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液相阻断ELISA免疫学方法检测经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的1200奶牛血清样品,检测后发现牛群免疫抗体滴度<1∶64的样品有21份,抗体滴度≥1∶128样品1178份,占98.17%。希望本次研究的内容对口蹄疫O型疫苗推广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11个猪场的不同类型猪的血清样品3 108份,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口蹄疫结构蛋白抗体滴度作为评估疫苗效力的指标。本试验共采集种公猪血清样品77份,结果显示平均抗体滴度为(1.859 1±0.078 1,1∶72);仔猪血清样品514份,平均抗体滴度为(1.793 3±0.027 9,1∶62);经产母猪血清样品604份,平均抗体滴度为(1.967 2±0.024 2,1∶92);后备母猪血清样品有1 913份,平均抗体滴度为(1.790 8±0.015 2,1∶61)。从统计结果来看,经产母猪的免疫状态是最好的,但总的来说,猪群的整体免疫水平不高,免疫形势不容乐观,口蹄疫的防治水平仍须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农村散养肉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情况,采集桂林市5个县(分别标注为A、B、C、D、E县)40个农村散养肉猪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是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抗体效力评价办法采用口蹄疫结构蛋白抗体滴度,本次调查每个县采集8个农村散养户,每户采40份肉猪血清样本。本次调查共采集肉猪血清样本1 600份。结果:A县有157份血清样本抗体滴度≥1∶64、163份≤1∶64;B县有139份血清样本抗体滴度≥1∶64、181份≤1∶64;C县有196份血清样本抗体滴度≥1∶64、124份≤1∶64;D县有168份血清样本抗体滴度≥1∶64、152份≤1∶64;E县有187份血清样本抗体滴度≥1∶64、133份≤1∶64。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C县肉猪的免疫状态是最好的,但是从总体来看,免疫效果不容乐观。在抽检的1 600份血清中抗体滴度达到1∶64以上的仅仅有847份,免疫抗体滴度合格率仅仅为52.9%,未达到农业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镇雄县猪瘟疫苗的免疫状况,采用正向间接血凝方法对猪瘟疫苗免疫后21 d的269份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规模猪场免疫合格率为91.55%,散养户免疫合格率为82.68%,平均免疫合格率为87.36%,其中规模猪场抗体滴度主要集中在1∶27~28,散养户抗体滴度主要集中在1∶26~27。表明在免疫合格率和抗体滴度方面,规模养殖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好于散养户。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规模化养殖和农户散养小耳猪群中猪瘟的感染情况,评价疫苗效果,笔者按流行病学随机抽样方法,从景洪地区2个规模场、7个自然村采集152份血液样品,用RT-PCR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对猪瘟的抗原、抗体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场和散户均进行了猪瘟免疫接种,但规模化养殖场的免疫效果明显好于散养户,抗原阳性率也低于散养户。2个规模化养猪场中,养殖场1的猪瘟抗体阳性率100%,且滴度均在1∶2048以上,抗原阳性率5.9%(2/34);养殖场2的猪瘟抗体阳性率88.0%(44/50),部分猪抗体滴度偏低,抗原阳性率为4%(2/50)。散养户免疫合格率为41.1%(28/68),抗体滴度明显偏低,滴度高于1∶1024样品仅占8.8%(6/68)。  相似文献   

6.
