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86年,乌兰察布盟开展了低山丘陵区人工灌丛草场建设,经过八年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至今已建成9.39万hm^2,本文对5个类型的灌丛草场进行盖度,高度,产量及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表明,利用柠条,羊柴,沙打旺,陈少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有饲用价值的灌木,半灌木,多年生牧草建立的人工灌丛草场,不但可解决饲草供给的不足,而且,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围栏封育草场,并对监测点内、外牧草的生长状况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监测点内、外牧草的高度和产量有显著的差异,围栏草地较未围栏草地平均高度高出4cm,多度高出80个株丛,投影盖度高出33.7%,频度高出160%,产草量高出180.9g/m2;说明在牧草生长季节内,禁牧有利于提高天然牧草的产量和高度,表明禁牧有利于恢复退化草地并有利于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对封育禁牧2年的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的植被结构、产草量变化以及围栏的投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泽库高寒草甸草地牧草质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史生德  罗生新 《草业科学》1993,10(2):64-65,69
泽库高寒草甸草地牧草随季节变化差异极大。五月初开始返青,八月份产草量最高可达4890公斤/公顷,九月底开始枯黄,十一月产草量只有750公斤/公顷(枯草);六、七月份混合牧草的营养成分最高,十一月后粗蛋白只有最高期的10~20%、粗脂肪30~40%、而粗纤维增加40%左右;五、六月份牧草的再生性较强,特别是高山嵩草,七月份以后明显下降。高寒草甸草地牧草整体再生能力较差。这一地区适宜搞季节性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甸草地天然放牧场不同月份(7月-12月)牧草营养价值动态变化。选取当地典型的放牧草场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每月中旬跟踪放牧牦牛模拟采集可食性牧草,并采用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和体外发酵技术,进行48 h体外发酵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及发酵液相关指标的测定,综合评价每个月份牧草的营养价值,为当地放牧草场牧草价值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牧草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灰分(Ash)、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含量、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及IVDMD在7、8月与其他月份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11月、12月处于较低值,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HC)的含量在11、12月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在7、8月处于较低值。发酵液pH、氨态氮(NH_3-N)浓度在不同月份的牧草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G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均随牧草营养品质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7、8月份牧草体外发酵液的GP、戊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11月份均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1)。发酵液TVFA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7、9月份偏高。综上所述,当地典型高寒草甸草场的牧草在7、8月份营养品质优良,10-12月份牧草营养品质偏低,不能满足牦牛的营养需要,故建议牧民在枯黄期对牦牛进行精准补饲,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相似文献   

5.
高寒灌丛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研究高寒灌丛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光谱遥感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遥感探测技术,可以实现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地物大面积无损探测。研究高寒灌丛的光谱变换特性有助于光谱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选取青藏高原祁连山东段的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河谷区域,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从2 900 m到3 600 m的阴坡,每100 m设置一个样地,采集每块样地的光谱数据。对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平滑降噪处理后,通过反射率(REF)、吸收率(ABS)及反射率和吸收率的一阶导数(GREF和GABS)变换,分析了灌丛群落和光谱特征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群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中,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极显著,光谱REF与α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均呈现倒"V"字形变化。α多样性最高的海拔梯度与群落光谱REF最大的值均集中在中间海拔区域(3300~3400 m);2)灌丛含水率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呈"N"字形,即灌丛含水率与群落光谱REF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3)群落高度,生物量和茎叶比对灌丛群落光谱特征的影响较明显。阴坡灌丛群落光谱REF与生物量、茎叶比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反"N"形变化;4)千里香杜鹃和头花杜鹃灌丛在整个灌丛群落中占有关键地位,其群落特征的变化对灌丛光谱特征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安徽科技学院动科院教师为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2019学年度第2学期43位任课教师的学生评价(x_1)、同行评价(x_2)、领导评价(x_3)、教学管理部门评价(x_4)、教研教改加分(x_5)5项指标,建立了教师评价(y)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y=9.2+0.6x1+0.1x_2+0.15x_3+x_5,为量化、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2):22-27
为了从奶牛的初期性状中找到影响头胎305 d产奶量的主要因素,保证早期选种的准确性,加速奶牛育种工作,预测奶牛305 d产奶量,对宁夏地区2004—2013年9年之间出生的10 52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94 743条测定日记录进行分析,并对头胎初产日龄(x_1),日产奶(x_2),乳脂率(x_3),蛋白率(x_4),体细胞评分(x_5),乳糖率(x_6),高峰奶(x_7),高峰日(x_8)和头胎305 d产奶量(y)进行通径分析。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将x6剔除出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奶牛305 d产奶量的回归方程为,y=-1 392.56+0.17x_1+87.87x_2-75.09x_3+245.14x_4-35.95x_5+175.10x_7+5.99x_8;各自变量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度R~2总贡献分析,x_7对R~2的总贡献率为0.52,居各自变量之首。回归方程的建立为准确预测奶牛营养需要、实施奶牛的精细化饲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精料补饲量对欧拉型藏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9月龄欧拉型藏羊羯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Ⅰ组(放牧)、Ⅱ组(放牧+0.1 kg混合精料)、Ⅲ组(放牧+0.2 kg混合精料)、Ⅳ组(放牧+0.3 kg混合精料),试验期210 d(2017年10月中旬—2018年5月中旬)。每30天测定试验羊体重、体尺及其所在草场牧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牧草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随枯草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代谢能、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随着枯草季节的延长逐月下降。(2)所有试验动物平均日增重10—12月份增加,1—4月份增重放缓(其中I组动物平均日增重为负值),4—5月份动物平均日增重缓慢回升;整个试验期平均日增重为Ⅳ组Ⅲ组Ⅱ组Ⅰ组(P0.05)。(3)至试验结束各处理组试验动物体尺(除胸围外)变化均为Ⅳ组Ⅲ组Ⅱ组Ⅰ组。(4)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随着精料补饲量的加大,枯草期羊的平均日增重、精饲料成本和利润均在增大。整个试验期,IV组每只羊利润较I组高出约1倍(77.10元);III组每只羊的利润较I组增加45.90元。结论:随枯草季节的延长,牧草营养成分明显降低,4月份牧草营养成分降至一年中最低水平;冷季补饲精饲料,可显著增加欧拉型藏羊过冬度春的能力,增加经济效益;在该试验条件下,冷季精料补饲量越高,羊的日增重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相似文献   

