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给油橄榄园土壤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参考,通过对陇南白龙江沿岸低山河谷地区有代表性的126个油橄榄园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甘肃油橄榄园土壤养分标准,并用该指标评价了果园土壤养分肥力的丰缺情况。结果表明:陇南油橄榄产区土壤肥力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有机质含量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亏缺,且各营养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壤p H值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较大,土壤p 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取选择代表性样地、品字形选择样点、分层采集土样、化验分析、与国家土壤微量元素分级标准比较等方法,研究了凤县花椒园铜、铁、锰、锌等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水平,结果为4种微量元素0~20cm土层有效含量都大于20~40cm土层,具有一定的表聚性;0~40cm土层有效铜平均含量为(0.967±0.29)mg·kg-1,所有样地都达到中等或丰富水平,不同地段之间变化较小;有效铁平均含量为(7.562±2.379)mg·kg-1,总体等级平均达到中等,不同地段之间差别不大;有效锰平均含量为(9.396±1.560)mg·kg-1,水平较低,总体等级为较缺;有效锌平均含量为(2.760±2.348)mg·kg-1,总体等级为丰富,但样地之间变化较大;今后花椒生产中可少施或不施铜肥,普遍注意增施锰肥,对一些有效铁、有效锌含量水平较低的地段也应注意施肥。  相似文献   

3.
采取典型样地采样和实验室经典测试方法,对凤县花椒园0~20、20~40cm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凤县花椒园0~40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2.88g·kg~(-1)、11.12mg·kg~(-1)、7.23mg·kg~(-1)和142.92mg·kg~(-1);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差异较为明显,整体变异系数偏高,尤其是速效磷,0~20cm土层变异系数高达119.49%。有机质及速效磷含量均属于中等偏低水平,速效氮处于缺乏等级,速效钾含量较高,生产中应提倡增施有机肥和氮磷复合肥,结合花椒生长期针对性地补充钾肥,以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鄂赣地区竹林土壤与植物营养特性及其信息化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鄂赣地区进行的竹林土壤与植物营养特性及其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的成果:初步摸清了湖北、江西2省竹类主产区竹林生长和养分管理现状,明确了存在的问题;系统研究了湖北、江西2省竹类主产区土壤营养状况;建立了毛竹林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叶片营养诊断指标;摸清了毛竹主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提出了较适宜的毛竹叶片营养诊断技术;系统开展了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的研究,提出了湖北、江西2省竹类主产区竹林全营养优化施肥配方和配套施肥技术;建立了毛竹林优化施肥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广东省橄榄园土壤肥力状况,并取土样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橄榄园大部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中等稍低,有效钾含量比较低,有效磷、交换钙含量极低。为提高橄榄产量,应增施有机质、钾和钙肥施用量,同时还提出了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施肥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2年对13年生花椒低产园进行技术改造,采取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料,追施速效化肥,适时浇水,合理精细修剪,及时防病治虫等综合技术措施,花椒皮由1998年的每666.7m^2产46kg提高到221kg。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花椒雌雄株的养分差异情况,探寻青花椒雌株雄化的形成机制,为青花椒雌株雄化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重庆市青花椒主产区江津、荣昌和永川的9个‘九叶青’花椒园为取样地点,分别测定青花椒雌雄株根、茎、叶中氮、磷、钾的含量及根际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与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析青花椒雌雄株养分差异状况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情况。【结果】青花椒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差异表现为:氮含量最高,磷含量次之,钾含量最低;且在其各个器官中,叶片中氮、磷、钾的含量均最高。青花椒雌雄株各器官中氮、磷、钾的含量差异均显著,雌株根、茎和叶中氮、磷、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雄株的,且雌雄株间根系中氮、磷、钾的含量差异最大,大幅度大于其茎和叶中氮、磷、钾的含量差异。青花椒雄株根际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雌株的,而其速效氮的含量显著低于雌株的。【结论】与青花椒雌株根际土壤中碱解氮的含量相比,其雄株根际土壤中碱解氮的含量有所降低,表明其根系活动减弱,其对土壤的矿化作用减弱,而在相同的施肥管理条件下,其根际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其雌株的,...  相似文献   

8.
花椒低产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2 0 0 2年对 13年生花椒低产园进行技术改造 ,采取深翻改土 ,增施有机肥料 ,追施速效化肥 ,适时浇水 ,合理精细修剪 ,及时防病治虫等综合技术措施 ,花椒皮产量由 1998年的 46kg/667m2 ,2 0 0 2年提高到 2 2 1kg/667m2 。  相似文献   

