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鳖几种常见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从患“穿孔病”、“腐皮病”、“溶血性腹水病”等濒死鳖的肝、心血和腹水中分离到20株细菌,其中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5株,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3株、凡隆气单胞菌(A.veronii)2株、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2株、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2株、无色杆菌(Achro sp.)3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2株、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1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运动型气单胞菌的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是其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新霉素、菌必治、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边贸入境黄鳝鱼,活蟹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广西凭祥浦寨边贸点入境的越南黄鳝鱼,活蟹分离出8株细菌,生理生化特性显示它们的属气单胞菌,取纯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发酵管,并做七叶苷水解试验,其中2株发酵葡萄糖但不产气,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c)2株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但不水解七叶苷,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iminassobrla)4株发酵葡萄产糖产气且水解七叶苷,定为嗜水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  相似文献   

3.
胡子鲶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林市某养殖场患腐皮病濒死胡子鲶的肝脏、心脏、腹水、病灶等处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株(0907A、0907B、0907C和0907D)。据API 20NE的鉴定结果,4株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均对胡子鲶有强的致病力,是胡子鲶腐皮病的病原菌。4株病原菌对44种药物中的头孢呋肟、氟苯尼考、菌必治、舒普深、盐酸沙拉沙星、多粘菌素B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等14种药物都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阿莫西林和阿洛西林6种药物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甲鱼病原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自杭州市郊某甲鱼场送检的病死甲鱼中分离到22株细菌,在与嗜水气单胞菌抗血清不产生凝集的多株细菌中挑选3株作进一步鉴定,生理生化特性显示它们均属豚鼠气单胞菌。小鼠试验显示有毒力,用其中1株回归本动物发病死亡,并出现与自然病例类似症状。用1株分离菌制备的抗血清与其他21株分离菌株进行玻板凝集试验,其中11株有毒力菌株都出现凝集反应,显示豚鼠气单胞菌为本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5.
鱼源气单胞菌的主要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分离于草鱼肠炎、白鲢鱼打印病、鲢鱼白皮病、草鱼烂鳃、鲤鱼体表出血感染及甲鱼败血症等病例的80株细胞进行了主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均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细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29株(占36.25%)、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38株(占47.5%)、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13株(占16.25%)。在被检验的病例中,或为其中一种气单胞菌的单独感染,或为两种、三种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经做人工感染试验检查,表明这些分离菌均为相应感染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革胡子鲶暴发性流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广西玉林市某养殖场患暴发性流行病革胡子鲶的肝脏、心脏、脾脏等组织分离到3株优势菌株YL-1、YL-2和YL-3。经人工感染试验、API 20N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3株菌株都是革胡子鲶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该菌对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先锋Ⅴ、头孢拉定、链霉素、氟哌酸、四环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复达欣、头孢呋肟、氧氟沙星、先锋必、菌必治、先锋噻肟等16种药物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和苯唑青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对市售的6种淡水鱼共采肠内容物样品73份,检出气单胞菌32株,阳性率为43.84%;类志贺邻单胞菌17株,阳性率为23.29%。其中有8份样品同时检出上述两菌。对32株气单胞菌用8项生化试验鉴定为4个种,分别是嗜水气单胞菌16株,豚鼠气单胞菌8株,温和气单胞菌7株,简达气单胞菌1株。  相似文献   

