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桑椹和桑枝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充分利用桑椹果皮和桑枝为目的,用V(80%乙醇)∶V(丙酮)=1∶1的溶剂,提取桑品种大10的桑椹果皮、桑枝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新鲜桑椹果皮中白藜芦醇的质量比为0.128 mg/g,干燥桑枝韧皮部中白藜芦醇的质量比为0.144 mg/g。在桑枝木质部没有检测到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2.
桑椹花青素是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为了建立高效提取桑椹花青素的实用性工艺技术,以桑椹冻干粉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的方法提取桑椹花青素。以花青素提取得率为考核指标,在提取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通过响应面法研究各因素对桑椹花青素提取得率的影响程度为料液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液p H值提取时间,其中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液p H的交互作用对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得率也存在显著影响。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桑椹花青素的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0.07 g/m L、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液p H 5、提取时间0.5 h、超声波功率180 W。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得率预测值为69.13 mg/g,验证试验中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得率为69.01 mg/g,显示该工艺条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用于桑椹保鲜的天然植物源生物保鲜剂,以传统中草药黄连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的方法提取黄连抑菌物质并进行桑椹的保鲜效果试验。以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连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1.5 g/L、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72 min,在此条件下预测黄连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为16.20 mm,实际验证值为15.98 mm。新鲜桑椹室温下用质量浓度为0.7 g/m L的黄连提取液处理后储存8 d,桑椹的失重率、霉变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桑椹降低了26.25%、58.62%和47.47%,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83.55%,可以延长保鲜时间3 d左右。采用优化工艺条件提取的黄连抑菌物质,具有良好抑菌活性,可作为天然保鲜剂应用于桑椹保鲜。  相似文献   

4.
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和抗氧化剂,但其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降解。以桑椹冻干粉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的方法,以花青素得率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并对影响桑椹花青素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料液质量浓度为0.073 g/m L、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液p H 1、提取温度78.02℃、提取时间1.5 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用桑椹冻干粉提取花青素的得率达到6.93%。采用上述优化工艺提取桑椹花青素在保证提取得率的前提下,更加经济有效。提取的桑椹花青素在p H值为1时稳定性最好,H_2O_2对桑椹花青素有强烈的破坏作用,高浓度的Na_2S_2O_3也会使其发生降解;紫外光、室外自然光、室内散射光对桑椹花青素的稳定性均有影响;Na~+、Mg~(2+)、Ca~(2+)、Zn~(2+)、Fe~(2+)、Fe~(3+)等以及柠檬酸都对桑椹花青素有增色作用;高温(50~80℃)和蔗糖对桑椹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由于桑椹花青素的不稳定性,在其产品加工及应用中需选择或设置适合的条件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桑椹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桑椹成分的研究方法有了许多改进,对桑椹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桑椹主要成分和从桑椹中提取多酚、白藜芦醇、多糖和挥发性物质等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桑椹发酵饮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桑椹、柠檬、糖、蜂蜜等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然发酵研制桑椹发酵保健饮料.以黄酮含量、多酚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制备桑椹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新鲜大10桑椹、柠檬和红糖质量比20∶2∶5,在30℃避光条件下自然发酵100 d.得到的桑椹发酵饮料中生物活性物质黄酮质量浓度为912.45 μg/mL,多酚质量浓度为266.41 μg/mL,其果香浓郁,酸甜适宜,综合评分为92.44分.该结果可为桑椹发酵饮料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桑椹采摘后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采摘后的桑椹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将采摘后放置1~30h的桑椹,进行HPLC分析,结果显示,采摘后1~4h,白藜芦醇含量略有上升,随后开始迅速下降,18h后白藜芦醇已下降约3/4。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桑椹酒的酿制工艺与方法,以桑椹鲜果为原料,利用现代发酵工艺酿制获得桑椹酒,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椹酒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硒、花青素、白藜芦醇等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总含量为1 885.1 mg/L,花青素含量为10.8 mg/L,白藜芦醇含量为2.0 mg/L,另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桑椹酒营养成分十分丰富,符合人们养生保健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北方蚕业》2019,(4):29-31
2019年春,为优化桑果酒酿造工艺,进行了桑椹原汁不同工艺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以成熟度好、糖度高的桑果为原料,选择酵母为F33,添加量为250 mg/L,发酵前调整目标糖含量为205 g/L,SO_2添加量控制在60 mg/L,采用15~18℃低温控制发酵,发酵时间控制在7 d,能得到品质较好的桑椹果酒。  相似文献   

10.
