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对上海动物园的4只长臂猿(合趾猿"发发"、戴帽长臂猿"卷卷"、黄颊长臂猿"圆圆"和"洋洋")进行称重训练,同时记录了每只动物称重训练阶段的用时.发发、卷卷、圆圆和洋洋实现目标动作用时分别为71 d、41 d、47 d和54 d.笔者认为相对于有无训练基础,长臂猿性格对称重训练用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20日,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小湖的湖心岛上的母白眉长臂猿产下l只雄幼仔,其父亲是长臂猿另一“家族”白颊长臂猿,这是国内首次繁殖长臂猿的杂交后代。中国现有4种长臂猿,它们是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和黑长臂猿,它们在野外数量每种都不足100只,是中国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 深圳市野生动物园于1996年开始饲养长臂猿,当初从国内引进5只雄性白颊长臂猿及1只雌性白眉长臂猿,当时它们均未成年,混养肘并未出现排斤现象。一年后1只雄性白颊长臂猿与白眉长臂猿产生感情,从此它们成双成对,形影…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11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黄颊长臂猿"园园"出生不久便被亲代遗弃,该园首次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至今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9只。对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做出研究总结,描述了幼龄黄颊长臂猿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对人工育幼黄颊长臂猿的育幼方法、人工乳的配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方面给出了建议,并对1~180日龄的黄颊长臂猿幼仔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4.
天行长臂猿是一种非常稀有的长臂猿,国内鲜有动物园饲养。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全国饲养研究单位中,共有2只天行长臂猿。上海动物园灵长二区有1只雄性天行长臂猿,呼名为“果果”。笔者对天行长臂猿的日常饲料、生活习性、环境布置和疾病预防等情况进行介绍,以期为天行长臂猿的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南宁市动物园具有30多年饲养白颊长臂猿的历史,白颊长臂猿的成功繁殖尤其是在近几年取得显著成绩,使动物种群不断扩大。现园内白颊长臂猿种群存栏数为58只,其中成年白颊长臂猿40只,亚成体及幼体18只。但是,在白颊长臂猿能成功繁殖取得成绩的同时,在饲养管理上也存在不足,笔者通过多年对白颊长臂猿的饲养,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1环境结构1.1笼舍结构  相似文献   

6.
我园1只雌性白颊长臂猿"可可",因暂时无法展出被关于笼舍内。进入11月份后,"可可"出现了较严重的脱毛现象,但无其他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该长臂猿脱毛现象好转,现基本恢复正常。长臂猿脱毛症的发病因素有很多种,诊断时要从饮食、环境、寄生虫、真菌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收集重庆动物园人工饲养的4只北白颊长臂猿和1只黄颊长臂猿血液样本用以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共检测了24项血常规指标和26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亚成体北白颊长臂猿和成年黄颊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均有部分不在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平均值±标准差”内,表明不同年龄、性别和物种可能影响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值。本试验是健康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国内首次详细检测,为国内圈养长臂猿血液标准值的确定提供了基础数据,对长臂猿的饲养繁育、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断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1发病情况2014年7月初,德宏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饲养的4只白眉长臂猿先后出现以腹泻为主的传染病症,自第一例发病开始到最后一例康复,共经历了10d,白眉长臂猿发病率为100%,经过诊治1只死亡,3只痊愈,经对患病白眉长臂猿病症进行分析,发现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是导致白眉长臂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白眉长臂猿发病后,我中心对圈舍进行大规模消毒,中心内其他灵长类未出现类似病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扬州动物园有两只白颊长臂猿先后处于展出区(喧闹)和繁殖区(安静)饲养,我们通过观察白颊长臂猿处在不同区域的日常行为,分别记录5日内运动、休息、取食、社会性行为时长和频次。结果分析发现,白颊长臂猿在展出区中取食行为所占时间高于繁殖区,运动、休息和社会性行为时间占比均低于繁殖区猿猴。两只长臂猿在展出区中运动、取食、休息频次高于繁殖区,展出区社会性行为频次低于繁殖区。其中雄性白颊长臂猿在两个笼舍中的运动频次,差异显著,雌性的差异极显著。雌雄白颊长臂猿在两个笼舍中的休息频次、取食频次和社交频次差异极显著。所以我们认为环境不同对白颊长臂猿的行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白颊长臂猿的采血训练,一方面是方便兽医对白颊长臂猿健康状况的检查,了解长臂猿在放松无刺激环境下的常规和生化值,为动物的饲养和繁殖作出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可增强长臂猿与人的信任感,减少动物的刻板行为,丰富长臂猿日常生活,提高动物福利。于2015-2017年陆续对5只长臂猿成功进行采血训练,发现训练效果与动物年龄大小、个体性格差异、训练环境以及动物疾病的治疗干预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白眉长臂猿是灵长目、长臂猿科哺乳动物,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高山密林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园一只11日龄小白眉长臂猿(体重517g)被母亲弃养,脐部皮肤鼓起,诊断为脐疝,经过救治康复,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我园一只小白眉长臂猿出生后由母体哺育,由于不明原因11日龄时放弃喂养,开始人工育幼。体温过低(35℃以下),体表部分伤痕及淤青,生命体征不稳定。脐部皮肤鼓起小的突起,红肿,  相似文献   