9.
以分布于祁连山东段的头花杜鹃(Rhododendron.Capitatum)、千里香杜鹃(R.thymifolium)、烈香杜鹃(R.anthopogonoides)和陇蜀杜鹃(R.przewalskii)为对象,研究了其株丛特征与海拔梯度间的关系。随着海拔升高,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和烈香杜鹃的冠基呈降低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头花杜鹃与千里香杜鹃的重要值增加,并显著大于其他物种。在海拔3 100m处,杜鹃灌丛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海拔升高,杜鹃灌丛总盖度逐渐降低。千里香杜鹃的分盖度在海拔3050m较小。头花杜鹃的分盖度在各海拔梯度上均较大。头花杜鹃和千里香杜鹃的植株高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陕西渭北对严重退化的半人工草场(天然牧草+紫花苜蓿)进行了为期6年(1986—1991)的封育研究,并应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该草场主要经济类牧草——紫花苜蓿的最佳种群密度及其封育时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群密度与草场生产力呈显著直线相关,y=1.0819+2.5151x(r=0.9872);其最佳种群密度为76.6——96.0株/m~2;草场封育以3—4年为限:对于轻度过牧的草场,如需封育,用1—2年时间即可重新开放。  相似文献   

11.
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  相似文献   

12.
肃北县草原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3S技术一体化与固定样地、路线调查相结合,对肃北县天然草原资源进行调查,确定了肃北县草地类型、面积、分布及物种组成,并对草地盖度、高度和产草量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肃北县有天然草原5 181 889 hm2,划分为9个类,17个亚类,19个组,29个型;2)肃北县各类草原鲜草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低平地草甸5 093 kg/hm2,温性草原化荒漠3 094 kg/hm2,高寒草甸2 561 kg/hm2,高寒灌丛草甸1 933 kg/hm2,高寒荒漠1 822 kg/hm2,温性荒漠化草原1 665 kg/hm2,温性荒漠1 183 kg/hm2,高寒草原1 143 kg/hm2,温性草原760 kg/hm2;3)肃北县天然草原年总产鲜草886 091.71万kg,折合干草(风干)304 763.85万kg;肃北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为135.42万羊单位,目前全县各类牲畜折40.75万羊单位;4)肃北县具有丰富而珍贵的植物资源,南部祁连山区分布的植物有210种,分属42科129属,其中中低等以下的牧草有185种,占植物群落的88%;中等以上的有25种,占12%;马鬃山区分布的植物种有86种,分属23科54属,其中优良牧草有70种,占植物群落的81%。  相似文献   

13.
于2008年7月,对甘肃省宕昌县滩子牧场草地生产力进行调查,利用GIS技术绘制草地类型图,并对其家畜承载力进行评价.经调查,滩子牧场总面积2 449 hm2.草地类型属山地草甸类,可划分为3个草地组8种草地型.其中,杂类草组包括防风(Saposhnilovia divaricata)+草玉梅(Anemone rivil...  相似文献   

14.
山西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12个多样性指数对12个灌丛群落样地和21个草甸群落样地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如下,1)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有较密切的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其丰富度指数明显下降;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升高趋势;综合多样性指数也呈下降趋势;2)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坡度有较密切的关系,随着坡度的下降,灌丛、草甸的丰富度呈现平缓下降的趋势;均匀度和综合多样性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3)在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幅度上,灌丛群落较草甸群落明显.  相似文献   

