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用十字花科植物上地理来源不同的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A.alternata,A.brasicae和A.brasicola3个种,共15个菌系,以PCA培养基上的观察性状和测定性状进行定性分析.初步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菌落直径、孢子宽、孢子纵格数、喙长、链长、链分枝数和分链长在种间差异显著,可作为种间分类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CA培养(在12h的DL+NUV光照和12h黑暗交替条件下)只适合于部分种的区分  相似文献   

2.
柞蚕微孢子虫孢子人工发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6种人工发芽方法研究了柞蚕孢子虫孢子发芽条件。试验发现,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KHCO3 K2CO3法发芽率最高,达78.86%。在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人工发芽过程中,K^ 和Na^ 对其有促进作用,并且K^ 对柞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Na^ 。Ca^2 和Mg^2 则对孢子发芽有显阻碍作用,CO3^2-有协同促进作用。而且,还证实柞蚕微孢子虫孢子在人工发芽过程中的完全发芽时间为10min。经固定染色后发现孢子发芽前后的形态发生变化,并能观察到弹出的极丝。  相似文献   

3.
桑尺蠖Thelohania类微孢子虫及其对家蚕的传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宁蚕区的桑尺蠖体中分离到Thelohania类孢子虫,其孢子形态大小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相似。在孢子形成期产生多也子芽膜,孢子形成数为8个。感染寄生于蚕肌肉,气管,生殖腺,脂肪,马氏管等组织细胞,对蚕幼虫的致病性较弱,胚种传染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链格孢属种间培养性状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用十字花科植物上地理来源不同的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A.alternata,A.brassicae和A.brassicola3个种,共15个菌系,以PCA培养基上的观察性状和测定性状进行生分析,初步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菌落直径、孢子宽,孢子纵格数,喙长,链长,链分枝数和分链长在种间差异显著,可作为种间分类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CA培养只适合于部分种的区分。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海南Ji翅目3个属6个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中华爪责Cerconychia sinensis ,双锥新责Neoperla bicornuta,海南新责N.hainanensis).  相似文献   

6.
安克对辣椒疫霉菌的毒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克(Dimethomorph)是肉桂酸衍生物类杀菌剂,经测定,其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a capsici)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甲霜灵。安克抑制P.capsici菌丝生长的EC95为0.6085ug/ml,比甲霜灵低10.62倍。安克对P.capsici孢子囊形成具极强抑制作用,抑制率回归方程为y=7.4109+1.3143x,EC95为0.2613ug/ml,比甲霜灵低362.11倍。安克对游动孢子萌发的EC95为9.526ug/ml,而游动孢子萌发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则较差,EC95大于800ug/ml。  相似文献   

7.
提高中华结缕草种子发芽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通常条件下,中华结缕草(ZoysiasinicaHance)种子不经处理,不发芽或很少发芽.种子表面有一层蜡被,阻碍着水分和氧气的通透,研究中用0.5%NaOH浸泡种子26h,去掉腊被以后,再利用化学试剂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的处理,旨在探讨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体外发芽的影响,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及其他微孢子虫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K2CO3-KHCO3法诱导孢子体外发芽,在孢子发芽过程中利用不同温度(5、15、25和35℃)在不同时期处理家蚕微孢子虫孢子,观察不同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结果】在前期4个温度处理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率分别为3.88%、15.66%、31.91%和58.75%,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刺激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依次为53.33%、38.17%、25.07%和6.08%,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培育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分别是44.63%、41.29%、43.53%和48.82%,无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过程中,前期低温和刺激期高温能抑制孢子发芽,而前期高温和刺激期低温能促进孢子发芽。  相似文献   

