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草稻作为一种特殊的稻田杂草,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危害,它的控制已成为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概述了杂革稻的形态、开花、落粒和种子休眠和出苗等生物学特性,从而了解杂草稻的危害原因,对栽培稻产量和米质影响,及潜在基因漂移的风险。并探讨了从栽培、化学、遗传和预防等措施综合控制杂草稻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杂草稻是水稻生产上的恶性杂草之一。由于轻型栽培模式的推广,近年来,杂草稻在临沂市的发生面积有较大扩展,不仅对旱直播稻造成危害,且对移栽稻也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切实有效地控制杂草稻发生危害,通过系统调查和研究,明确了临沂市水稻田杂草稻的形态特征与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总结出了以"切断种源、合理耕作、及早拔除、巧用药剂"为核心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2006年在扬州定点追踪了直播稻、麦套稻、抛秧稻、手插秧等不同稻作方式的杂草稻发生动态,并配合大面积生产调查,研究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研究表明,杂草稻的发生和严重危害主要是由于水稻生产方式日益简化积累、种子混杂等原因造成的;杂草稻危害一般是直播稻〉麦套稻〉抛秧〉手插秧;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杂草稻与栽培稻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别。根据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态差异,提出了“切断种源,形态去杂”的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4.
杂草稻是生长形态与栽培稻相似,而稻米质量、落粒性和休眠性等性状不符合栽培稻生产需求的一类杂草。江苏省是我国杂草稻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杂草稻的起源、性状和防控,杂草稻群体作为种质资源用于栽培稻品种改良尚无系统研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种质资源是栽培稻育种以及品种改良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收集21个江苏省不同地区的杂草稻群体、6个栽培稻品种和2个杂草稻对照群体为材料,通过在海南同质园种植,测定18个表型性状,分析其性状的多样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的齐穗期和齐花期均明显早于栽培稻,杂草稻的实粒数和总粒数均较优于栽培稻,杂草稻资源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2.99%~196.29%,多样性指数为0.27~2.06,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结实率,其次为实粒数、剑叶长/宽和总粒数。相关性分析表明,18个表型性状之间大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始穗期和始花期与株高、穗长、剑叶长宽比、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分蘖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长、剑叶长宽比、分蘖数、始穗期、始花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8个表型性状集中在累计贡献率为70.57%的6个主成份,其中正相关影响最大的性状是杂草稻的始穗期、始花期、齐穗期、齐花期、总粒数、实粒数等性状。聚类分析将23个杂草稻群体在欧式距离为5时分为5大类。18个指标综合评价D值>0.68的有3个群体,其中,来自南通如皋WJ-NJ1的D值最高(0.715),其次是来自常州金坛WJ-CZ1(0.698)和盐城市辖区WJ-YC2(0.682)。本研究为杂草稻种质资源在未来的辅助育种以及栽培稻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个丹东杂草稻的形态与微卫星标记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19对籼粳特异性水稻微卫星标记,分析比较了4份丹东杂草稻(WS、WL、BS和BL)与标准籼粳对照品种之间的差异.同时应用程式指数法根据稃毛、酚反应、穗轴第1节间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谷粒长宽比等6项指标对杂草稻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分子标记分析及形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WL属粳型,另外三份杂草稻属于偏粳型.另外,发现丹东杂草稻和粳稻测验种的亲缘关系比东乡野生稻更近,表明杂草稻属于粳偏栽培型.由此推测丹东杂草稻可能是由古老栽培稻演变而来.试验结果对进一步了解研究杂草稻特性并在育种中利用其有利基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沈农265田中插入不同密度的杂草稻WR03-12,研究杂草稻对栽培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竞争对栽培稻的叶片长宽和株高影响不大,对栽培稻的产量影响较大,在9、7、5、3、1株杂草稻/m2处理中,栽培稻分别减产44.65%、36.89%、24.67%、17.58%、1.37%,其中使栽培稻显著减产的最低密度为3株杂草稻/m2。杂草稻的竞争使栽培稻的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两种生物型的江都杂草稻为材料,考查了杂草稻的生物学性状并对其进行了SSR分析, 旨在确定江都杂草稻的生物类型、遗传特性以及对栽培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可分为两个生物型,一类是矮秆类型,包括JDWR A和JDWR C;一类是高秆类型,包括JDWR B。两种类型的杂草稻均属于籼型杂草稻。JDWR A与JDWR C亲缘关系较近,矮秆类型的杂草稻与高秆类型的杂草稻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杂交稻不育系亲本珍汕97A的亲缘关系较近。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田间竞争实验表明,矮秆类型的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因子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以沈农265与杂草稻WR03-12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替代法研究杂草稻与栽培稻灌浆期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变化。盆栽模拟试验证明,在同一时期栽培稻各器官的含氮量和氮素积累量随着杂草稻插入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栽培稻根部受影响最为显著。对不同处理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栽培稻单株产量随杂草稻插入比例的增加明显下降,处理间皆达到极显著水平。杂草稻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受种植比例影响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石桥稻区稻田杂草发生程度日趋严重,已对水稻生产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探索杂草防治策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种综合技术彻底防治以野慈姑、水绵、雨久花、莎草等为主的杂草,是推动大石桥稻区水稻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北方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北方稻区收集的93份杂草稻材料和16个栽培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胚轴伸长特性。结果表明,杂草稻和栽培稻的中胚轴在光照条件下不伸长,而在黑暗条件下都有伸长,但不同材料伸长的能力不同,杂草稻的中胚轴伸长能力强于栽培稻。在栽培稻中,籼稻的中胚轴伸长能力又强于粳稻。以中胚轴长度为指标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的109份材料可以分为长中胚轴类型、短中胚轴类型和中间类型三种。57%的杂草稻材料属于长中胚轴类型和中间类型。除籼稻品种IR70外,其它栽培稻品种均属于短中胚轴类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农户尝试采用轻简的直播栽培方式种植水稻;但因未完全掌握科学的直播栽培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常面临水稻出苗率低、易倒伏和杂草防治难等问题。分析了影响水直播稻产量的因素,从直播稻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水分管理及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介绍了三江平原水直播稻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三江平原水直播稻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帮助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2.
