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是棕榈科植物的一种重要害虫。为阐明椰子木蛾成虫内外生殖系统结构以及卵巢发育,以显微解剖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子木蛾雄成虫内生殖系统由睾丸、贮精囊、输精管、双射精管、单射精管和附腺组成,外生殖系统由钩形突、颚形突、抱握器、阳茎轭片、阳茎和囊形突构成。雌成虫内生殖系统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和生殖附腺,外生殖系统由产卵器、导精管和交配囊组成。雌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分为成熟待产期(Ⅰ级)、产卵初期(Ⅱ级)、产卵盛期(Ⅲ级)和产卵末期(Ⅳ级)4个级别。详细了解椰子木蛾成虫生殖系统结构特征,对其田间预测预报以及种间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雄成虫生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解剖和石蜡切片显微技术对茶树主要害虫之一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雄成虫的内外生殖器官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结构特征的定位描述。茶尺蠖雄成虫外生殖器由抱握器、背兜、爪形突和阳具组成;内生殖器由1个精巢、1对贮精囊、1对输精管、1对附腺和单个射精管组成,组织结构与鳞翅目其他种基本一致;经切片观察发现,精巢由8个呈辐射状精巢小管组成,它们之间被一薄层结缔组织分隔开,其内分布大量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成熟的精子束;贮精囊和输精管内均充满液体,其中贮精囊内可见大量的精子束。描述茶尺蠖雄成虫生殖系统结构特征,明确精子束在组织内的填充状态等特征,对其田间预测预报、系统发育,以及种间鉴定等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为茶园两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在室内测定两种尺蠖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年龄-阶段特征存活率、雌成虫年龄-阶段特征繁殖力、年龄-阶段特征寿命期望值、年龄-阶段特征繁殖值和种群参数,并分析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灰茶尺蠖的1、2、4、5龄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总历期、蛹期及成虫寿命(分别为3.22、2.55、1.43、4.56、15.34、7.98、7.59 d)均显著低于茶尺蠖(分别为4.07、3.05、2.16、5.71、18.83、8.88、10.65 d);灰茶尺蠖2~5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100.00%、95.00%、62.00%和96.00%)均高于茶尺蠖(分别为93.00%、71.00%、45.00%和80.00%);灰茶尺蠖平均世代周期(32.412 d)显著短于茶尺蠖(36.016 d)。灰茶尺蠖年龄-阶段特征存活率、内禀增长率比茶尺蠖高,平均世代周期(T)比茶尺蠖短,其种群能更迅速扩增。研究结果为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室内种群饲养提供基础数据,为两近缘种的竞争机制及种群控制策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茶尺蠖成虫的飞行扩散能力,本研究利用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室内测定了茶尺蠖不同日龄、不同性别及交配前后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雌雄成虫均以2日龄的飞行能力最强,平均飞行距离分别达9.14 km和8.16 km,一次最远的飞行距离分别为2.56 km和1.93 km.雌成虫的飞行能力在3日龄时显著下降,雌雄成虫的飞行能力仅在3日龄时表现显著差异.交配对2日龄雌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08,(6):41-41
通过对茶尺蠖的性行为习性进行详细观察,掌握茶尺蠖性信息素释放规律。结果显示,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5.33、4.31天;羽化主要集中在18:00~凌晨2:00,而交尾时间在21:00~24:00,其中23:00左右是交尾高峰。结果表明,雌成虫有多次产卵现象,雄成虫具有多次交尾行为;采集性信息素的最佳时间在雌成虫羽化后第2天的22:30左右.  相似文献   

6.