生育酚属于维生素E的水解产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2个桑品种桑叶和桑椹中的生育酚种类及含量进行检测,为开发利用桑叶和桑椹的药用价值提供更多的依据.检测结果表明,桑叶和桑椹中的4种生育酚含量差异显著,桑叶中的总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桑椹,前者的质量比达到72.1μg/g,后者为23.78μg/g;桑叶中的生育酚种类以α 生育酚为主,占总生育酚的55.07%;桑椹中的生育酚种类以γ 生育酚为主,占总生育酚的55.66%.α 生育酚是维生素E生物活性最强的成分,因此将桑叶作为天然维生素E提取的植物原料,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核糖-5-磷酸异构酶A(ribose 5-phosphate isomerase A,RpiA)是多种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酶,在磷酸戊糖途径(PPP)中起着核心作用,参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5-磷酸(R5P)与核酮糖-5-磷酸(Ru5P)之间的可逆异构化反应及植物二氧化碳固定的卡尔文循环。为探索RpiA在家蚕微孢子虫侵染家蚕后能量代谢与物质合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PCR扩增得到NbRpiA基因的编码区。该开放阅读框全长345 bp,编码11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质量约为13.145 kD,等电点为7.72,未发现明显已知功能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NbRpiA基因在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后7 d内均有表达:从感染后2 h起,NbRpiA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第2天达到最高,随后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从第4天开始表达水平大幅降低,至第7天降至最低。初步推测NbRpiA可能在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及增殖阶段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为了解NbRpiA在家蚕微孢子虫能量代谢与物质合成中的作用提供了初步线索。  相似文献   

12.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在糖酵解最后一步起着不可逆的作用,可以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和丙酮酸。通过在NCBI和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数据库中对丙酮酸激酶基因的比对分析,选择家蚕微孢子虫丙酮酸激酶M2亚型的一个基因(NbPK-2,GenBank登录号EOB11679.1)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序列长度为1 359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等电点为7.13,相对分子质量为51.7 kD,没有信号肽;NbPK-2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其含有38%的螺旋、21%的延伸片段和40%无规则卷曲。通过qRT-PCR检测感染微孢子虫后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NbPK-2表达水平,发现该基因在感染后24 h内处于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而此后表达水平开始降低,至144 h达到最低值,在168 h又有所升高。研究结果可促进对家蚕微孢子虫糖酵解途径的研究,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秦笙  张静  印锦  孙霞  王学杨  李木旺 《蚕业科学》2019,45(2):181-186
家蚕是鳞翅目的代表物种,研究其翅发育相关基因有助于理解影响昆虫翅发育的内在因素,为鳞翅目害虫的遗传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靶标。家蚕的蛋白酶体β亚基1(Bombyx mori proteasome subunitβtype-1,BmProsβ1)是家蚕蛋白酶体核心颗粒的组件之一,负责水解折叠错误或细胞不需要的蛋白质,在细胞发育和器官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RNAi干扰技术,在家蚕体腔翅原基附近注射体外合成的针对BmProsβ1基因的小RNA,qRT-PCR检测试验组翅原基中BmProsβ1的表达水平得到有效抑制;对干扰后翅表型的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小翅个体的比率占52.38%,而对照组中未出现小翅个体。表明在BmProsβ1表达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家蚕翅的发育。进一步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BmProsβ1进行基因敲除实验,结果显示注射sgRNA与Cas9 mRNA的蚕卵孵化率极低并在幼虫期死亡,而对照组孵化率达到37.92%。这表明BmProsβ1基因在家蚕的早期发育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其功能缺失会导致家蚕胚胎和幼蚕致死。  相似文献   

14.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养蚕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选育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对于稳定蚕桑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优质高产家蚕品种菁松和皓月作为受体,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基因载体品系N作供体,采用杂交、回交(受体作回交亲本连续回交4代)和显性基因纯合固定技术将抗性基因导入受体品种;通过系统选择提高、稳定后代的综合经济性状,育成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高度抵抗性的家蚕新品系并组配成优质、高产新品种菁松N×皓月N(华康3号)。新品种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比原品种菁松×皓月高10 000倍以上,综合经济性状与原品种菁松×皓月相仿。该品种于2018年3月通过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长江、黄河流域及其他区域饲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陕西省地理环境对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陕西省主栽的5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5种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同时通过DPPH、FRAP法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检测法测试其抗氧化性能和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桑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生物活性均有显著差异。