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Ⅲ.仔鱼的开口摄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平  张涛  章龙珍  张征 《淡水渔业》1999,29(4):8-11
用单一的水蚯蚓、卤虫无节幼体、池塘浮游动物、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及先卤虫无节幼体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等五种方式培育史氏鲟仔鱼。结果为:卤虫无节幼体是史氏鲟最好的开口饵料,可获得高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开口摄食后3-5天,即可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进行食性驯化,20日龄的鱼苗可获得满意的饵料驯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 ,在流速为 0 0 6m·s- 1和 0 18m·s - 1范围内 ,稚鱼的生长效率与流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关系式为G =4 6 10 6 +14 2 0 4V(r =0 52 16 )。在此流速范围内 ,稚鱼的生长表现出不等速性。水流刺激还将影响稚鱼的某些行为 ,在流水环境中稚鱼喜聚集和逆水游动  相似文献   

3.
庄平  章龙珍 《淡水渔业》1999,29(12):3-6
本文监测了史氏鲟商品鱼养殖池中4 个主要常见的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水中氨氮和溶氧的日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规律较强,氨氮变化值在0-1900 ~0-0257mg/L 之间,溶解氧的变化范围在4-27 ~5-81mg/L之间;pH 值和水温的日变化幅度很小,pH 值变化在7-69 ~7-36 之间,水温的变化值在19-44 ~19-37 ℃之间。探讨了引起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对水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5.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I.1龄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值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6.
在史氏鲟的南移驯养过程中, 其仔稚鱼阶段有多种病害发生, 尤以小瓜虫病最为常见和危害较大, 如不及时地控制会导致仔稚鱼的大量死亡。史氏鲟稚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与其它鱼类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有效的治疗鱼类小瓜虫病的药物和方法不能用于史氏鲟稚鱼, 史氏鲟稚鱼对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等传统的药物非常敏感, 这类药物不能用于治疗史氏鲟稚鱼的小瓜虫病。史氏鲟稚鱼对水温的变化也非常地敏感, 承受不了较大幅度的急速水温变化, 因此常用的快速变温治疗小瓜虫病的方法同样不能适用于史氏鲟稚鱼。实验筛选出以50ppm 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治疗史氏鲟稚鱼小瓜虫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首次获得 4龄全人工养殖性腺成熟雄性史氏鲟亲本 ,试验鱼饲养于装备有循环水系统的长方形水泥池 ,水源为地下井水 ,以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培育过程中适当调整和控制环境条件以及辅以外源激素刺激增进性腺发育。催情试验鱼体长 13 1cm ,体宽 13cm ,体高 13cm ,体重 6 7kg。采用 2针注射法注射激素LHRH -A2 ,效应时间为 2 8 5小时 ,水温 2 2~ 2 3℃。排出高质量精液 110ml,精子被激活后活力为97 1% ,活动寿命达 2 75 6秒  相似文献   

8.
在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育并达到成熟的史氏鲟雄鱼 ,人工摧情获得精液。本文介绍对精子生物学特性的观测结果 ,其中包括 :透视电镜下观察到的精子形态结构 ,精子快速泳动时间和寿命 ,精液的质量密度和精子密度 ,同时与野生雄鱼精子活力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饲料蛋白水平对史氏鲟幼体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ki)幼体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四个饲料蛋白水平 ,分别为 :2 8%、 32 %、 36 %、 41 %。结果表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对史氏鲟幼体总消化率 (干物质消化率 )影响不显著 ,但对饲料中各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率有明显作用。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鲟鱼幼体的蛋白消化率影响极显著 ,二者呈三次曲线关系 :y=0 92 +0 0 0 0 5 (x - 36) 2 +4 44(x - 36) 3,饲料蛋白含量 36 %的试验组幼鲟对蛋白质的消化率最高 ,达到 93 % ;鲟鱼对饲料粗脂肪的消化率也受到饲料蛋白水平的显著影响 ,蛋白含量为 32 %和 36 %的两个试验组对脂肪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幼鲟对糖类的消化率同饲料蛋白水平间呈显著的对数曲线关系 :y=1 90 3 - 84 2lgx。综合分析认为 ,当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在 36 %时 ,幼鲟对饲料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最高 ,所以幼鲟饲料的蛋白含量控制在 36 %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3℃、pH值6.5、溶氧10mg/L、氨氮含量小于0.1mg/L和亚硝酸盐含量小于0.001mg/L的条件下,将恩诺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mg/kg浓度,连续口服给平均体重50.0±5.0g的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及史氏鲟(Acipenser sch...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23℃、pH值6.5、溶氧10mg/L、氨氮含量小于0.1mg/L和亚硝酸盐含量小于0.001mg/L的条件下,将恩诺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mg/kg浓度,连续口服给平均体重50.0±5.0g的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及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5d,停药2d后测定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以期掌握不同恩诺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探讨分析该酶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两种鲟两种组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SOD酶,且在对照组及所有给药组肝脏中酶活力均高于血浆中。不同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均先受诱导升高,而后被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40mg/kg浓度组达到最大值。血浆中SOD活力受给药浓度影响较小,起伏较平稳,而小体鲟SOD活力始终高于史氏鲟。肝脏中SOD活力变化较剧烈,在低浓度组(〈40mg/kg)史氏鲟肝脏中SOD活力明显高于小体鲟,而在高给药浓度组(〉40mg/kg)则小体鲟略高于史氏鲟。  相似文献   

