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棉蚜,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农药田间抗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3年在新乡、镇平、西华不同棉区进行了棉蚜和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在新乡、镇平两地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极高抗水平;棉铃虫在新乡、西华两棉区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高抗水平,而在镇平棉区则处于低抗水平。两虫的抗药性随用药年数的增加而提高,对棉蚜连续使用氰戊菊酯3~5a、棉铃虫6~7a即显示抗性;对棉蚜连续使用该药5~6a棉铃虫9~lla时,抗性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突增,抗性倍数可呈数百倍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纱笼隔离下的盆栽试验表明,受密度效应的影响,棉蚜种群的增长为S形的逻辑斯谛曲线,使用氰戊菊酯,促进了棉蚜的繁殖,和群高速增殖的惯性使棉蚜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突破了密度效应对种群增长的抑制而呈指数形增长,氰戊菊酯还促进棉花生长,使棉蚜比对照有更多的空间和食物满足种群增长的需要,小区试验表明,对照棉蚜受包括天敌在内的广义密度效应的影响,种群仍按S形增长,氰戊菊酯大量杀死天敌,氰戊菊酯小区的棉蚜失去了天敌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获得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cDNA序列,明确其典型特征,为研究桔小实蝇抗性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和PCR技术,克隆桔小实蝇钠离子通道基因cDNA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得到1条长为6 446 bp的cDNA序列,包含1个6 40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2 134个氨基酸。同源比对发现,桔小实蝇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NP_001188635)和家蝇(Musca domestica,AAB47604)钠离子通道基因相似度分别高达91.7%和86.9%,而与人的钠离子通道Nav1.2基因(Homo sapiens,NP_066287)相似度为42.3%。所克隆序列包含昆虫钠离子通道所有典型特征。【结论】成功地从桔小实蝇中克隆得到钠离子通道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该钠离子通道基因存在丰富的选择性剪接,发现了3个可能与抗性相关的碱基取代。钠离子通道基因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昆虫系统发育研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根据家蚕钠离子通道蛋白基因部分序列(GenBank登录号:EF521818)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编码吴江野桑蚕(YWJ)和家蚕品种大造的钠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域Ⅱ 的cDNA 片段,2个片段长均为1 135 bp,编码378个氨基酸,没有发现与击倒抗性(knock down resistance,kdr)相关的点突变,但发现2个点突变I164L和V196A,推测可能这2个突变与野桑蚕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电压敏感的钠离子通道是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基础,也是神经毒性杀虫剂最主要的作用靶标。为此,综述了昆虫钠离子通道抑制剂滴滴涕及其类似物、拟除虫菊酯类、吡唑类、二苯基甲醇哌啶类、藜芦碱类、N-烷基酰胺类杀虫剂及其他生物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作用靶标为昆虫钠离子通道Nav,为了探明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钠离子通道基因(MuNav)的特性,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MuNav序列(序列号MZ043856),该基因全长6 279 bp,编码2 093 aa,具有4个同源结构域,每个同源结构域含6个跨膜片段。同源比对发现,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Nav序列相似度高达94.88%,表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棉蚜(Aphis gossypii)ATP合成酶B亚基基因在棉蚜不同组织和日龄,以及取食不同植物的表达情况,以棉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AgoATPb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Expasy、Sig-nalP-4.0 Server等在线工具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相似文献   

8.
棉蚜对几种杀虫剂抗性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1~1995年系统监测了河北省广平、冀县、献县、辛集和定兴棉蚜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5年内,各地棉蚜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在1100~17000倍的超高抗范围内波动;对久效磷、氧化乐果和呋喃丹的抗性多在10~40的中抗范围,个别年份及个别地区为低抗或高抵。5年内,棉蚜对上述3种药剂的抗性无明显发展。对另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涕灭威,各地棉蚜仍基本上敏感。不同地区棉蚜的抗药性水平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弄清钠离子通道基因与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噻螨酮抗性的关系,通过柑橘全爪螨转录组分析鉴定了钠离子通道基因;采用序列比对和Sanger测序,分别对柑橘全爪螨敏感品系和噻螨酮抗性品系钠离子通道基因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进一步采用RPKM法和荧光定量PCR对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钠离子通道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从柑橘全爪螨转录组中获得了39条钠离子通道基因,相对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中有21条表达上调,17条表达下调,Nay1.8.1和Nay1.6.4分别为上调倍数最高的2个钠离子通道基因[log2 Ratio(RS/SS)分别为10.59,10.30],进一步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Nav1.8.1和Nav1.6.4上调倍数分别为3.92和1.68;基因序列比较和Sanger测序发现,抗性品系中,Nay1.9.4在344,441,468位和Nav1.7.3在第786分别有3个和1个SNP位点,进一步分析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现,Nav1.9.4只有第468位G突变为A导致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Nav1.7.3在第786位T突变为C导致亮氨酸突变为色氨酸.钠离子通道基因差异性分析及验证为进一步研究柑橘全爪螨抗性分子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棉蚜HSP70基因cDNA片段,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采集黄色型和绿色型棉蚜,实验室饲养4~5代形成单克隆系,温度处理后提取总RNA备用。根据已知昆虫HSP70基因的保守性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棉蚜HSP70基因的部分序列,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RT-PCR扩增得到一条长度783 bp左右的HSP70基因c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所得cDNA片段长度为783bp(GenBank登录号为:EU109426),且黄色型和绿色型棉蚜的核苷酸序列一致,编码261个氨基酸残基。由棉蚜该片段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的同源性较高。【结论】获得了棉蚜HSP70基因783 bp的cDNA片段,该片段编码261个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11.
