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草种单播草坪蒸散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对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狗牙根、结缕草和野牛草6种常见草坪草草坪的蒸散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充分灌水的条件下,冷地型草坪的蒸散量显著大于暖地型草坪(P<0.01);3种冷地型草坪间差异较小;暖地型草坪中狗牙根和结缕草的蒸散量显著高于野牛草(P<0.01)。限制灌水条件下,6种草坪的蒸散量差异均显著(P<0.05或0.01),其顺序为: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狗牙根>结缕草>野牛草。通过充分灌水和限制灌水2个处理确定了6种草坪的年需水量范围。在不同水分梯度下,高羊茅的蒸散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少;狗牙根的蒸散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呈现降低的趋势。高羊茅和狗牙根蒸散量在一天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温度维持在较高时由于气孔关闭导致蒸腾降低从而蒸散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四种常用草坪草的水分蒸散与补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控灌水量,采用蒸散仪法对南京地区四种常用的草坪草的水分蒸散和水分补偿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冷地型草坪草(凌志高羊茅、匍匐剪股颖) 的蒸散量普遍高于暖地型草坪草(普通狗牙根、日本结缕草)的蒸散量;在限量供水条件下,蒸散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2) 温度、水气压的变化与草坪草的蒸散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大气因子对草坪草的蒸散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留茬高度对草坪草的蒸散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在留茬4cm时蒸散量最低.合理的水分补偿应结合气象因子与修剪高度进行;(3)在8~10月,四种草坪草的补水量为凌志高羊茅8.9~216.5mm,匍匐剪股颖79~158.2mm,普通狗牙根116.0mm,日本结缕草107.4mm;(4)草坪草具较大的节水空间,只要灌溉合理就可以避免耗水过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东北部鄂温克族自治旗1990—2017年气象数据与温性草甸草原土壤含水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1990—2017年4—10月平均气温以0.47℃/10年的速度上升;4—10月降水量以28.3 mm/10年的速度下降;各层土壤含水量与日照时数、温度、相对湿度相关性很小;与降水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0~10、10~20、20~30、30~40、0~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与蒸散量达到极显著负相关(P<0.01),40~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与蒸散量达到显著负相关(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选取蒸散量与降水量(4—10月)为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建立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摘要:通过测定人工模拟干旱缺水条件下,不同浓度硅处理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蓝宝石(Sapphire)总蒸散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草坪质量、根干质量、根活性指标变化,研究了硅对干旱胁迫条件下草地早熟禾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的总蒸散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草坪质量、根干质量、根活性较对照(充分灌水)明显下降,而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上升。在对照处理下,各浓度硅对总蒸散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草坪质量、根干质量、根活性、叶片相对电导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干旱胁迫下,硅能明显促进草地早熟禾总蒸散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草坪质量、根干质量、根活性升高,促进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下降,且以浓度为2.14 mmol/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王跃栋  刘自学  苏爱莲 《草业科学》2011,28(7):1263-126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灌水为试验处理,研究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生育期内不同月份的蒸散量与其草坪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处理Ⅰ(田间持水量100%~80%)、Ⅱ(田间持水量80%~60%)、Ⅲ(田间持水量60%~40%)下,草坪质量与蒸散量有一个界限值,当蒸散量小于此界限值时,草坪质量随草坪蒸散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当大于该界限值时,草坪质量不再增加,草坪质量随草坪蒸散量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出抛物线关系。处理Ⅳ(田间持水量40%~萎蔫含水量)条件下,草坪质量与蒸散量在试验期内呈线性关系。