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猪圆环病毒Ⅱ型核酸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ebank上已发表的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序列设计1对引物PL1/PL2,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有效的猪圆环病毒Ⅱ型的PCR诊断方法,并对沪郊1株PCV-2分离毒进行了检测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此株分离毒为PCV-2病毒。结果显示:新建立的PCV-2的PCR诊断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E.tenella吉林株单卵囊的分离及PCR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①试验动物。1日龄海兰公雏,购自长春市北方鸡场。饲养于150℃,消毒1h的隔离器中,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喂不添加任何抗球虫药的全价饲料,喂前80℃高温消毒30min。②试验虫种。单卵囊分离用虫种,为该实验室从球虫严重临床发病鸡盲肠中分离。③试剂。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于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D12000及PCR相关试剂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④仪器。  相似文献   

3.
于2013年从南京某猪场送检发病仔猪脏器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病样组织液上清经BHK细胞分离培养后,利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反应进行鉴定,PCR可以扩增出PRV gE基因的全长片段,且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中呈现阳性荧光反应。将命名为NJ株的分离病毒接种家兔,被接种的家兔很快出现瘙痒、死亡等伪狂犬病症状。与以往发表的伪狂犬病毒gE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的伪狂犬病阳性血清对分离株有一定的中和能力。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南京某猪场流行的伪狂犬病毒存在一定的抗原变异。  相似文献   

4.
于2013年从南京某猪场送检发病仔猪脏器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病样组织液上清经BHK细胞分离培养后,利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反应进行鉴定,PCR可以扩增出PRV gE基因的全长片段,且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中呈现阳性荧光反应。将命名为NJ株的分离病毒接种家兔,被接种的家兔很快出现瘙痒、死亡等伪狂犬病症状。与以往发表的伪狂犬病毒gE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的伪狂犬病阳性血清对分离株有一定的中和能力。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南京某猪场流行的伪狂犬病毒存在一定的抗原变异。  相似文献   

5.
水貂肠炎细小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基因序列,在其编码VP2结构蛋白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内,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水貂肠炎细小病毒PCR诊断方法。经过敏感性及特异性检测,该引物能与MEV标准株和地方分离株核酸发生特异性结合,扩增出一段长度为570bp的DNA片段,而与CDV、ADV等病毒的PCR反应均呈阴性。设计的该对引物可用于MEV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6.
复合PCR鉴定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经建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的单项PCR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扩增条件和引物的筛选,成功地建立了PM、HIS复合PCR诊断方法,利用一次PCR反应,即可同时扩增多杀性巴氏杆菌的457 bp和副猪嗜血杆菌的1 090 bp的特异性片段.检测灵敏度分别达7.2 Pg DNA/1 040 CFU和16.0 Pg DNA/2 300CFU,用所建方法检测临床分离的23株可疑菌株和本实验室人工感染猪分离菌,结果显示,23株可疑株有2株检出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条带,没有检出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条带;人工感染分离菌株均扩增出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临床上这2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马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吉林省分离株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马巴贝斯虫吉林省分离株的18S rRNA基因序列,根据马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吉林省的马匹血液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扩增出大小为435bp的马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显示,马巴贝斯虫吉林省分离株与南非株同源性最高,为98.4%.  相似文献   

8.
以嘉兴海宁地区鸭场送检的4份病料(脑组织、肝脏、脾脏等)为材料,通过增菌及分离培养获得疑似大肠杆菌1株;进一步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及PCR检测,鉴定阳性1株;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2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1仪器与试剂 1.1仪器 UV754N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吸量管、容量瓶、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10ATVP)定量环等。  相似文献   