The strain of fenvalerate-resistant cotton aphids was selected using fenvalerate insecticide in the laboratory, the resistance factor of the strain was 199.54. Three degenerate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used to perform PCR amplification. A cDNA encoding partial sodium channel gene was cloned from the fenvalerate-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rains. There were two nucleotide acid differences between fenvalerate-resistant strain and -susceptible strain, resulting in an amino acid mutation, Met→Leu.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mutation is related to the cotton aphid resistance to fenvalerate.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89~1990年在南北疆对棉蚜危害与棉纤维含糖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危害及后期棉蚜蜜露污染对棉纤雏含糖量有明显的影响,棉株受害早,受害时间长,棉纤维含糖量高。棉花吐絮后棉纤维含糖量亦随棉蚜蜜露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3.
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对8种防治棉蚜的新型农药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莫比朗、吡虫啉对棉蚜防效较好,施药后1~10 d的防效分别为90.9%~98.7%和90.9%~94.6%,其中莫比朗的防治效果最好,不但活性高,见效快,且持效期长,有效控制期达15 d以上;好年冬、丙溴磷和高渗吡虫啉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氧乐果、氯氰菊酯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田间高温与棉蚜种群动态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干早区田间高温对夏季棉蚜种群动态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夏季在阜康地区调查了高温时节田间棉蚜种群动态及其构成,同时分析了相关的关键气象要素.[结果]新疆北部干早区田间棉蚜存在繁盛期种群崩溃现象,持续多天的高温导致了田间棉蚜种群数量开始急剧下降,在种群数量达到峰值前,高温影响下棉蚜种群已经开始崩溃,表现为种群老龄化,种群迁出趋势增强.[结论]棉蚜种群崩溃开始于种群构成发生变化;高温是棉蚜种群崩溃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10%烟熏死烟剂(有效成分为异丙威 吡虫啉)对保护地黄瓜瓜蚜防效优良、速效性好,且对黄瓜安全。该烟剂防治瓜蚜在其不同发生期均可施用,适宜剂量为750 g/hm2,药后1 d的防效可达92.5%以上,药后7 d的防效仍达90.7%以上,较空白对照增产18.9%。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浸渍法,将三唑磷与甲氰菊酯、三唑磷与三氟氯氰菊酯各以5种不同比例混配,对棉蚜进行了增效作用研究。经测定,三唑磷与甲氰菊酯以5∶5,7∶3,9∶1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451.81,312.3和217.4;三唑磷与三氟氯氰菊酯以7∶3,9∶1,20∶1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20.7,177.7,138.8。此结果表明,这几种药剂以适当比例混配对棉蚜具有增效作用,为加工生产混剂和使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表明,棉蚜暴发初期施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70 g/hm2,防治棉蚜效果可达98.36;,对瓢虫和食蚜蝇影响相应最小.棉蚜暴发盛期,采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70 g/hm2,药后5 d防效可达79.58;,其速效性较差,造成棉花在药后5~10 d生长势衰败严重;采用35;赛丹乳油900 g/hm2,第5 d防效大于97;,对瓢虫和食蚜蝇有一定影响,但能快速压制蚜虫种群密度,使其量限制于瓢虫和食蚜蝇等天敌可控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棉蚜在不同抗虫棉品种上的发育历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室内接虫罩网固定后定时观察,采用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了不同抗虫棉品种对棉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抗虫棉花品种上,棉蚜发育历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常规抗虫棉鄂棉6号和徐州142上的棉蚜发育历期较长,而在感蚜棉花品种Acala1517和转基因抗虫棉33B、SGK上发育历期较短。在同一棉花品种的不同生长阶段,棉蚜的发育历期也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和盆栽情况下,进行了施氮量对棉花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影响的研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叶中可溶氮和蛋白质含量增加;棉花的产量相应提高;初生蚜到成蚜开始胎生的历期缩短,成蚜的个体增大,寿命延长,繁殖力增加;棉蚜的种群数量增加。通过对氮肥费用,化防费用及棉花产量3因素的综合分析,初步得出每亩施氮10kg,种植棉花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0.
对海南省崖城、金江、通什和两院地区西瓜上的瓜棉蚜进行敌敌畏(DDV)、功夫、万灵和速灭杀丁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瓜棉蚜对敌敌畏、功夫、万灵和速灭杀丁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崖城和金江两地区瓜棉蚜种群对功夫、万灵、速灭杀丁和DDV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药性。以两院地区瓜棉蚜作为敏感品系,崖城和金江两地区瓜棉蚜种群对功夫、万灵、速灭杀丁、DDV的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21.86、22.78、17.88、13.49和10.91、12.59、11.47和13.49倍。通什地区的瓜棉蚜对功夫、万灵、速灭杀丁和DDV的抗性也相对较高,与两院种群LC50的抗性比值分别为1.58、12.27、4.45和2.28倍。崖城、金江和通什地区瓜棉蚜种群对功夫、万灵、速灭杀丁和DDV抗性种群的异质性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