不同水分条件下,草坪草蒸散量对草坪质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历时3年(2015-2017)定位跟踪监测了已建植10多年成熟草坪的蒸散量及其地上生物量、地表枯落物和地下不同层位土壤含水量等11个影响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以期探讨影响草坪蒸散量的主要因素,为北方半干旱地区制定精准节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经主成分分析,依据其选取原则将所测试的11个影响因子归类得到3个主成分,按其贡献率大小依序为第1主成分(50.64%)、第2主成分(34.40%)和第3主成分(11.56%),三者累积贡献率为96.59%;其次对它们与草坪蒸散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枯落物对草坪蒸散的影响程度最大,且为负相关,地上生物量和0~15 cm深度土层含水量的影响次之,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三种冷季型草坪草蒸散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模拟大田试验方法,对北京地区三种冷季型单播草坪草进行蒸散量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草坪草充分灌水条件下蒸散量高于限制灌水条件,其中高羊茅的蒸散量大于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的蒸散量;三种冷季型草坪蒸散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高羊茅y=1.2769x 3.1113(R2=0.9108);多年生黑麦草y=1.177x 2.893(R2=0.9572);草地早熟禾y=1.0144x 2.3908(R2=0.8168).一天内蒸散量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并且60%的蒸散量集中在10∶00~16∶00之间.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深圳地区不同灌水处理对马尼拉草坪草蒸散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处理显著影响马尼拉草坪草的蒸散量(P〈0.05),供水多,蒸散量大,供水少,蒸散量小。在80%~100%田间持水量(FC)和50%~80%FC灌水处理下,草坪草质量都可以达到理想的水平,不影响草坪的景观效果,50%~80%FC的灌水量适宜马尼拉草坪的灌溉,可以节约灌溉用水,而30%~50%FC灌水处理下,草坪草质量较差。草坪草的生长速率随着水分梯度的增加生长加快。3种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平均月蒸散量与气象因子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种水分梯度下的蒸散量同时受气温、日照时数、湿度、风速4种气象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控灌水量,采用蒸散仪法对南京地区四种常用的草坪草的水分蒸散和水分补偿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冷地型草坪草(凌志高羊茅、匍匐剪股颖)的蒸散量普遍高于暖地型草坪草(普通狗牙根、日本结缕草)的蒸散量;在限量供水条件下,蒸散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2)温度、水气压的变化与草坪草的蒸散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大气因子对草坪草的蒸散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留茬高度对草坪草的蒸散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在留茬4cm时蒸散量最低。合理的水分补偿应结合气象因子与修剪高度进行;(3)在8~10月,四种草坪草的补水量为凌志高羊茅8.9~216.5mm,匍匐剪股颖79~158.2mm,普通狗牙根116.0mm,日本结缕草107.4mm;(4)草坪草具较大的节水空间,只要灌溉合理就可以避免耗水过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剪草量及蒸散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肥对草坪颜色、剪草量、蒸散量及土壤中速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肥能够明显改善草坪的颜色,增加草坪的剪草量,提高草坪的蒸散量;苗期施P肥将导致草坪剪草量明显增加;当土壤中速效N和速效P供应充足时,施K肥导致草坪颜色和剪草量明显降低。单施N肥能够加快土壤中铵态氮的硝化过程,氮磷钾平衡施肥则能够延缓土壤中铵态氮的硝化过程,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从而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淋失的风险。草坪的蒸散量与剪草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0.9965);控释肥料和常规肥料之间养分释放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使得施肥初期常规肥料处理草坪颜色、剪草量及蒸散量均高于控释肥料处理,施肥末期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高寒荒漠草原区牧草种植模式单一、产量水平低下的草业畜牧业生产现状,探究更为有效的灌水模式以提高牧草产量,以实现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以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7种调亏灌溉模式(拔节期轻度亏水BW1:65%~75%,拔节期中度亏水BW2:55%~65%,拔节期重度亏水BW3:45%~55%,开花期轻度亏水KW1:65%~75%,开花期中度亏水KW2:55%~65%,开花期重度亏水KW3:45%~55%,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水QW0:75%~85%为对照)对混播草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及牧草株高、茎叶比、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均土壤贮水量随灌水亏缺程度的提高呈降低趋势,同一亏缺度条件下,拔节期亏水与开花期亏水间无显著差异。2)水分亏缺处理的平均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且水分亏缺度一定时,拔节期亏水处理的平均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开花期亏水处理。3)收获后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较播种前呈降低趋势。