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目前,影响蚕茧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蚕病为害严重,一般养蚕员遇上蚕病都束手无策,造成减产或无收的结局,影响群众兴桑养蚕的积极性。今年我们仿效乡、村设兽医的方法,给每个乡配了一名季节性的“蚕医生”,主要抓养蚕的消毒防病工作。经过一年的试用,达到了蚕病减少,蚕茧产量、产值同步增长的实效。全县今年总产蚕茧96万斤,比去年增产28%;平均张产13.5斤,比去年增长29%;蚕茧总值152万元,比去年  相似文献   

2.
梧州地区的蚕桑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产量最高是1927年,年产生丝34万多斤,折合鲜茧5万9千担.后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产量不断下降.解放以后的1952年产茧量是613担.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调整茧价、改进技术等一系列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政策.1959年曾出现一个高潮,桑园面积达到4845亩,产茧量1676担.后来,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蚕桑生产又转入低潮,1972年老蚕区长洲岛划归梧州市后,全地区的蚕茧产量只有318担.粉碎“四人帮”后,我地区的蚕桑生产才又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1977年桑园面积达到5666亩,养蚕8667张,产茧2951.6担,分别比1976年增长97%、58.7%、54.4%.1978年的产茧量达到4482担,比1977年增长51.8%.1979年产茧量达到5219担,又比1978年增长16.4%.今年,据初步统计,全地区现有桑园面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迅速恢复,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一九五四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的号召以来,全国蚕茧产量已超过日本,我省的蚕茧产量,同样从一九四九年十万零四千担到一九七八年增加到四十五万六千担,增长三点五倍;在单位面积产茧量方面,一九四九年亩产茧只有四十五点八二斤,一九五五年一百零五点二斤,一九六八年一百四十一点五斤,一九七八年达到二百四十三点二斤。桑叶单位面积产量从每亩一千二百斤提高到三千斤;担桑产茧量亦比  相似文献   

4.
胡建 《江苏蚕业》2006,28(4):22-22
<正>据江苏省茧丝办统计,2006年江苏全省年饲养蚕318.97万张,生产蚕茧11.7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7.2%和17%。其中春蚕145.6万张,产茧5.9万吨;夏秋蚕173.38万张,产量5.88万吨。全省全年平均收购茧价1520元/50公斤,同比增长了29.4%,全省蚕茧生产收益达到35.75亿元,与去年相比蚕农增收总值增加了50%以上。今年江苏蚕茧生产收购的特点有:一是重点产区发种增加幅度大,南通、盐城两集中产区蚕茧分别增产18.6%和20.5%,全省蚕茧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产茧总量达到“十五期间”最高年份2002年的水平;二是蚕茧生产事故损失少,单产和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生产的  相似文献   

5.
<正> 今年岚皋县的春蚕生产又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收成。全县春蚕发种7225张,截止六月底统计,共收鲜茧378903斤,比去年同期发种增加了1300张,蚕茧产量净增4万多斤,增长了15%。全县四个主产区、二十二个基地公社,发展趋予平衡,区区社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老蚕区民主区继续稳步上升。春蚕发种2955张,产茧178000多斤,平均张产60.2斤。发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0张,蚕茧产量净增27000多斤,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民主公社春蚕发种883张、产茧41044斤,平均张产60斤,是全县产茧最多的一个公社。晓道公社发种340张、产茧21882斤,平均张产64.3斤,发种比去年同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大队现有九个生产队,479户,2220人,2700亩集体耕地,其中新老桑园136.5亩。今年以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大灾之年,粮食总产达到220.87万斤,比去年净增10.5万斤,人平分配90元,比去年净增10元。蚕茧生产也获得了丰收,全年发种174张,总产茧105.13担,比去年增长了121.3%,蚕茧产值1.95万元,蚕桑总收入达到2.4万元,全年平均张产茧60.4斤,平均张产值112.07元。最高的第3队,15亩桑园,全年发种44张,产茧30.88担,平均张产茧达到70.2斤,亩产茧超过200斤,亩产值超过400元。我们大队是从1979年开始搞一步成园  相似文献   

7.
<正> (一) 地处秦岭南麓的运溪乡,自三中全会以耒,蚕桑生产发展迅速。桑园面积由1978年的600多亩发展到1983年的1594亩,植桑65万株,蚕茧产量由1980年的5万多斤,增长到1983年的9万多斤,产茧总值达15.4万斤,人均蚕茧收入14.99元。  相似文献   

8.
嘉兴地区蚕桑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全区蚕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比重大的社队占25~30%。在党的大力发展蚕桑生产方针指导下,全区蚕茧生产1977年达到80万担,比解放初1950年的193000担增长四倍,亩产茧在100斤左右,但各县之间、社队之间产量不平衡,最高的云龙大队  相似文献   

9.
<正> 武乡县是山西省蚕桑生产的基地县之一,在新蚕区发展中曾经起过带头和示范作用。从1978年起到1983年底,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7445亩,蚕茧产量达到了17.05万斤,在全省居第四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从1984年后开始走了下坡路。到1987年全县桑园面积仅存600亩。蚕茧产量下降到3万斤。  相似文献   