育711号中的荞麦碱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84和0.78 mg/g;桐乡青桑叶中的绿原酸和异槲皮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强桑1号桑叶中的芦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质量分数分别为6.08、1.78和1.46 mg/g。桐乡青桑叶提取物的FRAP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荷叶白桑叶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经主成分分析发现这2个桑品种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品种。农桑14号桑叶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达到了95.90%。桑叶中的绿原酸含量普遍较高,质量分数达到0.39%~0.61%,表明桑叶可以作为一种富含绿原酸的潜在植物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入眠是昆虫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理现象,其入眠蜕皮过程主要包括促前胸腺激素(PTTH)介导的蜕皮激素合成、蜕皮激素介导的信号转导和最终皮层溶离及色素沉积3个阶段,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基于此,本文论述了蜕皮激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保幼激素合成与代谢相关基因、相关神经肽基因及其他相关基因对昆虫眠性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综述,可以为系统研究家蚕等昆虫入眠蜕皮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研究以及农林害虫防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感染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virus,BmCPV)的家蚕中肠组织中发现一个表达量明显下调的未知蛋白LOC101742613,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未知蛋白LOC110378285的序列一致性为51%。利用PCR技术克隆获得了编码该蛋白质的cDNA,其序列全长为1 114 bp,最大开放阅读框(ORF)为993 bp,编码的蛋白质由3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6.6 kD,等电点为4.3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目的基因主要在家蚕的脂肪体、精巢、卵巢和头部组织中表达,且家蚕中肠感染BmCPV后48 h和72 h其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分别为对照组的7.3%和2.1%。通过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BGIBMGA014203对去掉信号肽的目的蛋白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重组蛋白主要在包涵体中,分子质量约为37 kD。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目的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家蚕品种秋丰×白玉是一对耐氟性较强的夏秋用蚕品种,其中以亲本白玉A的耐氟性最强。以白玉A与耐氟性较弱的皓月B为亲本组配各种杂交世代进行耐氟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氟化物添食范围内,其耐氟性遗传呈显性遗传,受主效基因控制,并且具有部分伴性遗传效应和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耐氟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初步确定耐氟主效基因与第12连锁群中的2个标记(chr12-2990-1和chr12-2990-2)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9.
叶柄是水分和营养物质在茎和叶间运输的重要组织。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木材离析技术,分析6个种源地不同的桑树品种一年生扦插苗叶柄的显微结构特征,对叶柄的水分运输能力和抗蒸腾能力进行评价,并对桑树的抗旱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6个桑品种中,吴堡桑的叶柄角质层和厚角组织厚度较小,但维管束最为发达,具有较高的维管束面积占比、中等水平的导管直径和最大的导管长度,水分运输能力最强,同时还能保持对栓塞较强的抵抗性,推测其抗旱能力可能较强,适宜种植在较为干旱的地区;育711号的叶柄角质层较薄,云果桑1号叶柄的厚角组织最薄,这2个品种的叶柄具有较多的维管束,但其维管束面积占比、导管孔腔面积以及导管直径在6个品种中较小,故抗蒸腾能力与水分运输能力均较低,其抗旱能力可能相对较弱,更加适合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研究结果为阐释桑树叶柄结构、水分运输能力与桑树抗旱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杜伟  曹旭  黄平  程嘉翎 《蚕业科学》2019,45(2):157-164
桑树扦插生根涉及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内源激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为发掘桑树扦插生根相关基因,为桑树扦插不定根的形成和调节提供分子理论依据,采用桑品种育711号1年生硬枝为插穗,分别以传统愈伤组织生根技术和新的可诱导皮部生根的技术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利用qRT-PCR技术检测PPO1、PPO2、PPO3、HSP83A、ILL5、GH3.1、SAUR2、Cacybp、ANT1 9个基因在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2种生根形式生根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扦插生根的不同发育阶段,9个基因在皮部生根处理组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愈伤组织生根处理组和对照组,且各个基因表达量在不同形式的生根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初步推测这些基因在不定根的形成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丰富桑树甚至其他林木扦插生根机制的内容,并可为进一步开发高效实用的桑树扦插技术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