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自古以来对茶树品种的命名非常考究,或观形立名,或会义为称,或比拟联想,或假借掌故,描形创意,形象生动,颇饶意趣。人们都力求形象化,抓住品种性状和特性的主要特点,选用精练文字,冠以美名,使人们从名称上就能对品种特点窥见一斑,留下深刻印象。真是匠心独运,迁想妙得!历来的茶树品种命名,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形象化的命名根据茶树品种形态特征和生物学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福建原生茶树品种资源迁地、就地保护和相关技术及优异茶树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情况。迄今为止,已保护的福建原生茶树品种资源7287份(品、株、系),其中2008年以来新增保护地方有性群体种及单株938个(株)、特异品种资源73株、野生或半野生(近5种)茶树品种资源24株。已筛育出地方种24个,选育出杂交种20个。建立了茶树品种资源公益性资源共享平台,筛选新品系40多个,创意利用茶树种质资源2项。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福建原生茶树品种资源迁地、就地保护和相关技术及优异茶树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情况。迄今为止,已保护的福建原生茶树品种资源7287份(品、株、系),其中2008年以来新增保护地方有性群体种及单株938个(株)、特异品种资源73株、野生或半野生(近缘种)茶树品种资源24株。已筛育出地方种24个,选育出杂交种20个。建立了茶树品种资源公益性资源共享平台,筛选新品系40多个,创意利用茶树种质资源2项。  相似文献   

4.
乐昌白毛茶     
以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分布在北部的乐昌、仁化、乳源、曲江等县高山密林中的白毛茶,统称乐昌白毛茶,是我省优良茶树品种之一。早于四十年代初期,已故罗镈鍒教授就曾在乐昌九峰山发现野生大茶树,其芽梢密披茸毛,“乐昌白毛茶”随以此得名,此株大茶树于五十年代末,由于开垦荒山而枯死。近年来开展的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在上述各县,均发现有半野生状的大茶树,  相似文献   

5.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一般在遗传上都属于杂合体。自古以来,我国大多数地区习以种子繁殖(直播茶子或移苗)为主,其方法简便,但茶树的性状变异性极大,茶园中各株茶树的产量与品质亦多相异,这些品种一般称为“群体品种”。据研究:在生产茶园的茶树群体中间,低产茶树约占10%,其产量占全部产量的2%,而另外的0.5%较高产茶树,每株平均产量可高于普通单株的二倍以上,由此可  相似文献   

6.
试论茶树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品种特性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认为树幅,芽梢密度和芽重是构成茶树品种经济产量是构成茶树品种经济产量的基本因素。在幼、青年期、树幅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成龄期芽梢密度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芽梢密度和芽重与产量间呈二次曲线相关,同时,还对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特点与早期选择进行了分析,树幅,芽梢密度和芽重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芽数因子的早期选择指标为分枝数、生长  相似文献   

7.
各单位和个人:根据2002年10月召开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点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示,经研究决定,继续开展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工作。现将有关精神通知如下:1.参试条件:(1)无性系茶树品种;(2)已完成品比试验,农艺性状稳定,与国家现行推广品种有明显区别,或具有新颖性、特异性的品种;(3)已完成省级茶树品种区试,或二个以上(含二个)不同生态点的三年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表现优异;(4)能够提供参试的足够苗木(三个点共1800株)和支付参试补助经费(三个点,每点每年300元,6年共计5400元)。2.参试对象:凡个人和单位均可申…  相似文献   

8.
李华超 《茶叶》1993,19(4):19-19
习水县位于贵州北部边缘,地处大娄山西北坡,境内山峦重叠;沟峪纵横,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142 mm,适宜于茶树生长发育,大茶树到处可见,当地农民为了保护和利用大茶树,把山上的野生大茶树挖回种在田边地角。据不完全统计,户均3株,全县不少于32.6万株。笔者在石门乡看到的一棵大茶树,主茎粗33 cm,高4.5 m,树幅5 m;叶长13.8 cm,宽5.9 cm(图1),该树年产干茶25 kg 以上,农民用这种大茶树的嫩枝叶制成金玉茶,又称毛边茶或大树茶。这种茶采于立夏前后,经杀青、揉捻、发酵和干燥而成,杀青是把  相似文献   