10.
我县蚕桑生产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由原来的一千多亩,发展到如今的一万二千亩;蚕茧收购量由1983年的1466.45担,增加到去年的3281.45担,增长1.23倍;平均亩桑产茧160.82斤,比1983年的146.6斤提高9.7%;平均单张产茧32.6斤,比1983年的22.9斤提高42.6%。蚕茧收购量今年可望达到七千担。回顾往昔,有很多教训。过去认为我县是个山区,文化落后,技术水平低,经济薄弱,蚕桑要搞上去靠钱靠物。但  相似文献   

11.
一、蚕桑生产形势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深化,商品经济发展,扭转了蚕桑生产徘徊不前,发展较慢的状况,新老蚕区生产形势都很好,蚕茧增产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展现出一派新局面,主要特点是: 1.蚕茧产量增长速度快 1987年全省蚕茧总产量9.76万吨,比1984年增长39%。1988年蚕茧产量突破了10万吨大关,又比1987年增长3.48%。  相似文献   

12.
蚕桑珍闻     
<正> 安康地区蚕桑生产形势好安康地区80年栽植成片桑园60737亩,栽零星桑1352万株;育良桑苗7691亩,育实生苗9677亩;总产茧达到35万担,占全省产茧量的86.2%。7个基地县产茧量都超过了30万斤。产茧10万斤以上的区有18个,3万斤以上的公社39个,户均工张蚕的生产队164个。该区今年共发种105700张,发种量比去年增长了39.5%,蚕茧净增110万斤,比  相似文献   

13.
<正> 双溪公社位于秦岭南麓铁山脚下,是安康县重要的蚕桑基地社之一。全社13个大队,7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1771户,8327人。80年养蚕1478张,产茧突破10万斤大关,成为全地区第二个“十万斤公社”1981年养蚕1621张,产茧109990斤,收入186983元,户均收入过百元,涌现出万斤大队5个,千斤生产队44个,户均1张蚕的生产队61个。今春发种862张,总产超过七万斤,平均张产80斤以上。桑多、蚕多、肥多、粮多。近三年来、兴桑养蚕每年为农业生产提供蚕茧奖售的化肥达107万斤,干蚕粪15万斤,农械、化肥款八万多元,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1978年到1980年,全社粮食平均产量达到533万斤,比1975年增长149万斤,增长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我省蚕区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蚕桑生产。79年全省产茧4.6万担;8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多万亩,产茧5.8万担,比79年增长二成多,是建国来的最高水平。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高速度发展蚕桑生产的县社队,安康县80年蚕茧达到220万斤,石泉县80年比79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全国蚕业生产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蚕业生产获得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速度更快一些。据统计,1989年全国发蚕种量1570万张,比1988年增长13%;蚕茧产量48.8万吨,增长1.07%;桑蚕茧产量43.48万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蓬勃发展,蚕茧生产也连年上升.我国蚕茧产量自1970年(243万担)超过了日本(223万担);1980年产茧499.7万担,1985年达671万担,比1980年增长34.3%,而日本蚕茧产量已下跌到80万担左右.我区1985年蚕茧总产量达10.4万担,年年有所发展,形势确实喜人.  相似文献   

17.
<正> 1986年,我县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86)1号文件精神,鼓励农民脱贫致富,狠抓蚕桑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生产蚕茧667.4吨,比1985年的576.6吨增长15.73%;截止11月底收购蚕茧636.3吨,增长17.22%;蚕茧产值达到256.28万元,增长26.98%。1986年的蚕桑生产,可概括为五大特点,六条措施。五大特点: 一是养蚕量增加。全县发种24784张,比1985年增加2784张,其中毛坝、高桥、  相似文献   

18.
抓小蚕共育 防蚕病发生 对提高蚕茧生产经济效益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县蚕桑生产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较快的发展,桑树已由1979年的411万株发展到1983年的1700多万株,增长了四倍,蚕种发放量由1979年的7152张增长到1983年的19764张,蚕茧产量也由1979年的32.51万斤达到1983年的71.02万斤,增长了一倍多,产值超过了百万元,整个形势是好的。但在好的形势下却掩盖着另一种倾向,这就是随着蚕种发放量的增加,一年多次养蚕的开展,特别是联产承包桑随地走,  相似文献   

19.
(一) 1958年在党的領导和社会主义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全国全省工农业生产都获得了偉大成績,我省的蚕桑生产也跃进了一步,成績是肯定的。首先是桑叶蚕茧都有了很大增长,去年桑地收获面积19.57万畝,平均每畝产桑2500多斤,产茧113.5斤,全省总产茧22万担,完成計划91%,計划虽未完成,但比五七年18.7万担增产3.3万担,增产17.7%,这样增产的幅度此第一个五年計划期內任何一年都大,单位产量方面,出現了許多大面积高产事例,畝产桑量万斤以上的丰产片,和五千斤以上的大面积高产片;二化性自茧种单張产茧丰产的巳突破一百斤,也有不少平均达到了60斤以上,南农七号都达到了30斤以上。第二、发展了新区,巩固和提高了老区。这一年全省桑地面积达到28多万畝,比五七年扩大了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