程永祥 《中国茶叶》2020,(4):55-56,59
茶尺蠖是临安的主要茶园害虫之一,调查显示近半个世纪茶尺蠖在该地区呈间断性暴发,茶园生产措施和海拔高度对其发生为害程度有影响;成虫体色变化与海拔高度有关联,低海拔地区成虫灰、黑体色同存,高海拔地区成虫只有灰体色。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防控茶尺蠖暴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是茶树上的两个近缘种害虫,由于其形态十分相近,不易区分,成为了茶园害虫的1对"双胞胎"。本文从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地理分布、成虫翅鳞片上纹路和幼虫背板斑纹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两者的区别,有利于茶叶生产者通过简易方法区分两近缘种。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的趋光/避光反应特征、光谱反应范围及性别差异,采用光行为学的方法研究了370~600 nm范围内的18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对成虫趋光、避光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单色光均能引起灰茶尺蠖成虫一定的趋光或避光反应,雌虫在橙光(600~605 nm)、绿光(520~525 nm)、紫光(370~375 nm)范围内趋光性明显;雄虫在绿光(520~525 nm)、紫光(395~400 nm和390~395 nm)范围内趋光性明显;雌虫在冰蓝青光(490~495 nm)、蓝光(440~450 nm)和红光(660~665 nm)范围内避光性明显;雄虫在紫光(400~405 nm)、蓝光(440~450 nm)、冰蓝青光(490~495 nm)和自然白光(CK)范围内避光率较高。研究表明,灰茶尺蠖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避性存在差异,性别对其光谱行为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4种植物精油对茶尺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能够应用于茶园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推—拉”策略的行为调节剂,在室内测定了茶尺蠖成虫对14种植物精油的趋性反应,及植物精油对茶尺蠖雌虫产卵行为的干扰作用,并采用叶碟法测定了植物精油对茶尺蠖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罗勒、迷迭香、肉桂、茴香及天竺葵5种植物精油对茶尺蠖成虫表现出一定的驱避活性,并且迷迭香油和天竺葵油还能显著干扰雌虫的产卵活动。在3个浓度处理下,茴香、罗勒和藿香植物精油对茶尺蠖3龄幼虫表现出显著的拒食活性。随着精油处理浓度的升高,茶尺蠖幼虫的拒食率升高,生长率随之下降。试验结果证明迷迭香、罗勒、茴香及天竺葵等植物精油对茶尺蠖具有显著的行为调控功能,具备作为茶尺蠖防控剂开发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茶尺蠖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茶尺蠖种群消长动态的生态因子较多也较复杂,如气象、生物、耕作制度等等,其中,温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气象因子。温度对茶尺蠖幼虫、蛹生存的影响较小(除越冬代外),但对成虫交尾、产卵及卵的孵化,即对茶尺蠖繁殖力的影响很大。笔者于1992年就温度对茶尺蠖繁殖力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正常雌蛾及其产卵量观察 在室内连续饲养各代(不同温度下)茶尺蠖,待成虫大量羽化时,取500mL广口玻璃瓶,瓶内放入一长10cm、宽2cm两层用订书机订合稍硬的纸条,每瓶接入雌、雄蛾一对,用纸和橡皮筋扎住瓶口饲养,雌蛾会将卵产在纸条的缝隙中。如雌蛾未产卵或产卵极少而雄蛾先死亡,则应再接入一头雄蛾。在不同的温度下每次饲养25~30对,待成虫全部死亡,从瓶内取出纸条,将两层纸分开,用小号毛笔将卵轻轻刷在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检查卵粒数。 正常的雌蛾即使不交尾也能产少量卵,因此,只要能产卵的均记为正常雌蛾。  相似文献   

11.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在昆虫化学通讯及其他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茶尺蠖与其近缘种灰茶尺蠖是茶园重要鳞翅目害虫,对我国茶叶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研究化学感受蛋白直系同源基因在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表达,有助于研发同时针对该两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荧光定量qRT-PCR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李林  周浩  赵杰 《茶叶科学》2020,40(6):817-829
基于中国820个气象站点数据、灰茶尺蠖已知地理分布资料和生物学数据,结合CLIMEX模型与ArcGIS软件模拟预测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评估灰茶尺蠖的潜在分布范围及气候变暖对其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3°51′N~40°6′N,适生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27%。中国大部分省份的气候条件均适合灰茶尺蠖种群生长。随着气候的变化,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总体增幅不大,但其组成变化较大。至2050年,预测灰茶尺蠖高度适生区面积占比达最大(22.23%)。相比各种能源之间的平衡情景(A1B),较高能源需求情景(A2)下灰茶尺蠖在陕甘宁地区向内陆扩张更快。灰茶尺蠖在中国适生区分布广泛,应加强灰茶尺蠖预测预报,趁早采取防控措施,以保障茶叶优质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条纹蝇虎(Plexippus setipes)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捕食选择性和种内干扰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条纹蝇虎偏好捕食灰茶尺蠖低龄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捕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蛛捕食能力最强,日均可捕食灰茶尺蠖1龄幼虫17.44头,幼蛛捕食能力相对较弱,日均捕食1龄幼虫2.33头。条纹蝇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捕食量随灰茶尺蠖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逐渐降低。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和2龄幼虫表现为正喜好性(Ci>0),对3龄幼虫表现为负喜好性(Ci<0)。