15.
托木尔峰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及其与海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海拔的关系,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台兰河上游河谷不同海拔下草地、灌木地和森林地的表层(0-10 cm)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度随海拔的增加而趋于细化;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自然含水率差异明显,与其相应的海拔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2)草地土壤中的变异系数(CV)1.0,属强变异;森林土壤中全盐的CV≤0.1,为弱变异;其它所有样地的盐分离子的CV均在0.1~1.0,为中等变异。灌木地土壤中Na Cl和K~++Na~+及森林地土壤中Cl~-和SO_4~(2-)与海拔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3)土壤p H与海拔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森林地草地灌木地,全磷含量表现为为森林地灌木地草地,全氮含量表现为草地森林地灌木地,碳氮比表现森林地灌木地草地;有机质、全氮、碳氮比均属中等变异,全磷属弱变异。除草地的土壤碳氮比以及森林的土壤碳氮比和全磷以外,土壤各养分指标与海拔间均表现出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本研究可为根据不同海拔植被类型的土壤理化特征对该保护区采取合理的管护模式,改善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兵团九师不同类型退化天然草地典型区域,选择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开展补播试验2年,结果表明:补播当年各播入种出苗率均达85%以上,且都能安全越冬;第2年各牧草返青达80%以上,山地草甸类杂类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型、温性草原类针茅(Stipa capillata )+羊茅(Fes-tuca ovina )型和温性草原类羊茅+冷蒿(Artemisia frigida )型草地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未补播)显著(P 〈0.01)提高了114%,125%和109%;豆、禾牧草比例明显增加,草群结构趋于合理;各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都显著(P 〈0.01)高于对照,山地草甸区补播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4 cm,40.8%和265株/m2;豆、禾牧草对不同草地类型区域适应性不同,山地草甸区豆科牧草补播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温性草原区二者表现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7.
在玉树县巴塘乡铁力角村冬春退化草地上,开展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引种试验,共引种7属15个品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5个品种在巴塘地区均能正常越冬并完成生育期。牧草产量和种籽产量比较表明,其中同德老芒麦(E. sibiricus L.'Tongde')第2年干草产量最高为10030.8 kg·hm-2,同德短芒披碱草(E. Breviaristatus Keng f.'Tongde')草籽产量最高,达到2986.7 kg·hm-2。所有牧草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并且第2年株高、盖度和产草量均高于第1年,适应玉树地区的生态环境,生产力均较好,适宜在玉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九寨沟马脑壳金矿矿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九寨沟马脑壳金矿矿山南坡(海拔2 900~3 500 m)采矿、排渣(包含翻新土)边坡(简称挖、排坡)和对应同生境原生草地的土壤养分对比研究,揭示矿区土壤主要养分氮、磷、钾和土壤有机碳 (简称SOC)空间分布格局,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挖、排坡土壤养分(包括SOC和pH值)水平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小,土壤有效养分整体含量较低,有效氮、钾含量远小于对应原生草地。原生草地土壤养分随海拔、土壤层次(即深度)变化及坡脊坡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 各层次土壤有效氮、磷、钾随海拔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坡脊小于坡谷;土壤SOC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然后升高再降低,变化起伏;2) 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均与SOC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3) 海拔、土壤深度及坡脊坡谷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效氮、磷、钾及SOC含量的分布均有显著影响。另外,干扰对原生草地土壤养分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昭苏马场天然草地可食牧草产量、载畜量、牧草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含量为主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该场11个草地资源类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昭苏马场质量最好的草地是中山山地草甸的穗三毛(Trisetum spicatum(L.)Richt)+山地糙苏(Phlomisoreophila Kar.et Kir.)+杂类草(Herbarum variarum)草地型和高寒草甸的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Dec-ne.)Clarke)+天山羽衣草(Alchemilla tianschanica Juz.)+杂类草草地型(Herbarum variarum),其关联度分别为0.736、0.691;质量最差的草地是河谷草甸的白尖苔草(Carex oxyleuca V.Krecz)+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草地型和低山丘陵草原的羊茅(Festuca ovina L.)+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 Gaudin)+针茅(Stipacapillata L.)草地型、羊茅+针茅+草原苔草草地型和针茅+草原苔草+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草地型,其关联度分别为0.475、0.461、0.475和0.465。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分级的方案,划分5个等级,为今后昭苏马场草地资源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祁连山高寒牧区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特征、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以山地草原、高山草原、高寒草甸草原草原3个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3个类型草地的植被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差异明显,均为高山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草原(P<0.05);群落多样性、草本植物高度差异明显,均为山地草原 > 高山草原 > 高寒草甸草原(P<0.05);小灌木平均高度差异明显,为高寒草甸草原 > 高山草原 > 山地草原(P<0.05);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较大,其中以高寒草甸草原最为丰富;pH值变幅较大,变化趋势与有机质相反,即有机质含量越高,则土壤pH值低,反之亦然;全氮含量较高,都为1~2级(> 0.2%);全钾含量居中,山地草原为2级(2.5%~3.0%),高山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3级(2.0%~2.5%);全磷含量最低,均为3~4级(0.05%~0.10%),全量养分表现出以低磷高氮富钾为特征;速效养分以贫磷为特征;土壤保肥能力较强;各类型草地土壤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各有特点;总体看来,高山草原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群落的生产力也最高,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低。磷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很缺乏,建议在进行草原管理和人工饲草种植时补充磷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