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黑刺粉虱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除了直接以其幼虫取食茶叶汁液为害茶树外,更为严重的是其分泌物诱发茶树煤烟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光合作用,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茶树黑刺粉虱暴发性强,其繁殖速度相当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面积暴发成灾;茶树黑刺粉虱的隐蔽性也特别强,该虫在茶树上的发生部位多集中于茶树丛的中下部植株叶片背面,药液不易直接喷射到虫体上;另外,茶树黑刺粉虱的抗药性极强,许多化学农药对它防效均很差。正是由于茶树黑刺粉虱的暴发性、隐蔽性和抗药性,导致其防治难度很大,采取一般方法防效甚差。  相似文献   

2.
烟台地区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又名橘刺粉虱、剌粉虱、黑蛹有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南方茶树、花卉的主要吸汁性害虫。2005年,在山东省海阳市部分茶园形成危害,笔者通过4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该虫在烟台地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洪雅县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学平 《中国茶叶》2008,30(7):32-32
一、发生规律 1.茶树黑刺粉虱在洪雅县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份化蛹,4月初成虫羽化,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4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第1代到第4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4.
尤溪县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尤溪县部分茶园黑刺粉虱危害猖獗并诱发茶煤病,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以致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黑刺粉虱对茶树危害性、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的认识,提出了黑刺粉虱无公害防治方法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防治茶树重要害虫黑刺粉虱成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联苯菊酯乳油25.0 m L/亩药后3 d防效达82.8%,速效性最好;2.5%联苯菊酯乳油22.5 m L/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亩和1.3%苦参碱水剂25.0 m L/亩药后7 d的防效均超过85.0%;所有药剂处理药后14 d的防效均在90.0%以上。因此,上述3种杀虫剂可以轮换使用,而田间虫量较大时,首选25.0 m L/亩的2.5%联苯菊酯乳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忠莲  袁洪刚 《茶叶》2001,27(2):45-45
1994年黑刺粉虱传入日照市。近几年来,黑刺粉虱已在该市茶园中普遍发生,并上升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1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 70、80年代,日照市冬季气温较低,茶树经常遭受冻害,仅1976年至1983年,就发生了三次大冻害,冬季低温抑制了黑刺粉虱的发生。近十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给黑刺粉虱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人为因素 1993年至2000年是日照市茶园面积大发展的时期,每年都要从南方茶区调入大量的茶籽、茶苗,由于忽视了检疫工作,使大量的黑刺粉虱随种苗传入日照茶区。 2 发生规律 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黑刺粉虱在我市一年发生3~4代,以卵或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蛹大量羽化,1~3代成虫分别在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盛发;卵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量出现;卵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黑刺粉虱第一代发生整齐。  相似文献   

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又名桔刺粉虱,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幼虫刺吸叶汁,并招致煤病发生,严重为害茶树生长。据在无锡地区调查,局部地区茶园成片发黑,老叶脱落,茶芽不发,大部分茶区减产30—50%,高的达80%。为了进一步摸清黑刺粉虱  相似文献   

8.
黑刺粉虱是一种小虫体的茶树害虫.近年来,曾在本省粵北茶区大面积猖獗发生,并有扩散趋势.由于该虫过去在英德地区没有大程度的发生为害,对其防治方法和措施缺乏经验.为此,特作防治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黑刺粉虱的发生预测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与计算,1992年间黑刺粉虱在福安市社口茶区,第一、二代分别预测第二、三代的发生量和发生期,与茶园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合;在该年闽东茶区的茶叶价值、虫情、防治效果、韦伯虫座孢菌寄生率和农药用工费等动态情况下,提出防治指标6头左右/平均叶。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初期,为害茶树的黑刺粉虱,在省、内外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幼虫不但吸食茶叶汁液,而且能诱发烟煤病,使用常规农药,难以控制为害。为此省茶科所于1982年开始进行防治研究,筛选出20%速灭杀丁药剂及其有效浓度,通过两年,两处大面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县茶园生态环境不平衡,茶树害虫黑刺粉虱分布广,有严重发展趋势,据调查不同程度受害面积达40%以上.黑刺粉虱属间隙性暴发性害虫,全年有4代,第一代幼虫3月下旬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盛期,第二、三、四代幼虫分别在5-6月,7-8月,9-10月出现黑刺粉虱害虫又会拍诱煤病菌,使茶树一片乌黑、叶片枯落,枝消生长停滞,新芽少,如果防治不好,将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根据我们实践经验采取预防和药物防治等措施,具体措施如下:一、预防措施;对发生局部黑刺粉虱枝叶剪除;对台州、重修剪的茶园,清园时对枯枝落叶进行烧…  相似文献   

12.
做好黑刺粉虱的防治徐佐周,谢继金(浙江省台州地区经济作物总站·台州·317000)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疲软,导致部分管理粗放茶园黑刺粉虱发生。黑刺粉虱以幼虫多在茶树老叶背面刺吸为害,并排泄“蜜露”引起烟煤病发生,严重时茶丛中下部叶片乌黑;阻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黑刺粉虱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建立了黑刺粉虱的发生期预测式和发生量预测式,在闽东北地区验证,其准确率达90%以上;确立了动态防治经济阈值,一般为每叶6头。韦伯虫座孢菌对黑刺粉虱幼虫的致病力强,并能寄生蛹,田间大面积应用防治效果在70%以上,持效达2年以上。卵孵化10%—20%时使用25%扑虱灵,防效达80%—90%。研究表明:利用虫生真菌、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混用),能有效地控制黑刺粉虱的危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体小,以幼虫固着叶背吸食汁液,使茶树生长衰竭;其排泄物能诱致煤病发生,使茶树叶片乌黑,阻碍光合作用,引起大量落叶,严重影响产、质量。全国各主产茶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a)在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均有发生。幼虫固定在叶背吸食汁液,其排泄物含有糖分,能诱发煤病。邵武茅岗茶厂有3000多亩茶园,1986年6月间有100多亩茶园遭受黑刺粉虱为害。由于人力、气候等原因,至年底已蔓延到全厂茶园,为害严重,茶园一片乌黑,最严重的900多亩,平均每张成叶卵数达1108个,  相似文献   

16.
贺伯虎 《中国茶叶》2007,29(5):28-28
晴普高海拔茶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的西北角,属高原山地荼区,是云南高原向黔中山原的过渡地带,茶园几乎部分布在海拔800~1700米的高原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地政府为合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开始发展茶业近年来,随着晴普茶园面积的扩大,黑刺粉虱在部分茶区危害呈严重趋势。该虫主要以幼虫刺吸茶树成叶、老叶或嫩叶汁  相似文献   

17.
临沂茶区黑刺粉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茶树黑刺粉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又名刺粉虱、桔刺粉虱,是我国茶树重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呈间歇性猖獗为害.主要以若虫栖息于茶树叶背刺吸汁液,成、若虫均排泄蜜露并诱发煤烟病,严重发生茶园茶树一片乌黑,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9.
20.
黑刺粉虱因其体表具有蜡质层和周缘白色蜡质圈,且有小刺衍生覆盖于体表,三龄后其蜡质层更加增厚,小刺繁增到14对,具有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