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尤溪县自1988年开始种植再生稻,23?a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逐渐提高,2010年全县推广再生稻0.75万hm2,取得了全县平均单产896kg/667m2(头季稻597kg/667m2,再生季299kg/667m2)的好收成,介绍了尤溪县再生稻生产取得超高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光江 《作物研究》2003,17(2):96-96,98
再生稻栽培技术,是一种轻型栽培技术,因其省工省种高效,而深受农民的青睐。1998年道县富塘乡曹家村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0.38hm2,两季产量12130kg/hm2,其中再生稻产量达4500kg/hm2。2002年,全村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面积23.1hm2,占全村稻田面积的92.7%,两季产量12000kg/hm2。2002年,全县此项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000hm2,两季产量11500kg/hm2,其中再生产量3000kg/hm2。1 少耕直播栽培的好处1.1 再生穗多少耕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一次播种,两次收获,不仅节省秧田,而且节约了种子。每公顷用杂交种量18.7~22.5kg,而常规栽培法两季用杂交种量每公…  相似文献   

3.
Ⅱ优明86再生稻示范片的组织与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明86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主持育成的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米质较优、再生力强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是尤溪县近年再生稻和单季稻推广的当家种,2003年在尤溪县梅仙镇下保村进行了68 hm2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示范,取得全示范片平均产量头季11 328kg/hm2、再生季5 942 kg/hm2,年产量达17 270 kg/hm2的超高产水平.现将Ⅱ优明8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千亩示范片取得的成效与组织措施总结如下,以期为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籼型双晚杂交稻组合作再生稻表现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籼型双晚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桐城)作再生稻栽培,并与双季籼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0个组合再生稻头季全生育期133~142 d,平均137.3 d,产量7.62~10.41 t/hm2,平均9.18 t/hm2;再生季全生育期59~69 d,平均63.8 d,产量3.26~5.56 t/hm2,平均4.30 t/hm2;2季总产11.12~14.93 t/hm2,平均13.48 t/hm2。与双季籼稻2季产量相比,10个组合中有4个组合再生稻2季增产;10个组合再生稻2季经济效益均高于双季籼稻2季,每公顷多收入207~8 835元,平均5 426元。结果表明,在双季稻北缘地区选用丰源优358、隆平207、金优284等高产稳产、抗倒性强、穗形较大、母茎再生率高且再生穗多的双晚籼型杂交稻组合培育再生稻,不仅省工、省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天优3301在沙县作再生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沙县高桥镇杉口村引进天优3301作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种植获得高产,表现再生能力强,高产稳产,其中头季稻平均产量706.8 kg/667m2,再生季平均产量401.3 kg/667m2,全年稻谷平均产量1 108.1 kg/667m2,适宜在沙县作再生稻种植。介绍了天优3301作再生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超级稻丰两优香1号再生栽培示范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级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进行再生栽培示范和系统观察,丰两优香1号再生苗节数均为5个节,再生苗的节间长度均比头季短;再生季植株上部3片功能叶面积均比头季小;再生栽培两季稻谷产量可达到15 274.5 kg/hm2,比"早稻-晚稻"连作种植产量低733.5 kg/hm2,但是再生稻米质优、价格高,总产值与双季稻相当,同时因再生稻省种、省工、省投入,纯收入比双季稻连作高3 736元/hm2。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4,(4):33-35
用Y两优2号在孝感市作再生稻栽培,头季稻实收产量9.64 t/hm2,再生稻实收产量4.15 t/hm2,2季实收总产量13.79t/hm2,比示范区周边的一季粳稻产量增加5.69 t/hm2,产值增加14 800.5元/hm2,纯收入增加6 663.0元/hm2。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黄寅虎 《作物研究》1992,6(1):45-45,4
1901年,益阳地区中稻蓄留再生稻面积2.1万亩,头季平均亩产538.9kg,再生稻平均亩产159.9kg,两季合计亩产698.8kg。千山红农场连片种植582.5万亩,头季平均亩产550.6kg,再生稻平均亩产187.3kg,两季合计亩产737.9kg。其中该场一分场七队农户秦再奇种植2.0亩汕优63蓄留再生稻,头季平均亩产510.0kg,再生稻平均亩产305.0kg,创益阳地区再生稻单产最高纪录。展示了益阳地区再生稻生产有着很大潜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9.