岳优9113麦后稻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淮河流域水稻旱直播发展迅速,从种子处理、播种、肥水管理、杂草与病虫防治等方面对岳优9113麦后稻旱直播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信阳地区岳优9113麦后稻旱直播节水栽培的优点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江苏“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和农户杂草防控措施现状,对灌南、盐都、盱眙、高邮、广陵、溧阳、常熟等7个地方12个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开展田间调查和农户访谈。结果表明,在120块稻虾田内共记录到25种杂草;稻虾轮作田禾本科杂草和千金子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共生田。稻虾轮作稻田杂草以稗属杂草、杂草稻、千金子、李氏禾、异型莎草、水苋菜属杂草、鸭舌草为主;稻虾共生稻田杂草以杂草稻、稗属杂草、千金子、异型莎草为主。除有机栽培模式外,稻虾轮作稻田控草方式为“土壤处理+茎叶处理+人工拔除”,稻田杂草防控总用药和人工成本平均1 863.75元/hm2。稻虾共生稻田控草技术主要为“水层控草+龙虾控草+人工拔除”,部分稻田使用丙草胺、苄嘧磺隆等土壤处理除草剂,稻田杂草防控总成本平均907.50元/hm2。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方稻田中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难治杂草,重点介绍了稻稗(旱稗)、葡茎剪股颖、稻李氏禾(秕壳草)、三棱草、水绵(青苔)等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北方稻田中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难治杂草,重点介绍了稻稗(旱稗)、葡茎剪股颖、稻李氏禾(秕壳草)、三棱草、水绵(青苔)等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勇 《北方水稻》2012,42(5):56-57
阐述了冀东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症状特点、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分析了该病害近年来在该地区的发生流行特点,提出了栽培抗(耐)病品种、合理安排移栽期、平衡施肥、清洁田园杂草、药剂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以降低条纹叶枯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杂草稻的生态考察和鉴定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对海南岛杂草稻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描述,杂草稻混生在深水稻中繁衍。种子休眠性研究表明,海南杂草稻的种子休眠性介于籼稻品种和野生稻之间,证实了这种杂草稻靠种子休眠可度过不良条件,从而繁衍下来。海南杂草稻为一年生草本,水生或陆生,形态上类似籼稻。对杂草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描述,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SSILP、InDel和SSR标记的杂草稻籼粳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0对SSILP、30对InDel和43对SSR标记对来自斯里兰卡的28份杂草稻和14栽培稻,来自国内外的9份籼型栽培稻、7份粳型栽培稻和4份代表性杂草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SSILP、InDel和SSR标记分别检测到84、61和213个等位基因,其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57、0.255和0.543。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的42份斯里兰卡杂草稻和栽培稻均为籼型。SSILP与InDel标记的相关性很高(r=0.989),而它们与SSR标记相关性较低(0.812和0.808)。结果表明,SSILP和InDel标记可高效鉴别各类稻种资源的籼粳属性,而SSR标记更适用于亚种内的分类。  相似文献   

19.
基于植物学性状的吉林省杂草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直播技术和免耕方式的推广,杂草稻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大,寻找有效的杂草稻防除措施己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吉林省19份杂草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吉林省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多表现为秆黄色,赤褐色、黄色、黑褐色、紫黑色、灰黑色、黄褐色和银灰色;果皮色以红色果皮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有芒,芒色以秆黄和赤褐为主;易落粒;易倒伏。通过分层聚类将33份供试材料分为了5类。利用程氏指数法对19份杂草稻材料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杂草稻主要以粳型为主,少部分为偏粳型。  相似文献   

20.
对从韩国引进、收集于亚洲不同产稻国的杂草稻材料,田间隔离种植、观察、记载杂草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的199份杂草稻中,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共6种,多数表现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微红、金色(似栽培稻颖色),部分表现黑褐色和褐色(似野生稻颖色);种皮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白色;40.7%材料有芒,芒色以金色和紫色为主;部分材料易落粒;再生力强。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变异类型丰富,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水稻改良中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