10.
犬细小病毒BJ5株分离和VP2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地区疑似犬细小病毒感染的病死犬血样粪便中分离1株犬细小病毒并进行VP2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命名为CPV—BJ5株。应用CrFK细胞分离病毒,经2次传代后出现稳定的血凝特性(HA);免疫荧光试验表明,感染分离毒的细胞与抗CPV单克隆抗体反应并出现特异性的胞浆荧光;试验犬接种分离病毒后14d内均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腹泻及血便等典型发病症状;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病毒的VP2基因与CPV-15、CPV-020、CPV-NJ、CPV—HLJ-JQ株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9.2%、99.5%、99.1%、99.9%,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5%、100%、100%、99.3%;与CPV—Northern、CPV-39株的VP2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8.9%、98.1%,氨基酸相似性为98.8%、99.5%。表明该分离病毒与CPV-15、CPV-020、CPV—NJ、CPV—HU—JQ株在基因型上同属于CPV-2a毒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鹅副粘病毒GX1株HN基因与F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鹅副粘病毒GPV-SF02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从广西发病鹅分离到的鹅副粘病毒毒GX1株的HN和F基因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并测序。[结果]该株副粘病毒株的HN基因和F基因核苷酸序列全长分别为1 716和1 662 bp,与GPV-SF02株的同源性均在97.3%左右,与LaSota株、F48E9株、JS株的同源性为80.3%~97.5%,与M iyadera株的同源性仅84.8%。[结论]分离株GX1株与禽Ⅰ型副粘病毒(A PMV-1)强毒株特征相符,属于A PMV-1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12.
用RT -PCR一步法扩增了华南地区野毒NDVWS99株的HN基因 890bp片断 ,并对其进行克隆、核苷酸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表明 :WS99株的HN基因与其他 2 9株NDV的核苷酸同源性在 88.0 %~ 99.8%之间 ,氨基酸同源性在 90 %~ 97%之间 鸡源NDVWS99株与鹅源副粘病毒GPMV株有极高的同源性 ,高达 99.8% 该毒株与TEX/ 48和B1/ 47一样 ,在HN基因 130 1bp处由G突变为A ,对应氨基酸由V突变为I,但其半胱氨酸位点和个数没有改变 ,且所克隆的目的片段中含有HN基因上 5个凝血抗原位点其中的 4个  相似文献   

13.
白鹭源禽I型副粘病毒L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鹅副粘病毒GPV—SF02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5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白鹭源禽I型副粘病毒(W13株)L基因的IJA(1121bp)、LB(1481bp)、LC(1439bp)、LD(1476bp)、LE(1608bp)5个片段,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后进行拼接,获得长约6760bp包含有L基因全长的核苷酸序列,而W13株L基因的mRNA全长为6704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15个碱基、编码2204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13株I基因与鹅源SF02、ZJI、NA-1株及鸡源Guangxi7株的同源性均超过97.0%;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13株L基因与鹅源SF02、ZJI、NA-1株及鸡源Guangxi7株的同源性均超过93.0%。可见,W13株与鹅源SF02、ZJI、NA-1株及鸡源Guangxi7株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马源Ⅰ型副粘病毒的生物特性,为今后有效防控副粘病毒在不同宿主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F鸡胚对广西百色疑似病马组织悬浮液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后,经血清学试验和致病性试验鉴定,再用RT-PCR对分离株F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分离获得的病毒能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且这种凝集可被鸡新城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HA和HI效价分别为27和210.分离株毒力试验结果显示,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72 h,雏鸡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为1.48,属中发型毒株.分离株与禽Ⅰ型副粘病毒基因Ⅶ型毒株NDV04-21、TW-96p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9%和95.1%;基于F基因的遗传分型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与NDV04-21、TW-96p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属于禽Ⅰ型副粘病毒基因Ⅶ型;分离株F蛋白112~117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与标准强毒株F48E9、HER33的一致,在第112~117位氨基酸序列为3'-R-R-Q-R-R-F-5'.[结论]广西马群已有禽Ⅰ型副粘病毒存在,再次证实广西地区禽Ⅰ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从山东省梁山县疑似鹅副粘病毒感染的病死鹅中分离到1株LS-1病毒株,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证实该毒株为禽1型副粘病毒.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39.5 h;1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的致病指数(ICPI)为1.76;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42.序列测定结果表明LS-1株F基因核苷酸长度为1 653 bp,编码为551个氨基酸,有6个糖基化位点,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Arg-Arg-Gln-Arg-Arg-Phe-117,与已公布的强毒株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毒株F基因与目前已公布的鹅副粘病毒F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87.0%~98.4%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7.0%~98.5%之间.  相似文献   