9.
茶树杂交种茗科4号参加2003~2009在贵州湄潭点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茗科4号适制绿茶;种植成活率高,株成活率达98.96%;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早芽种;发芽密度大;树高与树幅超过对照种,成园快;产量高,比福鼎大白茶平均增产35.0%;感官品质水平与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宜在贵州绿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野生茶树是栽培茶树的原始种,调查野生茶树资源及其自然生态环境,对干研究茶树栽培品种的发展和培育新的优良品种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一九六五年张天福同志曾对南洋乡梧溪、北寮的部分高山森林中,零星分布野生茶树,有过简单的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分布情况,笔者于1983年11月中旬,对两村作实地调查,记述的资料简报于后。 一、野生茶树的分布情况与形态特征 (一)梧溪华兴内小邦柯的野生茶树(当地人称苦茶),调查时发现有16株。散布在20至30度山坡有7株,集中着生在10度左右缓坡山地9株。其中最大一株树高5.3米,树幅2.5  相似文献   

11.
信息汇摘     
▲慈利县发现龙凤香茶树 最近,科技人员在慈利县三合口乡小溪峪村,发现一株古老的龙凤香茶树。树高4.18m,树幅5.26m。经解剖叶片结构,海绵组织发达,具有世界茶树罕见的解剖学特征,是我国古茶树原生地的活见证。  相似文献   

12.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茶树各不同部位铅的累积量。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间和部位间的铅含量差异极显著,大叶种茶树的铅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小叶种茶树。茶树不同部位中铅含量地上部:生产枝>成熟叶>嫩梢,地下部:吸收根>细根,对于整株茶树而言,铅含量:生产枝>根>成熟叶>嫩梢。  相似文献   

13.
茶树品种是构成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品种的特性决定了其适制的茶类和品质特点,而各品种(品系)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高低是其茶类适制性与品质优劣的物质基础。湖南省郴州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自1987年建场以来,已建成茶树良种苗圃6.7hm~2,良种母本20hm~2,年出圃良种茶苗220~260万株,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优质  相似文献   

14.
茶树有性杂交是现阶段用来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茶树开花结实具有周期长、座果率低、亲本高度杂合等特性,给获得大量的杂交种子以及品种性状的遗传性研究带来了困难。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曾进行十多个品种间组合的有性杂交,最后,只获得了100多株杂种后代。这就表明茶树开花结实特性与有性杂交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曹绪勇 《中国茶叶》2005,27(1):25-25
湖北省宜都市从1993年起至2003年共引进无性系茶树品种12个,繁育茶苗5000多万株,建成无性系茶园6000亩,其中大叶类品种茶园近千亩.通过多年观察分析,笔者认为有些大叶类茶树品种不宜在宜都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6.
1.多抗香茶树品种的筛选 安徽省合肥夏秋季多干旱、冬季多严寒,一般年份全年降雨量只有900多mm,且分布不均匀。特别是1997年,全年降雨量只有686mm,夏旱连着秋旱,出现63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安徽农业大学40多亩教学茶园中一些引自南方的茶树品种都落叶枯死,惟独其中1株引自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群体种茶树,仍是青枝绿叶,生意盎然。1998年即对这株茶树剪枝扦插,同时扦插的有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山茶科植物的家乡,是世界的茶树原产地,解放后,相继在文山、新平、昭通、及景东无量山均发现有大面积的原生和野生大茶树,1961年,在云县新村又发現了树高623Cm、干圍348Cm树幅800Cm的野生大茶树,同年10月勐海县巴达区僾尼族人民又发現了一株古今中外见聞未及的大茶树,我所派人前往該地进行了调查,因以30公尺的高度使人惊疑,1962年2月下旬又去进行复查,两次調查結果証实了这株大茶树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所发  相似文献   

18.
福建是我国的产茶大省,无性系茶树品种和茶类花色品种数量均称冠全国,素有“茶树良种王国”之称。众多的茶树品种一方面可丰富生产用种,另一方面也给茶叶生产中的品种选择带来了困惑,尤其是那些亲本来源相似或生育期相近的众多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茶树品种或品系具有相异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是构成不同品种的繁殖强度高低、苗期生育状况的差异以及能否获得丰产、稳产和优质的内在因素。近三十多年来,国内已育成的茶树品种达100多个,育种工作者对于育成品种的形态特征、栽培方法和丰产性能等均已作过很多详细报道。然而综合一批茶树品种,集中一地,系统调不同茶树品种或品系具有  相似文献   

20.
茶树未成熟胚组培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茶树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成苗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试管苗的移植技术要点。从供诱导的8个品种中,成功地培养出近千株试管苗,其中盆栽茶苗500余株,露地栽植的404丛,首批茶树生长高度已达80厘米左右。培养物最多的继代培养已达20次。再生和完整植株在遗传特性上是稳定的。这一技术的研究成功,将对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提高茶籽,尤其是有性杂交或远缘杂交种子、诱变种子的能育率及诱获一籽多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