重组白细胞介素-2提高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观察了重组IL-2对经产母猪和育成母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其中对经产母猪的试验结果显示,重组IL-2和口蹄疫疫苗一起免疫57天后平均间接血凝抗体滴度可以达到1∶3018.1,而不注射重组IL-2的对照组平均间接血凝抗体滴度1∶1955.6,两组中所有抗体滴度均大于1∶64;对育成母猪的试验显示类似结果:重组IL-2和口蹄疫疫苗一起免疫55天后平均间接血凝抗体滴度可以达到1∶1361.8,且抗体滴度均大于1∶64,而对照组平均抗体滴度为1∶855.4,且其中抗体滴度小于1∶64的占7.1%。说明重组IL-2可以显著提高经产母猪和育成母猪口蹄疫疫苗的抗体滴度水平,同时也可提高育成母猪口蹄疫抗体整齐度。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迅速、准确检测口蹄疫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确立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的判定标准。通过3批次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对180份猪、牛、羊口蹄疫阴性血清,197份猪、牛O型口蹄疫弱阳性血清,317份猪、牛、羊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223份牛Asia 1、A型口蹄疫阳性血清,600份田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同时用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和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2种方法检测相同的血清样品。对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将试纸条的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显色情况与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滴度相比较。确立了试纸条的诊断标准:试纸条抗体滴度1∶2-为口蹄疫抗体阴性;试纸条抗体滴度1∶8+为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根据试纸条的显色结果与液相阻断ELISA的结果的关系,绘制了比色卡。试纸条的判定标准检测血清结果与液相阻断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试纸条与液相阻断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相关性分别为y=1.142x+0.7421,y=1.1845x+0.8623;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21和0.9033。结果显示,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的判定标准的确立和比色卡的绘制,实现半定量分析,更加迅速、准确,适于实验室、基层兽医站和养殖场使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健康成年猪和PRRS抗体阳性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重组IL-2和猪瘟疫苗一起免疫健康猪,20d后间接血凝抗体滴度达到1∶64的猪的比例为87.5%,而不注射IL-2的对照组抗体滴度可以达到这一水平的比例只有25%。给经2次猪瘟疫苗免疫但抗体滴度在1∶32以下的PRRS抗体阳性猪单独注射IL-2,20d后,注射前检测不到抗体的猪都检测到了抗体,注射前抗体滴度在1∶8~1∶16之间的猪的抗体滴度提高到1∶32~1∶64。再次用猪瘟疫苗和IL-2共同免疫,可使抗体滴度提高4倍以上。而不注射的对照组抗体滴度则略有下降。说明重组IL-2可以减轻PRRS感染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指导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治,减少犬患细小病毒病的几率,通过试验验证PHA复合物对犬细小病毒疫苗是否有增强其免疫效果的作用,并拟定出试验观察的具体实施方案。试验选择年龄2至3岁、体重4 kg左右的未经免疫或者免疫已过期的健康犬1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和试验组B,每组6只。试验组每只犬皮下注射一头份英特威二联苗并每千克体重口服PHA复合物0.1 mg,对照组每只犬皮下注射一头份英特威二联苗。各组在免疫接种前及接种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颈前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CPV-Ab金标试纸条测定其抗体滴度,计算阳转率并进行t检验。接种后第7天,A组阳转率为33.33%,B组阳转率为50%,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阳转率有所提高,但是t检验时差异不显著;接种后第14天,A组和B组的阳转率均为83.33%,但A组抗体滴度≥1∶64的有50%,B组抗体滴度≥1∶64的有66.66%,A组抗体滴度在较低的水平1∶32~1∶64之间波动,而B组抗体滴度在较高的抗体水平1∶64~1∶128之间波动;说明PHA复合物与英特威二联苗联用可提高犬对英特威二联苗的抗体应答能力,对防治犬细小病毒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使用国产的4种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VP1-ELISA)、猪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LB-ELISA)、猪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猪O型口蹄疫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O-ELISA)同时检测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后的50份血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98.0%、94.0%、54.0%、90.0%。同时使用农业部规定的3种试剂盒分别检测20份血清样品的抗体滴度发现,VP1-ELISA试剂盒和LB-ELISA试剂盒阳性符合率为95%,平均抗体滴度相差0.7,与IHA试剂盒符合率为55%,平均抗体滴度相差3.8,故LB-ELISA试剂盒可以用来评价合成肽疫苗免疫的抗体,而IHA试剂盒不能用来检测合成肽疫苗免疫的抗体。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当前犬瘟热疫苗及免疫程序的在水貂的免疫效果,该研究在6个水貂养殖场,随机对CD疫苗免疫接种后55~60d的水貂进行心脏采血,共采集、制备84份血清。采用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测定84份水貂血清中抗CDV的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表明,只有1份水貂血清中抗CDV的中和抗体滴度为94,占1.2%,其余83份血清样品中的抗CDV中和抗体滴度小于10,达98.8%。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研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宁夏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PCR方法对宁夏地区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吴忠市以及固原市共5个市的部分牛场样品进行IBR抗体检测和病原检测。共采集血清样品1 550份,其中1 317份血清样品阳性,抗体阳性率为85%;鼻拭子653份,病原阳性样品数为13份,阳性率为1.99%。