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藏高原属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带,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扰动十分敏感,在未来全球碳循环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增进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解,综述了近10年来气候变化、氮沉降和人类活动干扰下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碳库变化以及模型模拟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概括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草地类型主要包括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寒湿地等。阐述了温室气体产生的机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碳循环的源汇关系,指出温度升高、放牧、氮沉降是影响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碳库变化最重要的外界扰动,但是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碳库对这3个因子之间协同作用的响应目前还不清楚。现有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主要以植被类型为基础,大多只考虑了水热因子,很少包含土壤因子和生物因子及其协同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拟加强的研究重点: 1)冻融交替过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2)非生长季土壤呼吸作用研究; 3)碳循环和植物物候耦合研究; 4)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在对哈萨克斯坦草地饲料研究所及荒漠植物研究所交流访问、实地参观调研和查阅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哈萨克斯坦草地资源现状、草地退化现状以及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哈萨克斯坦可借鉴的发达国家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几个经验。哈萨克斯坦草地放牧利用方式及草地退化状况与中国新疆非常相似,了解哈萨克斯坦草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西部草业开发利用有重要警示作用,两国进行互利交流与合作将促进双方畜牧科研和畜牧生产事业的发展,共同维护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其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关乎“亚洲水塔”和“高原物种宝库”的生态安全。草地覆盖青藏高原土地总面积的60%多,涵养着我国众多江河源头,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综述青藏高原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土壤变化特征,并从退化程度、人为干预强度等层面阐述青藏高原草原放牧强度控制、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等修复措施的技术要点,剖析现阶段青藏高原退化草地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退化草地修复及可持续利用的思路,旨在为青藏高原草原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分析了1955-2005年高寒草地、人口、家畜和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50年来,藏北那曲地区的年均气温上升了0.8~2.0 ℃,年均降水量增加了100~240 mm,牧业人口增加了5倍左右,家畜存栏数增加了2.9倍,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4.1%,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93.1%,高寒草地退化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64.3%。以上结果说明,藏北那曲地区的气候向湿润暖温方向变化,对减缓草地退化趋势具有促进作用,而牧业人口的增加和过度放牧利用成为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处理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屏障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是目前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牦牛凭借其特有的生理生态特征,成为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针对牦牛乳的优越品质及其开发潜力,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思路。在技术方面,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来提高牦牛的泌乳性能;在建立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方面,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的四季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三是建棚圈,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草地退化问题,系统总结了草地退化的含义与特征,分析了国内外草地退化的研究现状。从退化草地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种群分布格局,群落种间关系,群落稳定性等方面对我国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有1620×104hm2,占全区退化草地面积的32.40%。退化草地生产力很低,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长期超载过牧、鼠类危害和气候变暖等影响,加快了高寒草甸的退化速度。因此,对退化的高寒草甸类草地进行综合治理的探讨势在必行,针对退化原因,提出了以草定畜、防治草原鼠害和建立人工草地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缘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定位监测与可持续发展发素研究——Ⅱ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8个草地类型植物群落样地定位监测资料进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地草群盖度大,物种丰富,但大多数草地多样性随退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优良牧草所占比例不高,总的反映出退化演替的趋势,超载,鼠虫危害,人为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从群落结构特征来看,不同类型群落演替阶段依次为原生植被(Ⅵ,Ⅶ),轻度退化(Ⅰ,Ⅲ,Ⅳ,Ⅴ),重度退化(Ⅱ,Ⅷ),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依次为Ⅲ>Ⅴ>Ⅵ>Ⅶ>Ⅰ>Ⅳ>Ⅱ>Ⅶ;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Ⅵ>Ⅴ>Ⅶ>Ⅲ>Ⅰ>Ⅱ>Ⅷ>Ⅳ,表现出原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不同退化程度的群落类型。因此,加大力度保持高原生态环境,尽快遏制草地退化趋势应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与草地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预防到本世纪中叶、空气中CO2含量将达到目前的2倍,即700μmol/mol,同时,由于CO2、甲烷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可能升高1.5-4.5℃,降水增加20%或不增加。CO2浓度的增加对草地植物生产力有部分提高作用,其长期效应有待于证实。