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燕麦品种(系)间抗倒伏能力差异及其原因,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对选育的I-D品系及父本(青海甜燕麦)、母本(青海444),以抗倒伏较强的林纳和抗倒伏较弱的青引1号燕麦为对照,在开花期和乳熟期开展了表型性状、器官鲜重和茎秆力学特征等指标与抗倒伏性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找出影响燕麦倒伏的主要性状,探明燕麦抗倒伏评价的主要指标,为今后抗倒伏型燕麦品种选育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燕麦品种(系)乳熟期抗倒性强弱依次为林纳>I-D品系>青海甜燕麦>青海444>青引1号。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表观倒伏率与穗长、穗位高、株高、重心高度、各器官鲜重、节间长呈正相关,与茎粗、秆壁厚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秆力学特性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燕麦第二茎节对抗倒伏性的影响大于第三茎节。茎粗、秆壁厚、穿刺强度、茎秆折断力、折断弯矩、弯曲力矩和弯曲性能可作为燕麦抗倒性评价指标。株高对燕麦品种倒伏性的影响大于穗部特征,秆壁厚和茎粗对燕麦的抗倒性影响最大,穿刺强度最能反映燕麦品种抗倒伏能力,提高茎秆厚度和折断性能是提高燕麦抗倒伏能力的重要途径。选育的I-D品系燕麦株高适中,茎粗、秆壁厚、节间长及茎秆力学特性等方面优于亲本,其抗倒性显著优于亲本。  相似文献   

2.
南铭  赵桂琴  李晶  柴继宽  刘彦明 《草地学报》2018,26(6):1382-1391
以20个燕麦品种为材料,研究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性的关系,明确影响燕麦抗倒伏性的关键形态特征,为燕麦抗倒伏育种及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田间倒伏分级年际间变化不大,不同燕麦品种茎秆形态特征差异显著(P<0.05),均与茎秆倒伏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筛选出对燕麦倒伏起关键作用的6类主要形态因子,第2节粗度与壁厚、重量、节间充实度,机械强度、单茎(株)重、穗下节长是衡量和鉴定燕麦品种抗倒伏性强弱的关键形态指标。茎秆质量可划分为特优型、优质型、中间型和劣质型四种类型,其优劣程度间接反应抗倒伏能力,不同类型间茎秆倒伏指数和第2节机械强度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张燕红  郭占斌  刘瑞香 《草业科学》2022,(10):2191-2200
本研究选择14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品种(系)为材料,通过观测其生育期、株高、主茎直径、单株鲜重、单株粒重、千粒重、穗色、杆色、籽粒色及株型,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藜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藜麦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介于16.31%~46.18%;单株粒重与单株鲜重、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生育期、株高负相关,与主茎直径成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分别为形态因子、产量因子和生育周期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1.107%;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单株鲜重对单株粒重起限制作用;采用类平均法对14个不同藜麦品种(系)进行Q型聚类分析,在类间距离为3时,将供试藜麦分为6个类群。研究表明影响藜麦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千粒重、单株鲜重,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的藜麦综合评价体系,可为藜麦品种(系)的筛选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不同燕麦品种(系)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3个不同燕麦(Avena sative)品种(系)在江苏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比较,测定并分析了与适应性相关的物候期、生长速度、叶茎比、草产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生育期为199~210 d.对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积贡献率为84.706%的5个主成分因子;对各个品种(系)综合得分分析表明,杂叶307的综合得分最高,其干草产量和干鲜比最高,单株分蘖数和株高方面也表现较好,为供试品种(系)中最适合在扬州地区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高寒区不同燕麦(Avena sativa L.)资源抗倒伏能力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选择抗倒性不同的6份燕麦材料,比较其乳熟期生物量构成和茎秆特征与倒伏的关系,为燕麦抗倒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6份燕麦材料茎基部的第二茎节茎粗、茎粗系数、节间长显著高于第一茎节,第一茎节杆壁厚和茎部力学特性显著高于第二茎节。燕麦表观倒伏率与茎、穗和单株鲜、干重间呈显著负相关;与重心高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基部第一、二茎节茎粗、杆壁厚和茎粗系数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茎节长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秆力学特征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地上生物量、重心高度、茎秆基部的茎粗、杆壁厚和茎秆力学特性可作为高寒区燕麦抗倒伏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南铭  赵桂琴  李晶  柴继宽  刘彦明 《草地学报》2019,27(5):1284-1290
本研究以抗倒性不同的4个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乳熟期茎秆基部理化物质含量差异,探讨了茎秆理化特性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燕麦品种田间倒伏分级和实际倒伏率差异显著(P<0.05),抗倒伏品种与易倒伏品种在茎秆理化物质含量上差异显著(P<0.05)。抗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1节、第2节氮和镁低于易倒伏品种,而茎秆基部第1节、第2节钾、钙和硅高于易倒伏品种。另外,抗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1节、第2节木质素、纤维素和可溶性糖及C/N显著(P<0.05)高于易倒伏品种。4个燕麦品种茎秆基部理化物质与倒伏指数及其构成要素、茎秆基部形态特征间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茎秆基部第1节与第2节钾、钙和硅,可溶性糖、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的高低与燕麦抗倒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燕麦品种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柳英 《草业科学》1998,15(3):19-22
