养基上,筛选链霉素抗性突变株.通过形态指标初步选择5株突变株进行发酵性能测定,种子培养26 h,摇瓶发酵96 h,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303 nm下测定其吸光值,计算纳他霉素发酵产量.结果表明原始菌株纳他霉素发酵产量为1.229 g/L,诱变获得的两株高产突变株纳他霉素发酵产量分别为1.552和1.776 g/L,分别高出原始菌株26.3%、44.5%.  相似文献   

7.
从陕西汉中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拮抗性放线菌30号,该菌株能够产生一种对菜青虫有较好杀灭效果的抗生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生素的效价,我们对由该菌株经多次诱变,而获得的25号菌株进行了五次亚硝酸诱变和一次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筛选出几株杀虫效果比原始出发菌株有明显提高的突变型菌株25-D-9,25-D-46等。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二斑叶螨高致死率的虫生真菌菌株,为二斑叶螨杀螨剂的生产实践、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用5种虫生真菌7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和芽孢子悬液,在温度27℃、湿度100%、浓度2×107个/mL条件下,对二斑叶螨雌成螨进行致死率筛选.结果表明:7d后,分生孢子悬液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致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GZUIFR-HI201001、GZUIFR-HL2010、GZUIFR-HL2008、GZUIFR-Bb2010、GZUIFR-Pc2012,芽孢子悬液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致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GZUIFR-H1201001、GZUIFR-H12008、GZUIFR-H12010、GZUIFR-Bb2010、GZUIFR-Pc2012、A3.4430、GZUIFR-Ps2010. 菌株GZUIFR-H1201001分生孢子和芽孢子的致死率均最高,分别是66.7%和100%.结论:虽然不同菌种或同种不同菌株以及同株不同培养方式所得的孢子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致死率差别明显,但虫生真菌仍然是防治二斑叶螨极具潜力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果园土壤中1株螺螨酯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等方法,从青岛苹果种植地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株螺螨酯高效降解菌.对该菌株进行了螺螨酯降解率测定并测定了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和农药降解谱.结果显示:分离筛选出的菌株QD23-4在培养120 h后对螺螨酯的降解率为74.50%,确定了该菌株最佳的生长温度为25℃、pH为7.0.该菌株在培养72 h后对三氟羧草醚、烯酰吗啉和毒死蜱降解率为42.00~31.10%;对苯达松、乙嘧酚磺酸酯、丁醚脲和吡虫啉降解率为28.50~16.22%.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菌株发酵液中多杀霉素产量,本试验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和抗性突变技术处理刺糖多孢菌株DS0322-3,结合高通量筛选和摇瓶发酵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结果显示,通过ARTP诱变和UV诱变育种,筛选获得384株突变菌株,其中有9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10%以上,且1株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20%以上,经过ARTP诱变30 s,得到的突变菌株AR1019-4效价为547.78 mg/L,较原始菌株增加了21.88%。以ARTP诱变得到的高产突变菌株AR1019-4为出发菌株,通过抗性突变筛选技术筛选获得1 152株突变株,其中13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0%以上,且2株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5%以上,在0.5 mg/L的氯霉素平板上得到的突变菌株Chl 1215-5效价为637.12 mg/L,较出发菌株增加了16.31%;12 mg/L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筛选到了突变菌株Gen 1207-8,效价为597.59 mg/L,该菌株的Spinosyn D组分由10%~15%增加至30%~35%左右,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突变菌株Chl1215-5和Gen1207-8可稳定遗传。试验结果表明ARTP诱变、紫外诱变和抗生素突变技术对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开发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螨剂提供借鉴。[方法]使用BtR05菌株对朱砂叶螨进行致病性研究,确定其杀螨活性后,制备了BtR05悬浮剂,并使用该悬浮剂对朱砂叶螨的幼螨、若螨和成螨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稀释500倍以下的浓度对朱砂叶螨的毒杀效果较好,在药后96h幼螨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80%以上,若螨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75%以上,成螨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60%以上,表明BtR05悬浮剂对朱砂叶螨的幼螨、若螨和成螨均具有毒杀作用。BtR05悬浮剂与对照药剂金维达相比,悬浮荆稀释300倍以上对幼螨和若螨的毒杀作用在药后96h差异显著,说明BtR05悬浮剂的持效性高于对照药剂。[结论]苏云金芽孢杆菌BtR05悬浮剂对朱砂叶螨的幼螨、若螨和成螨均具有毒杀作用,并且其持效性明显高于对照药剂金维达。  相似文献   

12.
