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安徽商报》报道安徽省萧县闫集镇李阁村,有个远近闻名的“秋菊”式人物,她性格倔强,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与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违法的抗争中,打赢了一场“民告官”官司。她叫张朝侠,只有初中文化的她,靠着自学,在一场官司中创下当地五个“第一”。如今,张朝侠隔三差五就往县法院跑,“法院把有关我家的民事官司卷宗弄丢了,已经7年了,还没有找到。”她说,一定要讨个公道。  相似文献   

2.
错别字     
《百姓》2001,(1)
阿雅毕业于名牌大学中文系,分到A 市当某局长秘书,她这个名校毕业生,为局长写讲话稿,老写错别字。一次,局长在“严打”大会上讲话,用到两个成语,一个是“一丘之貉”,她把“貉”错成了“喝”,一个是“肆无忌惮”,她竟把“惮”错成了“蛋”,像这些错别字,在讲稿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一天,局长要出席环保会议,阿  相似文献   

3.
有爱不绝望     
单国友 《新农村》2007,(10):41-41
就几秒钟,她从幸福的天堂坠入痛苦的地狱。她男人是个实诚人,生意越做越好。刚买了辆“皮卡”,隔天就带她去城里玩了一天。天傍黑,夫妻俩等了在城里上学的儿子,一路说说笑笑回家。“离家还有多远啊?”男人考儿子。“还有一千公里!”上二年级的儿子还没有公里的概念。“一公里等  相似文献   

4.
我奶奶是属于那种古老乡村中的智者,随时用一种格言式的语言,对我进行人生启迪。比如她经常“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了。这是让我有个思想准备,将来出嫁时不要指望向我继母要嫁妆;更重要的,我理解还是让我从小就学会自立,出嫁后更要自立,她从不教我“嫁汉嫁汉,穿衣吃  相似文献   

5.
怨妇在线     
早上到办公室刚打开电脑,在上海的杨就在MSN上打过来一段话:“昨天晚上被骚扰了,烦死了。”“什么事?谁骚扰你了?”“一个怨妇,给我打了一晚上电话,我根本就不想听她说。再说出了主意她也不会听的,明摆着她只是想要找个人倾诉一下。”“你可以不理她嘛。”“我……我拉不下这个脸……”我听了暗自发笑。杨和我一样,是著名的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嘉兴市七星镇农民孙雅囡看别人卖粽子挺挣钱.1997年也开了一个粽子制作作坊,取名“南湖斋”,虽然她的粽子口味不错.但是一开始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火爆,一年下来还赔了不少。为了打开局面,首先她采取“低价战术”,别人批发1元钱一只粽子.她就0.9元:别人0.9元,她就0.8元。为了使粽子的口味更好,孙雅囡聘请了几位国有粽子厂的退休厂长做顾问.除了对现有的粽子口味进行改善外.还请他们研究了一些新的品种,比如板栗粽、鲜蔬粽、鲜肉粽等。渐渐地,一些小商人就开始认识常有新口味出台的“南湖斋”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湖南湘潭有一个年轻女孩别出心裁地开了一家“趣味农庄”,每个月获利上万元.“趣味农庄”里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眼球的东西,她凭什么把一个非热门生意经营得如此红火? 巧妙构想,开家“趣味农庄”催生新商机 谭妙灵是湖南韶山市天石镇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一所私立学校当英语老师.因为压力大,工资低,2006年她就辞职了.后来她开过餐馆,卖过服装,日子虽然忙碌,但还是赚了点钱.  相似文献   

8.
两用鞋     
晓娜最臭美.走再远的路都要穿高跟鞋.即使走到双脚酸痛、起泡也不放弃.她的男朋友小土豆心疼她.就在她生日的时候送了一双新产品——“两用鞋”,晓娜不知道这双漂亮的金色高跟鞋为什么要取这么奇怪的名字.不过.鞋子样式她喜欢,这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4月16日晚10时许,河南省信阳县高中夜自习结束,女学生刘某急勿勿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从黑暗中窜出一男子,拦住了她的去路。“咱俩玩玩咋样?”男青年嘻皮笑脸地说。刘某警觉地倒退了一步,她明白自己遇到了坏人。她望望四周,可黑漆漆、夜茫茫,没有一人。姑娘鼓起勇气,怒斥道:“你要干什么,做坏事就不怕公安局抓你?”“少废话!”那男子狰狞地亮出匕首,搂住刘某就往路边的树林子里拖。姑娘一边喊“救命”一边奋力挣扎。  相似文献   

10.
张红梅在35岁那年下岗了。为了供养两个孩子,她到家政公司做了一名“月嫂”。人生的轨迹就在此刻发生变化,另一扇门悄悄向她敞开了。  相似文献   

11.
照 顾公司来了几位客人 ,老马陪他们到茶馆小憩。几杯龙井下肚 ,不觉已是傍晚时分 ,准备结帐走人。收银台前 ,小姐问老马 :“公费还是自费 ?”“业务上的客人 ,当然公费。”老马不假思索地回答。小姐报之一笑 :“若是自费 ,价格上可以照顾 ,公费就对不住了。要发票吗 ?”老马说 :“没发票 ,如何报帐 ?当然要。”小姐又一笑 :“若是不开发票 ,价格上也可照顾。开发票 ,就不好照顾了 ,很抱歉 !”“照顾”来“照顾”去的 ,就把老马给“照顾”糊涂了 ,他迷惑不解 :小姐到底是照顾我 ,还是照顾她的钱袋 ?印 象J城是个小城方 ,生活着一帮小文人…  相似文献   