在西宁地区,对632个燕麦品种的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的性状差异很大,不同品种各性状最大与最小值的范围为;生育期75 ̄138d,千粒重13.2 ̄58.3g,茎粗0.25 ̄0.76cm,株高74.2 ̄210.0cm,单株粒重1.5 ̄14.9g,拮秆产量3030 ̄14910kg/hm^2,籽实产量1500 ̄5925kg/hm^2,粒色有白、黄、褐、棕、黑等;株高,生育期和产量三者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光强下鸭跖草科植物茎秆性状和力学特征的变化规律,以紫鸭跖草、花叶水竹草、吊竹梅和绿叶水竹草的茎段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遮光网设置5种光强梯度(分别为自然光强的100%、75%、50%、25%、5%)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光强对4种植物茎秆形态性状、解剖结构和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的降低,4种植物节间长显著增加(P<0.05),比茎重显著降低(P<0.05),除紫鸭跖草的茎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外,其他3种植物的茎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的光强对4种植物的表皮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髓直径以及茎粗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各组织结构与茎粗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光强降低使4种植物的髓细胞长和皮层细胞长显著增加(P<0.05),髓细胞宽和皮层细胞宽显著降低(P<0.05);4种植物的弯折性能和抗压强度以及紫鸭跖草、吊竹梅和绿叶水竹草的组织结构强度随光强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比茎重、表皮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髓直径、茎粗、皮层细胞宽、髓细胞宽与弯折性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髓细胞宽与组织结构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比茎重、表皮厚度、髓直径、髓细胞宽与抗压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综合上述结果,4种植物可以通过增加茎生物量的分配、节间长的方式在弱光环境中获取有限的光资源,但茎生物量的增加存在明显的阈值,且与节间长的增加呈失衡状态,导致比茎重的降低以及茎秆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造成4种植物的弯折性能、组织结构强度和抗压强度降低,隶属函数分析表明不同光强下花叶水竹草和吊竹梅的茎秆特性较优,其次为绿叶水竹草,最差的为紫鸭跖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种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系)茎秆进行拉伸、剪切、弯曲试验,并分析其纤维成分含量,对苜蓿茎秆抗倒伏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纤维苜蓿新品种(系)茎秆抗拉强度、抗剪切强度、抗弯曲刚度分别较甘农3号降低7.09 MPa,5.11 Mpa和0.21 MPa,茎秆拉伸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比甘农3号降低347.72 MPa,15.49 MPa、22.59 MPa,初花期茎秆NDF和ADF分别比甘农3号降低4.07%,6.18%,新品种(系)茎秆纤维含量低是其抗倒伏能力弱于甘农3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燕麦I-D新品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生态适应性,了解不同生态区燕麦光合生理特性和生产性能,以父本(青海甜燕麦)、母本(青海444)和青引1号燕麦为对照,对选育的I-D品系在3个高寒区域(民和、湟中和海晏)的光合性能、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燕麦材料旗叶叶绿素(Chl)含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上升趋势,至乳熟期最高,Chl a/b呈下降趋势;Pn、Gs和Tr均随生育期推进而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至抽穗期最大,而Ci变化规律则相反;随试验点海拔的升高,各材料Chl、Chl a/b和Gs呈升高趋势,而Pn、Ci和Tr呈降低趋势;在不同区域各时期,Chl a/b、Chl、Pn、Gs和Tr平均含量均为青海甜燕麦燕麦I-D品系青海444青引1号。干草产量与Chl、Pn、Tr、Gs和Ci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燕麦I-D品系保持了父本青海甜燕麦较高的干草产量和光合特性,显著高于母本青海444和对照青引1号,为高光效品种,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适宜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饲草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剪去燕麦主茎上不同层次叶片的方法,观察不同层次叶片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剪叶处理对茎杆的长度及干重都有一定的影响,各层叶片主要影响其着生的节间;前期叶片对燕麦总小穗数有一定的影响;中、上层叶片对燕麦的花稍率影响较大;在结实率上,前期叶片没有影响,而孕穗期以后生出的叶片则有较大的影响;在穗粒重上,以旗叶及旗下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狗牙根系世界著名多年生禾本科暖季型草坪草,广泛用于不同用途草坪建植.本研究对国内审定的5个狗牙根品种,1个新品系及1个国外引进品种进行表型性状和分子遗传的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我国狗牙根品种资源的利用特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1)供试狗牙根品种(系)'02011'在试验区域的成坪速度为53 d,绿期为269 d,高于国内审定品种;2)反映株高,匍匐茎,旗叶,花序等特性的9个表型性状在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3)各品种(系)在匍匐茎表面颜色,花序抽出度,叶片上表面颜色,生长习性,生殖枝表面花青甙显色,外颖颖壳,颖尖花青甙显色等植物新品种测试性状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4)SRAP与SSR分子标记各18对引物分别扩增出167和316条谱带,多态性比例分别为87.51%和70.13%,来自相同地域的供试狗牙根品种具有较近的遗传相似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发掘青稞的优异种质资源,考察了来自西藏各地区100份青稞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以田间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性状比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低,株高、千粒重、穗长的变异系数中等,单穗粒重受环境影响的变异系数大;100份青稞品种(系)可分为3大类,第Ⅰ类共2份材料,其特点是株高较高,千粒重较高,穗长中等,单穗粒重较高,全生育期中熟的品种(系);第Ⅱ类共11份材料,植株矮小,千粒重中等,穗长最小,单穗粒重最小,全生育期较早的品种(系),第Ⅲ类中的87份品种(系)大多是株高中等,千粒重较小,单穗粒重中等,穗长最高,全生育期最晚的品种(系)。