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浙优8号、野香优3号、桂育9号、桂禾丰、Y两优1号、昌两优8号等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宽窄行和等行距两种栽植方式,以控释肥作基肥一次性施肥,对适合稻鱼系统的水稻品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Y两优1号和中浙优8号的产量高,可分别作为双季稻稻鱼系统早季中偏晚和晚熟品种种植,桂育9号生育期、株高、产量、叶面积指数各方面表现适中,可作为稻鱼系统中熟品种种植。栽植方式对各水稻品种的分蘖、株高、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宽窄行栽植能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适合稻鱼系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应于滴灌燕麦的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0年通过裂区试验,设置20 cm(A,常规等行距种植)、15 cm(B,带状种植)和10 cm(C,带状种植)3种行距作为主区,以及22.5 kg·hm-2(Y)、0 kg·hm-2(N)2个保水剂施用水平作为副区,分析行距和保水剂对滴灌燕麦群体数量、群体质量和产量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缩小行距能够促进燕麦群体结构形成、群体质量提升以及产量的增加,过度缩小行距则会抑制燕麦生长。在不施用保水剂条件下,AN和BN处理间燕麦群体结构、群体质量及产量基本上差异不显著;施用保水剂后差异显著,与AY处理相比,BY处理分蘖期总茎数、分蘖数、分蘖成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抗倒伏指数和籽粒产量2年平均分别提高1.93%、4.48%、4.40%、3.37%、9.43%、6.87%和16.65%。同种行距下,保水剂的施用能不同程度促进燕麦群体结构形成、群体质量提升以及产量的增加,整体以行距为15 cm的带状种植表现更优;与BN处理相比,BY处理的基本苗数、分蘖盛期总茎数、总分蘖数、分蘖成穗率、株高、叶面积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广西武宣县春植蔗种植为例,探索宽窄行机械种植对甘蔗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机械种植甘蔗方便管理、易于植保护理,出苗率、分蘖率显著优于常规等行距大田生产,表现出通风透光好、出苗整齐度高、长势均匀、植株空间分配合理、病虫为害少、不风折、不倒伏、有效茎数增多、单产显著提升的效果,是增加种蔗收入、节本增效的理想甘蔗...  相似文献   

4.
以珍珠豆小果型花生远杂6号为材料,研究了夏直播花生在1.8×105~2.25×105穴/hm2密度及不同配置方式下叶片功能、光合特性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合理密植对花生群体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8×105穴/hm2密度相比,2.25×105穴/hm2种植会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能力和群体间中下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群体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上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饱果率和出仁率。2.25×105穴/hm2产量比1.8×105穴/hm2处理产量高12.44%,双粒播种产量比单粒播种高12.47%,等行距种植和宽窄行种植产量基本一致。远杂6号为耐密品种,夏直播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荚果商品性。  相似文献   

5.
在油后短季直播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施氮量对于棉花群体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各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于提高棉花群体成铃数具有重要意义。密度对于提高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种因素分别对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交互作用对产量的提高也有极显著影响。施氮量180 kg/hm2处理的群体具有较高的上半部纤维长度、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高密度比低密度群体具有相对高的整齐度指数;等行距处理比宽窄行处理整齐度指数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南疆沙雅植棉区冀棉668轻简化种植模式的适用性,于2019年进行了等行距种植模式(一膜三行,76 cm)和宽窄行模式(一膜六行,66 cm+10 cm)的轻简化栽培大田对比试验,比较了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棉花生育期、冠层指标、光合特性、干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模式生育期、植株形态、叶面积指数、光能截获率、干物质累积及产量均存在明显的不同。等行距模式较宽窄行模式棉花生育进程提前3 d,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7.8 cm、0.14 cm,单株果枝和单株结铃分别多1.1个、1.2个;从棉花冠层特性来看,等行距模式下的叶面积指数、光能截获率、叶绿素含量生育前期均低于宽窄行模式,生育后期升高较快,且等行距模式下干物质积累增加,籽棉和皮棉产量提高8.5%、7.3%。本试验条件下,等行距种植模式有利于冀棉668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3种栽插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采用小区对比方法,研究了3种栽插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组穴均错栽插方式大幅提高了水稻种植密度,水稻生育期延后3~4 d,改善了稻株光养供给条件,叶绿素含量较高,光能利用率提高,有效增加了单位面积总苗数、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可获得11 711.11 kg/hm~2的产量,比宽行窄株的2种栽插方式分别增产11.66%和19.91%。在本试验条件下,宽窄行组穴均错栽插方式水稻栽插密度为27万穴/hm2,能发挥高产潜力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株行配置对春玉米根冠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7.50万株/hm2和9.7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60 cm+60 cm等行距和40 cm+80 cm宽窄行两个行距配置,比较株行配置对春玉米冠层、根系结构与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果穗、茎鞘干重百分比垂直分布明显上移,叶片干重百分比在垂直分布变化较小,行距配置对果穗、茎鞘干重百分比在垂直分布上影响较小。相对于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叶片干重百分比有下移趋势,群体不同叶位叶面积指数也表现为同一密度下,宽窄行种植群体上层LAI较小,穗位叶高效叶层LAI较大;随密度增加,根重有纵向下移的趋势,根系TTC还原强度在不同土层深度都显著降低。同一密度下,宽窄行种植根重的垂直分布出现下移趋势,根系TTC还原强度略高于等行距种植。高密度条件下,宽窄行种植降低了玉米果穗秃尖长,显著增加果穗穗粒数,因而显著提高产量,增产2.73%~10.86%,说明在宁夏扬黄灌区较高种植密度下,采用宽窄行种植能优化不同叶层结构,适当增加深层土壤根系所占比例及活力,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市4个水稻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机插秧和旱直播两种模式进行种植,比较了两种栽培模式水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旱直播条件下的水稻株高显著低于机插秧,两种模式下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穂长、千粒重、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实际产量因品种而异。从经济效益来看,旱直播高于机插秧。  相似文献   

