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阳性冠幅与胸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00株中林46杨树人工林的调查,研究了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阳性冠幅与胸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当紧密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线性模型为y=-2.254+0.432x,相关系数为0.9043。  相似文献   

2.
对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iciphila)越冬态整株虫口密度与1/8样方不同方向虫口密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越冬态整株虫口密度与南面+北面1/8样方虫口密度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0.9596,并拟合出了整株虫口密度估算模型为y=24.457222+3.37589x(y为整株虫口密度,x为南北各1/8样方40-80 cm段虫口密度之和)。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tls(Butler)越冬幼虫在地面上主要分布在距树干1米的圆区内;在树干周围直径为1米的圆区内,选择西侧1/4扇形区内的虫口数(x)来估计全株虫口密度(y),准确率可达92.30%以上。其数学模型为y=1.2075+3.9122X。  相似文献   

4.
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选择2年生杨树优良家系林,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杨树生长及叶片、枝条中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2年后,试验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增长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2%与19%;叶片(枝条)中全N、全P、全K的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29.21%、51.87%、46.42%(23.42%、13.85%、16.33%);土壤中全N含量变化与树高增长、胸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数学模型分别为y=36.24+0.097 x、y=52.249+0.143 x;土壤全K含量变化与树高增长呈显著正相关,数学模型为y=33.689+0.203 x;叶片中全N含量变化与树高增长呈显著正相关,数学模型为y=35.351+0.108 x;叶片中全P含量变化与树高增长、胸径增长均呈显著正相关,数学模型分别为y=35.928+0.050 x、y=51.600+0.077x;枝条中全K含量变化与树高增长呈显著正相关,与胸径增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数学模型分别为y=36.075+0.148 x、y=51.745+0.236 x。  相似文献   

5.
1995~2000年,对杨干象对杨树生长的影响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不同虫口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明显,通过建立虫口密度与杨树生长(树高、胸径、材积)损失率回归预测模型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胸径、材积生长明显下降,其关系呈直线、对数回归关系;高生长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呈多项式回归关系;杨干象防治指标确定为:5年生以下杨树为2头/株,6~8年生杨树为3头/株,9年生以上杨树为4头/株。  相似文献   

6.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tapathi Linne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检疫害虫之一。1980年牡丹林区迎春林业局开始营造杨树丰产林,到1988年杨干象已扩展蔓延到四个林场,危害面积达413公顷,平均虫口密度为28.5头/株;有虫株率达37%。为了控制其危害,我们曾做了多种化学农药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光肩星天牛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决策的角度出发,在研究光肩星天牛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虫口密度与杨树生长量、木材价值以及防治费用关系的研究。统计分析得出虫口密度与木材损失量的关系方程为 V=0.0048N~(0.76):确定经济阈值为1头/株。  相似文献   

8.
利用早期笋培育毛竹大径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早期笋培育毛竹大径材,试验表明:①培客土、施肥料与不培土不施肥的新竹胸径增加不显著,处理之间F=1.150.05(4,12)(3.49);②笋体高径比越小的笋留养的新竹胸径越大,其线性方程如下:培土、施尿素:y=-7x+32.6;培土、施复合肥:y=-2.0949x+20.445;培土、施磷酸二氢钾:y=-0.5886x+15.984;培土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y=-0.2.5x+21.4;对照:y=-1.5262x+18.577;③早期笋留养新竹胸径南北走向大于东西走向,且差异显著,t=2.943>t(9)0.05(2.262)。  相似文献   

9.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ach)是杨、柳、榆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区长子、高平、屯留、阳城、晋城等地猖獗发生,蔓延成灾。据受害严重的长子县调查:全县达椽材以上的杨树受害的约300万株,有虫株率80%;平均虫口密度32.7头/株,最高达172头/株。由于该虫的为害,受害木树干内虫道交错,树干外千孔  相似文献   

10.
杨干象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属鞘翅目,象虫科。是杨树主要害虫,又是国内检疫对象之一。 1988年8月在朝阳林场苗圃地发现6年生杨树大苗被杨干象为害,有虫株率达60%,平均虫口密度为5头/株,使杨树生长受到影响。为此,于1989年4~9月对杨干象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松文象甲(卵)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分布型指数测定,说明松文象甲卵在空间呈聚集型分布。进一步用Taylor的幂法则和Iwao的x~*—(?)直线回归分析法,测定分布型的内在结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内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程度随虫口密度升高而增大。通过种群聚集均数测定,λ>2说明卵聚集的主要原因,是松文象甲生活习性(行为)所引起。利用Iwao的抽样方程计算,N=1/D~2(3.1593/(?)+0.3006),推算出当D=0.1或0.2时的最适抽样数。为林间抽样调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虫梢株率x与虫梢平均值y的相关分析,推算出用虫梢株率x来计算虫梢平均值y的经验式,y=0.2082e~(0.0419x)。应用经验式能减少林间虫梢密度调查的时间和人力。  相似文献   