各地区牛群感染IBR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吴忠市牛群IBR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88.2%;固原市最低为63.8%。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吴忠市阳性率最高为3.13%,石嘴山市病原阳性率最低为0.81%。不同日龄的牛群均可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成年牛的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89.6%;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犊牛病原阳性率为2.50%,青年牛病原阳性率为2.14%,成年牛病原阳性率为1.70%。本研究初步掌握了IBR在宁夏地区的流行规律,为宁夏地区科学有效地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牛血清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我们用ELISA方法检测从无IBR病毒牛群中采集的304份血清,其特异性为100%;检测经鼻内疫苗接种免疫后采集的62份牛血清,其诊断敏感性在免疫后第一个月为27.4%,第六个月为100%,检测标准血清中和抗体滴度≥1:2的303份牛血清,其敏感性为100%;463份随意诊断样品经比较试验证明ELISA检出血清阳性牛(61.6%)比标准血清中和试验(49.9%)要高。因此,我们认为ELISA具有技术上的优越性,可以作为一种常规诊断试验来检测牛血清中IBR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定抗体消长规律,确定免疫基准线,运用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日龄的黄羽鸡采集血清样品,分6个批次,每批次46份样本,共计2 208份血清样品进行鸡滑膜支原体(MS)抗体检测。结果发现,0 d时母源抗体滴度在4 268.70-10 200.50之间,阳性率为99.64%,21d时抗体滴度平均值降到1 017.50,阳性率为34.78%;35d抗体平均值继续降到944.19,,阳性率为33.33%,70d时抗体回升,滴度值到达2 333.68,阳性率达71.01%,以后逐渐攀升到315d时达到最高峰,抗体滴度值平均达到16 426.62。首次确定黄羽鸡抗体基准线,即0d、21d、35d、70d、126d、168d、245d、315d抗体基准线平均值分别为7 253.45、1 017.50、944.19、2 333.68、8 240.33、9 852.99、9 814.74、16 426.62。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9—2020年采自云南省边境地区10个县市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AKAV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 437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抗体阳性样品1 367份,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0.81%;2019年抗体阳性率为27.88%,2020年为32.14%,差异不显著(P>0.05);入境牛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养殖场抗体阳性率略高于散养户和交易市场,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牛群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半放牧半舍饲和系牧饲养(P<0.05),黄牛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水牛(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AKAV感染且有加重趋势,入境牛感染风险较高,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加强境外牛的检疫和移动控制,降低AKAV向内地扩散的风险。本研究摸清了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AKAV流行本底,为今后该病毒流行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某奶牛场牛群牛病毒性腹泻感染情况,随机对440份牛血清进行牛病毒性腹泻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和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7.73%和0.68%,牛病毒性腹泻抗体/抗原阳性样品转换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900和3.303,高于判定阳性的临界值,证实该奶牛场牛群确实存在牛病毒性腹泻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指导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治,减少犬患细小病毒病的几率,通过实验验证PHA复合物对犬细小病毒疫苗是否有增强其免疫效果的作用,并拟定出实验观察的具体实施方案。实验选用年龄2~3岁、体重4kg左右的未经免疫或者免疫已过期的健康犬12条,随机分成对照组A和实验组B,每组6条。实验组每条犬皮下注射1头份英特威二联苗并口服PHA复合物0.1mg/kg体重,对照组每条犬皮下注射一头份英特威二联苗。各组在免疫接种前及接种后7、14d,分别颈前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CPV-Ab金标试纸条测定其抗体滴度,计算阳转率并进行t检验:接种后7d,A组阳转率为33.33%,B组阳转率为5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阳转率有所提高,但是t检验时差异不显著;接种后14d,A组和B组的阳转率均为83.33%,但A组抗体滴度≥1∶64的有50%,B组抗体滴度≥1∶64的有66.66%,A组抗体滴度在较低的水平1∶32~1∶64之间波动,而B组抗体滴度在较高的抗体水平1∶64~1∶128之间波动。说明PHA复合物与英特威二联苗联用,可提高犬对英特威二联苗的抗体应答能力,对防治犬细小病毒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重组的牛巴贝斯虫棒状体蛋白1(Bc—RAP-1)作为ELISA诊断抗原,对采自青海省湟中县的120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抗Bc—RAP-1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7份阳性,阳性率为5.83%,说明该地区牛群存在牛巴贝斯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肉孢子虫病流行情况,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自河南省13个地区58个奶牛场的1 819份血样进行了肉孢子虫抗体检测分析.结果肉孢子虫抗体阳性牛场31个,场阳性率53.4%,阳性样品424份,样品平均阳性率为23.3%;不同生长阶段牛群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六个地区25个牛群的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513头牛进行了暂时热中和抗体检测,阳性反应为299头(占58.3%).各牛群均有阳性例,小牛阳性率为33.9%,成年牛为61.6%,本地黄牛、引进黄牛和奶牛阳性率为61.7~79.3%,本地水牛和引进水牛为36.7~48.7%。对阳性反应牛中的135头血清作了中和抗体滴度测定.其抗体滴度最高达1:64。可见,广西牛群中有牛暂时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