12.
1992年8月我园的2只青年白颊长臂猿先后发生急性腹泻,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念珠菌性肠炎。一、发病经过1992年8月10日我园从外地动物园引进雌性长臂猿(4岁)1只。入园次日,该猿轻微腹泻,给乳酶生口服,经一段时间观察,病情稳定,精神、食欲很好。于8月22日将其与本园的两只长臂猿(1只为6岁的雄性青年  相似文献   

13.
正白颊长臂猿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是类人猿之一。关于长臂猿人工育幼及饲养方面的报道不多[1-2]。笔者在整理杭州动物园白颊长臂猿育幼记录时发现,有些饲养过程与文献报道不尽相同,因此将该白颊长臂猿的育幼过程进行整理,供同行探讨。1动物个体及方法1.1白颊长臂猿幼仔和育幼环境情况2015年1月22日,1只35日龄白颊长臂猿幼仔被首次繁殖的母猿抛弃,只能取出进行人工饲养。幼  相似文献   

14.
正南白颊长臂猿是灵长目长臂科冠长臂猿属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泰国、老挝和越南三国交界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为树栖动物,目前白颊长臂猿所有总数估计不超过350只,为高度濒危物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相似文献   

15.
大连森林动物园于2008年7月从南宁动物园引进1对白颊长臂猿,至今已成功繁殖3只幼仔。现对白颊长臂猿的饲养环境、日常管理、饲料配制及繁殖行为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阐述,以期为人工饲养下白颊长臂猿的繁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白颊长臂猿是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我国白颊长臂猿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和绿春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北京动物园目前共饲养了十几只白颊长臂猿,繁殖状况良好。2009年9月我园1只白颊长臂猿体表出现多处脓肿。后抽取脓液,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白颊长臂猿经治疗无效后死亡。剖检时发现其体内有亦有大量脓液,经分离培养,与体表分离到的是同一株细菌。该菌株经鉴定是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p pneumoniae)。并对其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17.
<正> 1 发病情况1990年3月初,本园饲养的三只长臂猿先后发生了以腹泻为主的传染病,从第一例发病至最后一例康复,历经近20天,长臂猿发病率为100%,经治疗、死亡两只,治愈1只,发病后,我们对猴馆所有兽舍进行了大消毒,其它灵长动物无一例发病。  相似文献   

18.
黑冠长臂猿Hylcbates concolor(Harlan)隶属哺乳纲,灵长类,长臂猿科。主要特征是无尾,无颊囊,臂比腿长,脑比较发达,智力超过各种猴子。它们只产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海南岛和云南南部有两个不同亚种。  相似文献   

19.
我园喂养展览的3只白眉长臂猿,于1990年4月7日发病,分别在19日、20日各死亡1只。便培养,细菌学诊断为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1只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白颊长臂猿的饲养环境,对福州动物园2只白颊长臂猿进行丰容,并根据丰容前后动物行为的变化对丰容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玩具丰容对白颊长臂猿的多项日常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个体1吃植物枝叶的行为显著增加,移动行为极显著增加;个体2地面活动、梳理同类、跑的行为显著下降和追逐行为极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同样表明,玩具丰容效果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