10.
甘蔗间种玉米试验设3个处理:宽窄行模式,宽窄行140cm、80cm,玉米双行间种在宽行墒面上;1.1 m等行距模式,采用隔一间一,玉米双行间种在甘蔗行间;1.1 m等行距模式单种甘蔗为对照。结果表明,甘蔗间种玉米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模式,均能提高甘蔗产量,等行距模式增幅达19.2%,宽窄行模式增幅达11.5%,等行距模式玉米产量为376.5kg/667m2,宽窄行模式玉米产量为338.9 kg/667m2;在0.3~0.5m株距密度下,随着玉米株距的增加,玉米产量增加,玉米密度与甘蔗产量之间没有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株行距配置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明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光能截获的影响,2006和2007年,选用3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在湖南省长沙、桂东和永州3个试验点进行大田试验,主要研究了等行距、宽行窄株、宽窄行3种插植方式下的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特性、群体生长特征、光能利用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3个超级稻采用宽窄行插植方式的平均产量为9387kg/hm^2,分别比宽行窄株和等行距处理高2.4%和4.3%。采用宽窄行和宽行窄株插植,在不降低群体有效光合辐射截获量的同时,可提高中下部叶片的光截获量.从而提高群体的光合利用率,增加籽粒充实度,实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甘蔗宽窄行种植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甘蔗糖份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试验对甘蔗萌芽、分蘖、株高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甘蔗宽行双行种植比窄行单行种植有效茎数明显增加,因而甘蔗增产显著,糖份差异不大。因宽行双行植间套种花生、矮生甜玉米,多收了一选作物,因而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3.
甘蔗宽窄行种植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奕玺  张成家 《广西蔗糖》2005,(3):26-27,48
为了探索甘蔗宽窄行种植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甘蔗糖分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试验对甘蔗萌芽、分蘖、株高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甘蔗宽行双行种植比窄行单行种植有效茎数明显增加,因而甘蔗增产显著,糖分差异不大。因宽行双行植间套种花生、矮生甜玉米,多收了一造作物,因而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4.
高肥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泛麦5号的群体动态、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不同的效果,其中以15cm:30cm宽窄行种植方式产量最高,为最佳种植方式;其次是15cm:25cm宽窄行,而20cm:20cm等行距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5,(1):34-38
对手栽、抛秧、机插、直播等4种种植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系统比较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丰两优香1号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丰两优香1号的产量手栽和抛秧最高,机插其次,直播最低,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总粒数;生育期、分蘖发生动态、干物质积累以及抗倒能力等生长发育指标不同种植方式间都有较明显的差异。根据丰两优香1号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直播技术在浙江省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精量机穴播、撒直播、手插秧等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同时进行水稻机穴播的生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机穴播密度为23.5万hm2时,杂交籼稻内2优6号、杂交粳稻甬优9号和甬优12的产量和手插秧相近,都显著高于撒直播;机穴播的优势在于分蘖发生早且多,与手插秧相比,内2优6号、甬优9号和甬优12机穴播的每穗粒数分别降低7.92%、24.88%和15.68%,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1.75%、21.92%和31.11%。2012年和2013年进行水稻机穴播生产示范,内2优6号、甬优9号和甬优12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9 667.6 kg/hm2、12 285.0 kg/hm2和12 294.8 kg/hm2,进一步说明水稻机穴播高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喀什地区的机采棉花种植模式,2019年在喀什地区疏勒县,开展了机采棉花不同种植模式对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除等行距模式(R2和R3)较宽窄行模式(R1和R4)的出苗期提前2天外,处理间的生育进程和生育期无差异;种植模式对棉花始果枝位及高度影响较小,对单铃重和衣分、脱叶率和吐絮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R1模式(一膜六行宽窄行)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最高,其籽棉产量分别较R2、R3和R4模式高9.00%、12.67%和9.11%。结合生产实际,一膜六行宽窄行(64 cm+12 cm)机采种植模式更适宜喀什地区。  相似文献   

18.
甘蔗机械化种植不同宽窄行行距新植、宿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种植以宽窄行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可以降低投入,提高产量和糖分,方便管理,增加经济效益。通过对甘蔗机械化种植三种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与传统行距的一年新植与一年宿根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4+0.5)m宽窄双行与行距(1.6+0.4)m宽窄双行在农艺性状、蔗茎产量、甘蔗糖分和经济效益各方面综合表现优于对照(行距1.2m单行)。有进一步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黔糖4号作供试品种,实施甘蔗坝地宽窄行深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深沟处理能很好地改良田间小气候,增强植株对强光的分层立体高效利用,提高光合效率,增强植株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因而对出苗率、分蘖率、茎径、株高、单茎重、产量、蔗糖分含量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单茎重、株高、产量、蔗糖分含量等考察指标分别较对照增加0.6kq/株、47.6 cm/株、21.25%、0.88%,同时处理因宽行间作而增加年收入3946.5元/hm2.从而实现年综合纯收入增加8977.5元/hm2,经济效益提高117.08%,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株行距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选用辽宁省高油大豆品种辽豆14号和辽豆11号,探讨了不同株行距对两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减少,单株有效荚重降低,百粒重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品种、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行距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