西藏地区青稞的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矮秆、穗数多、千粒重偏低等特点,可为今后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寒区草畜季节性不平衡的问题,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不同干燥方式下燕麦青干草含水量与营养品质的关系研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式的燕麦青干草干燥效果,为高寒区燕麦青干草调制提供实践依据。结果显示:物理干燥与化学法干燥均能加快燕麦干燥速度,化学干燥法能显著提高燕麦青干草营养品质,且使其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21%和15%。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燕麦青干草调制为:添加NaHCO3>添加K2CO3>压扁>揉丝>自然干燥,表明高寒区燕麦青干草调制适宜方法为喷洒NaHCO3或K2CO3溶液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品种黄羽肉鸡毛囊密度性状的发育变化规律和品种间差异。试验以花山鸡、817肉鸡、清远麻鸡、溧阳鸡、瑶鸡和广西三黄鸡等为素材,测定不同周龄各品种毛囊密度。结果显示:各品种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随着日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9周龄时,花山鸡、清远麻鸡、溧阳鸡、瑶鸡和广西三黄鸡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在不同周龄之间均呈显著差异(P<0.05)。处于上市日龄品种间的比较,除溧阳鸡、广西三黄鸡、花山鸡和817肉鸡,其他品种的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显著高于罗斯308肉鸡、毛囊直径低于罗斯308肉鸡(P<0.05);文昌鸡、狼山鸡、鹿苑鸡和崇仁麻鸡的背部和腿部毛囊直径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品种内公母之间比较,瑶鸡和崇仁麻鸡的腿部毛囊密度在公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品种的体重分别与背部毛囊密度和腿部毛囊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背部和腿部毛囊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可以通过对体重的选择间接调控毛囊密度性状,性别可能会影响不同品种腿部毛囊密度的大小,研究结果为培育适合冷鲜上市的黄羽肉鸡配套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继1995年在恰卜恰地区对澳大利亚燕麦进行引种试验之后,1996年着重对澳大利亚13个燕麦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与生产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有9个品种可以作为续试品种,其产草量、产籽量高及抗逆性强的优良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8.
间作种植与氮添加对高寒区燕麦(Avena sativa)和豌豆(Pisum sativum)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燕麦新品系‘青永久872’和饲用豌豆‘青建1号’为试验对象,比较间作种植模式和氮添加对间作燕麦、豌豆关键农艺性状的调控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方式和氮添加均影响燕麦和豌豆农艺性状表现;2)低氮添加和隔行间作种植的燕麦、豌豆间作体系总土地当量比最高,且在N2 (50 kg·hm-2)和N3 (200 kg·hm-2)处理下燕麦种间竞争力强于豌豆;3)冗余分析(RDA)表明,种植方式和氮添加水平与燕麦株高、分蘖等与草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正相关,氮添加水平与豌豆草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正相关,种植方式与豌豆种子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正相关;4)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未添加氮N1(0 kg·hm-2)时,单播燕麦分蘖和豌豆始荚节数、隔行间作燕麦单株籽粒数和豌豆荚数以及同行混合间作燕麦分蘖和豌豆荚数与草产量关联系数最大;在低氮添加N2(50 kg·hm  相似文献   

19.
奶牛蹄性状表型特征与其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蹄性状表型特征与其生产性能的关系西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陕西·杨陵712100)涂正超河南省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黄炎坤1引言蹄作为一个运动器官,当其不正常时常常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如跛行大多数由蹄部疾病引起,它能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和繁殖力。L...  相似文献   

20.
以32个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12个表型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鸭茅品种选育及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鸭茅品种资源的表型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穗叶距变异最大,花序宽度和节间长度次之,而倒二叶宽度变异最小,品种内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26.71%(01472)~179.13%(金牛)。供试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叶片长而宽的鸭茅,植株高大,节间长,穗叶距长。主成分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1.75%,反映了总体数据的大部分信息。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滇北’、‘Cristobal’、‘01472’、‘波特’、‘宝兴’、‘川东’在各供试鸭茅品种(系)中表现较优,是鸭茅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优异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