16.
鹅副粘病毒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晨  张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37-11838
[目的]为了确定江苏省某养鹅场2007年春季发生传染病的病因。[方法]从发病鹅群采集病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红血球凝集试验和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通过交叉HI试验测定F2代分离株和Lasota毒株的HI效价,并用稀释的F2代感染鸡胚尿囊液分别感染鹅和SPF雏鸡,观察其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通过SPF鸡胚接种与传代从病、死鹅的脑、脾、胰混合病料分离到1株病毒。经HA和HI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禽I型副粘病毒。人工感染鸡和鹅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对鸡和鹅都具有高致病性,同群混饲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属强毒型NDV。这进一步证实该病毒属禽副粘病毒的新成员,即鹅副粘病毒I型。[结论]该研究为NDV出现了某些新的致病特点以及其对鹅同样具有致病性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本实验室分离的犬副流感病毒CPIV-BJ01株全基因组序列与其遗传变异情况,对CPIV-BJ01株全长进行分段扩增并测序,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发布的27株副流感病毒5型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和包膜糖蛋白(F、SH和HN)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比对,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CPIV-BJ01毒株与犬源PIV5 1 168-1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性为99.9%,氨基酸相似性为99.8%。CPIV-BJ01的FHN基因序列变化较为保守,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化均在4%以内,其中F蛋白的氨基酸变化形成一处新的O-糖基化位点;CPIV-BJ01株的SH基因序列与其他演化分支毒株差异显著,核苷酸相似性为84.4%~97.0%,氨基酸相似性为31.8%~95.6%。综上,CPIV-BJ01株基因组序列与前人报道的毒株相比,在F、HN基因和部分非编码区存在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同时F蛋白存在糖基化修饰的改变,均为该毒株所特有,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CPIV流行株的基因组信息。  相似文献   

18.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是鹅副粘病毒诱导体液免疫的重要靶抗原。经pMD18-T-HN阳性质粒扩增了HN基因,亚克隆至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His2A,并将其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共转染对数生长期的sf 9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Bv-HN,试验表明,HN在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且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9.
两株高致病性PRRSV河南分离株ORF5基因克隆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河南信阳和新乡两地区猪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料中分离出能引起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命名为HN1和HN2。采用RT-PCR方法从分离的2株PRRSV中均分别扩增出ORF5基因,并将其克隆、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所测序列,并与北美洲型VR-2332株及国内分离株进行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ORF 5核苷酸与北美洲型的同源性为81.2%~99.1%,与欧洲型Lv株的同源性分别为35.9%和35.3%,推导氨基酸与北美洲型的同源性为84.5%~99.5%,与欧洲型Lv株的同源性分别为46.0%和45.5%。证明新分离到的PRRSV毒株仍属北美洲型。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毒株JXA1、HUB1、JX0612、GDZC1、ZQ、SX-1、HB1、HEB1、Hnyz核苷酸同源性达96.5%~99.1%,氨基酸同源性为96.0%~99.5%。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2个毒株GP5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抗原表位已经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中水禽源1型副粘病毒(ZJ1)P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运用RT-PCR技术从1株雏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PX2/03)的基因组中扩增出P全基因的cDNA.测序结果表明,P基因全长1441 nt,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9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P基因比对发现,该基因与近年来分离的鹅源禽1型副粘病毒分离株的亲缘关系很近.以分别含BamHⅠ、XhoⅠ的1对引物对该目的基因进行亚克隆后插入到pET32 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ETP原核重组载体,将该重组载体转化入BL21(DE3)后,成功诱导表达了分子质量大小约为62 ku的P融合蛋白,经W estern b lotting检测证实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