9.
在花椒林下种植白三叶、培育自然杂草,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花椒林下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对花椒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生草提高了花椒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部分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改变了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生草初期可能对土壤水分和氮肥的消耗较大,应根据花椒树的生长特性结合农艺措施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各类土壤矿质营养及桑叶中各元素测定得知,桑叶中各元素含量受所在土壤各元素含量制约;优质类土壤生产的桑叶中,钾、钙、镁及微量元素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桑叶,但优质类土壤中各矿质元素含量也有丰缺,故应针对性施肥调节;普通桑园要在加强氮、磷肥施用的同时,注意配施钾、钙、镁、锰、硼等肥。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起垄覆膜、平覆膜、覆草对"秦安一号"花椒园生长影响的对照试验,创新了浅山干旱区花椒土壤耕作模式,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椒园抗旱保水管理技术,给浅山干旱区椒园提供旱作科学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12.
班海军 《经济林研究》2010,28(1):127-131
为给花椒生产提供技术指导,针对甘肃省秦安县花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花椒资源分布、适生品种选育、抗旱造林措施、配方施肥试验,整形修剪效应、低产椒园改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示范试验,并总结出了一整套能增产增收的花椒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花椒施用不同量磷酸二铵和过磷酸钙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地区花椒结果树施肥管理中,增施P肥是必要的;株施0.50~0.75kg磷酸二铵,能基本满足其生长结果需求。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京东板栗"主产区的河北省抚宁县板栗栽培地的土壤养分检测表明,土壤中硼含量低并不是空蓬率高的主要原因,当有效硼仅为0.30mg/kg时,而有机质含量高达9.13g/kg,水解氮高达89.05mg/kg时,空蓬率仅为8%,而有效硼含量相对高时,为0.32mg/kg,有机质仅有7.21g/kg,水解氮仅为41.80mg/kg时,空蓬率高达90%,说明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高低是决定空蓬率高低的关键.建议补充土壤有机质,增施氮肥解决板栗空蓬问题.  相似文献   

15.
花椒水肥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凤县平木乡6个典型花椒园水肥管理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在目前的水肥管理中存在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花椒前期缺水、农家肥施用不当、化肥施用时间和量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乌海市平沟煤矸石山上平台和边坡两种不同小地形上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化验,研究煤矸石山两种小地形对土壤养分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在两种不同小地形上表现为边坡>平台,土壤P素、K素含量表现为平台>边坡,总体而言,边坡上土壤养分恢复效果比平台好。平台和边坡上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深度中均表现为:0~20 cm层>20~40 cm层。通过参考土壤养分分级与丰缺度标准,目前土壤养分丰缺度主要呈现出缺或极缺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临夏刘家峡库区沿岸四县5年生花椒园间作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ns),结果表明,每年每667m~2椒园间作黄芪可控制土壤流失量5.85kg,3~4a可控制土壤流失量17.55~23.40kg,较椒园间作小麦、油菜、豌豆等夏季作物的传统经营模式减少土壤流失量17.55~23.40kg,相当于3~4a减少水库淤泥17.55~23.40kg。年花椒、黄芪纯收益1 443元,生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并总结出了椒园间作黄芪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陕西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陕西省花椒产业基地已具规模、科技领先全国、加工业发展迅速等发展现状,存在管理落后、单产低,果实采摘困难,冻害突出等问题,提出了以现有花椒园改造、管理为重点,促其由粗放经营模式向标准化、集约化、良种化、规范化生产模式转变,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选用优良新品种、科学栽植、高起点新建园,合理施肥、加强土壤与树体综合管理、提高灾害防控能力,选用少刺或无刺优良品种、选择合理株行距、降低采椒成本,建立不同区域示范样板点推广应用新技术,延长产业链等陕西省花椒产业发展壮大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主要花椒产地的18个试验点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总铅的内梅罗指数污染评价,分析了各样本铅的5种形态,比较了各主产区样本铅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以及pH值对铅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花椒产地土壤中残渣态铅含量均显著高于各样地土壤中的其他四种形态,铁锰态铅含量均显著高于有机态铅、碳酸盐态铅和交换态铅。pH值7的土壤样本中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都显著低于其他样本。18个花椒供试地土壤样品中B主产区土样铅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显著高于A主产区,也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区。按现行四川森林食品产地环境和产品限量标准,花椒产地土壤总铅含量有一定的超标风险,仍然需要适时监测,但四川森林食品产地环境和产品限量标准以及内梅罗污染评估结果所反映的产地土壤铅污染超标都比较片面,建议加入有效铅含量测定做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京东板栗”主产区的河北省抚宁县板栗栽培地的土壤养分检测表明,土壤中硼含量低并不是空蓬率高的主要原因,当有效硼仅为0.30mg/kg时,而有机质含量高达9.13g/kg,水解氮高达89.05mg/kg时,空蓬率仅为8%,而有效硼含量相对高时,为0.32mg/kg,有机质仅有7.21g/kg,水解氮仅为41.80mg/kg时,空蓬率高达90%,说明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高低是决定空蓬率高低的关键。建议补充土壤有机质,增施氮肥解决板栗空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