12.
杨树苗期棉铃虫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市林业的发展,杨树育苗面积逐年增大,近几年在杨树苗圃地棉铃虫发生严重,造成幼苗断头、多头,严重影响了苗木质量和产量。6月上旬在前茬作物为玉米的杨树苗圃地调查显示:苗木密度为3700株/667m2,虫口密度为每0 1头/株,苗木受害率为15%,蛀头苗为3 5%。为了防治该虫,提高防治效果,为林业生产提供优质壮苗,我们对杨树苗期棉铃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1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1 1 生物学特性 棉铃虫在我市每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达15℃以上时,开始羽化,第1代5月上中旬为幼虫孵化期,5月下旬至6月…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杨扇舟蛾发生与危害及预测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扇舟蛾是湘北杨树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一年发生5代,主害高峰是3和4代。平均每头幼虫终身食叶面积为128.466平方厘米,损叶面积为142.371平方厘米。不同龄期的食叶面积随龄期的增长接近指数曲线,回归方程为y=0.7479~(1.41x);r=0.997。雌蛹重与产卵量呈直线正相关,直线回归予测式y=-551.74+6.19x:r=0.989。  相似文献   

14.
杨树黑斑病测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郊区黑杨林地内设置固定样地,进行杨树黑斑病Marssonina brunnea病原菌孢子捕捉和病情调查。运用数量化理论I系统分析了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平均气温20~28℃、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降雨量为60 mm以上时,杨树黑斑病的病情发展迅速。同时建立了杨树黑斑病的数量化测报模型:^yi=-5.236 1x(1,1)+7.388 4x(1,2)-3.045 7x(1,3)-6.231 5x(2,1)-4.540 9x(2,2)+6.261 8x(2,3)+20.496 3x(2,4)+1.146 6x(3,1)+3.613 4x(3,2)+7.025 7x(3,3)+19.680 2x(3,4)。对测报模型检验的预测精度在88.49%~96.43%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的资料报导,树干直径与冠幅关系的回归方程,受林分密度的影响不显著,并与年令及地位级无关。据此,笔者搜集了我省的永吉、舒兰、磐石、东丰、蛟河等十四个县(市)153块标准地中的平均木和优势木冠幅资料387株。以冠幅(cw)为纵座标,直径(D)为横座标作图,依点的分布趋势,选用了方程。 Cw=D/a bD 作为两者间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为分析方便,令y=1/cw,x=1/D,则有y=b ax  相似文献   

16.
梨齿盾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ok)是国际检疫对象,我国分布于二十几个省市,过去主要危害果树和花卉。随着欧美杨的大量引进,在杨树上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潍坊市杨树受害面积达23万余亩,虫株率达79%,平均虫口为323.7头/10cm~2,杨树2万多株。为此我们于1985年~1988年间,在潍坊、泰安的部分县、市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林木食叶性害虫潜叶蛾、卷叶蛾,苹果梨星毛虫、国槐尺蠖和袋蛾等在户县平原区危害特别严重,成虫一年羽化1~3代,6~8月份极易盛发,直接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为了及时防治和控制害虫的危害,1985年我们进行了树干刮皮涂抹久效磷、氧化乐果试验,起到了杀死害虫和控制虫害的效果。一、试验概况1.试验林:(1)祖庵镇元马店3年生杨树丰产林,林木平均胸径6.5厘米,平均高6米,卷叶蛾虫口密度13头/株。(2)15年生苹果园,梨星毛虫已为害3年,叶片被害率为85%左右,平均虫口密度2800头/株。(3)户县中心苗圃3年生法桐,涂抹前喷“六六六”粉,未杀死,平均虫口密度15头/株(袋蛾),叶片被害率为90%。  相似文献   

18.
以杨树溃疡病发病资料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对杨树溃疡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筛选、确定了肇源县影响杨树溃疡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分别为5月极端低温(x10)、6月平均湿度(x13)和8月降水量(x23),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达90%以上,达到了利用该模型对杨树溃疡病预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杨树作为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杨树作为原料林建设,在重庆市属首次,尚无全面的技术资料。及时做好该树种的造林密度试验,对超短轮伐期原料林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试验设计及造林概况试验采用3种密度:3330株/hm~2(株行距为2m×1.5m)、2505株/hm~2(株行距为2m×2m)、630株/hm~2(株行距为4m×4m)。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0.07hm~2,共0.6hm~2。  相似文献   

20.
吊丝单笋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夏秋季笋用良竹吊丝单的笋期生长特性和提高竹笋单产,通过多年的定时定位测试,系统研究了该竹的林分笋期.竹丛笋期、出笋数量的时间分布,发笋与母竹基础的关系,退笋规律。成竹规律、幼竹生长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节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笋期15/6~18/10,历时126天,其中大暑至立秋为出笋盛期,发笋量占总数的40%。发笋数量的时间分布为偏正态。②丛发笋数随竹丛的增大而增加,r=0.99;株母竹发笋数随竹丛的增大而减少,r=—0.711。以丛留母13~15株的竹笋最有利于竹笋单产的提高。全林的丛发笋数和株发笋数分别为6.21和0.79株。③湿笋数与出笋数的相关系数r=0.783;全林退笋率14%,其中以盛期为低;退笋高度60cm以下,多在10~20cm之间,占54.1%。④高生长历期113天,累积生长量、日均生长量分别为894.1、7.91cm,其中昼夜分别贡献77.6%、212.4%。生长以立秋至白露期间为快,在1/3生长期内,生长量占2/3。夜间生长速率是昼间的三倍多。⑤高生长量(y)与日均温(x1),日温差(x2)、降雨(x3)间的回归方程式为y=2.729+0.268x1—0.184x2+0.032x3,其中湿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复相关R=0.4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