与充分灌水相比,开花期轻度亏水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而中度或重度水分亏缺不利于牧草对土壤速效磷和钾的吸收。4)同一灌水模式下,燕麦株高、茎叶比和产量均显著高于箭筈豌豆。7种灌水模式的草地耗水量为386.1~502.6 mm,与处理QW0相比,处理KW2的灌水量减少20.6%,牧草总产量无显著差异,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31.5 kg·hm-2·mm-1)、灌水利用效率(81.0 kg·hm-2·mm-1)、氮素吸收效率(0.99 kg·kg-1)和氮肥偏生产力(191.1 kg·kg-1),是高寒荒漠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人工草地节水、增产和高效的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灌溉对草地早熟禾坪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强  闫凯  徐晶 《草业科学》2011,28(10):1792-1795
应用水量平衡原理,通过线性梯度灌溉,控制对草坪草的灌溉量,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草坪密度、色泽、质地、均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草坪在B3(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水分处理下可以得到较好的色泽、均一性和密度,但草地早熟禾质地评分在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不大,表明水分不能有效影响草地早熟禾质地。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进行综合评分,经方差分析发现草地早熟禾草坪在B3水分处理下就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达到较好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3种冷季型草坪草生长季内在田间持水量(FC)30%~50%,50%~70%,70%~90% 3个水分梯度下的地上生物量、再生速度及其坪用质量进行了田间测定.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在FC 30%~50%下的再生速度与50%~70%下的再生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当FC 50%~70%时,再增加水分并不能显著增强草坪草的再生速率.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苇状羊茅整个试验期间的地上生物量干物质累积在FC 30%~50%,50%~70%之间差异显著,FC 50%~70%与70%~90%下的地上生物量累积差异不明显.3种草坪草叶片组织含水量随着水分梯度的增加而增大,叶片组织含水量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基本显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冷季型草坪草在不同的水分梯度下,其坪用质量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灌水能显著提高草坪草的质量.但在FC 50%~70%的水分梯度下,3种冷季型草坪草都表现理想(得分>6.5).  相似文献   

14.
植物通过改变地上和地下器官的功能性状和养分分配响应土壤水分变化。本研究以生长两年的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水分梯度(W1:田间持水量的30%;W2:田间持水量的40%;W3:田间持水量的55%; CK:田间持水量的75%),并分析了骆驼刺叶和根的主要功能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分的减少显著降低了骆驼刺的叶、茎、刺、地上、地下生物量(P < 0.05),而对根冠比的影响并不显著(P > 0.05)。骆驼刺幼苗主要通过减小叶面积、增大比叶面积、减小根体积、增加比根长的生长策略响应水分胁迫。初步说明,骆驼刺能利用自身性状间的协同或权衡作用形成不同的适应策略。在所有水分梯度下,骆驼刺将更多的养分分配在根系中,器官间养分含量呈根 > 叶 > 茎 > 刺的规律;地上与地下之间的养分比值和水分变化正相关。本研究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荒漠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合理耕作可增强土壤水分供给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进而提高作物抗旱性和生产力,将是进一步挖掘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潜力的有效途径。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7年设置定位试验,在全膜覆盖垄作模式下设计立式深旋松耕40 cm(VRT)、深松耕40 cm(DLT)和传统旋耕15 cm(TT)3个处理,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马铃薯产量等,计算土壤有效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研究立式深旋松耕对土壤物理性状、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VRT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较DLT和TT分别下降了10.8%25.3%和11.2%24.8%;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2.3%23.7%和29.7%46.6%,饱和含水量和土壤毛管含水量分别增加了26.1%54.4%和38.8%82.9%,萎蔫贮水量下降了11.0%49.0%。与TT相比,DLT降低了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萎蔫贮水量,显著提高了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基于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特性的优化,VRT在040 cm土层的有效贮水量显著高于DLT和TT,分别增加了34.3%136.9%和44.6%75.2%,DLT较TT在2040 cm土层也有显著增加。较高的土壤有效贮水量促进马铃薯生长,并显著提高块茎产量,VRT分别较DLT和TT增产24.8%156.8%和47.8%41.0%,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18.9%92.3%和19.2%26.6%,干旱年份(2016)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正常降水年份(2017)。