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表明,单季晚稻应用“宽行窄株”机械育插秧,适宜采用“壮苗早栽、足丛早发、足穗大穗”的高产途径。重点是“选用强蘖高产品种,秧土配基大田配钾,适期早播分批播种,适时早栽足丛浅插,促前保后肥水调控,重防兼治综防病虫,早促早发足穗大穗”,即“二早二配二足”的因机、因种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连作晚稻秀水03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连作晚稻旱育移栽、抛秧和机插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机插水稻产量较高、成本较低、效益较好,水稻机插可在杭州市余杭区扩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选择六种类型水稻育秧基质进行盘育毯苗机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基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差异较大,不同育秧基质组分和养分供应强度与秧苗素质表现密切相关;不同基质育秧盘根效果与机插缺穴漏插关系密切,直接影响栽插的基本苗数、群体高峰苗及最终成穗数;产量因子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有较强的补偿效应,最终产量差异缩小。综合评价:沃野、培蕾、兴农三类基质表现突出,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甬优538、甬优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轻多效唑水育秧(T1)、重多效唑水育秧(T2)和轻多效唑旱育秧(T3)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超秧龄机插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2、T3处理的苗高、生物量受到抑制,成秧率变高,漏秧率降低,基本苗数增加;机插后2个品种的抽穗期均推迟,甬优538 T2、T3处理的产量高于T1处理,甬优9号T2、T3处理的产量低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5.
机械插秧对水稻根系伤害重,插深一致,插后返青慢,但是可以保证一定的苗数;人插植伤小,插后易缓苗,但是插秧时难保证插深、密度,人为因素难把握;钵育苗可增加单株生长空间,插后无植伤,提高带蘖率及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试验证明,钵育摆栽是最有效的增产增收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置"钵苗机插+高密度(M_1D_1)"、"钵苗机插+中密度(M_1D_2)"、"钵苗机插+低密度(M_1D_3)"、"毯苗机插+高密度(M_2D_4)"、"毯苗机插+中密度(M_2D_5)"、"毯苗机插+低密度(M_2D_6)"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的处理开展试验。【结果】秧龄与插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光合生产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且互作效应显著。同一机插方式及密度处理下,机插25 d秧龄水稻的秧苗素质、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单茎叶片和茎鞘表观转运量及转运率、单茎和群体干物质量、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光合势、抽穗后净同化率以及产量均明显优于40 d秧龄处理。同一秧龄和机插方式下,水稻群体茎蘖数、各时期LAI和衰减率、群体干物质量、光合势以及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抽穗后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在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均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M_1D_2处理最优,而毯苗机插则表现为随着密度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且钵苗机插各指标较毯苗优势明显。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行距33 cm、配套株距14.5~15.5 cm,因群体总颖花数、结实率的优势,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中又以行距33 cm、株距15.5 cm最能充分发挥其杂交籼稻株型的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到12.74 t/hm~2,是本研究最佳组合;而毯苗机插随秧龄增大以及栽插密度的降低,群体质量指标恶化,有效穗数不同程度降低,产量并不高。  相似文献   

7.
赵长峰  杜宪录  刘守成 《北方水稻》2010,40(3):27-28,32
目前,子盘育苗机插和钵盘育苗机械摆栽是现阶段友谊农场生产中正在运用的育苗方式,钵体毯状育苗机插、植质钵盘育苗机插是两种新兴的正在试验中的育苗插秧方式。通过将这四种育苗方式插秧进行对比试验,从产量对比看,植质钵盘育苗机插产量最高,第二为钵体毯状育苗机插,第三为钵盘育苗机械摆栽,第四为子盘育苗机插,虽然植质钵盘育苗机插和钵体毯状育苗机插产量水平分别排在前两位,但在生产运用中都存在着有待解决的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对几种控释肥在晚稻上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高岭土聚脂胶结和丙烯晴胶结这两种控释肥能增强水稻抗逆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几种控释肥在晚稻上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高岭土聚脂胶结和丙烯晴胶结这两种控释肥能增强水稻抗逆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双晚机插适宜秧龄与播种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秧龄与播种量二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观察不同处理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秧龄25 d与30 d的处理有效穗多,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产量显著高于秧龄20 d处理;大田播种量0.75 kg/667m2与1 kg/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处理组合以秧龄30 d、播种量1 kg/667m2为最高,显著高于秧龄20 d、播种量0.75 kg/667m2和秧龄20 d、播种量1 kg/667m2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2.
以杂交稻和常规稻为试验材料,在苏南常熟、苏中兴化和苏北东海3个试验点同时开展播期试验,探讨迟播迟栽条件下机插稻稳产、增产问题。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试验点水稻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和结实率不断下降,生育期延迟且全生育期缩短。分析发现,每穗粒数受播期影响最大,其余依次为结实率、穗数、千粒重。甬优2638依其大穗优势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其产量优势减小。甬优2638在各稻区均表现出抽穗较早、群体库容大、生物产量高等优势,具有在迟播迟栽生产条件下获取稳产、高产的潜质。迟播迟栽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生育期具有较大影响。据此,从安全生育性及稳产角度考虑,对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稻区生产的最晚播期进行了初步拟定,以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方式下,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印刷播种方式下水稻增产1.9%~6.3%,差异显著;长生育期、大群体颖花量和高干物质积累量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增产的重要途径;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可使印刷播种方式毯苗机插水稻获得高产,行株距30.0 cm×13.0 cm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获得高产的较优配置。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晚籼钱优2015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移栽密度对钱优2015的生育期影响不大,对产量性状中穗长、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很大,移栽密度在1.4万/667m2时,能兼顾群体和个体,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以超级晚稻H优518为试验材料,进行播期和秧龄的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可在同生态区域作双晚机插,最迟安全播种期在7月1日前后,秧龄15~20 d移栽,可在武汉市"寒露风"的常年出现日期9月18日前后安全齐穗;播、插期越早,安全性越高,丰产性越好,最高单产可达723.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量对机插粳稻秧苗素质及大田栽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淮安市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机插标准化育秧技术,以淮稻11号和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对机插粳稻秧苗素质和大田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粳稻在120~130 g/盘、杂交粳稻在80~90 g/盘的播种量(干种)下,所育秧苗素质较好,不仅秧苗成毯效果佳,且大田的移栽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具有增产节本、效率提升、污染减轻和抗病增产等优点。介绍了浦城县盘亭乡超级稻机械插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西部早春温室大棚条件下,以北方粳型超级稻辽粳399为参试品种,探讨了不同育秧基质与秧盘组合处理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客土作育秧基质相比,其他3种育秧基质均具有提升秧苗素质的作用;与对照(客土+盒式秧盘)相比,其他7个组合处理下的秧苗素质更好,且运输更加方便,移栽根系损伤轻、缓苗时间短,并以M2K2组合处理(有机育苗基质+钵形毯状秧盘)表现最优,产量也最高,比对照增产11.91%。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连作晚稻育插秧中存在的播种量高、秧苗素质差及植伤较重等问题,以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和甬优1540为材料,对钵形毯苗和常规毯苗的播种育秧与机插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毯苗播种育秧方式相比,钵形毯苗精量播种育秧可以有效降低播种量,培育带土壮秧;与毯苗机插相比,钵形毯苗机插技术的伤秧率和漏插率低,在降低插秧密度条件下,其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抽穗期-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有效穗数却更高,实际产量增幅在5.42%~6.4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