9.
采用真空置换法(vacumndisplacement)提取土壤溶液,研究了土壤温度及储存时间两种处理对离子化学形态电脑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不同处理效应的电脑输出数据以负对数表示,计有:(1)H+、Ca2+、Al3+及SO的离子活度,(2)(Al+)(OH)3、(Al3)2(OH)6(H4SiO4)2及Al3+)3.77(H4SiO4)3.24(K+)0.24(Ca)0.08(Fe+)0.24(Mg)0.20(OH)12.83的离子活度积和(3)Ca2+/A13+的离子活度比.结果表明,储存期长短的影响比不同干湿处理为显著,两处理的交互影响很少见.根据PH—1/3pAl对PH4SiO4的图发现,无定形SiO2、高岭土、绿泥化蛭石(hydroxyinteriayeredvermiculite)及潜晶水铝矿(cryptocrystallinegibbsite)的稳定性几乎不受样品处理的影响,但是PH4SiO4在土样风干后再湿润组中增加显著.当采用电脑模型分析土壤溶液组分中离子的化学形态时,土壤预处理的方法需要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体外发芽的影响,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及其他微孢子虫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K2CO3-KHCO3法诱导孢子体外发芽,在孢子发芽过程中利用不同温度(5、15、25和35℃)在不同时期处理家蚕微孢子虫孢子,观察不同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结果】在前期4个温度处理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率分别为3.88%、15.66%、31.91%和58.75%,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刺激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依次为53.33%、38.17%、25.07%和6.08%,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培育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分别是44.63%、41.29%、43.53%和48.82%,无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过程中,前期低温和刺激期高温能抑制孢子发芽,而前期高温和刺激期低温能促进孢子发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制备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多克隆抗体免疲荧光检测方法(IFA),并利用此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了体外培养细胞系(家蚤胚胎细胞系BmE—SWUI)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蚤微孢子虫。结果在细胞爬片中可观察到呈较强的黄绿色荧光微孢子虫以及在BmE—SWU1细胞中的寄生分布情况,还可看到孢子极丝的弹出等现象。IFA检测方法鉴别诊断家蚕微粒子虫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微孢子虫形态学、流行病学以及蛋白质的定位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口腔微量注射接种法,研究了壮蚕(4~5龄)感染微孢子虫与蛾期微粒子病显微镜判别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显微镜检别出微粒子病的时期随微孢子虫接种剂量的增大而提早,造成蚕蛾镜检有毒的壮蚕感染微孢子虫的下限剂量为32~64个/条,其下限感染剂量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试验结果对于当前蚕种生产上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僵菌填充剂对孢子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敏芝 《吉林农业科学》2004,29(6):42-43,53
利用7种填充剂,在室温和冰箱(5℃)内贮存,低温贮存25个月,白僵菌孢子萌发率为96.2%-98.2%;用黄土、活性炭、沙子、炉灰渣和草炭等填充剂的白僵菌室温贮存19个月,孢子萌发率为90.3%-95%。随着填充剂种类和贮存期的不同,孢子萌发率有差异。黄土填充剂有效贮存期最长达21个月;玉米轴粉、豆秸粉有效贮存期为9个月;对照有效贮存期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4.
防治蜜蜂孢子病的关键是抑制蜜蜂微孢子发芽。分四部分对此进行了探索:第一部分探索了分离纯化蜜蜂微孢子的方法,试验证明Percoll法分离的孢子均匀一致,无杂质和杂菌,适合后期试验要求;第二部分探索了蜜蜂微孢子人工发芽的最佳方法,试验证明KOH法孢子发芽率高,污染率低,为最佳的发芽方法;第三部分探索了蜜蜂微孢子人工发芽的最佳培养基,试验证明pH7.8的PBS发芽率最高,为最佳发芽培养基;第四部分探索了EM对蜜蜂微孢子体外发芽抑制作用,试验证明EM对蜜蜂微孢子体外发芽有较强的抑制的作用,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和云南板齿蝗( Sinstauchira yunnan)进行了转宿主添食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在高浓度(107个/mL)添食的情况下对蝗虫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致死率,家蚕微孢子虫对蝗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6.9×106个/mL.  相似文献   

16.
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人工育苗技术全过程。首先研究了室内育苗浒苔藻体孢子放散的最适温度及藻体密度,孢子附着及萌发的最适温度与光照强度,浒苔苗网下海养殖小苗最适长度。结果显示:浒苔在温度25℃、藻体密度为0.8 g/L时藻体放散孢子量最大,温度为20℃、晴天[光照强度300μmol/(m2·s)]时浒苔孢子附着及萌发效果最好,浒苔幼苗海区养殖的适宜藻体长度为1~3 cm。根据以上育苗技术参数,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1月26日,在浙江象山港河伯所村奉化益珍海藻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并初步建立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本次规模化育苗共用6.6 kg新鲜藻体,共放散了17.82×1010个孢子,平均每克藻体放散孢子量高达2.7×107个;共采苗2 000张苗帘(规格16 m×1 m),平均每张网帘附有8.64×107个孢子;网苗经20℃室内培育,7 d萌发达到最高峰,平均20棵苗/cm,小苗长度最长可达3 cm,达到出海养殖要求。育苗全过程共为45 d。该研究为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海水盐度突变对鹿角海萝孢子、孢子发生体和盘状体的影响。释放于盐度为31的鹿角海萝孢子分别移入不同盐度海水(16、21、26、31、36、39)中进行附着及培育30d;鹿角海萝孢子发生体(孢子在盐度为31海水中附着24 h)和盘状体(孢子在盐度为31海水中附着5 d)则分别移入不同盐度海水(10、16、31、52、57)中培育20 d。结果表明,鹿角海萝孢子附着、生长发育和存活的最合适盐度范围为26~36;孢子发生体生长最适盐度范围为16~31,存活合适盐度范围为16~52;盘状体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为10~31,存活的合适盐度范围为10~57。这些结果表明孢子不同萌发阶段对海水盐度突变的适应性不同。实验结果为鹿角海萝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提供了参考。研究亮点:海水盐度是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和生存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有关盐度对鹿角海萝孢子附着及生长发育影响的文献极少。研究了海水盐度对鹿角海萝孢子附着、生长发育的影响且研究了孢子不同萌发阶段对海水盐度的适应性。为其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