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浙江德清的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厚垣孢子,其形态与田间采集的样品相一致.分离到的菌株能够使感病水稻品种致病;该菌厚垣孢子在温度为10~35℃,pH值2~12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30℃,最适萌发pH值为6~8.通过检测25℃下不同培养时间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结果,得知病菌的厚垣孢子大约在12 h后开始萌发,24 h后萌发率将达到50.稻曲球在不同存放条件下,稻曲病厚垣孢子的生活力不同,以土中的厚垣孢子萌发率下降最快,露天土表的次之.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的诱导因素及其生物学特性。营养条件和生态因子试验表明,PD为绿粘帚霉产厚垣孢子的最佳培养基,厚垣孢子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光照、振荡、pH 3、30℃,在此条件下可完全抑制其分生孢子的产生,并在1周内可产生厚垣孢子8.00×106个/mL;厚垣孢子萌发试验显示,25℃、pH为6~8为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的最佳萌发条件,48 h时可达90%以上的萌发率,在5℃下贮存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试验条件下,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产生的黄色厚垣孢子萌发,黑色厚垣孢子不萌发.黄色厚垣孢子的萌发能力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急骤下降.变温处理对该菌有性世代发育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在温差大于10℃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多的子座.本文对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厚垣孢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的侵染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用厚垣孢子进行人工接种,探讨稻曲病的侵染途径及厚垣孢子在侵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水稻幼芽期及抽穗期用黄绿色厚垣孢子接种,都能使其发病.而且在幼芽1~3mm 时接种的比4~6mm 接种的发病率高.用当年的自然孢子及头一年在试验室内保存的孢子在抽穗期接种,也都能使水稻发病.  相似文献   

5.
薏苡别名川谷、米仁、苡米、药玉米,为禾本科薏苡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果仁入药。具有健脾利尿、清热排脓等功能。主产于辽宁、河北、江苏和福建等省,其他各地均有少量栽培,目前生产上主要病害有薏苡黑穗病和薏苡叶枯病。  一、薏苡黑穗病防治  症状识别此病主要危害穗部,也可危害茎、叶。穗部发病后,子房膨大近圆形或卵圆形,顶端尖细,部分隐藏在叶鞘内,暗褐色,内部充满黑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茎受害部分弯曲粗肿。叶片受害部隆起,呈紫褐色单一或成串的瘤状体,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物。病株多不结实而成菌瘿。黑穗病在薏苡产区均有发生,重病区发病率高达 30%~ 50%,严重时颗粒无收。  发生规律薏苡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冬孢子又称厚垣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壁厚,表面有刺,呈黄褐色,散生。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的初生菌丝,侧生或顶生担子孢子。该菌只侵染薏苡,不侵染玉米和高粱。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种皮或病残体以及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当土温升至 10℃~ 18℃时,湿度适宜,厚垣孢子萌发侵入薏苡幼芽,以后随植株生长,菌丝到达穗部,侵入子房及茎、叶,形成系统侵染,全株发病。菌瘿破裂后,散出黑褐色厚坦孢子,随风...  相似文献   

6.
<正>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一、稻曲病的症状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二、传播途径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生小孢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气温24~32℃病菌发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番茄叶霉病(Fulvia fulva)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和侵染、病斑的潜育与显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番茄叶霉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以在清水中萌发,番茄叶面物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侵染时未见附着胞形成。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3℃;相对湿度高(98%~100%)、持续时间长(10~24 h)适于孢子萌发(萌发率为65.2%~98.2%)。萌发的孢子经3 d干燥后丧失存活能力。叶面结水时间长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建立了浸水时间与孢子萌发率、相对湿度与孢子萌发率和温度与相对孢子萌发率关系3个回归方程。番茄不同栽培品种叶霉病的潜育期不同,病害潜育期最短的为14 d。番茄不同生育阶段对病害潜育期和显症期的长短没有影响。接种后保湿时间愈长,病害潜育期愈短。建立了病斑持续显症时间与逐日显症率、逐日累积显症率关系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
对葱紫斑病菌孢子萌发侵染、潜育显症、杀菌剂筛选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葱紫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在适温下的清水中3 h的萌发率可达到87%,附着胞开始形成,6 h后附着胞的形成达到高峰。分生孢子的侵入率和附着胞的形成率呈高度正相关;23~30℃适宜孢子萌发,25℃为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萌发后干燥6 d后孢子死亡。氮、磷、钾肥均可显著降低葱紫斑病的侵染,且氮、钾肥对大葱抗侵染的效果好于磷肥。葱紫斑病的潜育期为3 d,其累积显症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为“倒J”型;百菌清对葱紫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新万生、大生和杀毒矾的效果次之,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酮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菌越冬厚垣孢子接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作者利用稻曲病菌越冬厚垣孢子接种获得成功,证明厚垣孢子在低温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9个月左右,仍能萌发致病,推断厚垣孢子在吉林省有可能作为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0.
花椒根腐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椒根腐病的病原菌(Fusariumsolani)的菌丝生长以25-30℃、分生孢子萌发以20-30℃为最适宜,孢子在水滴中才能很好萌发,最适pH为5.6-7.0;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主要从伤口浸入,主要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土壤及其病根残体上越冬,一般4-5月开始侵染发病,6-8月最严重,10月下旬基本停止蔓延,其发病规律呈初发期、盛发期、停止期的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1.
研究紫外线对小麦叶锈病病菌12-5-1384-1菌株和其诱变菌株1384-B-10-1孢子萌发率和流行学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对这2个菌株的影响表现一致,紫外线处理均使夏孢子萌发率降低,潜育期延长,侵染效率、产孢量及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disease-progress curve,简称AUDPC)显著下降,病斑扩展率最大值下降;紫外线处理后,与原始菌株相比,诱变菌株夏孢子的相对萌发率较高,侵染效率提高,病斑扩展率最大值延迟,产孢量和AUDPC升高。以上结果表明,诱变菌株对紫外线的容忍度比原始菌株大,即诱变菌株更适宜在紫外线越来越强的自然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12.
用组织培养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初步研究了蜈蚣蕨孢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蜈蚣蕨孢子是需光孢子,具有明显的光休眠现象;光照是影响孢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子,25℃环境下,光照14h·d的孢子萌发率达(85.4±3.1)%;孢子在同温度下黑暗培养49 d不能萌发,照光后,萌发率可达(81.4±5.6)%;孢子在光下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41~ 30.41℃,3~5d开始萌发,6~7周萌发完全,温度的升高或下降均降低孢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3.
肖立辉 《现代农业科技》2013,(3):119-120,123
为了探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开展了松材线虫病死木昆虫区系调查及虫种鉴定,进行了白僵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死木中,松纵坑切小蠹、马尾松梢小蠹、松瘤小蠹、额毛小蠹、松墨天牛为优势种。所用白僵菌株的孢子萌发率和萌发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中山陵地区的几种主要小蠹均能被白僵菌所感染,即均具有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由此推测,松墨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的途径很可能是:某种小蠹虫先感染白僵菌,然后该小蠹虫经过二次侵染,将白僵菌孢子转移给松墨天牛幼虫,从而导致松墨天牛幼虫感病。  相似文献   