杂交中稻—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单季中稻区改一季稻为中稻一再生稻,单产普遍比单种提高50%~70%。但再生季单产水平相距颇远,大体可分为四个档次,即低产:<3000kg/hm2;中产:3000~4499kg/hm2;高产:4500~5999kg/hm2;超高产:≥6000kg/hm2。为使再生稻产量向更高的目标进取,挖掘再生稻的巨大产量潜力,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现就再生稻高产与超高产、实现两季“亩产超吨粮”(st/hmz)的可行性及技术阐述于下:(-)“吨粮田”开发的可行性福建省经7年的试验示范,已有300O多公顷中稻一再生稻田达到两季“亩产超吨粮”(l儿mz)。其中,头季稻平均单产10…  相似文献   

10.
Ⅱ优航1号在武夷山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优航1号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用Ⅱ-32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超级稻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4003),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武夷山市种子站于2002年引进该组合在星村镇黄村进行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表现突出,再生稻栽培示范面积从2002年的0.24hm2发展到2005年的193hm2,主要集中在武夷山市南片的星村镇,其他乡镇也有零星栽培.其中2004年示范面积为40.9hm2,两季平均产量达915.3kg/667m2,最高产量高达1 012.7kg/667m2.现将Ⅱ优航1号在武夷山市作再生稻栽培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甬优12抽穗动态调查及稻曲病预防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其品质。稻曲病发生后(出现稻曲球)就很难防治,只能预防不能治疗。适时打药是高效预防稻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而言,在破口前10~13 d用专化杀菌剂预防1次、破口期再预防1次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59%和98.33%;仅在破口前10 d或13 d喷1次药预防的处理,穗防效分别为86.95%和87.36%,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98%和95.99%。鉴于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确定具体哪一天是破口前的第10 d或第13 d,本研究采用水稻生理学性状"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2叶叶枕持平,或叶枕距为零)界定为最佳打药期,即稻田中1/3~1/2水稻植株处于叶枕平为第1次打药预防稻曲病的适期,第2次打药适期为破口前。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和完善湘南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以‘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在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晚稻在不同秸秆覆盖(覆盖或不覆盖)和不同灌水深度(5 cm和10 cm)条件下的产量、稻米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深灌处理分蘖较多,但成穗率较低;深灌处理最大叶面积指数较大,但孕穗后降幅也较大;秸秆覆盖处理地上部干物重小于不覆盖处理,而浅灌与深灌处理干物质积累差异不大;秸秆覆盖与不覆盖处理间产量差异不大,而浅灌处理较深灌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增幅为4.2%~4.6%,处理间产量差异主要由有效穗数差异所致;灌溉深度和秸秆覆盖对稻米加工品质无影响,但浅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而秸秆覆盖使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降低;浅灌可显著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而秸秆覆盖作用较小。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湘南晚稻作用较小,而浅水灌溉可达到增产、提质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现有的固体水稻苗床调理剂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与床土拌和花工费时、不容易拌匀施匀等问题,经多年攻关研究,成功开发出可拌种/包衣、播时洒施、播后芽前喷施、立针期喷施的液体水稻苗床调理剂——苗壮丰。产品除N、P2O5、K2O总养分≥210(140-45-25)g/L,有机质含量≥30g/L,pH值≤6,微量元素≥5.5g/L(其中Zn≥2.0)之外,还添加了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光合效率、控制养分流失等成分。跟现有产品相比,不仅使用方便、省事省工,且对出苗较为安全,能达到比较好的壮苗效果,根系发达、株高适中、假茎增粗、干物质量增加、秧龄弹性增大。2017年海安试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播后芽前喷施苗壮丰的处理白根数增40.5%,株高矮1.98cm,茎基宽增38.9%,SPAD值增55.1%,百苗干物质量增44.9%。为了更好的使用该新产品,文中最后给出水稻新型苗床调理剂——苗壮丰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曾涛  刘辉  胡琼  凡迪  熊玉唐 《中国稻米》2019,(1):110-112,114
为筛选到适宜黔北地区直播的优质杂交稻品种,以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宜香4245为对照,选用近年来审定的5个优质稻品种在遵义市余庆县进行试验,同时开展宜香4245品种传统人工栽插与直播的同田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生长情况、农艺性状正常,均可直播种植。从产量来看,C两优华占、宜香优2115、内香优6139较高,较对照宜香4245分别增产20.82%、17.84%和13.76%。宜香4245作直播较人工栽插每667 m2增产19.56 kg,减少人工投入3.5个,节本增收420元。C两优华占、宜香优2115、内香优6139和宜香4245适宜在黔北相似生态区作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5.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振荣  王君 《中国稻米》2019,(1):100-102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因过度使用化肥和施肥方式不当而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与环境污染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为了适应国家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发展战略需要,尽快解决目前徐州市水稻生产化肥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2015-2016年度组织开展的相关肥料利用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施氮素270~30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4∶3.6∶4.0,在倒3叶期施穗肥,是徐州市水稻生产较为适宜的施肥方式,既能保证有充足的穗数,又可争取较多的每穗粒数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培育机插秧必须使用育秧基质。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商品有机基质,能培育出素质较好的秧苗,但成本过高,制约了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笔者通过试验探索了红黄土谷壳混配基质规模化培育机插秧新技术,与高质量的有机商品基质育秧相比,红黄土谷壳混配基质亦可培育出同等质量的机插秧苗,并显著降低成本,适合工厂化、规模化培育机插秧。  相似文献   

17.