12.
管角螺对几种环境因子的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管角螺幼螺生存温度为6~32 ℃,适宜温度20~30 ℃.管角螺对低盐具有较强的耐受力,适应盐度为13.0~39.0;生存pH为6.2~10.4,并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气温28~30 ℃,壳高10.0 mm的幼螺干露12 h无死亡,干露24 h和36 h的死亡率分别为75%和100%.幼螺营底栖生活,底质条件对管角螺的个体成活率无明显影响.饵料以双壳贝类为主,对贝肉、鱼虾肉糜具明显的趋食性.  相似文献   

13.
达氟沙星对史氏鲟红细胞抗氧化功能及微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彤岩 《水产学报》2006,30(5):591-596
2004年5月至7月间,用20 mg·kg-1、50 mg·kg-1和100 mg·kg-1剂量对史氏鲟经口灌服达氟沙星20 d,分别于第5、10、15 和20天定红细胞SOD、CAT、Na+、K+ATP酶、GST、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以评价达氟沙星对史氏鲟抗氧化防御功能的影响,同时进行红细胞微核率和总核异常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第5天各实验组红细胞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红细胞中CAT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红细胞Na+、K+ATP酶活性没有明显的改变。实验第20天时100 mg·kg-1剂量组GSHPX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剂量组(P<0.05);GST活性及MDA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达氟沙星在实验剂量内对史氏鲟红细胞核微核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核异常率呈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MS-222不同处理方式对史氏鲟和中华鲟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222的药液浸浴和药液鳃部喷洒可作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麻醉方式。在水温16~18℃的条件下,史氏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90~11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30 min;中华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80~10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15 min。史氏鲟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1 500 mg/L,最低有效操作时间为30 s,持续操作时间不超过60 s;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4 000 mg/L,有效操作时间不大于5 s。20~40 mg/L MS-222麻醉液浸浴方式可以作为史氏鲟4 h内的短途运输。史氏鲟在90~150 mg/L的MS-222的药液中超过240 min,试验鱼无法复苏,即生物学死亡。MS-222对中华鲟一般麻醉浓度为80~100 mg/L,其在80 mg/L的MS-222中连续浸浴15 min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饵料蛋白水平(28.13%、31.60%、35.93%、41.11%)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ki)幼鱼氮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蛋白水平对史氏鲟幼蛋白生物价(BV)及蛋白效率(PER)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的氮收支。在低蛋白水平(28.13%)鲟鱼的尿氮(UN)显著低于其他高蛋白组(31.60%、35.93%、41.11%),生长氮(GN)显著高于其他组,而特定生长率和31.60%的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均高于其他料组。说明在低蛋白水平下,鲟鱼能够通过降低尿氮而充分利用有限氮源来用于生长,这可能与鲟鱼长期的进化适应有关。因此建议建议史氏鲟幼鱼的饵料蛋白水平在28%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MS-222的药液浸浴和药液鳃部喷洒可作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麻醉方式。在水温16~18℃的条件下,史氏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90~11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30 min;中华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80~10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研究了低蛋白(28%)水平下饵料中不同脂肪含量(4.63%、8.46%、11.34%、14.79%、17.38%)对史氏鲟摄食生长的影响。实验40d后,各组史氏鲟的日均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SGR)差异显著。其中脂肪含量为4.63%时史氏鲟日均摄食率最低、SGR较高。因此,在低蛋白水平下,脂肪含量为5%~8%的饵料对史氏鲟生长最适宜。这可能在低蛋白、低脂肪条件下,鲟鱼能利用一定量的淀粉而起到节约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维生素B6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幼鱼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在温度为(20±0.5)℃、pH值为6.8~7.5的条件下,研究了低蛋白含量(28%)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B6(0、15、30、45、60、75mg/kg)对史氏鲟幼鱼[(34.07±3.44)g]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的维生素B6添加量为45~60mg/kg时,对幼鲟胰蛋白酶的激活作用最大,并可相应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9.
4种重金属离子对淡水石斑胚胎及仔鱼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何斌  何利君  杜军  龙治海  陈先均 《水利渔业》2006,26(4):94-95,106
探讨了Cu2 、Hg2 、Cd2 、Pb2 对淡水石斑胚胎及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Hg2 、Cd2 、Cu2 、Pb2 对淡水石斑仔鱼的96h LC50为0.069、0.481、0.978、3.421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069、0.00481、0.00978、0.0342 mg/L。急性毒性强度为Hg2 >Cd2 >Cu2 >Pb2 。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维生素B6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幼鱼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在温度为(20±0.5)℃、pH值为6.8~7.5的条件下,研究了低蛋白含量(28%)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B6(0、15、30、45、60、75mg/kg)对史氏鲟幼鱼[(34.07±3.44)g]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的维生素B6添加量为45~60mg/kg时,对幼鲟胰蛋白酶的激活作用最大,并可相应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