14.
以4种AM真菌繁殖体为培养对象,通过不同低温处理,对孢子萌发率进行了比较,并对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土著孢子在4℃贮藏10~50d均显著提高了孢子萌发率,处理20d萌发效果最佳,萌发率为30.34%;(2)4种AM真菌的繁殖体形式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萌发率高低次序为Gl.sp孢子果〉Gi.margarita〉Gl mosseae〉Gl.sp孢子;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系统中,根系对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但明显促进了菌丝的分支,并观察到菌丝对根系典型的匍匐侵染现象;停止生长的厚壁菌丝下方产生有隔分支菌丝,逐步发展为分支吸收结构(BAS)。培养1个月后被侵染的根系产孢率为(45.76&#177;5)个/毫米根长。菌丝的生长方向不受根系的影响,即厚壁菌丝具有负向地性,分支菌丝为向地性。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低温处理和不同AM真菌的繁殖体形式的孢子萌发率进行了比较,并对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土著孢子在4℃贮藏10—50d均显著提高了孢子萌发率,处理20d萌发效果最佳,萌发率为30.34%;(2)不同AM真菌的繁殖体形式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萌发率高低次序为Gl.sp孢子果〉Gi.margarita〉Gl.mosseae〉Gl.sp孢子;(3)双重培养系统中,根系促进了菌丝的分支,并观察到菌丝对根系典型的匍匐侵染现象;停止生长的厚壁菌丝下方产生有隔分支菌丝,逐步发展为分支吸收结构(BAS)。培养30d后被侵染的根系产孢率为45.76±5个/mm根长。菌丝的生长方向不受根系的影响,即厚壁菌丝具有负向地性,分支菌丝为向地性。  相似文献   

16.
稻曲病菌越冬厚垣孢子接种试验续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作者利用自然越冬及人工越冬的稻曲病厚垣孢子接种均获得成功,首次证明了在海龙自然条件下,厚垣孢子能越冬作为初侵染源;证明了厚垣孢子不经干燥,直接冷藏可以存活9个月左右,仍能萌发致病。在1990年试验的基础上,1991年试验再次证明了喷雾接种法的可行性,证明了接种适期,为研究品种抗性及药剂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僵菌是昆虫的重要病原真菌之一,用于防治多种农林害虫,但环境湿度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白僵菌的新剂型,提高白僵菌孢子萌发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室内设立不同相对湿度,比较白僵菌分生孢子及其微胶囊剂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孢子萌发率也增大.水悬液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达55%,最低为8%;氯化钙悬液孢子萌发率不足10%;微胶囊剂孢子萌发率可高达91%,最低为33%.室内模拟野外条件测定相同分生孢子浓度下的白僵菌水悬液和及其微胶囊剂对沙棘木蠢蛾幼虫的侵染,沙棘木蠢蛾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45.54%和84.54%,说明白僵菌微胶囊剂对沙棘木蠢蛾幼虫的侵染明显高于其分生孢子水悬液.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区西瓜、甜瓜病害的种类有枯萎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点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等,其中以枯萎病、炭疽病为害最重。瓜类枯萎病、炭疽病的侵染途径是:存活在土壤中的病源菌丝体、厚垣孢子(炭疽病是菌丝体及拟菌核)和附着在种子上的分  相似文献   

19.
对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8 ̄6.3,糖分及光照对孢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28℃,最适pH值为4.92 ̄6.98,菌丝生长对碳源选择性不强,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贮存在田间的厚垣孢子及菌核的萌发能力大大高于室内。其在7、8、9这3个月的萌发能力明显高于其它月份,这一现象与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菌孢子形成的培养技术及人工接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ke.Tak)二代菌种转接在大米培养基上,培养70天后产生厚垣孢子。光照对厚垣孢子产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多厚垣孢子,在26℃黑暗条件下,稻曲病菌可以在 PD、PS、PW、YPPD 培养液中产生分生孢子。稻曲病菌菌核在沙培条件下萌发并可产生成熟的子囊孢子。利用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悬浮液在水稻孕穗期注射接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