人类对草地的利用(开展、过度放牧等)加速了草地土壤C向大气中的排放,对全球气温的升高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哺乳动物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能够调节植物竞争、维护食肉动物多样性以及参与物质和能量循环等,是改变生态系统内部各构件配置的最基本动力。小哺乳动物挖掘、觅食所产生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多个层次,对植物种间关系、土壤理化条件等均可产生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诱导植物物理、化学防卫最本质的因素。该类动物在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强调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对其生存环境具有依赖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栖息环境条件,调整食草动物群落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物种间相互制约效率最大化,才能达到长期控制其种群数量及危害,遏制草地生态系统恶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小哺乳动物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能够调节植物竞争、维护食肉动物多样性以及参与物质和能量循环等,是改变生态系统内部各构件配置的最基本动力。小哺乳动物挖掘、觅食所产生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多个层次,对植物种间关系、土壤理化条件等均可产生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诱导植物物理、化学防卫最本质的因素。该类动物在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强调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对其生存环境具有依赖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栖息环境条件,调整食草动物群落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物种间相互制约效率最大化,才能达到长期控制其种群数量及危害,遏制草地生态系统恶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繁殖体是种子库与芽库的集合,是植物通过有性或无性方式更新的基础,是繁衍子株的来源。其在保持植物群落正常更新迭代的同时,也能自发应对灾难性破坏,在植被的重建和恢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种子库与芽库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二者与生态恢复之间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其功能和作用,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例,梳理了5类生态恢复措施对繁殖体的影响及其对繁殖体的影响机制。综述认为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的结合是未来生态修复的有效手段,繁殖体的自然响应能够有效地补充过去各种人工手段在生态恢复中造成的单一且不稳定的问题。同时,综述明确指出缺乏足够的繁殖体和适宜其繁殖的微生境是退化草地恢复的限制因素,今后各类生态恢复措施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增加繁殖体数量、质量以及传播力度和广度来实现对繁殖体存活的提升。总之,繁殖体是生态恢复的先决条件,恢复措施是“催化剂”,未来找到与退化生境相适配的“催化剂”对生态恢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草业系统恢复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41
通过对“黑土型”退化草地发生面积和成因的调查与分析,查明青藏高原有较严重的“黑土型”退化草地703.19万hm^2,其成因主要是不合理的放牧制度和长期超载以及鼠类危害。据此,提出了通过建立草业系统,加强天然草地管理,建立人工草地,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畜牧业,实行系统耦合等设想,以提高本地区畜牧业经济效益,减轻天然草地压力,逐步恢复“黑土型”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我国长江中下游连年洪涝灾害,北方地区持续干旱,黄河长时间断流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干旱缺水等生态环境退化加剧,都与上游地区和江河源生态恶化、植被破坏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掌握江河源区内的草地生态系统现状,研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原因、特征及机理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制止草地退化速度,对振兴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地植被与土壤属性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退化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不同草地退化的演替过程中,土壤属性与植被特征的变化机理尚未理清。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整合分析(meta-analysis)不同退化梯度草地的植被群落、生产力及土壤属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化梯度下,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降低,土壤特征均呈恶化趋势。尤其是在重度退化草地中,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较未退化草地分别显著降低了42.44%、60.64%、21.08%和8.36%,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同样较未退化草地分别显著下降了33.57%、45.75%、22.70%和11.23%,而土壤容重显著上升了12.12%(P0.05)。就效应比而言,植被生物量与土壤主要性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产力与土壤性质互相影响,相较氮和磷含量,碳含量的流失非常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受损草地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缘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定位监测与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Ⅰ8个主要草地类型植物量与营养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甘南碌曲草地最具代表性的披碱草-矮嵩草草地,异针茅-结叶嵩草+密生苔草草地、金露梅-嵩草草地、藏嵩草+裸果扁穗苔草划地,珠芽蓼+线叶嵩草草地,高山柳-嵩草草地,窄叶鲜卑花-嵩草草地和短柄草-密生苔草草地等8个草地类型嫩落植物量动态进行的连续3年定位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累积动态均符合Logistic曲线,衰减动态符合y=a b/x模式,6-7月是草群地上植物量累积的盛期,产量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水、热是制约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导环境因子草群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与生长季节密切相关,DE、NND动态与地上植物量动态相似。 相似文献
20.
从饲草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常规方法、半体内法(尼龙袋法)、体外产气法在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评定上的应用,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价值的评定进展,提出今后青藏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