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该反应符合Hasse Ⅱ模型。研究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和良好的防控潜能,这为利用茶园蜘蛛天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确定不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NPV)毒株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毒力水平的差异,为有效提高茶尺蠖病毒的防效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浸渍法,测定EoNPV浙江毒株(EoNPV-ZJ)和江西毒株(EoNPV-JX)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3龄幼虫的毒力水平;通过克隆测序,多重比较分析EoNPV-ZJ和EoNPV-JX毒株同源重复区(hrs)。结果表明,EoNPV-JX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3龄幼虫14 d的LC50分别为5.95×106 PIB·mL-1和3.14×106 PIB·mL-1,EoNPV-ZJ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3龄幼虫14 d的LC50分别为1.13×107 PIB·mL-1和5.04×106 PIB·mL-1。EoNPV-JX和EoNPV-ZJ的hr1大小均为1 795 bp,含有11个完全回文序列,hr3大小均为665 bp,含有3个完全回文序列,与已报道的安徽毒株(EoNPV-AH)无差异;而hr2差异较大,其中EoNPV-JX hr2为864 bp,含有7个完全回文序列,EoNPV-ZJ hr2为1 168 bp,含有12个完全回文序列,均少于EoNPV-AH的18个完全回文序列。综合分析显示,EoNPV不同毒株对茶尺蠖的毒力水平高于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oNPV-JX毒株对灰茶尺蠖的毒力高于EoNPV-ZJ毒株,造成EoNPV不同毒株毒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hr2序列回文序列个数相关。  相似文献   

15.
假眼小绿叶蝉卵缨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缨小蜂是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卵寄生蜂,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对缨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获知:缨小蜂成蜂的活动与温度、光照密切相关,该蜂可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未见雌性后代。在25℃条件下,缨小蜂从卵到成蜂羽化的发育历期为21.40±0.26d,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雌蜂寿命。微小裂骨缨小蜂单雌平均怀卵量36.83±0.81粒,叶蝉三棒缨小蜂单雌平均怀卵量22.33±0.48粒。同时,采用共景深成像系统拍摄了2种缨小蜂各虫态发育过程及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镁离子(Mg2+)作为叶绿素的中心成分,是植物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二价阳离子,也是多种酶的激活剂,特别是茶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依赖Mg2+,常被作为茶树专用肥的特征成分,因此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的品质形成至关重要。MRS2/MGT家族镁转运蛋白在维持植物体内Mg2+的吸收转运、胞内平衡和耐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茶树MRS2/MGT家族镁转运蛋白基因的功能,以茶树品种陕茶1号为材料,克隆了4条MRS2/MGT镁转运蛋白基因,分别命名为CsMGT1CsMGT2CsMGT2.1CsMGT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4个转运蛋白在C末端均含有2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保守的GMN三肽基序;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sMGT1属于Clade C成员,而CsMGT2CsMGT2.1CsMGT3属于Clade B成员,所编码蛋白与木本植物柑橘MGT家族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CsMGT1CsMGT2CsMGT2.1CsMGT3在茶树的根、茎、叶、花中呈组成型表达,且根和叶对Mg2+浓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响应。鼠伤寒沙门氏菌镁转运缺失突变株MM281功能互补试验表明,CsMGT1和CsMGT2均具有Mg2+转运功能,且CsMGT1的Mg2+转运功能优于CsMGT2,而CsMGT2.1和CsMGT3几乎没有镁离子转运功能。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茶树CsMGTs家族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阐明茶树通过镁转运功能机制实现对镁离子的利用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茶园重要的鳞翅目害虫,雄雌成虫能通过嗅觉系统感受和分辨外界环境的化学信息以助于其交尾和产卵地选择等行为.在此过程中,成虫触角高丰度表达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茶尺蠖成虫触角高丰度表达的两个O...  相似文献   

18.
儿茶素是茶树中特色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是影响茶叶的品质与风味的主要组分,具有抗氧化、抗病毒、降脂减肥等药理功效。通过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和分子生物学试验对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相关调控因子CsTT2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CsTT2是R2R3-MYB转录因子,与拟南芥中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MYB转录因子同在一个分支。在茶树品种顶芽组织中总儿茶素含量较高,CsTT2和儿茶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也较高。亚细胞定位、酵母试验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试验结果表明,CsTT2定位在细胞核中,其编码的蛋白是具有转录激活能力的调控因子,可以结合儿茶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ANR的启动子激活其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