对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R05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将其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属.通过与已知的苏云金芽孢杆菌29个亚种间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比较,鉴定BtR05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达姆斯特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中肠蛋白ABCC1(HaABCC1)与Cry1Ac的结合特性及对Cry1Ac毒力的影响,明确HaABCC1在Cry1Ac杀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HaABCC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原核表达得到HaABCC1两个跨膜区片段的蛋白,与Cry1Ac进行Ligand blot试验,验证其与Cry1Ac的体外结合特性;利用RNAi技术干扰棉铃虫幼虫的HaABCC1,在3龄幼虫腹部注射siABCC1,比较HaABCC1的表达量及Cry1Ac处理后棉铃虫死亡率的变化;通过细胞转染将ABCC1导入Sf9细胞系中,确定pAc-ABCC1重组质粒转入Sf9细胞后,用细胞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Cry1Ac处理后细胞死亡率的变化;比较敏感品系(96S)和Cry1Ac抗性品系(BtR)棉铃虫的HaABCC1基因全长序列,并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HaABCC1在抗、感棉铃虫中的表达量。【结果】 HaABCC1跨膜区TMD1和TMD2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成功表达,两个HaABCC1跨膜区片段蛋白均能与活化的Cry1Ac在体外结合;棉铃虫注射siABCC1后,HaABCC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与未注射的棉铃虫、注射DEPC水和siEGFP的棉铃虫相比,用活化的Cry1Ac蛋白处理HaABCC1被干扰的棉铃虫,其幼虫死亡率显著降低,表明棉铃虫幼虫的HaABCC1被干扰后,能显著降低Cry1Ac对棉铃虫的毒力;用活化的Cry1Ac蛋白处理成功转入HaABCC1的Sf9细胞,与对照Sf9细胞相比,细胞的死亡率明显上升,表明将HaABCC1导入Sf9后能显著提高Cry1Ac处理后的细胞死亡率;抗性品系(BtR)与敏感品系(96S)棉铃虫的HaABCC1氨基酸序列没有差别,但抗性品系BtR棉铃虫HaABCC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 HaABCC1是Cry1Ac的特异性结合蛋白,可能是Cry1Ac的功能受体蛋白,并可能参与对Cry1Ac的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玻片浸渍法,室内测定了11种常用药剂对北京地区蔬菜上朱砂叶螨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毒力最高,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0.0007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氧苦?内酯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0.0130 mg/L和0.1461 mg/L;哒螨灵和虫螨腈的效果次之,其LC50分别为21.3122mg/L和34.8519 mg/L。其他药剂如克螨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多杀菌素对雌成螨毒性较低,螺螨酯、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螨酮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毒力很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和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毒力,筛选出1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测定安全药剂与双尾新小绥螨单独和两者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田间控害效果,为协调应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喷雾法测定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值,田间试验测定丁氟螨酯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控害效果。【结果】炔螨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与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LC50分别是306.028和1 197 mg/L;螺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326.394 mg/L,在1 2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3.80%;丁氟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65.081 mg/L,在1 0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2.71%。先施用丁氟螨酯后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联防一区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在57.00%以上,最高达到了93.34%,均高于先释放双尾小绥螨后施用丁氟螨酯的联防二区,明显好于只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生防区和只施用丁氟螨酯的化防区。相比于化防区,生防区在试验后期的防治效果更好,最高达到了77.06%。【结论】丁氟螨酯是一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在田间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中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利用不同药剂对害螨与捕食螨的毒性差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捕食螨。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联合应用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保障捕食螨发挥持续控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防治土耳其斯坦叶螨和合理使用药剂提供理论和指导依据.[方法]选取6种杀螨剂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分别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和卵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阿维菌素的杀螨活性最高,其相对毒力指数为671.151,其后依次是噻螨酮、四螨嗪、螺螨酯、甲氰菊酯和毒死蜱.噻螨酮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具有极高的选择性,螺螨酯、四螨嗪和阿维菌素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均具有显著的选择性.