8.
从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的中国豹分离到一株细菌,为了鉴定这株细菌,并对其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实验中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动物毒力试验;PCR扩增gyrB基因并结合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分析进行了菌种的分子鉴定;对分离菌进行了气溶素(aerolysin,aer)、热敏感细胞肠毒素(heat-Labile cytotonic enterotoxin,alt)、细胞毒性肠毒素(cytotoxic enterotoxin,act)、热敏蛋白酶(temperature-sensitive protease,eprCAI)、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ahp)5种毒力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根据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小白鼠毒力试验鉴定分离菌为豚鼠气单胞菌;中国豹源细菌gyrB基因与豚鼠气单胞菌(JQ815381)的同源性为98.9%,应为豚鼠气单胞菌;具有act、alt、eprACI 3种毒力基因。该研究可为快捷、准确检测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八、胡子鲶 胡子鲶(见图)俗称塘虱,塘角鱼,分类上隶属鲶形目、胡子鲶科,是江河池沼常见的野生鱼类。胡子鲶肉质幼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之一。胡子鲶除供应食用外,还被作为一种滋补的药用鱼类。外科手术后,常食胡子鲶,有促进伤口迅速痊愈的作用;黑豆煲塘虱鱼,具有补血、调中、益阳的功效;胡子鲶还可治哮喘、小儿疳积;鼻出血等;年迈体衰、病后康复、产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建立的检测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的点酶法,可在嗜水气单胞菌培养上清和临床病料中检出HEC毒素,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为95ng/ml。用该法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鳗弧菌、荧光假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的培养上清及患草鱼出血病的病鱼病料,均为阴性反应,仅与豚鼠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新亚种及吕克氏耶尔森氏菌有轻度的交叉反应。对72株病鱼分离菌及33份病鱼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点酶法与溶血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80.7%和90.9%。以上试验重复3次,结果完全一致。综上可见,用点酶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无须作复杂的细菌鉴定,并能直接用于病料,是一个快速、敏感、特异、有效的方法,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24种抗菌药物对鳖气单胞菌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市某养殖基地发病死亡的鳖内脏组织中,分离到20株气单胞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7株,温和气单胞菌12株,豚鼠气单胞菌1株,用24种抗菌药物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呋新和头孢哌酮对该菌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2020年5月,江苏省某养殖场饲养的220只山羊疑似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共死亡25只。为鉴定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复合群类型,采集大肠、小肠内容物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等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试验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该分离株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呋喃唑酮敏感;该菌能造成小鼠发病死亡。此次从临床发病羊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在国内较为少见,截至目前未见类似报道,本研究为避免此类疫病的临床误诊以及做好该病防控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3.
添加金黄素Y改善本地胡子鲶体色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地胡子鲶是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两广地区广泛养殖的一种鱼类,具有肉味鲜美、适应性强等优点。通常野生本地胡子鲶体色呈金黄、土黄、褐黄不等,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其黄色逐渐褪去而变灰变黑,影响其商品价值。作者对野生与养殖本地胡子鲶体色及皮肤、肌肉叶黄素含量进行了比较,本试验旨在通过饲料中添加叶黄素类产品以改善养殖胡子鲶体色,提高其商品价值。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与试验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金黄素Y(广州智特奇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出产,叶黄素含量为15mg/kg)0%、0.66%、1.0%、1.32%,折算…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病原及其药敏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患病个体的血液、脾脏、肝脏及肠壁中共分离到 5株细菌 ,经人工感染、毒力测试 ,鉴定分离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 (A.Caviae)和类志贺邻单胞菌 (Plesiomonas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此 3种致病菌对新霉素、丁胺卡那、呋喃妥因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革胡子鲶又名埃及胡子鲶、埃及塘角鱼。80年代初引人我国开始进行养殖。由于革胡子鲶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食性广、耐低氧、抗病能力强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其养殖范围迅速扩大。特别是两广地区,革胡子鲶已成为主养品种之一。但在胡子鲶生长旺季经常会发生两种鱼病。本文就病因进行探讨,并提出防治措施。一、革胡子鲶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性胡子鲶属底栖性鱼类,食性杂、性贪食,其生产周期短。在南方地区,每年可养2-3季。一般水温在20t以上时摄食旺盛。南方每年的6-10月为革胡子鲶的生长旺季,因此要加强投饲和管理。革胡子鲶食量大,…  相似文献   

16.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吉林省内12个水域采集和送检的66尾病鱼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共检出46株嗜水气单胞菌疑似菌,通过生化试验结合PCR扩增气溶素基因Aer,确定其中2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倍稀释法测定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其中有4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并且为交叉耐药,耐药菌检出率为18.2%,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抑菌圈均小于19mm。将病料中分离的8株嗜水气单胞菌负染后电镜观察,耐药菌表面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球形结构,而敏感菌表面则为细丝状菌毛结构。  相似文献   

17.
草鱼肠炎的病原菌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2个鱼场的5尾病鱼的肠内容物及肝进行细菌学检查,在其中2尾病死鱼及1尾病鱼的肝中发现形态特征一致的细菌并分别到菌落特征基本一致的细菌在5尾鱼的肠内容物中均发现并分离到几乎纯一的肝中相同的细菌经对24纯培养菌理化特性鉴定,初步表明分离菌为气单胞菌属的哮敢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及豚敢单胞菌,其中以嗜水气单胞菌占优势。回归试验表明,分离鉴定的3种气单胞菌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黄鳝温和气单胞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黄鳝苗种的肝脏、消化道、血液中分离到2株细菌,经腹腔人工注射及浸浴感染试验均出现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并从病鳝体内重新分离到生理生化特性与原菌株相同的细菌。经多项形态、生理生化测试,此2株细菌均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该菌对先锋霉素Ⅵ、复达欣、头孢呋肟、菌必治、氟嗪酸等药物高度敏感,可选用这些药物拌饵投喂黄鳝苗种,来防治黄鳝苗种的温和气单胞菌病。免疫试验表明,黄鳝在免疫后7d可以检测到抗体,滴度为2^5(32),以后逐渐上升,21d达最大值2^12,随后下降,免疫保护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两株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某牛蛙养殖场病死牛蛙和某鸭场病死鸭体内分离到两株细菌,检验结果表明,两株分离菌均为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其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动物回归试验以及溶血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证明牛蛙感染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鸭感染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牛蛙红腿病是养殖牛蛙最常见的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腿发红、皮肤溃疡、坏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以往学者多认为其致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而单独由豚鼠气单胞菌引发的红腿病很少报道。2000年厦门口岸从台湾购入了大量牛蛙,在对其中数批患红腿病的牛蛙进行检疫时,检出主要致病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现将检疫鉴定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来源牛蛙取自从台湾购入供食用的牛蛙。1.2 实验方法和试剂1.2.1 剖检病变和细菌分离培养:剖检发病牛蛙,观察临床病变;在无菌条件下取牛蛙肝脏组织接种普通肉汤,置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