因此,立式深旋松耕显著优化了土壤的水分特性,提高了土壤有效水含量,促进马铃薯发育,提高块茎产量和WUE,这一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是适合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抗旱增产、水分高效的耕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田间含水量对紫云英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5个不同的田间含水量(25%~30%,50%~55%,75%~80%,95%~100%田间持水量和浸水)研究紫云英生长及生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75% ~80% 田间持水量下植株生长最好,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等都优于其他处理,且植株的养分含量及其积累量也最高,是适合紫云英幼苗生长的最佳土壤田间含水量;与75%~80%田间持水量处理相比,25%~30%田间持水量和浸水处理下,SOD、POD、CAT 和MDA 含量均明显上升,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小荧光产量(Fo)上升,最大荧光产量(Fm)、可变荧光产量(Fv)、Fv/Fm 和Fv/Fo均下降,表明植株受到逆境胁迫,生物量和养分含量显著下降,养分积累量明显减少,不利于紫云英幼苗生长;而50%~55%,75%~80%和95%~100%田间持水量3个处理的植株叶片SOD、POD、CAT、MDA 分别为12.0,11.0,15.6U/(mg蛋白·min),673,668,725U/(mg蛋白·min),2.08,1.77,2.07U/(mg蛋白·min)和14.21,12.41,15.32mmol/g,处理间未出现明显的差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为0.828,0.837,0.826,也未出现明显的差异,说明在50%~100%的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紫云英幼苗能够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湿度对紫花苜蓿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确定温度和水分对土壤氮矿化特征的影响,以取自甘肃庆阳黄土高原4年龄(4a)和8年龄(8a)紫花苜蓿草地0~10cm土壤为对象,在不同的温度(5,15和25℃)和水分(30%,50%和70%田间持水量)组合下进行了室内培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黄土高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主效因素,培养14d后净硝化率和净矿化率最大值均出现在25℃/70FC下,分别为0.481μg/(g·d)(4a)和0.942μg/(g·d)(8a),0.293μg/(g·d)(4a)和0.632μg/(g·d)(8a);在5℃/30FC下4a土壤的净氮固持率最大,为0.232μg/(g·d),8a土壤则在5℃/70FC下净氮固持率最大,为0.127μg/(g·d);8a苜蓿土壤培养后微生物碳含量显著高于4a苜蓿土壤,在15℃/50FC的组合下8a土壤是4a的1.44倍。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是导致2个年龄苜蓿土壤净硝化率、净矿化率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纯天然草坪(CK)为对照,设置3种植丝密度处理(植丝株间距×行间距为2 cm×2 cm(A1)、2 cm×4 cm(A2)、2 cm×6 cm(A3)),同时设置3种践踏强度处理(无践踏、中度践踏和重度践踏),研究了不同践踏强度对不同植丝密度的混合草坪质量、土壤强度和运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丝式混合草坪能在无践踏时有效促进天然草坪的生长并提升草坪运动性能,在A1处理时草坪质量较CK提升7.5%,地上、地下生物量提升超25%,并在中度和重度践踏条件下A1组持续保持表面硬度和转动摩擦在最佳值范围内。本研究表明植丝式混合草坪是提高足球场草坪质量和运动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大叶苜蓿及其为母本的4种转基因株系(SN:转AtNDPK2基因;SC:转codA基因;SOR:转IbOr基因;SAF:转AtABF3基因)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始花期各株系苜蓿的光合和荧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从80% FC(田间持水量)降至40% FC,各株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呈上升趋势。在40% FC时,各转基因株系Pn值(11.19~21.58 μmol·m-2·s-1)均显著(P<0.05)大于非转基因株系(6.06 μmol·m-2·s-1),各株系间WUEi无差异但以转AtABF3基因株系最大(3.22 μmol·mmol-1)。土壤水分降低过程中,各株系叶片初始荧光(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值整体呈上升趋势。转基因株系qP值出现显著下降时的土壤水分含量(50% FC)低于非转基因(70% FC)苜蓿。在40% FC时,转基因株系Fv/Fm(0.78~0.82)值显著高于非转基因苜蓿(0.58)。总体表明,转多抗基因均不同程度地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新疆大叶苜蓿的光合性能,其中转codA基因株系可维持较高光合速率,转IbOr基因株系能维持较高光能利用能力,转AtABF3基因株系能够高效利用水分,转AtNDPK2基因株系总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对王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王草生长和生理响应的机制,为王草生产上水分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王草的鲜重、干重、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王草叶片的水分饱和亏缺及体内的游离脯氨酸则出现上升的趋势。王草生长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75%,土壤田间持水量为55%~95%时王草均能正常生长,而使王草生长受限的为5%~45%及淹水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