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时代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高。但是农村市场上却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给农村农民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文章主要从整个消费环节,即生产、流通、销售以及监管四个部分去探讨造成农村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降低农民经济损失,维护农村经济秩序,解决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现象。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06,(5):27-27
商务部正式启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标是从2005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目前,占全国人口70%的9亿农民只占全社会消费35%,农民人均每天消费仅6元左右.而多数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广大农村也是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最严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家用电器进市里,柴米油盐赶市集,日用百货找个体。这是多数农民购物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这九个字成为农民消费的真实写照,广大农村也成了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最严重的地方。农村流通网络的不健全,与广大农民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长此以往,既不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农村兴起了一种连锁经营的销售新模式,可这种模式究竟能不能帮助农民解决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的消费问题呢?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河北省农村假冒伪劣产品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从农民这一需求新视角分析了农村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的成因。结果表明,农村市场日益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聚集区,农民作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重要消费群体,由于受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及维权等方面的限制,还未能自觉参与到抵制假冒伪劣的现象中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工作的高度重视,吉林省镇赉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的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净化市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上加大力度,使镇赉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农村的市场监管力量仍然比较薄弱,假冒伪劣商品非常多,尤其是与农民生产息息相关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农村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消费维权  相似文献   

7.
梁胜 《河北农业》2004,(9):26-2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营的日益规范,国家职能部门在市场上查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愈来愈大,“李鬼”们在城市已难以存身,于是,它们又变换花招和策略,逃离城市,纷纷“上山下乡”。一时间,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了农村市场,纯朴、善良的农民们因此遭受了巨大灾难。而农村面广量大,工  相似文献   

8.
为了响应国务院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贯彻农业部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1月18日,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在京启动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在行动”。该行动计划通过开展行业自律维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居民打假意识的提高和有关部门打假力度的加大,假冒伪劣商品越来越多的坑害农民,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分析假冒伪劣现象在农村盛行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德义 《新农业》2014,(12):28-28
<正>"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作为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其市场的监督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对于稳定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维护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强舆论宣传围绕"3.15"消费者维权日,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向广大农民朋友大力宣传如何识别假冒伪劣种子;指导农  相似文献   

11.
提升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及维权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不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司法机关的努力,而且需要消费者的努力。当前农村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及维权能力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对维权机构和维权法律了解甚少,对部分假冒商品采取忍耐态度,维权信心不足等。要提升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及维权能力,就必须帮助他们了解商品质量知识,了解有关法律规定及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使消费者掌握维权的途径和程序,增强信心,大胆维权。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6,(11)
近年来,相对于大城市,一些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成为了假冒伪劣食品的主要销售目的地,这给广大农村消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弱化了农村市场。农村地区执法监管不完善、农民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和消费能力低以及利益的驱使是假冒伪劣食品爱"下乡"的主要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几点对策,如加强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和维权教育、加强农村地区食品销售网点规范经营、加大处罚力度和举报奖励制度以及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有利于扩大内需,因而它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现阶段总的说来,要增加农民消费,应从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流通体制入手。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农民种田离不开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然而各种假冒伪劣农资大量充斥市场.成为农民心头之痛。不但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国家支农政策大打折扣。甘肃省靖远县高湾乡有10个村195户农民种的1386亩西瓜.遭受劣质种子之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去年内蒙古卓资县3800多名农民投诉。由于购买了假玉米种子.致使4500多亩土地颗粒无收.造成经济损失150多万元……面对假劣农资泛滥.农民这个最大的弱势群体.往往束手无策.他们仰天长问:假农资.还要泛滥到何时?  相似文献   

15.
农资是农村消费量很大的商品,但是因为大量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市场,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农民对农资即渴求又担忧。在乡镇或者村里开农资连锁店,为农民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公道的农资产品,同时附带做技术指导.一定会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在方便农民的同时,也致富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调控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负担过重 ;农村消费市场建设滞后 ,消费环境差 ;商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销售服务滞后 ;流通网络不健全 ;流通秩序不规范等。将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关键是政策。为此政府应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市场 ;2提高农民收入 ;3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完善农村市场网络 ;4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5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38-139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对于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现在侵犯农村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限制了农村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完善立法、加强行政执法、拓宽维权途径等措施来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农资识别     
时下正值春耕,是购买农资产品的高峰期.为了让广大农民朋友免遭假冒伪劣产品的坑害,顺利买到货真价实的优质农资产品.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维权意识和维权技巧.本期致富陷阱特别制作了“农资打假”这一专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扩夫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在农民。正因为如此,在扩大内需的战略性决策下,类似“家电下乡”、“科技下乡”、“农机下乡”的系列工程已全面鸦动。这些工程的实施,主要目的是要为广夫农民“雪中送炭”,进一步扩大内需,同时更要把农村消费市场中的假冒伪劣产品、低俗文化产品“釜底抽薪”。然而,近日却有些报道,说有些人打着各种旗号,以不同的姿态,借助国家的支农扶农政策,在农村粉墨登场,设下各种消费陷阱,严重干扰了农村消费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0.
各相关单位: 《中国质量万里行》有“扶优治劣、维权护法、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历史使命,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下,历经15年的打击假冒伪劣、曝光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党、政府、百姓一致的高度评价,被人民群众誉为“打假斗士、维权卫士、曝光勇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