甲氰菊酯和毒死蜱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结论]阿维菌素、噻螨酮、螺螨酯和四螨嗪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生物活性和选择性相对较高,对脊椎动物安全,可以作为优先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轮台县杏园芽瘿发生原因、分析梅下毛瘿螨的发生、转移、扩散规律,确定最佳防治时间。【方法】对杏芽瘿室内镜检,在田间定点、定时选取样株样枝记录危害症状、致瘿因子及田间时空动态;在新老枝条间粘贴胶带及树冠不同高度、方向、距离悬挂粘虫板的方法,记录致瘿因子的转移危害规律、传播的方式及传播距离。【结果】危害杏树芽苞,使其增生畸变成瘿瘤的是瘿螨,经鉴定系梅下毛瘿螨 Acalitus phloeocoptes (Nalepa)。在新疆轮台县该螨主要以成螨在瘿瘤芽苞幼嫩杏鳞叶片内越冬,占调查总数的95.91%;翌年3月下旬杏树开花中期,越冬成螨开始出蛰活动,4月上旬出蛰成螨开始大量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梅下毛瘿螨的产卵高峰期,5月中下旬是成若螨高峰期,9月底随着气温下降,成螨为越冬做准备。梅下毛瘿螨5月上旬开始从芽苞内向外爬行转移,5月下旬是其转移高峰期。风是梅下毛瘿螨被动传播的主要媒介,帮助其远距离传播,传播距离最远可达15 m。在不同高度的粘虫板诱捕螨量存在差异:迎风面>背风面。【结论】杏芽瘿是由梅下毛瘿螨侵染引起,以成螨在瘿瘤芽苞内层越冬,在新疆轮台县3月底至9月下旬均有危害,一年发生10余代,其中4、5和6月危害较严重。5月下旬是其转移高峰期,这一阶段是化学防治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螨,由于个体小、繁殖快等特点,极易产生抗药性,论文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探讨二斑叶螨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旨在明确二斑叶螨对混剂的多重抗性机制,为该螨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温度(25±l)℃,相对湿度60%±5%,光周期L﹕D=16 h﹕8 h的室内条件下,于盆栽豇豆苗上饲养不接触任何药剂的二斑叶螨敏感品系(SS)和用螺螨酯、甲氰菊酯、阿维菌素以其单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汰选浓度混合连续汰选的多重抗性品系(Mp-R);Mp-R品系用药4-5次待其种群扩增后,参照FAO推荐的叶片残毒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一次,计算其LC50,求出抗性倍数(RR),并记为一个汰选周期;连续汰选3个周期后,逐渐增加汰选浓度,用PoloPlus软件求其毒力回归方程、LC50、抗性指数及卡方值;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选育50代的二斑叶螨SS与Mp-R品系卵、幼螨、若螨、雄成螨、雌成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s)、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性,以ELFn为内参基因,采用RT-qPCR技术以比较Ct值的方法计算二斑叶螨Mp-R品系中10个与抗性相关的解毒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在室内经50代抗性选育,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及螺螨酯的LC50分别达到1 103.55、5 993.33和2 345.62 mg·L-1,抗性倍数分别为603.03、167.65和51.77倍。卵中Mp-R品系MFOs比活力显著高于SS品系,GSTs、CarEs比活力差异不显著;其他发育阶段Mp-R品系的GSTs、CarEs比活力显著高于SS品系,MFOs比活力则差异不显著;Mp-R品系雌成螨的GSTs、CarEs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卵的MFOs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与敏感品系相比,二斑叶螨TuGSTd05、TuGSTd06与TuGSTd09基因表达量在Mp-R品系各发育阶段显著上调1.80倍以上,TuGSTd01表达量在若螨期显著上调1.63倍,其他发育阶段差异不显著;CYP392E10表达量在卵中极显著上调5.87倍,幼螨、若螨阶段显著上调2.15倍和2.09倍,成螨阶段表达量差异不显著;CYP392A6在卵、幼螨与若螨阶段表达量均显著上调1.89、1.64和1.59倍,在成螨阶段表达量差异不显著。CYP392A16在各发育阶段均极显著上调,卵中上调6.97倍,幼螨中上调8.20倍,若螨中上调8.88倍,雄成螨上调7.34倍,雌成螨上调8.59倍。CYP392D 8在卵、幼螨和雄、雌成螨中表达量均显著上调2.18、2.00、2.03和2.41倍,在若螨阶段表达量差异不显著;TuCCE35在若螨及雄、雌成螨中表达量显著上调1.58、1.86和2.65倍;TuCCE36在卵和雄、雌成螨中表达量显著上调1.73、1.89和2.14倍。【结论】与敏感品系相比,二斑叶螨Mp-R品系10个与抗性相关的解毒酶基因表达量在其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CYP392A16表达量在各发育阶段上调较大,可能参与了二斑叶螨多重抗性的形成;其余基因表达量均未见大幅度上调,这些基因是否参与了对3种药剂的代谢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及杀螨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观察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并测定其对朱砂叶螨神经系统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24 h的触杀LC50值为1.24 mg/mL;中毒试螨表现出神经毒剂的致毒症状,如兴奋、痉挛等。在活体和离体试验中,东莨菪素均显著抑制试螨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研究还发现东莨菪素会引起试螨乙酰胆碱含量增加,可能是东莨菪素显著抑制试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引起。据此推测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可能有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20.
1.本试验是探讨当蜂群处于繁殖期能否应用二氧化硫熏治蜜蜂蛹房内以及卵、虫脾上的蜂螨。试验结果证明是肯定的。它不仅对蜜蜂粉蜜脾、卵虫脾上的蜂螨有特效,而且还能透过蜂蛹封盖的空隙,使蛹房内的大、小蜂螨中毒死亡。2.在一个标准巢箱加一个继箱内,燃烧25克硫磺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已脱去成年蜂的卵虫脾熏治10秒钟,可以彻底消灭其中所有的大、小蜂螨;对蛹脾熏治5分钟,也可以全部肃清蛹房内的小蜂螨以及大蜂螨成螨的46.7%、若螨的57.7%,而蜜蜂卵、幼虫、蛹均能正常发育不受伤害。在上述一定的药量和容积下,卵虫脾受熏1分钟,或蛹脾受熏5分钟,既能保证蜜蜂子脾的安全,又可以达到最大的杀螨效果。此两项数据,可作为生产实践上防治蜂螨的依据。3.用二氧化硫熏治蜜蜂蛹房内大、小蜂螨,其致死原因主要是进入蛹房内微量的二氧化硫,易被蜂螨扩张的气门和增高的呼吸率吸进机体各组织,并迅速溶于各组织的细胞液中,释放出亚硫酸,从而破坏〔H~+〕平衡,影响血淋巴的酸度,使其血淋巴中多种酶失去活性,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机体缺氧窒息性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