绥粳28是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优质、抗逆、香型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对该品种未来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今后寒地优质粳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评估双季稻区的氮肥减施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双季稻区,不同肥力水平稻田的化肥减施潜力还不明晰。本研究针对高中低肥力的双季稻田,通过在养分专家系统(NE)推荐的施氮量基础上设置氮肥增减15%、30%和45%的田间试验,分析了水稻产量及其与氮肥用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高中低肥力等级上各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大体呈现出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的趋势,与低肥力相比,中高肥力的早稻产量提高了2.30%~8.56%,晚稻产量提高了13.56%~17.94%。在NE基础上氮肥减施30%和45%处理下,高中低肥力水平的早稻产量比NE处理降低了8.05%~12.52%,晚稻产量降低了2.03%~6.67%,但低肥力中NE基础上氮肥减施30%的早稻产量则无显著降低。同时,NE基础上氮肥减施15%以及增施15%、30%和45%均不能显著提高高中低肥力水平的早晚稻产量。进一步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拟合表明,不同肥力等级上早晚稻的产量潜力和对应的氮肥合理用量均呈现出高肥力大于中肥力和低肥力的趋势,养分专家系统可以在实现95%的产量潜力下将氮肥减施12.94%~34.07%,且在维持高产的前提下,高肥力的氮肥减施比例明显低于中肥力和低肥力。因此,在南方双季稻地区,养分专家系统可以在高中低肥力水平实现化肥减施增效,但不同肥力等级氮肥减施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野生稻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到水稻上,可以诱导水稻产生对稻瘟病的抗性。为了明确该内生菌田间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2017年在浙江省桐庐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稻镰状瓶霉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稻稻瘟病的防效与春雷霉素和芽孢杆菌相当,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用菌剂的处理对叶瘟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稻镰状瓶霉播后7d、14d施药处理对穗颈瘟的防效亦达70%以上。由此可见,稻镰状瓶霉可用于直播稻稻瘟病防治,拌种或播后撒施1次即可有效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参加汉中地区水稻新品种展示的45个籼稻糙米、精米中锌、铁、锰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同时进行田间喷施试验,设置喷蒸馏水(CK)、喷Zn、喷Zn+井酮三环唑3个处理,探讨了锌肥与井酮三环唑配施对水稻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5个水稻品种糙米中锌、铁、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44mg/kg、10.99mg/kg和25.09mg/kg,精米中锌、铁、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39mg/kg、4.14mg/kg和7.38mg/kg;糙米中锌、铁、锰含量分别是精米中的1.53倍、2.56倍和3.40倍,即在去糙过程中锌、铁、锰的损失率分别为34.69%、62.33%和70.59%;喷施锌肥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同时增加籽粒锌含量。喷Zn、喷Zn+井酮三环唑处理使糙米Zn含量由CK的17.63mg/kg分别提高到22.14mg/kg和21.50mg/kg,增幅分别为25.6%和22.0%,精米Zn含量由CK的10.57mg/kg分别提高到14.08mg/kg和14.79mg/kg,增幅分别为33.2%和40.0%。水稻喷施叶面锌肥与农药后不仅能显著增加稻米锌含量,而且有效预防病虫害。因此,喷施锌肥与喷施农药有机结合有望成为缺锌土壤同时满足籽粒富锌和病虫害防治需求的高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