12.
百姓人物     
《百姓》2001,(2)
庄红卫:再就业明星陷入困境庄红卫原是上海市久新搪瓷厂的一名下岗工人。1996年5月,相信“初中生也能办企业”的庄红卫,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办“庄妈妈净菜青年服务联社”。净菜社生意一度红火,带动了一批下岗职工就业。她也被评为“上海十大杰出青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997年,依靠各方支持,净菜社规模迅速膨胀,员工从4个到70多个再到100多个,流动资金从3万元扩充到70万元。1997年净菜社经营陷入困境,庄红卫说,实际上净菜社开业以来就从未赢利。2000年8月,净菜社因拖欠房租被出租方封门,经营问题被逐步披露。与此同时,她又在不懈地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3.
仙姑进城     
佚名 《农家参谋》2011,(11):49-49
何仙姑是一位在乡下靠偷偷摸摸跳大神谋取钱财的巫婆,她从事这个职业早,成了十里八村一些人眼里的“大师”。面对当今环境,她觉得该把业务做到城里,正当她在寻找进城“契机”的时候,王奶奶打来电话,请她进城给孙女看病,而且越快越好。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递来个枕头,仙姑觉得这可是进城发展的好机遇,于是她赶紧收拾好“行头”,坐上车匆忙进城。  相似文献   

14.
《百姓》2004,(9)
近日阅报发现,去年以来,一些城市在入户的新机动车号牌尾数不会再出现“4”。据了解,此举目的乃为了顺应“骑士”怕死(4)求发(8)的传统心理。不知从何时起,阿拉伯数字也分起贵贱来,国人对那记数字符号的亲疏越来越强烈,其中至尊者当推那两个像汤圆相粘的“8”字,不少人趋之若鹜,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4”字却受到了冷落,人们心中滋生着要拥有“8”避开“4”的念头。就连买个手机,也因手机号码中带几个“8”的要加价,带几个“4”的则大打折扣。有个笑话,说是有个顾客到商店买东西,见该店对一种商品打七折,就特意叫店主要打八折,就因为了求个“发”字的好意头而宁愿多花钱。更有甚者,有个患者到医院动手术,知道医生要为其缝七针,就恳求多缝一针。凡此种种,都是现代迷信思想在作怪。回顾上世纪中国大事记,在带“8”的日子里就发生过不少令国人悲伤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32岁的刘宝芹,1982年进了平度市青杨信用社,前年3月,平度市乡镇区划调整后,她当上了青杨信用社的主任。上任不久,刘宝芹就碰上了“钉子”,一次,她到一个村去开展工作,谁知村干部根本不答理,理由是不跟女人来往,这使刘宝芹内心很受刺激,可同时也激起了她“非得干出个样来”的决心,结果她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骑着自行车把辖属的36个村全部跑了一遍。时间长了,许多单位对这位年轻的女主任开始信任了,有什么事  相似文献   

16.
《新农民》2010,(6):81-82
“家里的空气加湿器不出雾了,家电维修部的师傅说机器底盘有个金属片坏了,需要更换,可人家一张嘴就要40元维修费——再添点钱,我都可以买个新的加湿器了!”王女士抱怨道,她对家电维修一窍不通,只能掏40元钱修理了加湿器。  相似文献   

17.
陪玩家教     
“我女儿学习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向,几乎没什么玩伴。我想找个家教,就负责陪她玩,只要能让她快乐、开朗起来就好。”准备利用寒假打工的女大学生肖晓在家教中心寻找机会时,听到一位母亲说了这样的话。她不禁心里一动。  相似文献   

18.
石生 《吉林农业》2007,(4):40-40
“你给我出去,我再也不想看到你。”她说罢,像个陌生人一样把我赶出了屋子。我先没有回家,而是敲开了刘方子的房门,然后向她要了纸和笔。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语录是怎样风行于世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姓》2003,(12)
《毛主席语录》仅8个月,就发行到117个国家和地区,几年之内,总印数达50多亿册,中国成了“红色的海洋”。如今,“红语录”成为收藏家搜寻的“文物”,一本语录竟能以高出原价百倍的价格出售。在芸芸众生中,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女士,她对《毛主席语录》有着极特殊的感情,是她最早提议并亲手编辑出版后来风靡全国乃至世界的《毛主席语录》。这本小红书记载着她的辉煌,她的艰辛与苦涩。她就是解放军报社已经离休了的编辑——田晓光。她讲述了自己参与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那一年早春,天特别冷,阿婆像往常一样,在坟地里捡了一堆乱柴,捆好准备回家。猛一抬头,看见远处坟堆边有一点红,她以为自己老眼昏花,使劲擦擦眼,没错,是一点红。阿婆走近一看,竟是个用破被子裹起来的婴儿。阿婆捡了弃婴的消息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说什么的都有。村委会主任也说:“你是五保户,拖着个小孩怎么养?还是不要管闲事的好。”阿婆却紧紧地搂着女婴:“好歹是条命,我不要五保,也要养她……”拗不过阿婆,小小的乡村就这样接纳了我,阿婆请学堂先生给我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燕子”,意为春天里飞来的小燕子。清贫的日子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